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学高中一年级必学二重点要点是智学网为大伙收拾的,在平凡的学习日常,大伙对要点应该都很熟悉吧?要点是传递信息的基本单位,要点对提升学习具备要紧有哪些用途。
1.化学高中一年级必学二重点要点 篇一
电解质和离子反应
(1)电解质的有关定义
①电解质和非电解质:电解质是在水溶液里或熔融状况下可以导电的化合物;非电解质是在水溶液里和熔融状况下都不可以够导电的化合物。
②电离:电离是指电解质在水溶液中产生自由移动的离子的过程。
③酸、碱、盐是容易见到的电解质
酸是指在水溶液中电离时产生的阳离子全部为H+的电解质;碱是指在水溶液中电离时产生的阴离子全部为OH—的电解质;盐电离时产生的离子为金属离子和酸根离子或铵根离子。
(2)离子反应
①有离子参加的一类反应称为离子反应。
②复分解反应实质上是两种电解质在溶液中相互交换离子的反应。
发生复分解反应的条件是有沉淀生成、有气体生成和有水生成。只须拥有这三个条件中的一个,复分解反应就能发生。
③在溶液中参加反应的离子间发生电子转移的离子反应又是氧化还原反应。
(3)离子方程式
离子方程式是用实质参加反应的离子符号来表示反应的式子。
离子方程式更能显示反应的实质。一般一个离子方程式不只能表示某一个具体的化学反应,而且能表示同一种类的离子反应。
离子方程式的书写一般根据“写、拆、删、查”四个步骤。一个正确的离子方程式需要可以反映化学变化的客观事实,遵循水平守恒和电荷守恒,若是氧化还原反应的离子方程式,反应中得、失电子的总数还需要相等。
2.化学高中一年级必学二重点要点 篇二
物质的量浓度定义的理解
n在公式c=中V
溶质是用物质的量表示而不是水平表示;体积表示溶液的体积,而不表示溶剂的体积,并且体积单位为L。
带结晶水的物质溶于水后,溶质是不含结晶水的化合物,溶剂中的水包含结晶水。
从肯定物质的量浓度溶液中取出任意体积的溶液,物质的量浓度不变,但随溶液体积的变化溶质的物质的量不同。
气体溶于肯定体积的水中,溶液的体积不等于溶剂的体积而应依据溶液密度和溶液水平求算。
若浓溶液稀释或浓度差别较大的.溶液混合,混合后溶液的总体积比原来的体积之和小。
3.化学高中一年级必学二重点要点 篇三
1.阿伏加德罗常数NA
阿伏加德罗常数是一个物理量,单位是mol1,而不是纯数。
不可以误觉得NA就是6.02×1023。
比如:1molO2中约含有个6.02×10氧分子
242molC中约含有1.204×10个碳原子
231molH2SO4中约含有6.02×10硫酸分子
23+23—1.5molNaOH中约含有9.03×10个Na和9.03×10个OH;
23nmol某微粒集合体中所含微粒数约为n×6.02×10。
由以上举例可以得知:物质的量、阿伏伽德罗常数与微粒数之间存在哪种关系式?由以上内容可以看出,物质的量与微粒数之间存在正比率关系。假如用n表示物质的量,NA表示阿伏伽德罗常数,N表示微粒数,三者之间的关系是:N=n·NA,由此可以推知n=N/NANA=N/n
2.肯定物质的量浓度溶液配制过程中的需要注意的地方
(1)向容量瓶中注入液体时,应沿玻璃棒注入,以防液体溅至瓶外。
(2)不可以在容量瓶中溶解溶质,溶液注入容量瓶前要恢复到室温。
(3)容量瓶上只有一个刻度线,读数时要使视线、容量瓶刻度线与溶液凹液面的最低点相切。
(4)假如加水定容时超越刻度线或转移液体时溶液洒到容量瓶外,均应重新配制。
(5)定容后再盖上容量瓶塞摇匀后出现液面低于刻度线,不可以再加蒸馏水。
(6)称量NaOH等易潮解和强腐蚀性的药品,不可以放在纸上称量,应放在小烧杯里称量。若稀释浓H2SO4,需在烧杯中加少量蒸馏水再缓缓加入浓H2SO4,并用玻璃棒搅拌。
4.化学高中一年级必学二重点要点 篇四
物质的分类
1、容易见到的物质分类法是树状分类法和交叉分类法。
2、混合物按分散系大小分为溶液、胶体和浊液三种,中间大小分散质直径大小为1nm—100nm之间,这种分散系处于介稳状况,胶粒带电荷是该分散系较稳定的重要原因。
3、浊液用静置察看法先辨别出来,溶液和胶体用丁达尔现象辨别。
当光束通过胶体时,垂直方向可以看到一条光亮的通路,这是因为胶体粒子对光线散射形成的。
4、胶体粒子能通过滤纸,不可以通过半透膜,所以用半透膜可以离别提纯出胶体,这种办法叫做渗析。
5、在25ml沸水中滴加5—6滴FeCl3饱和溶液,煮沸至红褐色,即制得Fe3胶体溶液。该胶体粒子带正电荷,在电场力用途下向阴极移动,从而该极颜色变深,另一极颜色变浅,这种现象叫做电泳。
5.化学高中一年级必学二重点要点 篇五
乙烯C2H4
1、乙烯的制法:
工业制法:石油的裂解气
2、物理性质:无色、稍有气味的气体,比空气略轻,难溶于水
3、结构:不饱和烃,分子中含碳碳双键,6个原子共平面,键角为120°
4、化学性质:
氧化反应:C2H4+3O2=2CO2+2H2O
可以使酸性KMnO4溶液褪色,说明乙烯能被KMnO4氧化,化学性质比烷烃活泼。
加成反应:乙烯可以使溴水褪色,借助此反应除乙烯
CH2=CH2+Br2→CH2BrCH2Br
乙烯还可以和氢气、氯化氢、水等发生加成反应。
CH2=CH2+H2→CH3CH3
CH2=CH2+HCl→CH3CH2Cl
CH2=CH2+H2O→CH3CH2OH
6.化学高中一年级必学二重点要点 篇六
原电池正负极的判断办法:
①依据原电池两极的材料:
较活泼的金属作负极;
较不活泼金属或可导电非金属、氧化物等作正极。
②依据电流方向或电子流向:的电流由正极流向负极;电子则由负极经外电路流向原电池的正极。
③依据内电路离子的迁移方向:阳离子流向原电池正极,阴离子流向原电池负极。
④依据原电池中的反应种类:
负极:失电子,发生氧化反应,现象一般是电极本身消耗,水平减小。
正极:得电子,发生还原反应,现象是常随着金属的析出或H2的放出。
7.化学高中一年级必学二重点要点 篇七
无机非金属材料的主角——硅
1、构成有机物的最不可或缺的元素是碳,硅是构成岩石和矿物的基本元素。
2、SiO2是由Si和O按1:2的比率所组成的立体网状结构的晶体,是光纤的基本材料。
3、但凡立体网状结构的晶体(如金刚石、晶体硅、SiC、SiO2等)都具备熔点高、硬度大的物理性质,且一般溶剂中都不溶解。
4、SiO2和强碱、氢氟酸都能反应。前者讲解碱溶液不可以盛在玻璃塞试剂瓶中;后者讲解雕刻玻璃是什么原因。
5、硅酸是用水玻璃加盐酸得到的凝胶,离子方程式为SiO32—+2H+=H2SiO3。凝胶加热后的多孔状物质叫硅胶,能做干燥剂和催化剂载体。
6、正长石KAlSi3O8写成氧化物的形式为K2OAl2O36SiO2
7、晶体硅是好的半导体材料,还可以制造光电池和芯片。
8.化学高中一年级必学二重点要点 篇八
氧化还原反应
1、氧化还原反应的本质是有电子的转移,氧化还原反应的特点是有化合价的升降。
2、失去电子(偏离电子)→化合价升高→被氧化→是还原剂;升价后生成氧化产物。还原剂具备还原性。
得到电子(偏向电子)→化合价减少→被还原→是氧化剂;降价后生成还原产物,氧化剂具备氧化性。
3、容易见到氧化剂有:Cl2、O2、浓H2SO4、HNO3、KMnO4(H+)、H2O2、ClO—、FeCl3等,容易见到还原剂有:Al、Zn、Fe;C、H2、CO、SO2、H2S;SO32—、S2—、I—、Fe2+等
4、氧化还原强弱判断法
①知反应方向就了解“一组强弱”
②金属或非金属单质越活泼对应的离子越不活泼(即金属离子氧化性越弱、非金属离子还原性越弱)
③浓度、温度、氧化或还原程度等也可以判断(越容易氧化或还原则对应能力越强)。
9.化学高中一年级必学二重点要点 篇九
物质的分类
1、容易见到的物质分类法是树状分类法和交叉分类法。
2、混合物按分散系大小分为溶液、胶体和浊液三种,中间大小分散质直径大小为1nm—100nm之间,这种分散系处于介稳状况,胶粒带电荷是该分散系较稳定的重要原因。
3、浊液用静置察看法先辨别出来,溶液和胶体用丁达尔现象辨别。
当光束通过胶体时,垂直方向可以看到一条光亮的通路,这是因为胶体粒子对光线散射形成的。
4、胶体粒子能通过滤纸,不可以通过半透膜,所以用半透膜可以离别提纯出胶体,这种办法叫做渗析。
5、在25ml沸水中滴加5—6滴FeCl3饱和溶液,煮沸至红褐色,即制得Fe(OH)3胶体溶液。该胶体粒子带正电荷,在电场力用途下向阴极移动,从而该极颜色变深,另一极颜色变浅,这种现象叫做电泳。
10.化学高中一年级必学二重点要点 篇十
1——原子半径
除第1周期外,其他周期元素的原子半径随原子序数的递增而减小;
同一族的元素从上到下,随电子层数增多,原子半径增大.
2——元素化合价
除第1周期外,同周期从左到右,元素正价由碱金属+1递增到+7,非金属元素负价由碳族-4递增到-1;
同一主族的元素的正价、负价均相同
所有单质都显零价
3——单质的熔点
同一周期元素随原子序数的递增,元素组成的金属单质的熔点递增,非金属单质的熔点递减;
同一族元素从上到下,元素组成的金属单质的熔点递减,非金属单质的熔点递增
4——元素的金属性与非金属性
同一周期的元素电子层数相同.因此伴随核电荷数的增加,原子越容易得电子,从左到右金属性递减,非金属性递增;
同一主族元素最外层电子数相同,因此伴随电子层数的增加,原子越容易失电子,从上到下金属性递增,非金属性递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