仰望天空时,什么都比你高,你会自卑;俯瞰大地时,什么都比你低,你会自负;只有放宽视线,把天空和大地尽收眼底,才能在苍穹泛土之间找到你真的的地方。无须自卑,不要自负,坚持自信。智学网高中三年级频道为你整理了《高三语文必学一要点》,欢迎阅读,祝愿天下所有些学子们都能获得的成绩!
1.高三语文必学一要点
曾几何时:表示“过去没多长时间”。常误用为“过去”“不知何时”。
不学无术:指“没学问才能”。不可以在其前加上“整天”“整月”等修饰词汇。“学”为名词,常误作动词。
不可理喻:指“没办法用道理使之了解”,常误用为“不可思议”。
不以为然:指“不觉得是正确的”。常误用为“不以为意”,表示“不放在心上”“无所谓”。
守株待兔:贬义词,指“不主动努力,心存侥幸,期望得到意料之外的收成”,常误来形容公安干警的机智。
耳提面命:褒义词,形容师长殷切教会。常误用为贬义词。
不忍卒读:“不忍心读完”,形容文章的“悲”。常误用为形容文章写得不好。
鼎力相助;敬词,指对其他人对我们的帮助。常误用为表示自己对别人的帮忙。
蹉跎岁月:指虚度光阴。常误用来形容“岁月艰难、艰苦”。
名噪一时:指在当时非常有名声。常误用为贬义词。
始作俑者:指某种坏风气的。常误用为贬指。
不胜其烦:贬义词,指不可以忍受其烦琐。常误用为“不厌其烦”。
脑无心机:指为人坦率,褒义词。常误用来形容“贬义词”,贬义词。
身无长物:指人贫困。常误用来形容没专长。
目无全牛:指人的技艺高超,无往不利,易误作缺少整体观念。
鬼斧神工:形容人的制作技艺高超,常误用为形容自然景观。相类似的还有“巧夺天工”。
求全责备:指对人苛求健全,后面不可以带宾语,与此类似的还有“漠不关心”。
充耳不闻:塞住耳朵不听,形容不愿听取其他人的建议。易误用为形容人专心,没听到。
瓜田李下:形容容易引起嫌疑的地方。易误用为形容田园生活。
卓尔不群:形容很出色,超出常人。易误用为形容人的性格特点。
出神入化:形容技艺高超。易误用为形容听得出神。
登堂入室:比喻学问技能由浅入深,按部就班,达到更高的水平。易误用为“进入”。
如坐春风:形容遭到好的教化。与“景物”无关。
对簿公堂:在公堂上遭到审问。易误解为“争论,是非分明”。
相敬如宾:特指夫妻相敬相爱。另有“举案齐眉”。
走马观花:比喻粗略地察看事物,强调过程,易和“浮光掠影”相混。后者指印象不深刻,强调结果。
师心自用:形容固执已见,自以为是。易误用为“擅长学习借鉴,为我所用”。
安土重迁:安居故土,不愿随意迁往别处。易理解相反。
罪不容诛:形容罪大恶极,与“死有余辜”同义。易误解为罪行还没达到被杀的程度。
屡试不爽:屡次试验都没差错。易误解为“没成功”。
无所不至:指凡能做的都做到了。与此相类似的还有“无所不为”。
安之若泰:指身上逆境,遇见困境或遭受挫折时能泰然处之,跟平时一样。与此类似的还有“泰然自若”。
侃侃而谈:形容说话理直气壮,从容不迫。易和“娓娓而谈相混。
期期艾艾:形容人口吃。易误指吞吞吐吐。
首鼠两端:形容迟迟疑不决或动摇不定。易误解为行为前后不同。
费尽心机:想方设法盘算,贬义词。常误解为“殚精竭虑”。
侧目而视:形容畏惧而又愤恨,易误解为尊敬。
望尘莫及:比喻远远落后。易和“鞭长莫及”混用。
2.高三语文必学一要点
1)关汉卿,号己斋叟,金末元初大都人,元代戏曲家。《窦娥冤》,全称《感天动地窦娥冤》。
2)杂剧一般由四折一楔子构成一本,演述一个完整的故事。一本戏限定由男主角或女主角一人歌唱,其他配角一般都只能道白不可以唱。由男主角唱的叫末本戏,女主角唱的叫旦本戏。
3)曹禺,原名万家宝,现代剧作家。《雷雨》创作于20世纪30年代,写了周鲁两家八个人物因为血缘纠葛和命巧合而导致的矛盾冲突。
4)莎士比亚,欧洲文静复兴时期英国伟大的诗人和戏剧家。他的剧本的有《李尔王》《哈姆雷特》《奥赛罗》《罗米欧与朱丽叶》等。
5)柳永,字耆卿,原名三变,北宋词人。
6)辛弃疾,字幼安,号稼轩,南宋词人。他于1162年率北方抗金义军万余人回到南宋,但南宋朝廷只派他任地方官,并不需要他北上抗金,因此他的词中多表达自己内心的愤慨之思和爱国之情。
7)李清照,号易安居士,她通晓金石鉴赏,能诗善文,词的收获特别突出。北宋末年她南渡避乱,不久北宋灭亡,老公病死,她只身逃难,处境悲惨。
8)《拿来主义》选自鲁迅的杂文集《且介亭杂文》。
9)蒙田,欧洲文静复兴时期法国思想家、散文家。著有《随笔集》。
10)《苏武传》选自《汉书·李广苏建传》。《汉书》是国内第一部纪传体断代史。班固,字孟坚,东汉人,史学家和文学家。
11)《张衡传》选自《后汉书》。范晔,南朝人,历史学家。
3.高三语文必学一要点
1、安步当车:古时候称人能安贫守贱。现多用以表示不乘车而从容不迫地步行。
2、安土重还:安于本乡当地,不愿随便迁移。
3、筚路蓝缕:驾着柴车,穿着破旧的衣服去开辟山林。形容创作的艰苦。
4、杯水车薪:用一杯水去救一车着了火的柴。比喻无济于事。
5、别无长物:没多余的东西,形容穷困或简朴。
6、不孚众望:不可以使群众信服。
7、不为已甚:指对其他人的责备或处罚适可而止。
8、不落窠臼:比喻有独创风格,不落旧套。
9、不容置喙:不容其他人插嘴。
10、不塞不流,不止不可以:比喻旧思想文化不予以破坏,新思想、新文化就不可以树立起来。
11、不以为然:不觉得是对的,含有轻视之意。
12、不以为意:不放在心上,不加注意。
13、不刊之论:形容不可以改动或不可磨灭的言论。
14、蚕食鲸吞:用各种方法侵占吞并。
15、分庭抗礼:目前用来比喻平起平坐,互相对立。
16、狗尾续貂:比喻拿不好的东西接到好的东西后面,看上去好坏不相称
17、管窥蠡测:比喻对事物的察看和知道非常狭隘、非常片面。
18、沆瀣一气:比喻臭味相投的人结合在一块。
19、怙恶不悛:坚持作恶,不愿悔改。
20、讳莫如深:隐瞒的再没比它更深的了。
21、济济一堂:形容不少有才能的人聚集在一块。
22、集腋成裘:积少可以成多。
23、间不容发:距离极近,中间不可以放一根头发,比喻情势危急到了极点。
24、见微知著:见到微小的征兆,就能察知进步的趋势。
25、江河日下:比喻状况一每天坏下去。
26、胶柱鼓瑟:比喻拘泥固执,不知变通。
27、开门揖盗:比喻引进坏人,自招祸患。
28、梁上君子:代称窃贼。
29、屡试不爽:屡次实验没差错。
30、鳞次栉比:形容屋舍或船只等排列的非常密,非常整齐。
31、令行禁止:有令必行,有禁必止,形容严格实行法令。
32、披肝沥胆:比喻真心相见,倾吐心里话。
33、期期艾艾:形容口吃。
34、如数家珍:比喻对所讲的事情十分熟知。
35、三缄其口:形容说话过分小心,不敢或不愿开口。
36、三人成虎:比喻谣言或讹传一再反复,就有使人信以为真的可能。
37、色厉内荏:外表强硬,内心空虚。
38、尸位素餐:空站着职位,不做事而白吃饭。
39、拾人牙慧:拾取人家只言片语当作我们的话。
40、石破天惊:多用来比喻文章议论新奇惊人。
41、弹冠相庆:指一人当了官或升官,他的同伙也相互庆贺有官可做。
42、桃李不言,下自成蹊:比喻只须为人真诚,忠实,为人品德高尚就自然遭到大家的尊重和景仰。
43、为渊驱鱼、为丛驱雀:比喻不擅长团结或笼络人,把可以依赖的力量赶到敌人方面去。
44、文不加点:形容写文章非常快,不需要涂改就写成。
45、五风十雨:形容风调雨顺。
46、宵衣旰食:天不亮就着装起来,天黑了才吃饭。形容勤于政务。
47、烜赫一时:在一个时期内,名声威势非常盛。
48、虚与委蛇:对人虚情假意,敷衍应酬。
49、一傅众咻:一人教,海量的人干扰。
50、余能可贾:还有力量没用完。
4.高三语文必学一要点
1、輮以为轮
古义:介词“以”+动词“为”,使……成为。
今义:觉得。
2、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
古义:广泛地学习。
今义:学问广博精深。
3、用心一也/用心躁也
古义:两个词。用,介词,由于;心,心思。
今义:集中注意力;多用心力。
4、非蛇鳝之穴无可寄托者
古义:藏身。
今义:把理想、期望、感情等放在某人身上或某种事物上。
5.高三语文必学一要点
1.之
助词,的。鹏之背,不知其几千里也/其翼若垂天之云
助词,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鹏之徙于南冥也/生物之以息相吹也/且夫水之积也不厚
代词,它。而莫之夭阏者
代词,他。且举世誉之而不加劝众人匹之,不亦悲乎
代词,这类。之二虫又何知
动词,到,往。奚以之九万里而南为
2.而
连词,表修饰。怒而飞/抟扶摇而上者九万里/决起而飞
连词,表转折。而宋荣子犹然笑之/且举世誉之而不加劝/而彭祖乃今以久特闻
连词,表并列。若夫乘天地之正,而御六气之辩
连词,表承接。而控于地而已矣
3.则
连词,就。海运则将徙于南冥
连词,或者。时则不至
连词,那样。则其负大舟也无力
4.然
奚以知其然也
虽然,犹有未树也、
未数数然也
5.以
介词,把。以五百岁为春
介词,用。生物之以息相吹也
介词,凭。奚以知其然也
6.且
连词,而且。且举世誉之而不加劝
副词,还。彼且恶乎待哉
副词,将要。且适南冥也
7.于
介词,对于。彼其于世/彼其于世
介词,在。覆杯水于坳堂之上
8.其
用在选择问句中,可能……或说得过去,是……还是……其正色邪?其远而无所至极邪
代词,它的。其名为鹏
代词,它。其负大舟也无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