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理高中一年级下册期末复习要点是智学网为大伙收拾的,学会地理的重点知识,有益于你愈加知道身边的世界。
1.地理高中一年级下册期末复习要点 篇一
1、判断依据:
第一步,依据最冷月、最热月判断南北半球
若最冷月为1月、最热月7月,则该地处在北半球;
若最冷月为7月、最热月1月,则该地处在南半球
第二步,确定最冷月的温度值范围,即>15
第三步,判断降水的季节分配种类,年雨型
2、地方:
纬度地方:大致在南北纬10度之间
海陆地方:主要分布在非洲的刚果盆地,南美的亚马孙流域,亚洲印度尼西亚群岛等。
3、气候特征:长期高温多雨。
4、气候形成缘由:终年遭到赤道低充气压力带控制,风靡上升气流,多对流雨。
5、该气候条件下所形成的陆地自然带:热带雨林带
该气候条件下所分布的植被种类:热带雨林
该气候条件下所分布的典型动物:猩猩、河马
该气候条件下所形成的典型土壤:砖红壤
2.地理高中一年级下册期末复习要点 篇二
气候界线
1月0℃等温线:大体沿着青藏高原东南边缘,向东经过秦岭~淮河一线。
800毫米等降水量线:沿着青藏高原东南边缘,向东经过秦岭~淮河一线。
400毫米等降水量线:从大兴安岭西坡经过张家口、兰州、拉萨附近,到喜马拉雅山脉东部。
200毫米等降水量线:大致通过阴山、贺兰山、祁连山、巴颜喀拉山到冈底斯山一线。
3.地理高中一年级下册期末复习要点 篇三
立春:
2月4日-5日,谓春天开始之节气
雨水:
2月18日—20日,此时冬去春来,气温开始回升,空气湿度不断增大,但冷空气活动仍十分频繁。
惊蛰:
3月5日,指的是冬季蛰伏土中的冬眠生物开始活动。惊蛰前后乍寒乍暖,气温和风的变化都较大。
春分:
每年的3月20日,阳光直照赤道,昼夜几乎等长。国内广大区域越冬作物将进入春天成长阶段。
清明:
每年4月5日,气温回升,天气渐渐转暖。
谷雨:
4月20近日后,雨水增多,利于谷类成长。
立夏:
5月5日或6日。“立夏”,万物成长,欣欣向荣。
小满:
网络情人节或21日叫“小满”。麦类等夏熟作物此时颗粒开始饱满,但未成熟。
芒种:
6月6近日后,此时太阳移至黄经75度。麦类等有芒作物已经成熟,可以珍藏种子。
夏至:
6月22近日后,日光直射北回归线,出现“日北至,日长至,日影短至”,故曰“夏至”。
小暑:
7月7近日后,入暑,标志着国内大多数区域进入炎热季节。
大暑:
7月23近日后,正值中伏前后。这一时期是国内广大区域一年中最炎热的时期,但也有反长期份,“大暑不热”,雨水偏多。
立秋:
8月7日或8日,草木开始结果,到了收成季节。
处暑:
8月23日或24日,“处”为结束的意思,至暑气马上结束,天气将变得凉爽了。因为正值秋收之际,降水十分宝贵。
白露:
9月8近日后,因为太阳直射点明显南移,各地气温降低非常快,天气凉爽,晚上贴近地面的水气在草木上结成白色露珠,由此得名“白露”。
秋分:
9月22近日后,日光直射点又回到赤道,形成昼夜等长。
寒露:
十月8近日后。此时太阳直射点继续南移,北半球气温继续降低,天气更冷,露水有森森寒意,故名为“寒露风”。
霜降:
十月23近日后为“霜降”,黄河流域初霜期一般在十月下旬,与“霜降”节令相吻合,霜对成长中的农作物风险非常大。
立冬:
每年11月7近日后。
小雪:
11月22近日后为“小雪”节气。北方冷空气权势增强,气温飞速降低,降水出现雪花,但此时为初雪阶段,雪量小,次数不多,黄河流域多在“小雪”节气后降雪。
大雪:
12月7近日后。此时太阳直射点快接近南回归线,北半球昼短夜长。
冬至:
12月22近日后,此时太阳几乎直射南回归线,北半球则形成了日南至、日短至、日影长至,成为一年中白昼最短的一天。冬至将来北半球白昼渐长,气温持续降低,并进入年气温最低的“三九”。
小寒:
1月5近日后,此时气候开始寒冷。
大寒:
1月20近日后,一年中最寒冷的时候。
4.地理高中一年级下册期末复习要点 篇四
河流搬运能力减少,促进沉积发生,形成堆积地貌。容易见到的河流堆积地貌主要有以下几种:
冲积扇平原
冲积扇是河流出山口处的扇形堆积体。河流出山口后,比降显著减小,水流又分成很多交汉,成扇状向外流动,河流能量显著减少,很多物质堆积下来,又有益于河流改道。伴随各支汊的不断堆积和变迁,就形成冲积扇。冲积扇的物质结构,一般是顶部物质较粗,主要为沙、砾,伴随水流搬运能力向边缘减弱,堆积的物质渐渐变细,边缘一般多为沙、粉沙及亚粘土,分选性较好,所以冲积扇是较好的含水层,边缘常有泉水出露,可进步自流灌溉。若山地河谷随山地间歇抬升,也可形成叠置冲积扇。
河漫滩平原
河漫滩平原发来自于河流中下游。在河流中下游区域,河流下蚀用途减弱,侧蚀用途加大,河流总是凹岸侵蚀,在凸岸堆积形成水下堆积体。堆积体的面积渐渐扩大,在枯水季节露出水面,形成河漫滩。
洪水季节,河漫滩被洪水淹没,继续同意沉积。假如河流改道,河漫滩被废弃。多个被废弃的河漫滩连接在一块就形成河漫滩平原。
三角洲平原
三角洲平原是指河口区域的冲积平原。它以河流和海洋相互用途,河流沉积占优势的产物。河流到达海洋人海口处,因为流速极缓、水流扩散,将携带的泥沙在河口附近堆积下来,加上海潮顶托,形成三角洲。三角洲在平面上的外形略似顶尖朝哪个方向陆地的三角形,地势平坦,河网稠密,且纵横交错,河道由分汊顶点向海洋方向呈放射状。若干个三角洲连在一块,便形成广阔的三角洲平原。
5.地理高中一年级下册期末复习要点 篇五
1、天体系统的级别:总星系——银河系——太阳系——地月系*星球:恒星、行星、卫星、小行星、彗星、流星和行星际物质。
2、地球上生命存在的条件:稳定的太阳光照条件;比较安全的宇宙环境;日地距离适中,地表温度适合;地球的水平和体积适中,地球能吸引大方形成大方层;形成并存在液态水
3、太阳活动对地球的影响:
太阳活动的标志:黑子、耀斑
影响:影响电离层,干扰无线电短波通讯;产生“磁暴”现象和“极光”现象;影响地球气候。
4、地球自转的地理意义:
1)昼夜交替:昼半球和夜半球的分界线——晨昏线,晨昏线所在的平面与太阳光线垂直;
2)地方时差:东早西晚,经度每隔15度相差1小时。
3)沿地表水平运动物体的偏移:赤道上不偏,北半球右偏、南半球左偏。
6.地理高中一年级下册期末复习要点 篇六
1.判断南北极
一般用于俯瞰图,判断依据为:从地球北极点看地球的自转为逆时针,从南极看为顺时针;或看经度,东经度递增的方向即为地球自转的方向。
2.判断节气、日期及太阳直射点的维度
晨昏圈过极点,太阳直射点是赤道,是春秋分日;晨昏线与极圈相切,若北极圈有极昼现象为北半球的夏至日,太阳直射点为北纬23°26',若北极圈有极夜现象为北半球的冬至日,太阳直射点为南纬23°26'。
3.确定地方时
在光照图中,太阳直射点所在的经线为正午12点,晨昏线所包围的白昼部分的中间经线为12点,晨线与赤道交点经线的地方时为6点,昏线与赤道交点经线为18点,依据每隔15°,时间相差1小时,每1°相差4分钟,先计算两地的经度差,再转换成时间,依据东加西减的原则,计算出地方时。
4.判断昼夜长短
求某地的昼长,也就是求该地在纬线圈上昼弧的长度,这个长度也可由昼弧所跨的经度数来推算。
5.判断正午太阳高度角
先求所求区域与太阳直射点的纬度差,若所求地和太阳直射点在同一半球,取两地纬度之差,若所求地和太阳直射点不在同一半球,取两地纬度之和,再用90°-两地纬度差即为所求地的正午太阳高度。
7.地理高中一年级下册期末复习要点 篇七
地方时的计算
1.地方时计算原理:
①地方时东早西晚
②同一条经线上地方时相同
③经度每隔15°地方时相差1小时
2.地方时计算办法:
某地地方时=已知地方时±4分钟×两地经度差
说明:
①式中加减号的使用条件:东加西减——所求地在已知地的东边用加号,在已知地的西边用减号。
②经度差的计算:同减异加——两地同为东经或同为西经相减;一为东经一为西经相加。
③计算步骤:确定两地经度差;换算两地时间差;判断两地东西方向;带入计算。
8.地理高中一年级下册期末复习要点 篇八
太阳对地球的影响
1、太阳辐射:太阳以电磁波的形式向宇宙空间放射的能量。
1、能量来源:太阳中心的核聚变反应;
2、特征:太阳辐射是短波辐射,能量主要集中在波长较短的可见光部分;
3、意义:保持地表温度,地球上大方运动、水循环和生命活动等运动的主要动力,人类生产和生活的主要能源。
4、太阳常数:表示太阳辐射能到达大方层上界的能量指标,大小为8.24焦/cm2分。
2、太阳活动对地球的影响
1、太阳的外部结构:指太阳的大方结构,从里到外分为光球、色球和日冕三层
2、对地球的影响:
9.地理高中一年级下册期末复习要点 篇九
热力环流的性质特征
因为地面冷热不均而形成的空气环流,成为热力环流。它是大方运动最简单的形式。
水平方向相邻地面热的地方--垂直气流上升――低充气压力--阴雨
水平方向相邻地面冷的地方--垂直气流下沉――高充气压力--晴朗
垂直方向的气温充气压力分布:随海拔升高,虽然气温减少,但空气变稀,充气压力减少。
来自低纬的气流--暖湿
来自高纬的气流--冷干
来自海洋的气流--湿
来自国内的气流--干
两种性质不一样的气流相遇--锋面--阴雨、风
10.地理高中一年级下册期末复习要点 篇十
光照图的判读办法和步骤
1.标自转方向,判断晨昏线
2.定日期:
⑴北极圈出现极昼为6月22日;
⑵北极圈出现极夜为12月22日;
⑶晨昏线与经线重合,为3月21日或9月23日。
3.时间计算:
⑴找特殊时刻点:
①晨线与赤道交点所在经线地方时为6点;
②昏线与赤道交点所在经线地方时为18点;
③平分昼半球的经线地方时为12;
④平分夜半球的经线地方时为24点或0点。
⑵依据经度相差15°地方时相差1小时,东早西晚,东加西减的原则推算时间。
4.确定太阳直射点的地理坐标
⑴由日期定直射点的纬度:春秋分日——0°;夏至日——23°26′N;冬至日——23°26′S。
⑵太阳直射点所在的经线是平分昼半球的经线,即地方时为12点的经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