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等教育自考小学教育专业(专升本)是为全方位推进素质教育,达成教育革新对高级专门人才的实质需要而设置的。依据高等教育自考的特征,在专业设置上突出了较强的针对性和实用性,重视拓宽自学者对本专业入门知识、基本理论和基本技能的学会,与运用理论常识剖析和解决实质问题的能力,增加自学者的职业技能。
2、专业培养目的本专业培养具备好的师德修养,热爱小学教育事业,尊重儿童发展趋势,拥有从事小学教师职业的有关理论、常识和技能,具备肯定的教育研究能力和专业进步意识,可以胜任小学教育教学和管理等方面工作的一专多能型应用型人才。
3、培养基本需要本专业需要学会小学有关学科教学的基本理论、入门知识,获得儿童教育技能的基本练习,拥有小学教育范围教学和管理的基本能力。主要包含:
(一)学会小学教育教学的基本理论与常识。学会主教模块的入门知识、基本原理和基本技能。具备常识整理和跨学科教学能力。(二)知道小学教育和培养教育的特征。学会班级组织与建设工作的规律和基本办法,胜任班主任工作。
(三)热爱小学教育事业,理解小学教育工作的意义,遵守教育法律法规,践行好师德。(四)理解小学生身心发展趋势,可以给予合适的教育。
(五)具备肯定的教育问题意识和教育研究能力,具备终身学习与专业进步意识,可以适应年代和教育进步需要,进行学习和职业生涯规划。(六)具备综合的人文与科学素养,好的心理素质和艺术修养。
4、学历层次与规格本专业为高等教育自考本科层次,总体需要与全日制普通高校相同专业本科水平相一致。根据本专业考试计划规定,获得13门课程合格成绩,学分累计达到75学分,毕业论文考核合格,思想品德经鉴别合格者,发给本科毕业证书,国家承认其学历。同时,其学业水平达到国家规定的学位标准,根据《中国高等教育法》第二十二条和《中国学位条例》的规定,由具备学位授与权的主考学校授与教育学学士学位。
5、课程设置与学分专业代码:040107主考学校:南宁师范大学
序号 | 课程代码 | 课程名字 | 学分 | 课程性质 | 备注 | |
1 | 03709 |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 | 4 | 公共课 | ||
2 | 03708 |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 | 2 | 公共课 | ||
3 | 00015 | 英语(二) | 14 | 公共课 | ||
4 | 06227 | 大学数学 | 6 | 公共课 | ||
5 | 00353 | 现代科技概论 | 4 | 专业课 | ||
6 | 08331 | 中外文学精读 | 5 | 专业课 | ||
7 | 01839 | 中外教育史 | 6 | 专业课 | ||
8 | 08328 | 现代教育技术 | 5 | 专业课 | ||
9 | 08327 | 教育统计学 | 6 | 专业课 | ||
10 | 06235 | 文静概论 | 6 | 专业课 | ||
11 | 08329 | 小学创造教育 | 6 | 专业课 | ||
12 | 08330 | 小学教学心理与设计 | 6 | 专业课 | ||
13 | 06233 | 小学语文教学设计 | 任选一门 | 5 | 专业课 | |
06234 | 小学数学专题研究 | 5 | 专业课 | |||
08738 | 毕业论文并答辩 | 0 | 实践性环节 | 不计学分 | ||
总学分 | 75 |
1.教育实习(6周)(不计学分)
2.考生需要写作毕业论文并答辩。考试报名类别及说明:凡国家承认学历的国民教育系列大学专科及以上的毕业生均可直接考试报名本专业。
考试报名类别及说明:凡国家承认学历的国民教育系列大学专科及以上的毕业生均可直接考试报名本专业。
6、主干课程介绍(一)教育统计学。
《教育统计学》涉及怎么样运用统计的思维发现、考虑、解决教育实践中的问题,是小学教育教育工作者、教育研究者没办法回避的任务。本课程旨在运用数理统计学的原理与办法研究教育问题的一门学科,不只涉及小学教育培养观念、师资、教学办法、课程设计等外部很多教育统计学的原因,还涉及教育统计学本身的学科常识、原理、办法、技术等。本门课程共6学分。教程:徐文彬主编.教育统计学.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2.
(二)中外文学精读。《中外文学精读》是一门有关素质教育和人文精神培养的通选课。该门课从有选择地解说中外的文学名著入手,指导学生研读部分经典文学作品,重点在帮助学生学会阅读文学名著的办法,研究文学家对人类和社会察看和考虑的角度与方法,知道文学艺术在人类存活与进步中的价值、地位与影响,学习汲取人类文化传承中,文学这一范围给大家创造的宝贵思想财富,使学生充分感觉到文学对于自己整体文化素质提升的滋养用途,为培养具备人文关怀素质的教学人才奠定基础。本门课程共5学分。
教程:刘建军著.中外文学名著导读.高等教育出版社.2014.(三)文静概论。
《文静概论》是小学教育专业本科中文方向的基础理论课程之一。以马克思主义的科学世界观和办法论为指导,帮助学生学会文学理论的基本原理和入门知识,树立马克思主义文静看法,提升赏析、评论文学作品的能力,科学地认识和理解文学现象,运用理论剖析文学作品,为学习其他文学课程和将来从事语文教学奠定文学方面的理论基础。本门课程共6学分。教程:赵慧平、钟名诚编著.文学概论.高等教育出版社.2010.
(四)现代教育技术。《现代教育技术》以教育部颁发的《中小学教师教育技术能力标准(试行)》为依据,其目的是通过教学使学生理解教育技术基本理论,学会教学设计的办法并拥有进行教学过程的设计、推行和评价的能力,熟知各种常用教学媒体的操作、数字化教学资源的开发和借助,从而可以运用教育技术优化专业课程的教与学,推进教育教学改革并促进专业进步和个人进步。本门课程共5学分。
教程:高荣林主编.现代教育技术.苏州大学出版社.2000.(五)小学语文教学设计。
《小学语文教学设计》是师范院校本科小学教育专业综合文科方向专业选修课,具备基础理论和基本技能相结合的学科特征。该课程传授有关小学语文课程标准的基本理念和小学语文教学设计的原则、步骤等理论,进步教学实践能力,为更好地参与小学语文教学打下扎实的基础,对全方位提升学生的从师素质与从师技能具备要紧有哪些用途。本门课程共5学分。教程:吴忠豪主编.小学语文课程与教学论.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4.
(六)小学数学专题研究。《小学数学专题研究》针对基础教育课程改革进步实质,结合小学数学学科教学问题,通过对小学数学问题的解答,着重介绍小学数学解题的思维过程、解题的方案和解题的思想办法,解释小学数学常识与规律性,感受解题方案的思想内涵和艺术魔力。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可以进一步提升小学数学教师的解题能力和教学水平,并站在更高的层次审视问题和解决问题。本门课程共5学分。
教程:柴学林主编.小学数学解题专题研究.兰州大学出版社.2007.(七)大学数学。
《大学数学》是小学教育本科专业必学的基础理论课程之一,该课程传授极限、导数、微分、积分的有关理论,通过学习本课程,可拓展数学常识面,获得近代数学的入门知识点,加深对数学思想办法的理解和认识,提升数学思维能力和数学素养,为从事小学数学教育工作打下坚实的理论基础。本门课程共6学分。教程:苏凤霞主编.大学数学概论.人教社.2011.
(八)现代科技概论。《现代科技概论》是小学教育专业(本科)开设的一门必学的综合基础课。本课程从自然科学范畴的角度介绍自然学科的基本定义、入门知识、基本原理、基本现象、基本规律及应用,讲解自然科学的基本思想办法和研究办法,重视理论联系实质,体现基础性、综合性和应用性。自然科学是研究自然界物质形态、结构、性质、运动规律的科学,它不止是巨大的生产力,推进经济的进步,而且对人类思想文明的进步起着巨大的推进用途,成为提升人类认识世界能力的源泉、打造科学世界观的基础、加大道德建设的要紧条件。目前,国内小学教育的进步变化很飞速,小学课程改革和教育教学办法改革需要小学教师拥有更宽泛的文理常识和正确的科学态度及科学思维办法。本课程对充实小学教育专业学生的自然科学入门知识,培养他们正确的科学态度和科学思维办法,提升他们的科学素养是尤为重要的。因此,本课程在小学教育专业(本科)课程计划中占据要紧的地位。本门课程共5学分。
教程:林德宏主编.现代科技概论.南京大学出版社.2009.(九)小学教学心理与设计。
《小学教学心理与设计》是高等教育自考小学教育专业的主干课程,是为培养将来教师和检验应考者教育教学理论常识和教学技能而设置的一门基础与应用相结合的课程。它是在教育心理学理论指导下具体剖析与研究教学心理与教学设计的学科,教育教学的研究对象是人,而对人的研究特别是研究人的各种心理和行为的变化不能离开心理学理论的指导,尤其是教育心理学理论的指导。课程的核心目的是:通过系统地学习,使应考者学会现代学习理论,教育、教学理论,理解影响教育、教学的原因及其关系,据此达到运用这类常识来设计教学活动,为以后拓展教育与教学工作打下好理论常识基础。本门课程共6学分。教程:丁家永编著.小学教学心理与教学设计.苏州大学出版社.2001.(十)中外教育史。
《中外教育史》是教育科学的要紧分支,是小学教育专业学生的专业基础课和必学课。本门课程主要由《中国教育史》和《外国教育史》两部分组成。它运用历史唯物主义的看法办法,使学生系统学会中外教育史的入门知识,知道教育规范和教育思想发生、进步、演变的过程,把握不同历史阶段教育的特征,从而总结经验和教训,探索教育进步的客观规律,为学生进一步学习和研究现代教育理论提供必不可少的常识背景。本门课程共6学分。教程:刘垚玥、卢致俊主编.中外教育简史.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3.
(十一)小学创造教育。《小学创造教育》旨在引导小学教师怎么样进步小学生个性,带领小学生走入社会,在实践中培养小学生的灵活性和创造思维能力,组织各种活动,形成培养小学生个性进步相结合的校园文化,让小学生都能根据个人的兴趣、喜好,充分发挥我们的主动性,展示自己才能。伴随科技的高速发展,革新已成为世界各国经济进步与国力角逐的制高点。培养小学生的革新意识,使他们的创造思维、创造能力得到进步,是小学教育阶段的要紧任务。本课程从小学革新教育内容、渠道、方案等方面介绍小学创造教育的实践与研究。本门课程共6学分。
教程:王灿明主编.儿童创造教育新论.上海教育出版社.20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