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二年级化学科目下册要点复习

点击数:761 | 发布时间:2024-12-30 | 来源:www.huixueya.com

    高中二年级化学科目下册要点复习是智学网为大伙收拾的,在大家平凡无奇的学生年代,相信大伙肯定都接触过要点吧!要点就是学习的重点。

    1.高中二年级化学科目下册要点复习 篇一


    反应条件对化学平衡的影响

    温度的影响

    升高温度使化学平衡向吸热方向移动;减少温度使化学平衡向放热方向移动。温度对化学平衡的影响是通过改变平衡常数达成的。

    浓度的影响

    增大生成物浓度或减小反应物浓度,平衡向逆反应方向移动;增大反应物浓度或减小生成物浓度,平衡向正反应方向移动。

    温度肯定时,改变浓度能引起平衡移动,但平衡常数不变。化工生产中,常通过增加某一价廉易得的反应物浓度,来提升另一昂贵的反应物的实际转化的比例。

    压强的影响

    ΔVg=0的反应,改变压强,化学平衡状况不变。

    ΔVg≠0的反应,增大压强,化学平衡向气态物质体积减小的方向移动。

    勒夏特列原理

    由温度、浓度、压强对平衡移动的影响可得出勒夏特列原理:假如改变影响平衡的一个条件平衡向可以减弱这种改变的方向移动。

    2.高中二年级化学科目下册要点复习 篇二


    化学平衡常数

    对达到平衡的可逆反应,生成物浓度的系数次方的乘积与反应物浓度的系数次方的乘积之比为一常数,该常数称为化学平衡常数,用符号K表示。

    平衡常数K的大小反映了化学反应可能进行的程度,平衡常数越大,说明反应可以进行得越完全。

    平衡常数表达式与化学方程式的书写方法有关。对于给定的可逆反应,正逆反应的平衡常数互为倒数。

    借用平衡常数,可以判断反应是不是到平衡状况:当反应的浓度商Qc与平衡常数Kc相等时,说明反应达到平衡状况。

    3.高中二年级化学科目下册要点复习 篇三


    化学反应条件的优化——工业合成氨

    1、合成氨反应的限度

    合成氨反应是一个放热反应,同时也是气体物质的量减小的熵减反应,故减少温度、增大压强或有利于化学平衡向生成氨的方向移动。

    2、合成氨反应的速率

    高压既有益于平衡向生成氨的方向移动,又使反应速率加快,但高压对设施的需要也高,故压强不可以特别大。

    反应过程中将氨从混合气中离别出去,能维持较高的反应速率。

    温度越高,反应速率进行得越快,但温度过高,平衡向氨分解的方向移动,不利于氨的合成。

    加入催化剂能大幅度加快反应速率。

    3、合成氨的适合条件

    在合成氨生产中,达到高实际转化的比例与高反应速率所需要的条件有时是矛盾的,故应该探寻以较高反应速率并获得适合平衡实际转化的比例的反应条件:一般用铁做催化剂,控制反应温度在700K左右,压强范围大致在1×107Pa~1×108Pa之间,并使用N2与H2分压为1∶2.8的投料比。

    4.高中二年级化学科目下册要点复习 篇四


    化学反应的焓变

    反应焓变

    物质所具备的能量是物质固有些性质,可以用称为“焓”的物理量来描述,符号为H,单位为kJ·mol-1。

    反应产物的总焓与反应物的总焓之差称为反应焓变,用ΔH表示。

    反应焓变ΔH与反应热Q的关系。

    对于等压条件下进行的化学反应,若反应中物质的能量变化全部转化为热能,则该反应的反应热等于反应焓变,其数学表达式为:Qp=ΔH=H-H。

    反应焓变与吸热反应,放热反应的关系:

    ΔH>0,反应吸收能量,为吸热反应。

    ΔH<0,反应释放能量,为放热反应。

    反应焓变与热化学方程式:

    把一个化学反应中物质的变化和反应焓变,同时表示出来的化学方程式称为热化学方程式,如:H2+

    O2=H2O;ΔH=-285.8kJ·mol-1

    书写热化学方程式应注意以下几个方面:

    ①化学式后面要注明物质的聚集状况:固态、液态、气态、溶液。

    ②化学方程式后面写上反应焓变ΔH,ΔH的单位是J·mol-1或kJ·mol-1,且ΔH后注明反应温度。

    ③热化学方程式中物质的系数加倍,ΔH的数值也相应加倍。

    5.高中二年级化学科目下册要点复习 篇五


    1.烯醛中碳碳双键的检验

    如果是纯净的液态样品,则可向所取试样中加入溴的四氯化碳溶液,若褪色,则证明含有碳碳双键。

    若样品为水溶液,则先向样品中加入足量的新制Cu2悬浊液,加热煮沸,充分反应后冷却过滤,向滤液中加入稀酸化,再加入溴水,若褪色,则证明含有碳碳双键。

    若直接向样品水溶液中滴加溴水,则会有反应:—CHO+Br2+H2O→—COOH+2HBr而使溴水褪色。

    2.二糖或多糖水解产物的检验

    若二糖或多糖是在稀硫酸用途下水解的,则先向冷却后的水解液中加入足量的NaOH溶液,中和稀硫酸,然后再加入银氨溶液或新制的氢氧化铜悬浊液,加热,察看现象,作出判断。

    3.怎么样检验溶解在苯中的苯酚?

    取样,向试样中加入NaOH溶液,振荡后静置、分液,向水溶液中加入盐酸酸化,再滴入几滴FeCl3溶液,若溶液呈紫色,则说明有苯酚。

    若向样品中直接滴入FeCl3溶液,则因为苯酚仍溶解在苯中,不能进入水溶液中与Fe3+进行离子反应;若向样品中直接加入饱和溴水,则生成的三溴苯酚会溶解在苯中而看不到白色沉淀。

    若所用溴水太稀,则一方面可能因为生成溶解度相对较大的一溴苯酚或二溴苯酚,其次可能生成的三溴苯酚溶解在过量的苯酚之中而看不到沉淀。

    4.怎么样检验实验室制得的乙烯气体中含有CH2=CH2、SO2、CO2、H2O?

    将气体依次通过无水硫酸铜、品红溶液、饱和Fe23溶液、品红溶液、澄清石灰水、检验水)

    溴水或溴的四氯化碳溶液或酸性高锰酸钾溶液。

    6.高中二年级化学科目下册要点复习 篇六


    碱金属

    1、Na+的焰色K+的焰色_色

    2、钠与水反应的现象钠漂浮在水面上,熔化成一个银白色小球,在水面到处游动,发出咝咝的声响,反应后滴入酚酞溶液变红。

    3、能与Na2O2反应的两种物质H2O、CO2

    4、治疗胃酸过多的药品NaHCO3

    5、碱金属单质与盐溶液反应2Na+2H2O+CuSO4===Na2SO4+Cu2↓+H2↑

    6、碳酸钠、碳酸氢钠的热稳定性比较碳酸氢钠受热易分解

    7、碳酸钠、碳酸氢钠的相互转化NaHCO3加热生成Na2CO3Na2CO3溶液中通入过量CO2生成NaHCO3

    7.高中二年级化学科目下册要点复习 篇七


    1、组成元素、氨基酸的结构通式、氨基酸的类型取决于R基

    2、构成蛋白质的氨基酸类型20多种

    3、氨基酸脱水缩合形成蛋白质:肽键的书写方法

    有几个氨基酸就叫几肽

    肽键的数目=失去的水=氨基酸数目-肽链条数

    环状多肽肽键数=氨基酸数=失去的水

    分之水平的相对计算:蛋白质的分子量=氨基酸的平均分子量氨基酸数-18

    4、蛋白质类型多样性是什么原因:

    氨基酸的类型、数目、排序与蛋白质的空间结构不同,核酸分为核糖核酸RNA和脱氧核糖酸DNA,核酸的基本单位是核苷酸,每条核苷酸是由一分子含氮碱基,一分子磷酸,一分子五碳糖,RNA是由碱基,磷酸,核糖组成,DNA是由碱基,磷酸和脱氧核糖组成

    8.高中二年级化学科目下册要点复习 篇八


    铝Al

    1、单质铝的物理性质:银白色金属、密度小、硬度小、熔沸点低。

    2、单质铝的化学性质

    ①铝与O2反应:常温下铝能与O2反应生成致密氧化膜,保护内层金属。加热条件下铝能与O2反应生成氧化铝:4Al+3O2==2Al2O3

    ②常温下Al既能与强酸反应,又能与强碱溶液反应,均有H2生成,也能与不活泼的金属盐溶液反应:

    2Al+6HCl=2AlCl3+3H2↑

    2Al+2NaOH+2H2O=2NaAlO2+3H2↑

    2Al+3Cu2=2Al3+3Cu

    注意:铝制餐具不可以用来长期存放酸性、碱性和咸的食品。

    ③铝与某些金属氧化物的反应叫做铝热反应

    Fe2O3+2Al==2Fe+Al2O3,Al和Fe2O3的混合物叫做铝热剂。借助铝热反应焊接钢轨。

    9.高中二年级化学科目下册要点复习 篇九


    化学反应进行的方向

    1、反应熵变与反应方向:

    (1)熵:物质的一个状况函数,用来描述体系的混乱度,符号为S。单位:J·mol-1·K-1

    (2)体系趋向于有序转变为无序,致使体系的熵增加,这叫做熵增加原理,也是反应方向判断的依据。

    (3)同一物质,在气态时熵值,液态时次之,固态时最小。即S(g)〉S(l)〉S(s)

    2、反应方向判断依据

    在温度、压强肯定的条件下,化学反应的判读依据为:

    ΔH-TΔS〈0反应能自发进行

    ΔH-TΔS=0反应达到平衡状况

    ΔH-TΔS〉0反应不可以自发进行

    注意:

    (1)ΔH为负,ΔS为正时,任何温度反应都能自发进行

    (2)ΔH为正,ΔS为负时,任何温度反应都不可以自发进行

    10.高中二年级化学科目下册要点复习 篇十


    1.共价键的本质及特点

    共价键的本质是在原子之间形成共用电子对,其特点是具备饱和性和方向性。

    2.共价键的种类

    ①按成键原子间共用电子对的数目分为单键、双键、三键。

    ②按共用电子对是不是偏移分为极性键、非极性键。

    ③按原子轨道的重叠方法分为σ键和π键,前者的电子云具备轴对称性,后者的电子云具备镜像对称性。

    3.键参数

    ①键能:气态基态原子形成1mol化学键释放的最低能量,键能越大,化学键越稳定。

    ②键长:形成共价键的两个原子之间的核间距,键长越短,共价键越稳定。

    ③键角:在原子数超越2的分子中,两个共价键之间的夹角。

    ④键参数对分子性质的影响

    键长越短,键能越大,分子越稳定。

  • THE END

    声明:本站部分内容均来自互联网,如不慎侵害的您的权益,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

专业院校

返回顶部

Copyright©2018-2024 国家人事网(https://www.zbxggc.com/)
All Rights Reserverd ICP备18037099号-1

  • 国家人事网微博

  • 国家人事网

首页

财经

建筑

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