地理高中一年级必学三复习要点总结

点击数:570 | 发布时间:2024-11-22 | 来源:www.xkathm.com

    地理高中一年级必学三复习要点总结是智学网为大伙收拾的,要巩固好高中一年级地理要点,这就需要拟定好高中一年级地理的学习计划,还要培养自主学习的好习惯。

    1.地理高中一年级必学三复习要点总结 篇一


    太阳辐射:太阳以电磁波的形式向宇宙空间放射的能量。

    、能量来源:太阳中心的核聚变反应;

    、特征:太阳辐射是短波辐射,能量主要集中在波长较短的可见光部分;

    、意义:保持地表温度,地球上大方运动、水循环和生命活动等运动的主要动力,人类生产和生活的主要能源。

    太阳常数:表示太阳辐射能到达大方层上界的能量指标,大小为8.24焦/cm2.分。

    2.地理高中一年级必学三复习要点总结 篇二


    热力环流的性质特征

    (1)水准方向相邻地面热的地方——垂直气流上升――低充气压力(气旋)——阴雨

    (2)水准方向相邻地面冷的地方——垂直气流下沉――高充气压力(反气旋)——晴朗

    (3)垂直方向的气温充气压力分布:随海拔升高,虽然气温减少,但空气变稀,充气压力减少。

    (4)来自低纬的气流——暖湿

    (5)来自高纬的气流——冷干

    (6)来自海洋的气流——湿

    (7)来自国内的气流(离陆风)——干

    (8)两种性质不一样的气流相遇——锋面——阴雨、风

    3.地理高中一年级必学三复习要点总结 篇三


    晨昏线与经线和纬线

    (1)依据晨昏线与纬线相交判断问题

    ①晨昏线通过南北极可判断这一天为3月21日或9月23近日后

    ②晨昏线与南北极相切,北极圈内为昼,可判断这一天为6月22近日后,北半球为夏至日,北半球为夏天,南半球为冬天

    ③晨昏线与南北极相切,北极圈内为夜,可判断这一天为12月22近日后,北半球为冬至日,北半球为冬天,南半球为夏天

    (2)依据晨昏线与经线相交关系判断昼长和夜长

    推算某地昼长或者夜长,求昼长时,在昼半球范围内算出该地所在地的纬线圈从晨线与纬线圈交点到昏线与纬线圈交点,所跨的经度除以15即该地昼长,假如图上只画了昼半球的一半,应该注意,图中白昼所跨经度差的2倍,除以15才是该地的昼长

    4.地理高中一年级必学三复习要点总结 篇四


    光照图的判读

    (1)判断南北极,一般用于俯瞰图,判断依据为:从地球北极点看地球的自转为逆时针,从南极看为顺时针;或看经度,东经度递增的方向即为地球自转的方向。

    (2)判断节气,日期及太阳直射点的纬度晨昏圈过极点(或与一条经线重合),太阳直射点是赤道,是春秋分日;晨昏线与极圈相切,若北极圈有极昼现象为北半球的夏至日,太阳直射点为北纬23o26’,若北极圈有极夜现象为北半球的冬至日,太阳直射点为南纬23o26’

    (3)确定地方时在光照图中,太阳直射点所在的经线为正午12点,晨昏线所包围的白昼部分的中间经线为12点,晨线与赤道交点经线的地方时为6点,昏线与赤道交点经线为18点,依据每隔15o,时间相差1小时,每1o相差4分钟,先计算两地的经度差(同侧相减,异侧相加),再转换成时间,依据东加西减的原则,计算出地方时

    (4)判断昼夜长短求某地的昼(夜)长,也就是求该地在纬线圈上昼(夜)弧的长度,这个长度也可由昼(夜)弧所跨的经度数来推算

    (5)判断正午太阳高度角先求所求区域与太阳直射点的纬度差,若所求地和太阳直射点在同一半球,取两地纬度之差,若所求地和太阳直射点不在同一半球,取两地纬度之和,再用90o—两地纬度差即为所求地的正午太阳高度

    5.地理高中一年级必学三复习要点总结 篇五


    太阳:

    1、太阳系中心天体:太阳水平占太阳系99.86%,在其吸引下其他天体绕太阳运动

    2、太阳辐射:

    能量来源:太阳内部的核聚变

    对地球影响:保持地表温度,促进地球上水、大方、生物活动与变化,是人类活动和生产活动的能量源泉

    3、太阳活动:

    太阳大方层结构:自内向外为光球层、色球层、日冕层

    太阳活动种类:

    ①光球层:太阳黑子,活动周期为11年

    ②色球层:耀斑

    对地球影响:引起电离层扰动,使无线电短波通讯遭到影响,产生“磁暴”现象,使磁针不可以正确指示方向,影响气候

    6.地理高中一年级必学三复习要点总结 篇六


    地球的内部圈层

    地球内部的结构的研究:因为地球内部的常识主要来自对地震波的研究。

    当地震发生时,地下岩石遭到强烈冲击,产生弹性震动,并以波的形式向四周传播,这种弹性波叫地震波。地震波有纵波(P波)和横波(S波)之分。纵波传播速度较快,可以通过固体、液体和气体传播;横波的传播速度较慢,只能通过固体传播。

    以莫霍界面和古登堡界面为界,可以将地球内部划分为地壳、地幔和地核三个圈层。

    (1)因为地震波在不一样的介质中传播的速度不同,地震波在经过不同介质的界面时就会发生反射和折射现象,科学家正是借助了地震波的上述性质,通过对地震波的精准测量,了地球内部的结构。

    (2)从地球内部地震波曲线图上可以看出,地震波在肯定深度发生忽然变化,这种速度发生忽然变化的面,叫做不连续面。

    (3)地球内部有两个不连续面。一个在地面下平均33千米处(指国内部分),在这个不连续面以下,纵波和横波传播速度都明显增加。这个不连续面是奥地利地震学家莫霍洛维奇第一发现的,所以叫莫霍面。另一个在地下2900千米深处,纵波传播速度忽然降低,横波则完全消失。这个不连续面是德国地震学家古登堡最早研究的,所以叫古登堡面。

    (4)用莫霍面和古登堡面为界面,把地球内部划分为地壳、地幔和地核三个圈层。所以地球的内部圈层是依据地震波传播的忽然变化的两个不连续面(莫霍面和古登堡面)来划分的。

    7.地理高中一年级必学三复习要点总结 篇七


    1、判断依据:

    第一步,依据最冷月、最热月判断南北半球

    若最冷月为1月、最热月7月,则该地处在北半球;

    若最冷月为7月、最热月1月,则该地处在南半球

    第二步,确定最冷月的温度值范围,即15

    第三步,判断降水的季节分配种类,年雨型

    2、地方:

    纬度地方:大致在南北纬10度之间

    海陆地方:主要分布在非洲的刚果盆地,南美的亚马孙流域,亚洲印度尼西亚群岛等。

    3、气候特征:长期高温多雨。

    4、气候形成缘由:终年遭到赤道低充气压力带控制,风靡上升气流,多对流雨。

    5、该气候条件下所形成的陆地自然带:热带雨林带

    该气候条件下所分布的植被种类:热带雨林

    该气候条件下所分布的典型动物:猩猩、河马

    该气候条件下所形成的典型土壤:砖红壤

    8.地理高中一年级必学三复习要点总结 篇八


    主要交通运输方法

    1、铁路运输:运量大,速度快,运费较低,爱自然原因影响较小,连续性较好,但造价高,占地广,耗费金属材料多。适合很多、远距离运输。

    2、公路运输:机动灵活,对自然条件适应范围广,周转快,装卸便捷,但运量小,本钱较高,运费较贵。适合小量、近距离运输。

    3、水运:运量大,本钱低,但速度最慢灵活性和连续性差,受自然条件影响大。适合很多、远距离运输。

    4、航空运输:速度最快,但投资大,运量小,运费。适合运输急切需要,贵重且运量不大的物品。

    5、管道运输:损耗小,连续性好,运量大,但投资大,灵活性差。适合气态和液态运输。

    9.地理高中一年级必学三复习要点总结 篇九


    工业区位指向种类

    材料指向型:

    ①工业特征:材料不便长距离运输或运输材料本钱高。

    ②区位选择原则:接近材料产地。

    ③主要工业部门:采掘工业、制糖业、水商品加工业、水果加工业等。

    动力指向型:

    ①工业特征:需消耗很多能源。

    ②区位选择原则:接近能源基地。

    ③主要工业部门:有色金属冶炼厂。

    市场指向型:

    ①工业特征:商品不便远距离运输或运输商品本钱高。

    ②区位选择原则:接近商品的消费市场。

    ③主要工业部门:瓶装饮料业、家具制造业、印刷、石油加工业等。

    劳动力指向型:

    ①工业特征:需投入很多劳动力。

    ②区位选择原则:接近有很多便宜劳动力区域。

    ③主要工业部门:普通的服饰、电子装配、包带、制伞、制鞋工业等。

    技术指向型:

    ①工业特征:技术需要高。

    ②区位选择原则:接近高等教育和科技发达区域。

    ③主要工业部门:集成电路、精密仪器等。

    10.地理高中一年级必学三复习要点总结 篇十


    剖析某地区地形地貌成因:

    流水的侵蚀:黄土高原地貌、河流峡谷、瀑布、丹霞地貌。

    水对可溶性岩石的溶蚀和侵蚀用途:喀斯特地貌。

    流水的冲积用途:平原、冲积扇和三角洲和崇明岛

    风力的侵蚀用途:风蚀蘑菇、风蚀洼地、风蚀城堡、戈壁、雅丹地貌。

    风力的沉积用途:沙丘、黄土高原。

    冰川的侵蚀用途:挪威的峡湾和五大湖,欧洲的很多湖泊。欧洲的地形

    地壳断裂下陷,形成地堑:渭河谷地、汾河谷地、鄱阳湖、贝加尔湖、坦葛尼喀湖、死海、台湾海峡等。

    岩层断裂上升:泰山、庐山、华山等。

    板块相撞:高大山脉和高大年轻的高原、海沟、地震、太平洋中的岛弧。

  • THE END

    声明:本站部分内容均来自互联网,如不慎侵害的您的权益,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

专业院校

返回顶部

Copyright©2018-2024 国家人事网(https://www.zbxggc.com/)
All Rights Reserverd ICP备18037099号-1

  • 国家人事网微博

  • 国家人事网

首页

财经

建筑

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