进入高中后,不少新生有如此的心理落差,比自己成绩出色的大有人在,极少有人注意到我们的存在,心理因此失衡,这是正常心理,但应尽快进入学习状况。智学网高中一年级频道为正在好好学习的你整理了《高中一年级上册历史要点汇总》,期望对你有帮助!
1.高中一年级上册历史要点汇总
1.公元前2070年,禹打造国内历第一个王朝是夏;国内的早期国家政治规范起来自于夏朝。
2.原始社会后期禅让制被王位世袭制所取代。
3.为了进行有效的统治,周朝在政治上实行分封制。西周宗法制的特征是嫡长子继承制。
分封制与宗法制的关系是互为表里,相辅相成。
4.柳宗元的《封建论》说“夏、商、周、汉封建而延,秦郡邑而促”。文中的“封建”的意思是分封制。
5.保证了贵族在政治上的垄断和特权地位,也有利统治集团内部的稳定和团结的是宗法制。
6.秦朝是中国历第一个统一的封建王朝。秦始皇首创的皇帝规范,是XX规范的重特点。在中央设置丞相、御史医生和太尉三个官职。
7.唐朝时,学会草拟、审议和行政的职能分别是中书省、门下省和尚书省。
8.宋朝和元朝行政机构分别是中书门下省和中书省。
9.元朝时,统领宗教事务和管辖西藏区域的机构是宣政院。为管理边远区域设置宣慰司。
10.明太祖(皇帝)时,中国的宰相规范从此被废除。
11.雍正帝时设置军机处,标志着君主XX规范进步到了顶峰。
12.古时候中国农业生产的主要组织方法是以家庭为单位从事生产劳动。古时候中国农业生产的特点是形成深耕细作的农业生产体系。
13.牛耕是国内农业技术耕作方法的一次革命。
14.春秋战国和秦汉时期,用了当时世界上最早进的耕作方法是垄作法。
15.古时候中国手工业的三种主要经营形态分别是官营手工业、民营手工业、家庭营手工业。
2.高中一年级上册历史要点汇总
古时候水利建设概况
1、夏商周:农田水利有较大进步。
2、春秋战国:战国时秦国蜀郡守李冰修的都江堰,水工郑国在秦国修的郑国渠。
3、秦:灵渠
4、两汉:西汉汉武帝亲到黄河工地命文武百官背土,东汉王景治黄河才基本解除去黄河水患。
5、隋炀帝:开通了大运河,是世界上最早、最长的运河。
6、唐朝:设专职官员管理水利事业,各地兴修了不少水利工程,还创制了新的灌溉工具筒车。
3.高中一年级上册历史要点汇总
1.汉朝
汉初沿袭秦的郡县制,同时分封诸侯,实行郡国并行制。
汉武帝颁布“推恩令”,王国越分越小,列侯归郡管辖,加大了中央集权。
2.唐朝
唐朝中期,朝廷在地方设置节度使。
安史之乱后形成藩镇割据局面,紧急削弱中央集权。
3.北宋
军事:主要将领兵权收归中央,抽调各地精兵强将,充实中央禁军
行政:中央派文臣做地方长官,同时设通判负责监督
财政:地方赋税一小部分作为地方开支,其余全由中央掌控
4.元朝
河北、山西、山东等地由中央直接管理,在地方实行行省规范(行省之下设路府州县),边远民族区域由宣慰司管理,西藏由宣政院管理。行省长官拥有经济军事大权,但在行使时受中央节制。
行省制加大了中央对地方的管理,巩固了统一的多民族国家。
4.高中一年级上册历史要点汇总
历代王朝的地方行政规范:
秦汉:郡、县;西汉中期后是州、郡、县。
唐代:道、州、县。
宋代:路、州、县。
元代:
实行行省制,形成:省、路、府、州、县。
两个单列行政区划:“腹里”即中书省;宣政院。
评价:行省的设置便利了中央对地方的管理,对于加大中央集权,尤其是调整好中央和地方的关系具备要紧意义。
明代:承宣布使司、府、县。
清代:省、道、府、县。
5.高中一年级上册历史要点汇总
重点:西周的宗法制与分封制
1、夏是国内历第一个王朝,国内的早期国家政治规范始于:夏;
2、王位世袭制的确立,是国内原始社会过渡到奴隶社会的要紧标志
3、分封制
特征:周天子是诸侯的一同主子,诸侯是周王的臣属。
意义:加大统治,巩固王权
4、西周宗法制特征是:嫡长子继承制;
影响:保证贵族的垄断地位,有益于统治集团内部的稳定与团结。
5、西周的宗法制是与分封制互为表里的具备政治性质的规范。
6、王位世袭制、宗法制和分封制一块,构成了夏商周时期的政治规范的主体,对中国社会产生了深远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