仰望天空时,什么都比你高,你会自卑;俯瞰大地时,什么都比你低,你会自负;只有放宽视线,把天空和大地尽收眼底,才能在苍穹泛土之间找到你真的的地方。无须自卑,不要自负,坚持自信。智学网高中三年级频道为你整理了《高三物理必学一复习要点》,欢迎阅读,祝愿天下所有些学子们都能获得好成绩!
1.高三物理必学一复习要点
1、受力剖析:
要依据力的定义,从物体所处的环境和运动状况着手,其常规如下:
确定研究对象,并隔离出来;
先画重力,然后弹力、摩擦力,再画电、磁场力;
检查受力图,找出所画力的施力物体,剖析结果能否使物体处于题设的运动状况,不然势必是多力或漏力;
合力或分力不可以重复列为物体所受的力
2、整体法和隔离体法
整体法:就是把几个物体视为一个整体,受力剖析时,只剖析这一整体以外的物体对整体有哪些用途力,不考虑整体内部之间的相互用途力。
隔离法:就是把要剖析的物体从有关的物体系中假想地隔离出来,只剖析该物体以外的物体对该物体有哪些用途力,不考虑物体对其它物体有哪些用途力。
办法选择
所涉及的物理问题是整体与外面用途时,应用整体剖析法,可使问题简单明了,而不必考虑内力有哪些用途;当涉及的物理问题是物体间有哪些用途时,要应用隔离剖析法,这个时候原整体中相互用途的内力就会变为每个独立物体的外力。
2.高三物理必学一复习要点
1.概念:速度的变化量Δv与发生这一变化所用时间Δt的比值。
2.公式:a=Δv/Δt
3.单位:m/s^2
4.加速度是矢量,既有大小又有方向。加速度的大小等于单位时间内速度的增加量;加速度的方向与速度变化量ΔV方向一直相同。特别,在直线运动中,假如速度增加,加速度的方向与速度相同;假如速度减小,加速度的方向与速度相反。
5.物理意义:表示质点速度变化的快慢的物理量。
举例:倘若两辆汽车开始静止,均匀地加速后,达到10m/s的速度,A绣花了10s,而B车只用了5s。它们的速度都从0m/s变为10m/s,速度改变了10m/s。所以它们的速度变化量是一样的。但非常明显,B车变化得更快一样。大家用加速度来描述这个现象:B车的加速度
注意:
1.当物体的加速度维持大小和方向不变时,物体就做匀变速运动。如自由落体运动,平抛运动等。
当物体的加速度方向与初速度方向在同一直线上时,物体就做直线运动。如竖直上抛运动。
当物体的加速度方向与初速度方向在同一直线上时,物体就做直线运
2.加速度可由速度的变化和时间来计算,但决定加速度的原因是物体所受合力F和物体的水平M。
3.加速度与速度无势必联系,加速度非常大时,速度可以非常小;速度非常大时,加速度也可以非常小。
4.加速度为零时,物体静止或做匀速直线运动。任何复杂的运动都可以看作是无数的匀速直线运动和匀加速运动的合成。
5.加速度因参考系选取的不同而不同,一般取地面为参考系。
6.当运动的方向与加速度的方向之间的夹角小于90°时,即做加速运动,加速度是正数;反之则为负数。
特别地,当运动的方向与加速度的方向之间的夹角恰好等于90°时,物体既不加速也不减速,而是匀速率的运动。如匀速圆周运动。
7.力是物体产生加速度是什么原因,物体遭到外力有哪些用途就产生加速度,或者说力是物体速度变化是什么原因。说明当物体做加速运动时,加速度为正值;当物体做减速运动时,加速度为负值。
8.加速度的大小比较只比较其绝对值。物体加速度的大小跟用途力成正比,跟物体的水平成反比,加速度的方向跟用途力的方向相同。
3.高三物理必学一复习要点
线速度V=s/t=2πR/T2.
角速度ω=Φ/t=2π/T=2πf
向心加速度a=V^2/R=ω^2R=^2R4.向心力F心=Mv^2/R=mω^2_=m^2_
周期与频率T=1/f6.角速度与线速度的关系V=ωR
角速度与转速的关系ω=2πn
主要物理量及单位:弧长:米角度:弧度频率:赫
周期:秒转速:r/s半径:米线速度:m/s
角速度:rad/s向心加速度:m/s2
注:
向心力可以由具体某个力提供,也可以由合力提供,还可以由分力提供,方向一直与速度方向垂直。
做匀速度圆周运动的物体,其向心力等于合力,并且向心力只改变速度的方向,不改变速度的大小,因此物体的动能维持不变,但动量不断改变。
4.高三物理必学一复习要点
1、探究形变与弹力的关系
弹性形变范性形变
弹性限度:若物体形变过大,超越肯定限度,撤去外力后,没办法恢复原来的形状,这个限度叫弹性限度。
2、探究摩擦力
滑动摩擦力:一个物体在另一个物体表面上等于另一个物体滑动的时候,要遭到另一个物体妨碍它相对滑动的力,这种力叫做滑动摩擦力。
说明:摩擦力的产生是因为物体表面不光滑导致的。
3、力的合成与分解
若处于平衡状况的物体仅受两个力用途,这两个力肯定大小相等、方向相反、用途在一条直线上,即二力平衡
若处于平衡状况的物体受三个力用途,则这三个力中的任意两个力的合力肯定与另一个力大小相等、方向相反、用途在一条直线上
若处于平衡状况的物体遭到三个或三个以上的力有哪些用途,则宜用正交分解法处置,此时的平衡方程可写成
①确定研究对象;
②剖析受力状况;
③打造适合坐标;
④列出平衡方程
4、共点力的平衡条件
1.共点力:物体遭到的各力有哪些用途线或用途线的延长线能相交于一点的力
2.平衡状况:在共点力有哪些用途下,物体维持静止或匀速直线运动的状况.
说明:这里的静止需要二个条件,一是物体遭到的合外力为零,二是物体的速度为零,仅速度为零时物体未必处于静止状况,如物体做竖直上抛运动达到点时刻,物体速度为零,但物体不是处于静止状况,由于物体遭到的合外力不为零.
3.共点力用途下物体的平衡条件:合力为零,即0
说明;
①三力汇交原理:当物体遭到三个非平行的共点力用途而平衡时,这三个力必交于一点;
②物体遭到N个共点力用途而处于平衡状况时,取出其中的一个力,则这个力必与剩下的个力的合力等大反向。
③若使用正交分解法求平衡问题,则其平衡条件为:FX合=0,FY合=0;
④有固定转动轴的物体的平衡条件
5、用途力与反用途力
学过物理学的人都会了解牛顿第三定律,此定律主要说明了用途力和反用途的关系。在对一个物体用力的时候同时会遭到另一个物体的反用途力,这对力大小相等,方向相反,并且维持在一条直线上。
5.高三物理必学一复习要点
摩擦力:
摩擦力产生的条件:接触面粗糙、有弹力用途、有相对运动,三者缺一不可.
摩擦力的方向:跟接触面相切,与相对运动或相对运动趋势方向相反.但注意摩擦力的方向和物体运动方向可能相同,也会相反,还可能成任意角度.
摩擦力的大小:
说明:
a、FN为接触面间的弹力,可以大于G;也可以等于G;也可以小于G
b、为滑动摩擦系数,只与接触面材料和粗糙程度有关,与接触面
积大小、接触面相对运动快慢与正重压FN无关。
静摩擦:由物体的平衡条件或牛顿第二定律求解,与正重压无关.
大小范围0
静摩擦力的具体数值可用以下办法来计算:一是依据平衡条件,二是依据牛顿第二定律求出合力,然后通过受力剖析确定.
需要注意的地方:
a、摩擦力可以与运动方向相同,也可以与运动方向相反,还可以与运动方向成肯定夹角。
b、摩擦力可以作正功,也可以作负功,还可以不作功。
c、摩擦力的方向与物体间相对运动的方向或相对运动趋势的方向相反。
d、静止的物体可以受滑动摩擦力有哪些用途,运动的物体可以受静摩擦力有哪些用途。
6.高三物理必学一复习要点
物体的平衡:
物体的平衡有两种状况:一是质点静止或做匀速直线运动;二是物体不转动或匀速转动
共点力用途下物体的平衡:
①平衡状况:静止或匀速直线运动状况,物体的加速度为零
②平衡条件:合力为零,亦即F合=0或∑Fx=0,∑Fy=0
a、二力平衡:这两个共点力势必大小相等,方向相反,用途在同一条直线上。
b、三力平衡:这三个共点力势必在同一平面内,且其中任何两个力的合力与第三个力大小相等,方向相反,用途在同一条直线上,即任何两个力的合力必与第三个力平衡
c、若物体在三个以上的共点力用途下处于平衡状况,一般可使用正交分解,必有:
F合x=F1x+F2x+………+Fnx=0
F合y=F1y+F2y+………+Fny=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