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二年级地理科目必学三要点复习

点击数:471 | 发布时间:2024-12-18 | 来源:www.8kwenku.com

    高中二年级地理科目必学三要点复习是智学网为大伙收拾的,在大家平凡的学生生涯里,不少人都常常追着老师们要要点吧,要点就是学习的重点。学会要点是大家提升成绩的重点!

    1.高中二年级地理科目必学三要点复习 篇一


    大方受热过程:太阳辐射、大方削弱、地面增温、地面辐射、大方增温、大方辐射、大方逆辐射

    大方对太阳辐射的削弱用途:

    ①吸收用途:具备选择性,臭氧吸收紫外线,水汽和二氧化碳吸收红外线。对可见光吸收的极少。

    ②反射用途:云层和颗粒较大的尘埃。云层的反射用途最显著。

    ③散射用途:空气分子或微小尘埃,使一部分太阳辐射不可以到达地面。

    大方对地面的保温用途:大方吸收地面辐射并产生大方逆辐射,把部分热量归还给地面,云层越厚大方逆辐射越强。

    2.高中二年级地理科目必学三要点复习 篇二


    长江三角洲和松嫩平原的异同

    同:都是平原区域,并都坐落于国内的东部季风区

    异:

    ①地点差异:坐落于北纬30度附近,在国内东部沿海区域的中部,长江的入海口;松嫩平原大致坐落于北纬43-48度,在国内东北区域的中部

    ②气候条件差异:长三角在_热带季风气候区,夏天高温多雨,雨热同期;松嫩平原在温带季风气候区,国内性稍强,降水较少,温暖季节短,成长期较短,水热条件的组合不如长三角。

    ③土地条件差异:长三角以水稻土为主,耕地多为水田,较为分散,人均耕地面积低于全国平均水平;松嫩平原黑土分布广泛,耕地多为旱地,集中连片,人均耕地面积高于全国平均水平。

    ④矿产资源条件差异:长三角矿产资源贫乏,松嫩平原有较丰富的石油等矿产。

    3.高中二年级地理科目必学三要点复习 篇三


    河流搬运能力减少,促进沉积发生,形成堆积地貌。容易见到的河流堆积地貌主要有以下几种:

    冲积扇平原

    冲积扇是河流出山口处的扇形堆积体。河流出山口后,比降显著减小,水流又分成很多交汉,成扇状向外流动,河流能量显著减少,很多物质堆积下来,又有益于河流改道。伴随各支汊的不断堆积和变迁,就形成冲积扇。冲积扇的物质结构,一般是顶部物质较粗,主要为沙、砾,伴随水流搬运能力向边缘减弱,堆积的物质渐渐变细,边缘一般多为沙、粉沙及亚粘土,分选性较好,所以冲积扇是较好的含水层,边缘常有泉水出露,可进步自流灌溉。若山地河谷随山地间歇抬升,也可形成叠置冲积扇。

    河漫滩平原

    河漫滩平原发来自于河流中下游。在河流中下游区域,河流下蚀用途减弱,侧蚀用途加大,河流总是凹岸侵蚀,在凸岸堆积形成水下堆积体。堆积体的面积渐渐扩大,在枯水季节露出水面,形成河漫滩。

    洪水季节,河漫滩被洪水淹没,继续同意沉积。假如河流改道,河漫滩被废弃。多个被废弃的河漫滩连接在一块就形成河漫滩平原。

    三角洲平原

    三角洲平原是指河口区域的冲积平原。它以河流和海洋相互用途,河流沉积占优势的产物。河流到达海洋人海口处,因为流速极缓、水流扩散,将携带的泥沙在河口附近堆积下来,加上海潮顶托,形成三角洲。三角洲在平面上的外形略似顶尖朝哪个方向陆地的三角形,地势平坦,河网稠密,且纵横交错,河道由分汊顶点向海洋方向呈放射状。若干个三角洲连在一块,便形成广阔的三角洲平原。

    4.高中二年级地理科目必学三要点复习 篇四


    气候成因的影响原因有:太阳辐射、大方运动、地面情况和人类活动。具体的某种气候的形成并未必全受这类原因的影响。所以,审题时应该注意判断主导原因是什么。

    太阳辐射:

    ①使得不同纬度区域获得的热量产生差异,从而形成不一样的温度带,如热带、带、温带、亚寒带、寒带;

    ②是同纬度区域的季节差异,加上海陆热力性质差异的影响,形成季风气候。

    下垫面:

    ①海陆热力性质差异,形成海洋性气候和国内性气候;

    ②地面植被和地表性质的局部差异,其实质是热量和水分的差异,由于下垫面是大方直接的热源和水源。

    大方环流:

    ①本身的低压带、高压带可以作为一种天气系统,长期影响一个区域的气候,如赤道低压带终年高温多雨;

    ②通过风靡风带、季风环流影响水汽输送,进而影响气候,如季风环流下,冬天气流由陆到海,降水少,夏天气流由海到陆,降水充沛;

    ③通过充气压力带、风带的移动影响一些区域的气候,如地中海气候。

    人类活动:

    通过生产活动及改变下垫面的物理、生物学特质,改变大方中水汽、CO2的含量,影响气候。如工业生产致使CO2增多、增加森林覆盖率或修建水库,改变局部气候。

    5.高中二年级地理科目必学三要点复习 篇五


    1.大方受热

    能量来源:太阳辐射

    大方受热过程:太阳辐射大方削弱地面吸收地面辐射大方逆辐射

    2.热力环流

    海陆热力环流:

    白天吹海风,晚上吹陆风。

    由于白天陆地升温比海洋快,陆地形成低压,海洋是高压;晚上陆地降温比海洋快,陆地形成高压,海洋是低压。

    3.大方水平运动:

    水平充气压力梯度力:它是形成风的直接缘由;方向与等压线垂直;由高压指向低压。

    地转偏向力:北半球向右,南半球向左。

    摩擦力:它斜穿等压线。影响风速,摩擦力越大,风速越小;还会干扰风向与等压线的夹角。

    风向:高压低压

    风力:等压线密,风力大

    6.高中二年级地理科目必学三要点复习 篇六


    1、八大行星的轨道地方——距离太阳由近及远分别是:水星、金星、地球、火星、木星、土星、天王星、

    2、太阳大方与太阳活动——由里向外分别是:光球层、色球层、日冕层;光球层有黑子活动、色球层有耀斑、日冕层有太阳风

    3、太阳直射点的回归运动

    春分日:3月21日——太阳直射赤道

    夏至日:6月22日——太阳直射北回归线

    秋分日:9月23日——太阳直射赤道

    冬至日:12月22日——太阳直射南回归线

    1月初地球公转到日前点,公转速度最快

    7月初地球公转到远日点,公转速度最慢

    4、正午太阳高度角公式:90—直射点到所求地的纬度差

    5、岩石分类——岩浆岩

    沉积岩

    变质岩

    6、地形倒置——背斜成谷是什么原因:背斜顶部受张力,容易侵蚀而形成谷地

    7.高中二年级地理科目必学三要点复习 篇七


    气候的降水种类:

    全年降水多的就是年雨型,比如热带雨林气候,温带海洋性气候。

    夏天或者夏半年降水多的就是夏雨型,如热带草原气候,热带季风气候,_热带季风性湿润气候,温带季风气候。

    冬天降水多的就是冬雨型,比如地中海气候。

    终年降水少的就是少雨型,比如热带沙漠气候,温带国内性气候。

    8.高中二年级地理科目必学三要点复习 篇八


    判断气候种类的步骤:

    ①热带的四种气候种类:各月均温在15度以上,降水不同,气候种类差异较大

    热带雨林气候

    热带沙漠气候

    热带季风气候

    热带草原气候

    ②_热带气候种类:冬天最冷月均温在0度以上,全球只有两种气候种类:

    地中海气候:除南极洲外,其他各洲都有分布,在南北纬30o——40o国内的西岸,地方在西风带和副高之间,冬天温和多雨,夏天炎热乾燥

    _热带季风气候:冬天--偏北风--低温少雨,夏天--夏天风--高温多雨。

    ③温带气候种类:除海洋性气候外,冬天最冷月均温以0℃以下。

    温带海洋性气候:分布在南北纬40o--60o国内西岸,终年受西风控制,终年温和多雨

    温带季风气候:分布在北纬35o--55o国内东岸,受冬天风影响,寒冷乾燥,受夏天风影响,高温多雨。

    温带国内性气候:全年受国内性气团控制,日较差大、年较差大,降水稀有,降水主要在夏天。

    9.高中二年级地理科目必学三要点复习 篇九


    太阳辐射与地球

    1、太阳的主要成分:氢和氦

    2、太阳辐射:太阳以电磁波的形式向宇宙空间释放的能量

    3、太阳辐射能的来源:太阳内部的核聚变反应

    4、太阳辐射波长范围是0.15-4微米,分为紫外光、可见光和红外光,50%的能量集中于可见光。

    5、太阳辐射对地球的影响:太阳直接为地球提供光热资源,生物成长不能离开太阳

    保持地表温度,促进地球上的水、大方运动和生物活动的主要动力

    太阳辐射本身及大方运动、水循环等为人类提供能源

    为生产生活提供煤、石油等能源

    10.高中二年级地理科目必学三要点复习 篇十


    宇宙中的地球

    1、天体系统的级别:总星系――银河系――太阳系――地月系。

    2、地球自转的地理意义:

    昼夜交替:昼半球和夜半球的分界线――晨昏线――与赤道的交点的时间分别是6时和18时――太阳高度是0度――晨昏圈所在的平面与太阳光线垂直。

    地方时差:东早西晚,经度每隔15度相差1小时。

    沿地表水平运动物体的偏移:赤道上不偏,北半球右偏、南半球左偏。偏向力随纬度的增大而增大。

    3、地球的圈层结构以地表为界分为内部圈层和外部圈层。

    地球内部的圈层依据地震波的特征划分为地壳、地幔、地核三个圈层。地壳物质主要由岩石组成,上地幔的软流层是岩浆的源地,地核主要由铁镍物质组成。

    外部圈层:大方圈、水圈和生物圈。

  • THE END

    声明:本站部分内容均来自互联网,如不慎侵害的您的权益,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

专业院校

返回顶部

Copyright©2018-2024 国家人事网(https://www.zbxggc.com/)
All Rights Reserverd ICP备18037099号-1

  • 国家人事网微博

  • 国家人事网

首页

财经

建筑

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