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全国各大院校2016年研究生招生简章已陆续公布。为了便捷各位考生查找,中公考研为大伙发布各大高校考研招简,期望大伙持续关注。以下为中科院空间中心2016年硕士招生简章:
中国科学院国家空间科学中心,简称空间中心,地处北京中关村,是国内空间科学及其卫星工程项目的总体性研究机构,负责组织拓展国家空间科学进步规划研究,具体负责中国科学院空间科学先导专项的组织与推行,拓展空间科学及有关应用范围的革新性科学与技术研究工作,为空间科学先导专项及将来进步提供科学与技术支撑。主要研究范围围绕空间科学及其卫星工程,拓展系统性、总体性管理和有关技术研究,着力进步空间物理、空间环境、微波遥感和电子信息等方面的有关科学与技术,引领空间科学进步,带动空间技术革新。
空间中心的前身是1958年为研制国内第一颗人造卫星成立的中国科学院“581”组。第一任主任是“两弹一星”元勋,国内著名空间科学家赵九章先生。1958年至1968年,空间中心为国内第一颗人造卫星的研制和发射成功奠定了要紧基础,是国内人造卫星事业的摇篮,同时打造和进步了国内空间物理和空间环境、微波遥感和有关空间技术学科范围。1979年至1986年,空间中心推进了国内天文卫星和资源卫星的立项,与中国遥感卫星地面站的建设。1992年至2003年,空间中心是国内载人航天工程应用系统总体部的依托单位。从2004年起,空间中心作为国内探月工程科学探测有效载荷的总体单位,为国内的深空探测事业做出了突出贡献。
1997年空间中心提出了国内地球空间双星探测计划,并承担了科学探测有效载荷的研制和科学运行工作。2006年空间中心牵头拓展了国内空间科学中长期进步规划研究和中国至2050年空间科技范围进步路线图的策略研究工作。2008年牵头国内空间科学范围开工建设的第一个国家重大科技基础设施项目——子午工程。2011年空间科学先导专项立项,空间中心作为先导专项的总体机构,承担了5颗空间科学卫星的工程总体工作、将来科学卫星的背景型号及预先研究项目的管理和部分型号的研制工作,同时是5颗科学卫星地面支撑系统的承担单位。至2020年,空间中心将拥有全方位的空间科学任务总体管理和技术支撑能力,与达到国际先进水平的空间科学研究和空间技术革新能力,成为国际著名的空间研究机构。
空间中心主要研究方向包含:太阳、行星及地球空间物理基础前沿问题,灾害性空间天气事件连锁变化过程,天基和地基空间环境监测与探测,空间环境预报、空间环境效应预测及有关研究,航天器综合电子设施、空间系统的仿真与综合性信息技术,与微波遥感技术与应用研究。
空间中心现在承担的国家重大项目包含:空间科学先导专项,载人航天和探月工程、核高基、高分和北斗航等国家科技重大专项,地球空间双星探测计划,风云、海洋系列与多颗应用卫星的有效载荷和有关支持系统的任务,牵头国家空间科技范围规划策略研究,牵头国家重大科技基础设施项目子午工程,与多项863、973重大课题。
空间中心是1978年国内恢复研究生教育后首批招收培养研究生的单位之一,在太阳、行星及地球空间物理基础前沿问题,灾害性空间天气事件连锁变化过程,天基和地基空间环境监测与探测,空间环境预报、空间环境效应预测及有关研究,航天器综合电子设施、空间系统的仿真与综合性信息技术,与微波遥感技术与应用研究方面具备显著的学科优势和特点。空间中心现有空间物理学、地球与空间探测技术、电磁场与微波技术、计算机应用技术专业博士、硕士培养点,飞行器设计专业硕士培养点,与电子与通信工程和计算机技术工奥创士培养点;并设空间物理学博士后科研流动站;有研究生导师百余名,其中包含中国科学院院士2人,中国工程院院士1人,国际宇航科学院院士1人、通讯院士1人,国际欧亚科学院院士1人,1人担任国际空间研究委员会副主席、国际与日共存计划实行主席,973计划首席科学家2人,863计划范围顾问1人,专家组长1人,范围专家5人,国家杰出年轻人科学基金获得者5人,千人计划1人,年轻人千人2人,百人计划7人,通过科研与教育紧密结合,已培养超越1000名研究生,目前读研究生300多人。
空间中心研究生学习、科研、生活条件优越,奖助体系完备,毕业就业前景好。欢迎电子科学与技术、信息与通信工程、计算机科学与技术、智能化、空间物理学、物理学、天文学、大方科学、飞行器设计与有关学科专业学生考试报名。
以上是中公考研为大伙推荐的中科院空间中心2016年硕士招生简章,为了帮助各位考生备考,特为大伙提供名师暑期强化辅导课程、专业课一对一辅导课程、暑期强化互联网精品课程,帮助大伙顺利考取研究生,各位考生敬请关注。祝大伙最后都能金榜题名!
更多2016年研究生招生简章,请查询2016年考研招生简章专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