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选择合适我们的目的
要想做好一件事情,第一要有明确的目的,这是通往成功的道路的首要条件条件。目的是大家意欲获得什么样的结果、期望成为何样的人,与大家在情绪上致力于什么的心理表征。假如一个人没目的,就只能在生活的旅途上徘徊,浑浑噩噩地过日子,永远到不了理想的彼岸。目的对于考研特别要紧,当确立了这个目的的时候,所有想法行动都要围绕它来进行。
不过,在确立目的之前必须要三思。第一要想了解,自己到底需不需要考研。不少考生从开始筹备考研,直到进了考场,都没想了解这个问题。大学毕业面临不少出路,找工作、考研、出国、经商、创业等等,然而一些考生或遭到父母的引导、或遭到就业形势的压迫、或遭到其他同学的鼓动,毅然却又茫然地加入了考研大军。在此,大家建议考生在报名之前必须要权衡考研的利弊,结合自己志向、兴趣、基础、能力,与专业前景、地域、行业等状况综合考虑,制定符合我们的将来进步规划。一旦确定了自己要考研,就全身心地投入。
决定考研之后,要确定自己所要考试报名的学校和专业。对于不少考生而言,这也是一个很难抉择的问题。笔者想提醒考生,热点学校、热点专业并未必代表着将来的进步方向。不少考生选择跨学科、跨专业考试报名,有些为了达成我们的梦想,有些为了将来找到更好的工作,在选择专业的时候也要结合自己状况综合考虑:你对这个专业到底知道多少?自己是否适合从事这个专业的研究?这个专业将来的出路有什么?不可以盲目地追求热点专业,一味听从媒体和身边的人说某个专业出路好、工作好找就考试报名什么专业,必须要听从自己内心的选择。
确定了考试报名专业之后,就该选择学校了。这时考生更容易头脑发热。有些考生为了达成高考考试时没达成的理想,有些考生为了提高学历的“含金量”,义无反顾地选择了热点的学校。于是就出现某些学校某些专业的复试录取比率达到30:1,而同一专业的其他地域的某些学校,连招生名额都没满。事实上,院校招生有以下一些特征:1.地域差异明显,其中北京的高校最为热点,西南区域相对冷门2.名牌大学与重点大学、非重点大学之间差异明显,有些复试录取比率的差别达到10倍以上。在这类表象的背后,大家还应认识到:名牌大学与重点大学之间的复试分数线相差并不悬殊,总是在30分以内不同地域的学校毕业后的出路无明显的差异,北京高校的研究生未必就比其他学校毕业的研究生吃香。因此建议考生在报名之前,冷静地剖析每个学校的差异、就业形势、过去几年的分数线和录取比率,选择一个相对稳妥而又颇具竞争优势的目的,我们的考研的道路就会变得更平坦。
要想选择一个适合的目的,就需要知道自己、知道环境,可以问自己几个问题,做一个简单的“考研生涯规划”,大家称之为“5W1H”法。
What?你想要什么?这是一个目的确立的问题。明确的目的是考研成功必不可少的条件。
Why?为何要考研?这是明确考研动机的问题。
Where?你想考到哪儿?这个问题可以帮祝你确定自己想要考取的学校和专业。
When?你想什么时间考?有些同学是期望大学一毕业就读研究生,而有些同学想先工作再考研,这需要依据个人的具体状况而定。
Who?有没同学和你一块考研?身边有没熟人过去参加过考研?向过去参加过考研的人询问一些经验,必然会叫你收获颇丰,少走很多弯路。假如能与很多考研的同学一块学习,大伙可以一同讨论问题,心理上也可以相互鼓励和支持。
How?你想怎么样筹备考研?这个问题是重点的,需要大家拟定复习计划,要分为长期计划和短期计划,要依据我们的学习状况、时间、对专业的熟知程度等多方面来考虑,拟定符合我们的学习计划。
2.多途径获得正确信息
在大家对事情不太知道、获得的信息不够多或不准确的时候,最易产生从众心理。毫无疑问,考研过程中各种信息对每个考生来讲都非常重要,对信息的占有和借助程度直接影响着备考的难易和录取机会。考生需要综合各种途径的信息,才能对形势有一个相对客观、的认识。
采集信息时,大家还需要考察信息来源的靠谱性、真实性和权威性。因此怎么样准确、、准时地采集信息,采集何种信息,就成了考试报名前的头等大事。总体来看,大家可以有以下途径采集考研有关信息:
第一,报刊、互联网等大众媒体。尤其是互联网,在传播公开的信息方面飞快捷,更有专门的网站或有关信息进行分类,查找起来非常便利。但必须要注意辨明信息的真假,查找靠谱的信源。
第二,招生单位。因为招生单位是专业考试的命题者和最后的录取者,其信息无疑是最权威的。考生可以过学校研招办、考试报名院系及有关老师来获得资料。
第三,人际关系网。假如能找到刚考取该专业研究生的师兄师姐咨询当然是最好的,无论是熟人,还是过其他人引荐的,甚至是素不相识的。
第四,权威的辅导班或一些考研服务专业组织,支付肯定的成本便可直接获得所需信息。
第五,也可以过在高校网站BBS上留言,采取有偿收购的方法来获得某些很难获得的考研资料,如专业课笔记等。
当然,采集信息只不过一项基础性的工作,它没办法代替学会常识本身,因此在考研过程中,考生不必在这方面花费太多的时间和精力,一旦获得所需信息就应立刻投入到学习中去。
3.树立自信
考研的盲目心理和从众心理总是是因为缺少自信导致的,假如自信心不足,考生就非常难对自己和环境做出正确的剖析和判断,也非常难在考研的备考道路上坚定地走下去。以下是考试前容易见到的八大担心:
①考不好,前途就完了。
②其他人一定比我强。
③假如考不好多丢人啊。
④考不好如何向爸爸妈妈交待。
⑤这次考试的题目可能非常难,我未必能做好。
⑥临考试前吃不香、睡不踏实,身体能顶住吗?
⑦我讨厌考试,考试让我心不在焉,紧张去世了。
⑧假如不考试,该多好啊!
每一个人的内心还会有不一样的担心,但有一个克服这类担心的办法,就是把每个担心逐条写下来,然后逐条写出否定的原因,如此可以改变我们的消极认知,同时达到了树立自信的成效。反复的担心和焦虑是无益的,考生需要用行动来证明自己、给自己信心。当然,大家在作出每个决定之前,都要综合考虑我们的状况,结合我们的近况做出选择,如此每一步都有理有据,才能信心十足。
解释说明:从众效应
美国有一个流传非常广的故事:有一个人白天在大街上跑,另外一个人看到了,也跟着跑,结果整条街的人都跟着自己前面的人跑,场面相当壮观,不了解的人还以为发生什么大事了。原来除去第一个跑步的人,别的人并不了解自己奔跑的真的理由,仅仅由于第一个人的奔跑就带动了别的人的跟进。如此,满大街奔跑的人都成了其他人眼里的疯子。心理学上著名的“阿希实验”显示,约有15%的被试者平均作了总数3/4次的从众行为所有被试者平均作了总数1/3次的从众行为。
推荐阅读:2016考研指导:五类信息把握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