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高中一年级历首次月考试题

点击数:718 | 发布时间:2024-11-26 | 来源:www.haoconghui.com

    1、选择题:
    1.宗法制得以维系的要紧原因是血缘关系,最能证明这一看法的材料是
    A.孔子说:“周因于殷礼,所损益,可知也。”
    B.《说文解字》载:“宗,尊祖庙也。”
    C.《左传》载:“天子建国,诸侯立家。”
    D.《左传》载:“故王臣公,公臣医生。”
    2.秦始皇确立的皇帝规范为历代封建王朝所继承。下列能体现此规范特征的是
    ①“法令出一” ② “天下之事无小大皆诀于上” ③ “别黑白而定一尊” ④ “主*于天 下而无所制也”
    A.①②③④ B.①③④ C.②③④ D。①②③
    3.柳宗元说:“周之失,在于制;秦之失,在于政,不在制”。文中的两个“制”分别是指
    A.分封制和郡县制 B.宗法制和郡县制
    C.分封制和王位世袭制 D.宗法制和中央集权制
    4.柳宗元在《封建论》中评价秦始皇废封建、行郡县说:“其为制,公之大者也┅┅公天下之端自始皇。”郡县制为“公天下”之开端,主要体目前
    A.百姓不再是封君的属民 B.更有益于皇帝集权
    C.规范法令的统一 D.依据才干政绩任免官吏
    5.《明史》载:“地居近密,而纶言批答,裁决机宜,悉由票拟,阁权之重偃然汉、唐宰辅,特不居丞相名耳。”这段材料的主要含义是
    A. 明朝的内阁大臣就是丞相
    B. 明朝内阁承担了宰相的职能
    C. 明朝宰相虽无其名却有其实
    D. 明朝的宰相帮助皇帝处置政务
    6.国内古时候中央机构不断变革,曾先后出现了三公九卿、三省六部、内阁、军机处等规范。这类变革反映的趋势是不断强化
    A.中央集权 B.监察权 C.对农民的控 制 D.专制皇权
    7.中国有一副传统对联:十年寒窗无人识,一举成名天下知。和这副对联有关的古时候选官方法是
    A.察举制 B.九品中正制 C.科举制 D.世官制
    8.历史学家吕思勉在《中国通史》中说:“贵族政体 和民主政体,在古书上,亦未尝无相类的规范……”他所指的“贵族政体”是指
    A.秦朝皇帝制 B. 西周分封制 C. 明代内阁制 D. 元朝行省制
    9.公元前112年,汉武帝为祭宗庙,要列侯献酎金助祭,以所献酎金的分量不足或成色不好为借口,废列侯106人。这段材料说明
    A.列侯所献的酎金有问题
    B.汉武帝贪财暴虐
    C.汉武帝削弱了相权,加大了皇权
    D.汉武帝加大了对地方的控制
    10.“好男不当兵,好铁不打钉”是宋代极为时尚的俗语,它体现的有关宋代的社会现象是
    A. 中央集权 B. 削弱相权,加大皇权 C. 文人政治 D. 强干弱枝
    11.“虽无相名,实有相职。虽有相职,却无相权。既无相权,却有相责。”材料
    所指的规范应该是
    A.秦汉时期的三公九卿制 B.唐代的三省六部制
    C.明代的内阁制 D.元代的行省规范
    12.学完“古时候中国的中央集权规范”后,某班四位同学就本单元内容分别拟定
    四个选题筹备拓展研究,这四个选题的题目明显不适合的是
    A.《浅析国内早期国家政治规范的创立者——大禹》
    B.《趣谈周武王与分封制》
    C.《论隋唐三省规范对中国历史的影响》
    D.《论清代丞相与军机大臣的权力制衡》
    13.西周实行的宗法制在秦汉将来仍然有重大影响,其中的一些原则渐渐演变为封建的宗法规范。这类原则包含
    ①嫡长子继承制 ②贵族世袭爵位制 ③父权父母制 ④三纲五常的伦理观
    A. ①②③④ B. ①②③ C. ①② D. ②③④
    14.“在希腊,山岭纵横,河流交错,几乎没一个大面积的整块。这种自然环境形成以‘个体导向’为倾向的文化渊源,在某种程度上有益于民主规范的进步。”对此材料的理解,正确的是
    A.承认自然地理环境对文明的影响 B.希腊的地理环境只能致使个人主义
    C.希腊的地理环境只能致使民主规范 D.政治文明完全由自然地理环境左右
    15.罗马人存在这种观念:一个民族无论去什么地方,总要携带我们的法律。这反映了罗马人
    A.法律意识浓厚 B.维护私有财产权 C.喜欢打官司 D. 常常犯法
    16.《雅典政制》有如此的记载:有一次,一个名叫吕锡马库斯的人犯有死罪,
    行刑吏筹备实行。在他正坐着等死的时候,优美里德斯救了他。优美里德斯依据
    法律提出,公民未经陪审法庭判决不能处死。到了陪审法庭举行审理的时候,吕
    锡马库斯被判处罪名不成立,得以免罪,于是他得到了“鼓槌下人”的绰号。这一记载反映出陪审法庭是当时雅典的
    A.权力机关 B.司法机关 C.行政机关 D.立法机关
    17.古希腊民主制和罗马法一同的本质特征是
    A. 都倡导法律面前每人平等
    B. 都极力维护奴隶规范
    C. 都特别保护男子的政治权利
    D. 外邦人均无政治权利
    18.“法律条文没作出规定的,法官就不可以受理。譬如有公民的奴隶让人拐走
    或偷跑掉,此公民需要法律受理就要找法官,向他申明:依据某某法律,我觉得
    此奴隶应归我所有。法官确认后才能受理。”这一描述主要说明罗马法
    A.看重法律程序 B.保留习惯旧俗 C.强调法官至上 D.体现每人平等
    19.法国学者费奈隆对雅典民主规范进行评价时说:“民众支配雅典,演说支配民众。”对此看法理解正确的是
    ①全体雅典公民对国家大事都享有决策权②民主制促进了雅典雄辩术的进步③公民在演说诱导下做出的判断未必正确
    A.①②③ B.①② C.②③ D. ①③
    20.目前金融危机愈演愈烈,英国政府提出一系列救市法案,假如这类法案在下院不可以通过,布朗首相可以
    ①强迫投反对票的议员退出议会 ②率全体内阁成员离职
    ③呈请女王解散下院提前大选 ④呈请女王做出最后裁决
    A.①②③④ B.②③ C.①②③ D. ②③④
    21.俾斯麦在1890年因与德皇建议不合而被罢免,依据《德意志帝国宪法》,德皇这一做法
    A.屠戮功臣 B.不合法 C.合法 D.说不清
    22.民主党总统候选人奥巴马在2008年11月4日举行的总统选举中击败共和党对手麦凯恩,当选第5xx届美国总统,成为美国历第一黑人总统。这不可以说明
    A. 美国已经没有种族歧视的社会现象
    B. 美国总统由选举产生并实行任期制
    C.美国政治选举是两党激烈争夺的战场D. 美国废除去黑人奴隶制,在法律上获得与白人相同的政治权利
    23.英国的漫画家为某—历史事件创作了题为《玛
    丽安娜女郎终于挑好帽子了》漫
    画。图中的房间里衣物凌乱,女郎站在镜子前面,
    终于选好并戴上了象征第三共和国的三色帽。这
    幅漫画的喻义是
    A.法国资本主义思想与封建思想斗争激烈
    B.法国的共和规范经过长期的变动才确定下来
    C.法国的政治规范像女郎的时装,可以随时改变
    D.资本主义经济规范最后在法国确立
    24.1840年的鸦片战争使“中国的历史进程发生了重大转变”,这主如果由于
    A. 长期闭关锁国的政策被打破
    B. 中国首次被西方国家打败
    C.专制规范遭到强烈冲击
    D. 中国的主权和领土完整遭到紧急破坏
    25.在《南京条款》的下列条约中,对中国民族经济风险的是
    A.割香港岛给英国 B. 开五口通商口岸
    C.英商进出口关税由双方协定 D.赔款2100万银元
    26.在江苏盐城盐都县,发现了一枚太平天国东王杨秀清秘密铸造的太平天国大钱。这种大钱,在国内尚属初次发现,是试铸钱,并未很多铸造,存世量极少,现已见到的一枚,铸造工整、精美,设计非常有特点 对此表述正确的是
    太平天国币 杨秀清秘铸的太平天国币
    ①杨秀清已不再满足于当东王 ②农民阶级的局限性,使他们不可以长期维持团结③反映了太平天国领导集团的腐败 ④反映了太平天国“有钱同使”的平均主义思想
    A.①②③④ B.①③④ C.②③④ D.①②
    27.马克思说:“推进了这次大爆炸的毫无疑问是英国的大炮。”这说明
    A. 太平天国运动反对鸦片战争中清政府的卖国行为
    B. 鸦片战争是太平天国运动爆发的根本缘由
    C. 清政府的腐败统治致使阶级矛盾的激化
    D. 鸦片战争激化了中国的社会矛盾,致使太平天国运动的爆发
    28.下列关于《天朝田亩规范》与《资政新篇》关系的表述,不正确的是
    A.《资政新篇》继承了《天朝田亩规范》反封建的倡导
    B.《资政新篇》继承了《天朝田亩规范》废除私有制的倡导
    C.《资政新篇》改变了《天朝田亩规范》在改造社会策略上的落后性
    D.《资政新篇》改变了《天朝 田亩规范》所主张的社会模式
    29.“太平天国运动为中国的近代化降低了阻力。”提出这一看法的主要依据是
    A.《天朝田亩规范》具备革命性
    B. 太平天国运动打击了清朝的封建统治
    C.《资政新篇》需要进步资本主义
    D. 拜上帝教吸收了西方文化
    30.民主和法制是人类社会进步的必然走向。现代政治规范与民主化.法律
    化.规范化等 政治原则开始于
    A.美国 B.英国 C.法国 D.中国
    2、主观题:
    31,规范革新是人类社会进步进步的一个要紧体现。阅读下列有关国内古时候政治规范的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1、周文武所封子弟姓周的甚众,然后属疏远,相攻击如仇雠,诸侯更相诛 伐,周天子弗能禁止。 ——摘自《史记秦始皇本纪》[来源:学#科#网]
    材料2、秦有天下,裂都会而为郡邑 ,废侯卫而为守宰,据天下之雄图,都六合之上游,摄制四海,运于学会之内,此其所以为得也。
    ——摘自柳宗元《封建论》
    材料3、知封建之弊变而为郡县,则知郡县之弊而将复变。然则将复变而为封建乎?曰:不可以。…封建之失,其专在下;郡县之失,其专在上。
    ———摘自顾炎武《天下郡国利病书》
    材料四 本朝鉴五代藩镇之弊,遂尽夺藩镇之权。兵也收了,财也收了,赏罚行政所有收了,州郡遂日就困弱。……靖康之役,虏骑所过,莫不溃散。
    ——摘自朱熹《朱子语类》卷128
    材料五 元朝大政委于中书省,今冀 、晋、鲁、内蒙及河南的黄河以北区域称“腹里”,由中书省直辖。中书省也称都省,为全国行政中枢。总领各行省,又兼辖腹里。地方设行中书省,简称“行省”。元制,凡有重大军事,则遗中书省官员前往督之,其班底仿中书省建制,故称“行中书省”。《元史地理志》中载“自封建变为郡县,有天下者,汉、隋、唐、宋为盛,然幅员之广,成不逮元”。
    请回答:
    材料一主要叙述了哪一历史现象? “周天子弗能禁止”的重要原因是什么?
    材料二中作者对郡县制的基本态度是什么? 材料三是如何评价两种政治规范的?
    材料四中北宋“尽夺藩镇之权”中“兵也收了,财也收了”的具体手段指什么?材料四的作者对此怎么看怎么样?
    依据材料五,结合所学常识,剖析元朝设置的中书省与唐朝的中书省有什么不同?元朝为何实行行省制?
    32,英国前首相丘吉尔说:“大家塑造了建筑,而建筑反过来也影响了大家。”下列是一组有关政治建筑的材料。阅读材料并回答问题:
    材料一 雅典人在城市附近修建了很多露天剧场,现在遗迹尚存的就有酒神剧场和埃庇 道鲁斯剧场等。雅典露天剧场依山修建,一层层看台一般可以坐一万多名观众,多的可以坐四万多名观众,底层看台前面铺成的一大块平面是演员的表演地。表演场地的后面有供演员化装和贮藏道具等什物用的房子。雅典人造的这种露天剧场充分借助了声学和光学原理。场地虽大,可是坐在剧场不同地方的观众都能了解地看到和听到演员的表演。
    材料二 明清故宫建于北京城的中央,以南北为中轴线,座北朝南,充分体现了皇权至上的封建统治思想。在宫城外是皇城,皇城外又有北京城,城城包围,显示了森严的等级规范。历,故宫因失火和其它缘由曾多次重建,但基本格局没改变,主要分为外朝和内廷两部分。外朝建筑高大森严,显示着皇权的至高无上;内廷建筑则庭院错落,自成体系,富于情趣。前朝后寝,分工明确,不能随意逾越,体现了中国自古以来等级分明、内外有别的伦理观念。
    材料 三 依泰晤士河而建的议会大厦是英国的政治中心。它不只外表雄伟壮观、内部装饰华丽,而且其建筑结构和内部设计也能充分地体现世界上最古老的君主立宪政体。据了解英国国会开会时,国王应坐在上议院的国王宝座上,但首相和议员需从下议院经过,议会机构的全部特质打造在如此一个事实上,即议会下院是长方形而不是半圆形的结构。由于长方形的会议厅更合适政党体制。对个人来讲,所谓“左”、“右”立场比较容易改变,但穿过发言席的行为需要慎重考虑。
    材料四 美国国会大厦俯视着华盛顿哥伦比亚特区,对历任美国总统来讲都是一个需要小心应对 的地方。美国的开国者们由于长久的自治传统。… …使他们对一个坐拥大权的政治首脑怀有很大地忧虑,……因此他们挖空心思地约束总统权力。不止是司法、立法规范上的约束,甚至在宪法中加上了弹劾权 ,对犯有“叛国罪、贿赂罪或其他重罪轻罪”的总统和其他行政官员进行弹劾,并予以 罢免。这是一项非常严肃的行为,需要多数众议院议员提出弹劾,三分之二参议院议员赞同后才能加以定罪并予罢免。在美国历虽然只有三位总统面临过弹劾,而且除尼克松 离职外,无一人被罢免,但国会山上的这座白色建筑让每一位总统的心头都悬着“达摩克里斯”之剑。
    请回答:
    当时雅典公民到剧场看戏时,为何国家还向公民发放“观剧津贴”呢?结合所学常识总结古时候雅典民主政治有什么特点?
    依据材料二,总结中国明清政治规范的特点有哪些?从19世纪末期到20 世纪初期该规范遭到了什么样的冲击和挑战?
    依据材料三及所学常识概括英国现代政治规范的特点有哪些?
    依据材料四及所学常识回答美国总统与国会之间有什么关系?
    33,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不列颠财产每天都处于危险状况之中:大家的人每天都可遭到侮辱;大家的君主已经在他所派的代表律劳卑身上遭到侮辱;大家的产业可能被瘫痪;大家的税收可能每年遭受四百至五百万英磅的损失。以最迫切的心情呈请不列 颠政府施展保护威力,假如直接和中国政府接触,将会比通过广州那批低级官吏之迂回而又腐化的中介更有效得多。[来源:学科网]
    材料二 史学家黄仁宇说:在西方与中国针锋相对前夕,清朝已未战先衰。史学家戴逸觉得:“中国社会已落后于西方,但历史常常被迷雾笼罩着。18世纪的康乾盛世,貌似太平辉煌,实则正在滑向衰世凄凉,可当时中国无人认识这一历史真相,只有岁月推移,迷雾消散,矛盾激化,百孔千疮 才渐渐暴露”。
    材料三 《那一次,大家挨打了》
    目录
    前言 后鸦片战争年代,别扭的姿态和梦中的手淫
    第一章 大英与大清,不是冤家不碰头
    维多利亚女王VS道光皇帝
    英国对中国:单相思很长时间了
    ……
    请回答:
    材料 一反映了什么历史信息?其实质是什么?
    材料二中黄仁宇和戴逸的看法有什么一同点?这与英国发动鸦片战争有什么关系?
    依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常识,指出英国是怎么样满足其“单相思”的。高中一年级首次月考历史试题及答案
    1-5 BAADB 6-10DCBDC 11-15CDBAA
    16-20BBACB 21-25CABDC 26-30DDBBB
    英国资产阶级迫不及待地需要政府保护其商业利益,与清政府进行接触。 实质:是英国出于其殖民 利益,需要不断扩大对中国的产品输出和材料掠夺, 因而不可以容忍中国的“禁阻”。
    都指出了鸦片战争前清朝国力衰弱。落后的清王朝成为英国侵略扩张的“理想”对象。
    向中国输入呢绒、棉纺织品和金属制品;向中国走私毒品鸦片;发动鸦片战争;迫使中国签订不平等条款。
    英国资产阶级迫不及待地需要政府保护其商业利益,与清政府进行接触。 实质:是英国出于其殖民 利益,需要不断扩大对中国的产品输出和材料掠夺, 因而不可以容忍中国的“禁阻”。
    都指出了鸦片战争前清朝国力衰弱。落后的清王朝成为英国侵略扩张的“理想”对象。
    向中国输入呢绒、棉纺织品和金属制品;向中国走私毒品鸦片;发动鸦片战争;迫使中国签订不平等条款。

  • THE END

    声明:本站部分内容均来自互联网,如不慎侵害的您的权益,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

专业院校

返回顶部

Copyright©2018-2024 国家人事网(https://www.zbxggc.com/)
All Rights Reserverd ICP备18037099号-1

  • 国家人事网微博

  • 国家人事网

首页

财经

建筑

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