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自学考试00567《马列文论选读》全真模拟考试

点击数:892 | 发布时间:2025-02-13 | 来源:www.cqsgmx.com

    1、 填空题(本大题共30小题,每小空1分,共40分。)

    1.物质生产的进步与艺术生产具备不平衡的关系是马克思在给( )一书写的导言中提出的一个命题。

    :政治经济学批判

    2.恩格斯在《致保尔•恩斯特》一信中,将德国的小资产阶级与( )进行了比较,同时也批判了奥地利资产阶级政论家( )对马克思主义的歪曲。

    :第1空:挪威的小资产阶级 ;第2空:巴尔

    3.爱莎是( )的小说《旧人与新人》中的女主人公。这位作家的国籍是奥地利。

    :敏•考茨基

    4.“典型环境中的典型人物”这一理论命题源于恩格斯与( )的通信,信中批评的是( )这部小说。

    :第1空:玛•哈克奈斯 ;第2空:城市女孩

    5. 《1844 年经济学哲学原稿》1932 年由德国社会民主党人公开出版。在此之前,卢卡奇在1923 年出版的《历史与阶级意识》一书中,已经提出了与马克思的“异化”定义意义近似的“( )”这一定义。

    :物化

    6.1844 年八9月, 马克思、恩格斯开始首次合作, 着手合著( )一书。

    :神圣家族

    7. 马克思、恩格斯文静思想进入成熟期的标志是1857 年的( )一书。

    :〈政治经济学批判〉导言

    8.把( )视为人道主义的逻辑基础是理解马克思主义的人道主义的重点所在。

    :唯物主义

    9.“真的的社会主义”的代表人物有两个:在创作方面是卡尔•倍克,在批评方面是( )。

    :卡尔•格律恩

    10、“风格即其人”来自于法国启蒙运动时期( )的。

    :布封

    11.马克思在( )中对欧仁·苏的小说《巴黎的秘密》和施里加的评论的剖析是他们确立新的文静观的一次认真的尝试。

    :神圣家族

    12.马克思在( )中明确表述了艺术与一般生产关系的理论,特别明确提出了“艺术生产与物质生产的进步不平衡”的命题。

    :〈政治经济学批判〉导言

    13.马克思在( )中提出了关于人的本质“在其现实性上,它是所有社会关系的总和”的著名论断。

    :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

    14.“真的的社会主义”的理论基础是将( )的消极内容与德国哲学尤其是黑格尔的唯心主义“混为一团”而构成的思辨哲学。

    :法国空想社会主义

    15. 经典作家常见的文学批评办法( )、( )、( )。

    :第1空:比较法;第2空:剖析法;第3空:综合法

    16. 英国著名文化人类学家( )在《金枝》中提出了原始部落的风俗、神话、仪式和信仰都起来自于巫术的理论。

    :弗雷泽

    17.经典作家觉得,在从不自觉的艺术向自觉的艺术进步过程中,( )起着举足轻重有哪些用途。

    :社会分工

    18.( )、( )是经典作家一般的风格。

    :第1空:文笔流畅;第2空:富有表现力

    19. 追求文学语言的与( ),并根据这一标准对很多作家作品进行评价,反对“人物都讲同样的话”,( ),是经典作家文静批评的一个要紧方面。

    :第1空:独创性;第2空:个性化

    20. 艺术生产具备( )生产力,又具备( )生产力,是这两种生产力综合用途的结果。

    :第1空:物资;第2空:精神

    21、( )写作了《1844 年经济学—哲学原稿》。

    :马克思

    22、( )从抽象的“人”的看法来论述歌德,被恩格斯予以否定。

    :格律恩

    23、物质生产与艺术生产的不平衡的关系是马克思在( )中所提出的看法。

    :导言

    24、( )不仅仅是希腊艺术的武库,而且是它的土壤。……任何神话都是用( )和借用想象以征服自然力,支配自然力,把自然力加以形象化。

    :第1空:希腊神话;第2空:想象

    25、悲剧之父( )和喜剧之父( )都是有强烈政治倾向的诗人,但丁和塞万提斯也不逊色。而席勒的《阴谋与爱情》的主要价值就是它是德国第一部有政治倾向的戏剧。

    :第1空:埃斯库罗斯;第2空:阿里斯多芬

    26、现实主义的意思是,除去( )的真实外,还要真实地再现典型环境中的( )。

    :第1空:细节;第2空:典型人物

    27、把( )视为人道主义的逻辑基础是理解马克思主义的人道主义的重点所在。

    :唯物主义

    28、“真的的社会主义”的代表人物有两个:在创作方面是卡尔·倍克,在批评方面是( )。

    :卡尔·格律恩

    29、经典作家常见的文学批评办法有( ) 。

    :比较法、剖析法、综合法

    30、英国著名文化人类学家弗雷泽在( )中提出了原始部落的风俗、神话、仪式和信仰都起来自于巫术的理论。

    :金枝

    2、 解释说明(本大题共4小题,每小题5分,共20分。)

    1、法兰克福学派

    :法兰克福学派:又称“批判的社会理论”,是“西方马克思主义”思潮中最早出现的流派,也是其中最有影响的一个流派,得名于德国“法兰克福社会研究所”。其主如果从哲学、社会学等多个角度对现代资本主义进行综合研究,开创了一种新型理论,即“社会批判理论”。其主要代表人物:瓦尔特·本雅明、麦克斯·霍克海默、泰奥多尔·阿多尔诺、艾瑞克·弗洛姆、尤根·哈贝马斯等。(写两个代表人物就能,用以下方法写也对:本雅明、霍克海默、阿多尔诺、弗洛姆、哈贝马斯)

    2、形式的相对独立性

    :形式在与内容的相互关系中处于从属地位,但其不是完全被动的。形式具备相对独立性,而且具备对内容的反用途。形式的相对独立性主要表目前两个方面,一是不只同一艺术形式可以表现多种内容,而且不一样的艺术形式可以表现相同的内容。二是形式对内容具备反用途,合适于作品内容的艺术形式,既有益于表现作品的内容,也有益于增强其艺术感染力;而那些不合适于内容的低劣的形式,则会妨碍作品内容的表达,削弱它的艺术感染力。

    3、典型

    :典型是文学形象的高级意识形态之一,是文学话语系统中显示出特点的富于魔力的性格特点。典型一般又称为典型人物或典型性格。作品中人物的典型性,它性格特点和艺术魔力都是通过“卓越的性格特点刻画”来达成的,在人物塑造时处于艺术表现的中心地位。

    4、悲剧

    :悲剧:亚里士多德在《诗学》中觉得,悲剧是对于一个严肃、完整、有肯定长度的行动的模仿。引起怜悯和恐惧的的情绪并且使这种情绪得以净化。恩格斯觉得,悲剧的本质是“历史的势必需要和这个需要事实上不可能实行之间的悲剧性冲突。鲁迅觉得悲剧就是“将生活的有价值的东西毁灭给人看”。

    4、 论述题(本大题共2小题,每小题10分,共20分。)

    1、马克思在《1844 年经济学哲学原稿》中是怎么样对异化劳动进行剖析的?这一剖析对西方马克思主义学派有哪些影响?

    (1)人同劳动商品的异化。

    (2)人同劳动过程本身的异化。

    (3)人同人类本质的异化。

    (4)人同人的异化。

    总之,马克思觉得异化作为一种社会现象,和阶级一块产生,是人的物质生产和精神生产及其商品变成异己力量又反过来统治人的一种社会现象。异化劳动指原本体现人的本质的自由自觉的活动—劳动,在私有制条件下发生异化。

    2、请结合所学常识,联系具体文本,谈谈你对艺术进步“不平衡”理论的理解。

    :物质生产的进步和艺术进步之间具备不平衡关系,它是物质生产的进步与很多的意识形式的进步之间的不平衡关系的一种。这一不平衡关系表明,对进步这个定义必须要从历史的具体的意义上去理解;同样看待物质生产的进步和艺术进步及其之间的关系也要从历史的具体的意义上去考虑。物质生产和艺术之间不平衡地进步是一种关系性进步,它表现为偶然。不平衡关系状况,是那些从实质的势必性上表现出的作为势必性的表现形式的偶然原因所形成。它导来自于自然规定性。同研究任何事物一样,研究艺术也需要从自然决定所有开始。艺术的肯定的繁盛时期绝不是同社会的一般进步成比率的,因而也绝不是同仿佛是社会组织的骨骼的物质基础的一般进步成比率的。这是对不平衡关系的具体说明。不平衡关系具体表目前两个层面上:其一,是在艺术本身的范围内部的不同艺术类型的关系中有这种情形,某些有重大意义的艺术形式只有在艺术进步的不发达阶段上才是可能的,如希腊神话和史诗就是这样。其二,是在艺术范围同社会一般进步的关系上有这种情形如莎士比亚同现代的关系。也可举别的例子。

    艺术进步虽然和社会或物质基础的一般进步不成比率、不平衡,但并不影响艺术进步和社会进步之间有密切联系这一怎么看。马克思是通过对古希腊艺术的永久的魔力的剖析来告诉大家这一点的古希腊艺术的永久魔力,非但同那个发达的社会阶段并不矛盾,而且还正是那个社会阶段的产物与结果。

    马克思的不平衡原理不是说两种生产一直有着规律性的“不适应”现象,而是强调两种生产在历史的跑道上,并非任何时期都是手拉手地齐头并进,对这两种生产的进步的理解要具体问题作具体剖析。承认不平衡关系,不是意味着艺术进步与经济进步无关,更不是意味着他们具备某种反比率关系,即不是说物质生产落后,艺术势必兴盛,或者物质生产愈落后艺术生产愈进步,而是要大家了解理解相信在物质生产相对落后的国家,艺术可以进步兴盛起来,物质生产不发达的国家精神文明也可以建设起来。

    nclick=preview value=打印本页>
  • THE END

    声明:本站部分内容均来自互联网,如不慎侵害的您的权益,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

专业院校

返回顶部

Copyright©2018-2024 国家人事网(https://www.zbxggc.com/)
All Rights Reserverd ICP备18037099号-1

  • 国家人事网微博

  • 国家人事网

首页

财经

建筑

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