假如把高中三年去挑战高考考试看作一次越野长跑的话,那样高二是这个长跑的中段。与起点相比,它少了很多的鼓励、期待,与终点相比,它少了很多的掌声、加油声。它是孤身奋斗的阶段,是一个耐力、意志、自控力比拚的阶段。但它同时是一个厚实庄重的阶段,这个时期形成的优势有实力。智学网高中二年级频道为你整理了《高中二年级上学期地理期末试题及参考答案》,学习路上,智学网为你加油!
1、选择题(下列各题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正确答案。每题2分,共60分)
1.地区
A.都有明确的界限B.不受人为原因影响
C.具备肯定的区位特点D.内部的特定性质绝对一致
读“国内三大自然区的划分示意图”,回答2---3题
2.甲区的自然景观与乙区完全不同的重要原因是
A.甲区深居内陆、降水量少
B.乙区日照时间长,积温高
C.乙区人类活动历史悠久,人口密度大
D.甲区全年气温低、光照时数少
3.对乙自然区特点的描述正确的是
A.夏天高温多雨,雨热同期B.河流流量大,无结冰期
C.热量丰富D.植被以常绿阔叶林为主
读图“七个省级行政单位某种植被面积占全国该种植被面积的比率图”,回答4—5题:
4.该植被最大概是
A.草原B.苔原
C.硬叶林D.针叶林
5.该植被分布区最常见的环境问题是
A.酸雨B.固体废弃物污染
C.土地沙化D.臭氧层破坏
内蒙古高原是国内要紧的牧区,其东部的草场载畜量远高于西部。据此回答6—7题
6.致使内蒙古草原草场载畜量东西部差异的主要原因是
A.年降水量B.海拔C.荒漠化程度D.人口密度
7.合理借助内蒙古草场资源的手段有
A.实行划区管理,规定适合载畜量B.降低人工草地,提升天然草地的比重
C.大力进步种植业,控制畜牧业比重D.推行轮耕和轮流打草规范
读国内北方某区域的部分资料表,回答8-10题:
8.上述资料表明,致使该区域近十年来粮食平均亩产量降低的重要原因
A.“退耕还牧”的面积增大B.毁林开荒现象紧急
C.气候发生异常,出现水旱灾害D.人口增长过快
9.现在,该区域生态环境的主要问题
A.风沙风险紧急B.水土流失加剧C.国内性气候减弱D.光照条件变差
10.致使土地生产力降低的直接缘由是
A.水土流失和土地沙化B.城市建设用地扩大
C.沼泽地和盐碱地的改良D.滩涂养殖业的进步
11.亚马孙区域热带雨林分布面积比刚果盆地更大,缘由有
①西高东低的地形,有益于东南风的深入②受暖流的影响更大③受寒流影响大
④纬度低,热量充足⑤陆地面积宽广
A.①③④B.①③⑤C.②④⑤D.①②⑤
为进一步进步山西经济,使资源大省转化为经济大省,调整产业结构势在必行。完成12~14小题。
12.借助煤炭资源加工增值,提升经济效益的方法不包含
A.进步电力工业B.进步化学工业C.减少煤炭运输本钱D.进步冶金工业
13.“坑口”电站建设的意义用途不包含
A.减轻铁路运输重压B.改变能源工业结构C.增加经济产值D.减少山西的环境污染
14.国内在山西最适合布局有色冶金工业的条件有
①煤炭储量大水平好②铝土矿储量大③接近工业基地或中心城市④交通便利
A.①②③B.①②③④C.①③④D.①②④
右边是某区域的地形图,回答15—18题:
15.与长江三角洲、珠江三角洲等区域相比,
图示平原区域成为产品粮基地的优势条件是
A.交通发达B.单位面积产量高
C.水热条件好D.人均耕地面积广
16.以下不是该产品粮基地特征的是
A.以国营农场的经营方法为主B.粮食产品率处于较低水平
C.已经形成粮食作物的区域专业化生产D.是国内农业机械化水平的区域之一
17.国内政府下令停止开垦当地的沼泽地,重要原因是
A.土壤十分贫瘠B.开发的本钱太高
C.粮食过剩,价格降低D.为了保护和改变生态环境
18.现在国家决定停止在P平原上开垦荒地,同时打造自然保护区,其主要保护对象是
A.天然林B.水源林C.湿地D.草场
陕西榆林区域“乌金(煤)遍地”,资源很丰富。5年前开始,该地“村村点火,处处冒烟”,让人们戏称为“黑三角”。据此回答21—22题。
19.在资源开发初期,当地合适进步
A.食品工业B.高耗能工业C.农商品加工工业D.高技术工业
20.近年来,在“黑三角”教训之后,该区域渐渐形成下图所示的进步模式。有关该模式的说法正确的是:
①达成了环境保护和经济增长的双重效益;
②该模式体现了清洗生产过程;
③该模式延长了产业链,加大了对当地资源开发和借助的广度和深度;
④该模式体现了“资源——商品——废弃物——再生资源”的循环经济过程。
A.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②④D.①②③④
21.关于田纳西河的叙述,正确的是
A.坐落于美国中部,发来自于西部高山
B.是密西西比河上有一条步骤最长、水量的支流
C.流域为*带气候,冬末春初多雨
D.水系发达、支流海量,是美国通航里程最长的河流
22.田纳西河的水系、水文特点是
①水系发达,支流海量②河流落差大,水力资源丰富③水量丰富,水流量不稳定④矿产资源丰富
A.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②④D.①③④
从20世纪70年代初开始,黄河下游时常出现季节性断流,而且断流天数和河段长度逐年增加,由此导致的经济损失每年高达60亿元。据此回答23~24题。
23.下列针对黄河下游断流采取的正确手段是
①拟定法规,不允许沿岸取用黄河水②加强资金投入,推行全流域人工降雨③推行水资源有偿用规范,增强节水意识④南水北调,引长江人黄河,补充黄河水量
A.①②B.②③C.③④D.①④
24.综合开发治理黄河的有效手段是
①中游种草植树,控制水土流失②下游修建大型水利工程枢纽,推行水资源合理调配③开发中、下游水能资源④调整沿河区域农业产业结构,进步节水农业
A.①②B.③④C.②③D.①④
25.可以为在无人区进行考察的科技工作者全天候提供本人具体地点的技术是
A.RS技术B.GIS技术C.GPS技术D.GSM技术
GIS将不相同种类型的地理空间信息储存在不一样的图层上。叠加不一样的图层可以剖析不同要点的相互关系。回答26-27题。
26.城市交通图层与城市人口分布图层的叠加,可以
A.为商业网点地址选择B.剖析建筑设计的合理性
C.计算城市水域面积D.估算工农业生产总值
27.对1985年与2000年城市土地借助图层进行剖析,可以
A.计算交通流量的变化B.预测洪涝灾害的发生
C.知道城市地域结构变化D.预测城市降水变化趋势
下图表示某产业在亚太区域的历史进步过程,完成28~29题。
I阶段II阶段III阶段
28.剖析图中反映的产业部门可能是
A.玩具制造B.汽车工业C.石化工业D.钢铁工业
29.致使该产业迁移变化的主要区位原因是
A.劳动力价格B.技术C.交通运输D.材料
30.本世纪以来,国内汽车产量增长速度非常快。这充分表明国内()
A.汽车工业基础好B.车市前途远大C.受经济全球化的影响D.拥有丰富的能源
II非选择题
31.读图7“国内四大工程示意图”和有关资料,完成下列各题。(9分)
表煤炭和天然气作为能源的特征比较
煤炭天然气
优点开采本钱低、储存、运输便捷、价格实惠清洗、用便捷、燃烧效率高、比较价格低
缺点用不便捷、燃烧效率低、废气、废渣排放量大开采、储运困难程度大、技术需要高、投资大、收购周期长
资料:国内能源区域分布不均。西气东输工程是从塔里木盆地轮南至上海的输气管道(如图所示)。x疆的天然气很丰富,但经济进步滞后,相对能源的需要量较小,天然气得不到充分借助。以上海为中心的长江三角洲区域人口稠密、经济发达,能源消费量非常大(以煤炭为主)。长期以来这里能源资源贫乏,所需能源主要从外区调入。
(1)剖析说明西气东输是什么原因(3分)
(2)西气东输工程的推行对西部经济进步影响有__________(多选)。(2分)
A.增加就业机会B.资源优势变经济优势
C.改变生态环境D.降低财政收入
(3)西气东输工程的推行对东部和沿线区域环境的影响可能有(2分)
(4)西气东输工程、南水北调工程都是资源跨地区调配的范畴,研究此类问题应从几个方面考虑?(2分)
32.读图9、10及有关资料,回答下列问题。(10分)
资料1、
山东总面积15.78万平方千米,2007年城镇化水平为46.75%,已经接近47%的世界平均水平。伴随环渤海经济圈的崛起,黄河经济带的振兴,2000年到2006年山东从事第二产业的人口从1286万增加到1870.3万。近年来山东已成为中国经济最发达的省份之一。
(1)从资料和图表中可以看出,山东工业化主要表目前?
(2)从图10中可以看出山东城市化迅速推进主要表目前?、
(3)山东城市化过程中出现的环境问题可能有(答出两项即可)。
(4)山东是国内的水果之乡,你觉得城市化对这一区域的水果生产是不是有利,试说明理由。
(5)简述山东城市化对该地区经济进步的影响。
33.读下图“国内能源地区分布和能源调运路线图”,剖析回答下列问题(10分)
(1)从能源分布看:①区域常规能源中丰富,②区域常规能源中丰富,③区域新能源中、丰富。(4分)
(2)图中实线和箭头为国内正在建设的两大能源工程,A是工程,B、C、D是
工程。从可持续进步的角度看,C线路的电力比B线路优越,缘由是。(4分,最后一空2分)
(4)假如①②③④⑤⑥表示国内行政区,是西部经济地带的有,是东部经济地带的有。(2分)
34.据下列材料和所学习地理常识回答问题。(11分)
材料1、改革开放初期,广东经济飞速发展。20世纪90年代中后期,经济进步的惯性让广东经济维持了肯定的增长速度,并将经济总量牢牢地稳定在全国第一的地方。目前,优势弱化,角逐重压加强,新的经济动力又不够强大,速度甚至落在了长三角之后,领跑了中国经济20多年的珠三角,目前正遭到挑战。2003年11月,广东提出“泛珠三角经济区”的构想,并开始启动。泛珠三角地区的范围包含:福建、江西、湖南、广东、广西、海南、四川、贵州、云南九个省与香港、澳门两个特别行政区,简称“9十2”。之所以塑造这个9+2,其目的是加大地区协调和合作,从而加大珠三角的核心竞争优势。
材料2、长三角扼据长江入海口,以上海为中心、南京和杭州为两翼,地区内经济发达、人口城市密集,高校海量,是国内的都市圈。现在长三角区域以占全国1%的土地和6%的人口,创造了占18%的国内生产总值,在去年的财政收入中,长三角区域的贡献份额超越了四分之一。
(1)文中提到广东的“优势弱化”。当中的“优势”具体指的是什么?(4分)
(2)从地理角度考虑,同长江三角洲相比,珠江三角洲的劣势主要表目前那几个方面?(3分)
(3)从地理角度看,珠江三角洲和长江三角洲在经济进步过程中存在什么主要问题?(4分)
答案
31.9分
(1)东部区域经济发达,对能源需要量大,但资源贫乏;调整能源消费结构;油气资源开发重点在西部。(3分)
(2)AB(2分)
(3)降低沿线区域对薪柴的需要,改变环境水平(2分)
(4)调入、调出区的资源分布情况、经济进步水平加以剖析;做到资源和经济优势互补;在工程推行中注意环境保护、达到可持续进步的目的。(2分)
33、(10分)
(1)①石油,②煤炭,③地热、太阳能。(4分)
(2)A是西气东输工程,B、C、D是西电东送工程。
缘由是B线路以火电为主,而C线路以水电为主,水电不污染环境,。(4分)
(3)是西部经济地带的有③,是东部经济地带的有⑤⑥。(2分)
34.(1)劳动力价格优势;交通优势;政策优势;地价优势。(每点2分)
(2)产业基础薄弱;科技力量弱;人才队伍小;经济腹地小。(每点1分)
(3)耕地降低,农业基础削弱;生态环境恶化,环境水平降低;能源提供紧张;劳动力薪资本钱提升。(每点2分)
1.下列有关地质灾害的叙述,正确的是()
A.在荒无人烟的某山区有频繁的滑坡、泥石流等地质灾害
B.主要地质灾害有地震、火山喷发、滑坡、泥石流、台风和洪涝
C.地震震级每增加一级,能量相差3倍
D.人类对植被的破坏,是泥石流日趋频繁的主要原因
2.下列人类活动中,可能致使泥石流发生的是
A.陡坡修筑梯田B.围湖造田C.过度抽取地下水D.内蒙古高原垦殖草原
2002年十月底,意大利西西里岛上的维埃纳火山发生猛烈喷发。两天后,意大利中南部又发生了震级为5.6级的地震及一系列余震,导致较为紧急的职员伤亡和财产损失。据此,回答3——6题:
3.意大利是世界的多火山、地震的国家,这是由于该国坐落于()
A.阿尔卑斯山的山麓地带B.两大板块交界地带
C.地中海沿岸D.断层架构地带
4.地震虽然是一种紧急的自然灾害,但通过地震波的研究可以帮助大家()
A.研究地球内部结构及其架构B.推断海底地壳岩石年龄
C.剖析地质时期的地理环境特征D.知道各种地表形态的形成缘由
5.下列区域中,受该火山爆发影响的区域是()
A.巴尔干半岛B.亚平宁半岛C.伊比利业半岛D.索马里半岛
6.这次火山爆发将致使或加剧附近区域的()
A.酸雨B.温室效应C.臭氧空洞D.光化学烟雾
7.当今世界自然灾害发生的频率和成灾强度不断提升,主如果因为()
①地壳运动愈加强烈②人口迅速增长③经济密集进步④风化用途强烈
A.①②B.②③C.③④D.①④
8.全球台风发生频率,强度的海域分布在()
A.印度洋和大西洋海区B.印度洋和太平洋海区
C.西北太平洋海区D.印度洋和南太平洋海区
读图,完成9~10题。
①②③④
9.下列气象灾害与其天气系统对应正确的是()
A.干旱——①B.台风——②C.暴雨洪涝——③D.寒潮——④
10.天气系统②可能形成()
A.北纬20度的洋面上B.赤道洋面上
C.南纬15度的洋面上D.南纬40度的洋面上
12.在19时风速忽然减少是由于()
A.台风减弱B.台风中心经过C.台风消失D.台风停滞不前
13.当台风逐步接近该地过程中,风向最可能是()
A.西北B.东北C.西南D.东南
读“国内特大、较大型山崩、滑坡和泥石流分布直方图”,回答14—16题.
14.国内六大区中,出现特大、较大型山崩、滑坡和泥石流最多的区域是
A.西北区域B.西南区域C.中南区域D.华东区域
15.六大地区中发生山崩、滑坡和泥石流最少的区域的地形为()
A.山地B.丘陵C.平原D.高原
16.针对这种自然灾害的手段是()
A.植树造林B.开垦梯田C.增加城市建设D.降低降水
下表是2003年8月某日浙江舟山某地某日气象观测资料,据此回答17-18题。
时间气温(℃)充气压力(百帕)降水(毫米)风速(千米/小时)
12时前后2510021030
18时前后3099050240
24时前后2710041050
17.该日影响该区域的充气压力系统和天气系统分别是()
A.低充气压力、伏旱B.低充气压力、寒潮
C.高充气压力、伏旱D.低充气压力、台风
18.该天气系统影响下的天气特征是()
A.狂风暴雨B.阴雨连绵C.高温晴好D.寒冷少雨
读“2006年11月7日(立冬)国内国内部分各地季节情况图”,回答19—20题.
19.此时由西南到长江以南区域形成大范围降雨,其形成缘由最可能是()
A.受副热带高压控制B.锋面在附近活动
C.山地抬升偏北风D.受台风登陆影响
20.这种天气系统控制下,在西南区域最大概诱发的地质灾害是()
A.泥石流B.地震C.洪涝灾害D.水土流失
2003年7-8月间,国内南方一些区域出现了历罕见的高温天气,对这类区域的工农业生产及居民生活都产生了紧急的影响。据此回答21~24题。
21.与高温天气相伴的灾害性天气总是是()
A.洪涝灾害B.干旱灾害C.滑坡和泥石流D.蝗灾
22.罕见的高温天气将会干扰工业生产,其缘由可能有()
①高温使人身体不适,影响生产②拉闸限电,影响生产
③机器易受潮,影响生产④高温带来洪水,厂房被淹影响生产
A.①②B.①②④C.①③D.③④
23.在南方受高温煎熬的时段,国内北方非常可能出现()
A.寒冷干燥天气B.高温多雨天气
C.干热风天气D.晴朗温暖天气
24.能缓解南方此时高温天气的大方活动有
A.台风B.龙卷风C.海啸D.寒潮
25.从世界范围看,遭受自然灾害较为紧急的两个大洲是
A.亚洲、非洲B.亚洲、欧洲C.大洋洲、南美洲D.亚洲、北美洲
26.下列大洲中,热浪、风暴、热带气旋等灾害袭来时,极易席卷全洲的是
A.欧洲B.亚洲C.北美洲D.非洲
27.遭受干旱、时尚病威胁最为紧急的大洲是
A.北美洲B.亚洲C.南美洲D.非洲
28.有关自然灾害损失在时间上的差异叙述正确的是
A.一般情况下,南亚旱灾紧急时国内大多数区域出现涝灾
B.一般情况下,南亚旱灾与国内华北的旱灾在时间上较为吻合
C.开普敦暴雨多发,x疆肯定多雪灾
D.国内寒潮风险一般在冬天最为明显
读“1954年与1998年长江流域洪涝灾害损失对比表”回答29—31题。
29.1998年洪水淹没面积和死亡人数都比1954年少,其重要原因是
A.1998年洪水水位没1954年的高
B.新建设的很多防洪工程发挥了要紧用途
C.1998年的降水时间比1954年的短
D.1954年长江流域人口密度比1998年要大得多
30.1998年的洪水导致的直接经济损失是1954年损失的十几倍,其缘由是
A.1954年洪水到来前,政府组织军民对财产进行了准时转移
B.1954年洪水发生的时间比1998年稍晚,农田的农作物已经基本收割
C.1998年长江流域与1954年相比经济飞速进步,资产密度加强
D.1998年洪水主要淹没的是市,而1954年主要淹没的农村
31.关于1998年特大洪水发生的人为缘由说法正确的是
①天气预报紧急失误,没准时采取预防手段
②近年来长江上游植被的破坏致使水土流失紧急,植被涵养水源的能力降低
③很多的围湖造田致使湖泊面积缩小,洪水调控能力减弱④堤岸设计标准过低及工程水平不高A.①②B.②④C.③④D.②③
新华网温州2004年8月20电,8月13日凌晨,一场历史罕见特大泥石流灾害袭击了乐清市龙西乡、福溪乡、仙溪镇的9个村庄。据材料回答32~33题。
32.此次泥石流的自然缘由
①山体破碎②遭遇强度较大的连续性降水
③斜坡上的岩体或土体受重力用途下滑④地震诱发所致
A.①②B.②③C.③④D.①④
33.当今世界,地质灾害发生的频度和成灾的强度不断增高的重要原因是
①人口分布不合理和经济进步过快②人类排放二氧化碳过多,温室效应日趋紧急③人口迅速增长和经济密集进步④人类对自然环境的破坏日益紧急
A.①②B.①③C.①④D.②④
GIS中,不相同种类型的地理空间信息储存在不一样的图层上。叠加不一样的图层可以剖析不同要点间的相互关系。回答34~35题。
34.洪水淹没区域图层与人口分布图层的叠加,可以
A.判断出各地受灾状况B.判断出各地降水状况
C.计算湖泊水域面积D.估算工农业生产总值
35.对1950年与1998年长江中下游湖泊面积图层进行剖析,可以
A.计算湖泊蓄水量B.预测洪涝灾害的发生
C.知道围湖造田状况D.预测该区域降水变化趋势
1998年夏秋,长江流域发生了全流域大水灾,为准确知道灾害,很多用了地理信息技术。据此完成36~38题。
36.要准确勘探水灾淹没的状况,快捷而准确监测长江水位宜使用
A.人工拍摄B.遥感技术C.全球定位系统D.多媒体技术
37.要准确快捷统计测出各地灾害信息材料,主要依赖
A.传感器B.地理信息管理软件C.全球定位系统D.遥感技术
38.借助遥感技术优于人工探测的优点不包含
A.探测范围大B.受地面限制少C.速度快,周期短D.全球性、连续性
39.国内西北干旱区域防御干旱应采取的有效手段是
A.进行人工增雨B.选择抗旱作物,改进耕作规范
C.开采地下水D.增加降水量
40.三峡区域“一三五”水位线下的地质灾害防治工作的目的是
A.防治库区崩塌、滑坡及泥石流B.防治地震
C.防治泥沙沉积D.预防库区蓄水渗漏
第Ⅱ卷
得分栏
题号一二总分
41424244
得分
2、非选择题(3个大题,共40分)
41.2004年7月1日,“蒲公英”号台风在台湾登陆,读图剖析回答问题。
(1)影响台湾、福建的天气系统是_______。当A点附近风力在12级或以上称_________,它是一种强烈进步的________________。
(2)这种天气系统常常影响国内东南沿海区域的季节是__________.
(3)此时台北吹_________风,天气情况是____________。过12小时后,A点移至南平,此时福州的天气情况是________________,风向是___________
(4)该系统为何只风险沿海区域?
42.今春以来,国内北方,尤其是华北区域接二连三出现沙尘天气,时间之早、频率之高、范围之广、强度之大,为历史同时期所罕见,给华北区域交通、环境及大家的工作和生活带来不利的影响。(12分)
(1)国内_______、_______和华北一带冬春常遭风沙灾害,_______风将沙尘吹向东部和东南区域,形成沙尘天气。
(2)导致北方沙尘现象加剧是什么原因不少,除去_____等自然原因以外,人为原因主如果国内北方草原区域的____和____行为,导致___的恶果,在林区________行为,致使地表水降低,风沙天气多发。
(3)治理风沙、减轻灾害的有效渠道是。
43.读“国内干旱和洪水灾害分布图”回答:(16分)
(1)国内受洪水灾害影响最广的区域是________平原、________平原,除此之外,________流域、________盆地及东北平原也常遭到洪涝灾害。
(2)东部沿海区域受风暴潮灾害影响的有______省、______省、______省及江苏南部、上海。
(3)干旱频次大于30的区域是___平原,____平原____流域。
(4)国内水旱灾害紧急的区域主要分布在气候比较湿润的________气候区,其缘由是________进退变化,常导致旱、涝灾害。
(5)为了减轻国内旱、涝灾害的损失,要加大对______的治理,其中主要工程有:_____的治理及长江的_____和______。
试题参考答案和评分标准
1、选择题(每小题1.5分,共60分)
1234567891011121314151617181920
DABABABCBCCBABCADABA
2122232425262728293031323334353637383940
BABAACDBBCDACACBBDBA
2、非选择题(3个大题,共40分)
41.(1)气旋台风热带气旋(3分)(2)夏秋(1分)
(3)西北狂风暴雨狂风暴雨偏南风(4分)
(4)台风登陆后,因为陆地摩擦力增大,风速减少,权势锐减直至消亡。(4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