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理高中一年级上册要点复习

点击数:754 | 发布时间:2024-11-29 | 来源:www.plxgn.com

    物理高中一年级上册要点复习是智学网为大伙收拾的,物理学是研究物质运动最一般规律和物质基本结构的学科。要想学好物理,第一就是要学会它的要点。

    1.物理高中一年级上册要点复习 篇一


    研究静摩擦力

    1.当物体具备相对滑动趋势时,物体间产生的摩擦叫做静摩擦,这个时候产生的摩擦力叫静摩擦力。

    2.物体所遭到的静摩擦力有一个限度,这个值叫静摩擦力。

    3.静摩擦力的方向总与接触面相切,与物体相对运动趋势的方向相反。

    4.静摩擦力的大小由物体的运动状况与外部受力状况决定,与正重压无关,平衡时总与切面外力平衡。

    5.静摩擦力的大小与正重压接触面的粗糙程度有关。

    6.静摩擦有无的判断:定义法;二力平衡法;牛顿运动定律法;假设法。

    2.物理高中一年级上册要点复习 篇二


    物体运动的速度

    物体通过的路程与所用的时间之比叫做速度。

    平均速度

    物体运动的平均速度v是物体的位移s与发生这段位移所用时间t的比值。其方向与物体的位移方向相同。单位是m/s。

    v=s/t

    瞬时速度

    瞬时速度是物体在某时刻前后无穷短期内的平均速度。其方向是物体在运动轨迹上过该点的切线方向。瞬时速率即瞬时速度的大小。

    速率≥速度

    3.物理高中一年级上册要点复习 篇三


    1、时刻与时间间隔的关系

    时间间隔能展示运动的一个过程,时刻只能显示运动的一个瞬间。对一些关于时间间隔和时刻的表述,可以正确理解。比如:第3s末、3s时、第4s初……均为时刻;3s内、第3s、第2s至第3s内……均为时间间隔。不同:时刻在时间轴上表示一点,时间间隔在时间轴上表示一段。

    2、路程与位移的关系

    位移表示地方变化,用由初地方到末地方的有向线段表示,是矢量。路程是运动轨迹的长度,是标量。只有当物体做单向直线运动时,位移的大小等于路程。通常情况下,路程≥位移的大小。

    3、运动图像的意思和应用

    因为图象能直观地表示出物理过程和各物理量之间的关系,所以在解题的过程中被广泛应用。在运动学中,常常用到的有x-t图象和v—t图象。

    1.理解图象的意思:

    x-t图象是描述位移随时间的变化规律。

    v—t图象是描述速度随时间的变化规律。

    2.知道图象斜率的意思:

    x-t图象中,图线的斜率表示速度。

    v—t图象中,图线的斜率表示加速度。

    4.物理高中一年级上册要点复习 篇四


    动力学

    1.牛顿第一运动定律:物体具备惯性,总维持匀速直线运动状况或静止状况,直到有外力迫使它改变这种状况为止

    2.牛顿第二运动定律:F合=ma或a=F合/ma{由合外力决定,与合外力方向一致}

    3.牛顿第三运动定律:F=-F{负号表示方向相反,F、F各自用途在他们,平衡力与用途力反用途力不同,实质应用:反冲运动}

    4.共点力的平衡F合=0,推广{正交分解法、三力汇交原理}

    5.超重:FN>G,失重:FN

    6.牛顿运动定律的适用条件:适用于解决低速运动问题,适用于宏观物体,不适用于处置高速问题,不适用于微观粒子〔见第一册P67〕

    注:平衡状况是指物体处于静止或匀速直线状况,或者是匀速转动。

    5.物理高中一年级上册要点复习 篇五


    从静止出发,只在重力用途下而降落的运动模式,叫自由落体运动。

    自由落体运动是最典型的匀变速直线运动;是初速度为零,加速度为g的匀加速直线运动。

    地球表面附近的上空可看作是恒定的重力场。如不考虑大方阻力,在该地区内的自由落体运动的方向是竖直向下的,加速度为重力加速度g的匀加速直线运动。

    只有在赤道上或者两极上,自由落体运动的方向才是指向地球中心的。

    g≈9.8m/s^2。

    Vt=gt

    h=1/2gt^2

    Vt^2=2gh

    这里的h与x同样都是指位移,一般在自由落体中用h表示数值方向的位移量。

    6.物理高中一年级上册要点复习 篇六


    曲线运动

    1.曲线运动的位移:平面直角坐标系一般设位移方向与x轴夹角为α

    2.曲线运动的速度:

    ①质点在某一点的速度,沿曲线在这一点的切线方向

    ②速度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可分解为水平速度Vx及竖直速度Vy,V2=Vx2+Vy2

    3.曲线运动是变速运动

    4.物体做曲线运动的条件:物体所受合力的方向与它的速度方向不在同一直线上

    7.物理高中一年级上册要点复习 篇七


    探究弹力

    1.产生形变的物体因为要恢复原状,会对与它接触的物体产生力有哪些用途,这种力称为弹力。

    2.弹力方向垂直于两物体的接触面,与引起形变的外力方向相反,与恢复方向相同。

    绳子弹力沿绳的缩短方向;铰链弹力沿杆方向;硬杆弹力可不沿杆方向。

    弹力有哪些用途线一直通过两物体的接触点并沿其接触点公共切面的垂直方向。

    3.在弹性限度内,弹簧弹力F的大小与弹簧的伸长或缩短量x成正比,即胡克定律。

    F=kx

    4.上式的k称为弹簧的劲度系数,反映了弹簧发生形变的难易程度。

    5.弹簧的串、并联:串联:1/k=1/k1+1/k2并联:k=k1+k2

    8.物理高中一年级上册要点复习 篇八


    牛顿第肯定律:

    内容:所有物体总维持匀速直线运动状况或静止状况,直到有外力迫使它改变这种状况为止.

    理解:

    ①它说明了所有物体都有惯性,惯性是物体的固有性质.水平是物体惯性大小的量度.

    ②它揭示了力与运动的关系:力是改变物体运动状况是什么原因,而不是保持运动是什么原因。

    ③它是通过理想实验得出的,它不可以由实质的实验来验证.

    9.物理高中一年级上册要点复习 篇九


    速度变化的快慢加速度

    1.物体的加速度等于物体速度变化与完成这一变化所用时间的比值

    a=/t

    2.a不由△v、t决定,而是由F、m决定。

    3.变化量=末态量值—初态量值……表示变化的大小或多少

    4.变化率=变化量/时间……表示变化快慢

    5.假如物体沿直线运动且其速度均匀变化,该物体的运动就是匀变速直线运动。

    6.速度是状况量,加速度是性水平,速度改变量是过程量。

    10.物理高中一年级上册要点复习 篇十


    弹力

    1、概念:发生形变的物体,因为要恢复原状,会对跟它接触的物体产生的力有哪些用途,这种力叫弹力。

    2、产生条件:

    (1)两物体需要直接接触,

    (2)量物体接触处有弹性形变。

    3、方向:弹力的方向与施力物体的形变方向相反。

    4、弹力方向的判断办法

    弹簧两端的弹力方向,与弹簧中心轴线重合,指向弹簧恢复原状的方向。其弹力可为拉力,可为重压;对弹簧秤只为拉力。

    轻绳对物体的弹力方向,沿绳指向绳缩短的方向,即只为拉力。

    点与面接触时弹力的方向,过接触点垂直于接触面而指向受力物体。

    面与面接触时弹力的方向,垂直于接触面而指向受力物体。

    球与面接触时弹力的方向,在接触点与球心的连线上而指向受力物体。

    球与球相接触的弹力方向,沿半径方向,垂直于过接触点的公切面而指向受力物体。

    轻杆的弹力方向可能沿杆也会不沿杆,杆可提供拉力也可提供重压。

    依据物体的运动状况,动力学规律判断.

  • THE END

    声明:本站部分内容均来自互联网,如不慎侵害的您的权益,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

专业院校

返回顶部

Copyright©2018-2024 国家人事网(https://www.zbxggc.com/)
All Rights Reserverd ICP备18037099号-1

  • 国家人事网微博

  • 国家人事网

首页

财经

建筑

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