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中医内科学
中医内科学是最能体现临床思维与能力考查的科目,且中医内科学也是中综考试中的重头系,所占比率50%,且困难程度相对于其他几门要大一点,由于记忆的内容多,易混淆点也多,假如不深入理解记忆,就比较容易丢分。且今年新增了一类疾病如阳痿。故记忆困难程度会增加,但并不影响之前的复习。针对于这门课怎么样复习才能有高效性才能拿高分呢?中公考研的老师给各位考生汇总了以下几个方面:
1.分证论证是中医内科学考试的主要内容,但历史沿革、病因病机、病证辨别、辩证要素和治疗原则也是出题点。复习的时候,要在学会整体框架的同时,把重心放在定义和分证论证之前的内容上,重点是理解记忆,这部分要拿分主如果通过后面的刷题来把握常考考试知识点来解决。
2.分证论证的学会,第一要了解每一个章节有几个病,每一个病有几个证型,证型名必须要记牢;第二要在理解的基础上记忆每一个证型的症状,无非就是八纲辩证里的内容:阴阳、表里、寒热、虚实,与气滞痰凝血瘀证,这部分内容要基于前期中基、中诊的学会才行,如此通过理解记忆就能和熟记的证型名对应起来了。
3.代表方剂的记忆,除去理解记忆,也要对比记忆,不但同一章节的对比,还要跨章节对比,还要总结运用同一方剂的证型,这都是出题点所在,譬如在肺系疾病中涉及到不少治疗肺系咳嗽、哮病、哮喘等的方剂;在治疗中多涉及同一病机却有不同方剂治疗的也要对比记忆,如气滞,为何有的用柴胡疏干散、有的用逍遥散、一贯煎等,都要对比着来记忆。针对于这类总结的内容,中公考研的老师都已经健全,考生多关注大家的推送或者加入大家就能获悉更多。
2、针灸学
针灸学2007年加入考研考试,看重程度逐年增大,内容也不断增加。但今年考试大纲与去年一致。针灸学包括的考试知识点较多,内容混杂,记忆困难程度较大,主要内容包含经络、腧穴、刺法灸法与针灸治疗。
2017年改革后出题方向偏重于临床实践,所以针灸治疗出题增多。关于经络部分,出题相对较少,由于中医基础理论中也会学习。关于腧穴各论部分,针灸学的考试试题困难程度在逐年增加,每条经脉包含什么腧穴,每一个腧穴是哪条经脉必须要学会,每一个腧穴的定位和主治必须要记忆,尤其是特殊主治。刺灸法部分需要理解性记忆,关于针灸治疗部分,需要学会的部分也比较多,内外妇儿与急症的主穴与配穴。
针灸学考试知识点繁多,考试试题重复率低。近年来针灸学的考查偏重于临床实践,尤其是腧穴各论与针灸治疗各论的考查。特定穴也是常考试知识点,需熟练背诵,并且运用到其他章节。关于腧穴各论部分,针灸学的考试试题困难程度在逐年增加,考生在复习时要重点记忆腧穴的定位和主治,尤其是腧穴的特殊主治,需要在理解的基础上加大背诵,并熟练的运用到治疗各论每一个病证当中。针灸治疗各论是改革之后的重点内容,也是针灸考查偏向临床的有力证据,要熟练学会每一个病证的主穴,并学会其配伍意义,另外在理解的基础上学会配穴,把每个病的相同证型放在一块剖析,注意前后要点的融会贯通。在学习针灸学的过程中还要合理的利用历年考研考试试题,考研考试试题中有大多数蕴含着着不少往年题目要点的痕迹,这类出题的方向与思路背后的要点就是要紧考试知识点,因此必须要做考研考试试题,并依据考研考试试题推断考试方向、考试知识点。但课本内容冗杂庞大,考研考试试题要点零碎不成体系,所以在学习的过程中应该注意总结和总结办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