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一历史必学一要点

点击数:333 | 发布时间:2024-11-25 | 来源:www.aicaiku.com

    高中一年级新生要作好充分思想筹备,以自信、宽容的心态,尽快融入集体,适应新同学、适应新校园环境、适应与初中迥异的纪律规范。记住:是你主动地适应环境,而不是环境适应你。由于你走向社会参加工作也得适应社会。以下内容是智学网为你收拾的《高一历史必学一要点》,期望你不负时光,努力向前,加油!

    1.高一历史必学一要点


    1、古时候中国农业主要耕作方法的变革

    1、原始农业的产生:“刀耕火种”、“火耕”

    2、距今七八千年前:中国农业进入了“耜耕”或“石器锄耕”年代

    3、春秋战国时期:铁犁牛耕,中国古时候农业的传统耕作方法形成。

    汉代牛耕渐渐普及全国。东汉时出现了一牛挽犁代替耦犁,这种耕作方法便于牛耕普及。

    2、知道古时候中国的农业经济的基本特征

    以小农户个体经营为主的农业经营方法,是古时候中国农业经济的基本特征。

    3、古时候水利建设概况

    1、夏商周:农田水利有较大进步。

    2、春秋战国:战国时秦国蜀郡守李冰修的都江堰,水工郑国在秦国修的郑国渠。

    都江堰

    3、秦:灵渠

    4、两汉:西汉汉武帝亲到黄河工地命文武百官背土,东汉王景治黄河才基本解除去黄河水患。

    5、隋炀帝:开通了大运河,是世界上最早、最长的运河。

    6、唐朝:设专职官员管理水利事业,各地兴修了不少水利工程,还创制了新的灌溉工具筒车。

    2.高一历史必学一要点

    庄子的主要思想是清静无为,或者说是“无为而治”。倡导顺其自然,不求名、不求利,淡视生死。

    1、主要思想

    自由观——逍遥游。就是绝对自由,这种绝对自由是庄周幻想出来的,是不依靠外面任何事物的绝对自由。

    政治观——适应自然,无为而治。提出“绝圣弃知”的倡导,觉得“圣人不死,大盗不起”,“绝圣弃知,大盗乃止。”又说,“主上爱好施智巧,用机谋而不求至道,那样天下就要大乱了。”一针见血地指出了社会的弊病,提出了“彼窃钩者诛,窃国者为诸侯”的名言。

    认识论一一将人的常识分为有为的小知与无为的大知,倡导无为的大知,抛弃有为的小知。觉得以有限的智慧去探究无穷大的范围,势必会述乱而无所收成。

    2、庄子介绍

    庄子(约前369—前286),战国中期哲学家,庄氏,名周,字子休(一作子沐),汉族,蒙(今安徽蒙城,又说河南商丘、山东东明)人。是国内先秦(战国)时期伟大的思想家、哲学家、文学家。

    庄子原系楚国公族,楚庄王后裔,后因乱迁至宋国,是道家学说的主要开创者。与道家始祖老子并称为“老庄”,他们的哲学思想体系,被思想学术界尊为“老庄哲学”,然文采更胜老子。代表作《庄子》被尊崇者演绎出多种版本,名篇有《逍遥游》、《齐物论》等,庄子倡导“天人合一”和“清静无为”。

    庄子的想象力极为丰富,语言运用自如,灵活多变,能把一些微妙难言的哲理说得引人入胜。他的作品让人称之为“文学的哲学,哲学的文学”。据传,又尝隐居南华山,故唐玄宗天宝初,诏封庄周为南华真人,称其著书《庄子》为《南华真经》。

    3.高一历史必学一要点


    1、隋大统一的历史缘由。秦和隋的相似性。

    2、隋承前启后的历史地位。

    3、全方位细致的识记大运河的分段、起止点、交流河流。理解大运河开凿是什么原因,影响。正确看待历不同人物对大运河的评价。

    4、多方面(从统治者作为,从规范,从科技,从水利,从民族交往,从中外交流等)剖析唐朝前期盛世局面形成是什么原因和启示。

    5、唐太宗、武则天、唐玄宗的活动和评价。

    6、深入理解三省六部制,科举制,均田制,租庸调制的推行缘由、目的,用途和其间的联系,后来的破坏。

    7、全盛时期的表现(经济、政治、民族、对外、文化。)贞观之治和开元盛世。

    8、长安和扬州。

    9、唐中央政权和边疆民族关系的史实,共性。与汉民族关系的异同点。文成公主和金城公主入藏。

    10、唐朝对外交往和汉的区别及其成因。对外交流的具体史实。

    11、深刻理解两税法的推行和影响。

    12、多方面剖析唐朝由盛转衰的历史缘由和启示。

    13、唐文化:唐诗、韩愈和柳宗元。莫高窟,绘画,书法,封建教育,医学,孙思邈和《唐本草》。

    说明:历来是高考考试之重点和热门地区,应注意。核心是盛与衰。

    4.高一历史必学一要点

    历代王朝的地方行政规范:

    秦汉:郡、县;西汉中期后是州、郡、县。

    唐代:道、州、县。

    宋代:路、州、县。

    元代:

    实行行省制,形成:省、路、府、州、县。

    两个单列行政区划:“腹里”即中书省;宣政院。

    评价:行省的设置便利了中央对地方的管理,对于加大中央集权,尤其是调整好中央和地方的关系具备要紧意义。

    明代:承宣布使司、府、县。

    清代:省、道、府、县。

    5.高一历史必学一要点


    重点:西周的宗法制与分封制

    1、夏是国内历第一个王朝,国内的早期国家政治规范始于:夏

    2、王位世袭制的确立,是国内原始社会过渡到奴隶社会的要紧标志

    3、分封制

    特征:周天子是诸侯的一同主子,诸侯是周王的臣属。

    意义:加大统治,巩固王权

    4、西周宗法制特征是:嫡长子继承制;

    影响:保证贵族的垄断地位,有益于统治集团内部的稳定与团结。

    5、西周的宗法制是与分封制互为表里的具备政治性质的规范。

    6、王位世袭制、宗法制和分封制一块,构成了夏商周时期的政治规范的主体,对中国社会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 THE END

    声明:本站部分内容均来自互联网,如不慎侵害的您的权益,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

  • - 学习交流 -

  • 欢迎加入国家人事网,与万千考友一起备考
  • 成考路上不再孤单
专业院校

返回顶部

Copyright©2018-2024 国家人事网(https://www.zbxggc.com/)
All Rights Reserverd ICP备18037099号-1

  • 国家人事网微博

  • 国家人事网

首页

财经

建筑

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