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个科目都有我们的学习技巧,但其实都是万变不离其中的,基本不能离开背、记,运用,数学作为最烧脑的科目之一,也是一样的。智学网为各位同学整理了《高中三年级数学必学三重点要点复习》,期望对你的学习有所帮助!
1.高中三年级数学必学三重点要点复习 篇一
系统抽样
概念
当总体中的个体数较多时,使用简单随机抽样看上去较为费事。这个时候,可将总体分成均衡的几个部分,然后根据预先定出的规则,从每一部分抽取一个个体,得到所需要的样本,这种抽样叫做系统抽样。
步骤
一般地,假设要从容量为N的总体中抽取容量为n的样本,大家可以按下列步骤进行系统抽样:
先将总体的N个个体编号。有时可直接借助个体自己所带的号码,如学号、准考证号、门牌号等;
确定分段间隔k,对编号进行分段。当N/n是整数时,取k=N/n;
在第一段用简单随机抽样确定第一个个体编号l;
根据肯定的规则抽取样本。一般是将l加上间隔k得到第2个个体编号,再加k得到第3个个体编号,依次进行下去,直到获得整个样本。
2.高中三年级数学必学三重点要点复习 篇二
数列的图象
对于数列4,5,6,7,8,9,10每一项的序号与这一项有下面的对应关系:
这就是说,上面可以看成是一个序号集合到另一个数的集合的映射.因此,从映射、函数的看法看,数列可以看作是一个概念域为正整集N的函数,当自变量从小到大依次取值时,对应的一列函数值.这里的函数是一种特殊的函数,它的自变量只能取正整数.
因为数列的项是函数值,序号是自变量,数列的通项公式也就是相应函数和分析式.
数列是一种特殊的函数,数列是可以用图象直观地表示的.
数列用图象来表示,可以以序号为横坐标,相应的项为纵坐标,描点画图来表示一个数列,在画图时,为便捷起见,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两条坐标轴上取的单位长度可以不同,从数列的图象表示可以直观地看出数列的变化状况,但不精准.
把数列与函数比较,数列是特殊的函数,特殊在概念域是正整数集或由以1为首的有限连续正整数组成的集合,其图象是无限个或有限个孤立的点.
3.高中三年级数学必学三重点要点复习 篇三
求动点的轨迹方程的常用办法:求轨迹方程的办法有多种,常见的有直译法、概念法、有关点法、参数法和交轨法等。
直译法:直接将条件翻译成等式,整理化简后即得动点的轨迹方程,这种求轨迹方程的办法一般叫做直译法。
概念法:假如可以确定动点的轨迹满足某种已知曲线的概念,则可借助曲线的概念写出方程,这种求轨迹方程的办法叫做概念法。
有关点法:用动点Q的坐标x,y表示有关点P的坐标x0、y0,然后代入点P的坐标所满足的曲线方程,整理化方便得到动点Q轨迹方程,这种求轨迹方程的办法叫做有关点法。
参数法:当动点坐标x、y之间的直接关系很难找到时,总是先探寻x、y与某一变数t的关系,得再消去参变数t,得到方程,即为动点的轨迹方程,这种求轨迹方程的办法叫做参数法。
交轨法:将两动曲线方程中的参数消去,得到不含参数的方程,即为两动曲线交点的轨迹方程,这种求轨迹方程的办法叫做交轨法。
直译法:求动点轨迹方程的一般步骤
①建系——打造适合的坐标系;
②设点——设轨迹上的任一点P;
③列式——列出动点p所满足的关系式;
④代换——依条件的特征,使用距离公式、斜率公式等将它转化为关于X,Y的方程式,并化简;
⑤证明——证明所求方程即为符合条件的动点轨迹方程。
4.高中三年级数学必学三重点要点复习 篇四
1.概念:
用符号〉,=,〈号连接的式子叫不等式。
2.性质:
①不等式的两边都加上或减去同一个整式,不等号方向不变。
②不等式的两边都乘以或者除以一个正数,不等号方向不变。
③不等式的两边都乘以或除以同一个负数,不等号方向相反。
3.分类:
①一元一次不等式:左右两边都是整式,只含有一个未知数,且未知数的次数是1的不等式叫一元一次不等式。
②一元一次不等式组:
a.关于同一个未知数的几个一元一次不等式合在一块,就组成了一元一次不等式组。
b.一元一次不等式组中每个不等式的解集的公共部分,叫做这个一元一次不等式组的解集。
4.考试知识点:
①解一元一次不等式
②依据具体问题中的数目关系列不等式并解决简单实质问题
③用数轴表示一元一次不等式的解集
5.高中三年级数学必学三重点要点复习 篇五
直线方程:
1.点斜式:y-y0=k
是直线所通过的已知点的坐标,k是直线的已知斜率。x是自变量,直线上任意一点的横坐标;y是因变量,直线上任意一点的纵坐标。
2.斜截式:y=kx+b
直线的斜截式方程:y=kx+b,其中k是直线的斜率,b是直线在y轴上的截距。该方程叫做直线的斜截式方程,简称斜截式。此斜截式像一次函数的表达式。
3.两点式;/=/
假如x1=x2,y1=y2,那样两点就重合了,等于只有一个已知点了,如此不可以确定一条直线。
假如x1=x2,y1y2,那样此直线就是垂直于X轴的一条直线,其方程为x=x1,不可以表示成上面的一般式。
假如x1x2,但y1=y2,那样此直线就是垂直于Y轴的一条直线,其方程为y=y1,也不可以表示成上面的一般式。
4.截距式x/a+y/b=1
对x的截距就是y=0时,x的值,对y的截距就是x=0时,y的值。x截距为a,y截距b,截距式就是:x/a+y/b=1下面由斜截式方程推导y=kx+b,-kx=b-y令x=0求出y=b,令y=0求出x=-b/k所以截距a=-b/k,b=b带入得x/a+y/b=x/+y/b=-kx/b+y/b=/b+y/b=b/b=1。
5.一般式;Ax+By+C=0
将ax+by+c=0变换可得y=-x/b-c/b,其中-x/b=k,c/b=‘b’。ax+by+c=0在分析几何中更常用,用方程处置起来比较便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