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理高中三年级上册复习要点

点击数:362 | 发布时间:2025-02-12 | 来源:www.naanver.com

    物理高中三年级上册复习要点是智学网为大伙收拾的,在日复1日的学习中,说起要点,应该无人不熟知吧?要点是传递信息的基本单位,要点对提升学习具备要紧有哪些用途。

    1.物理高中三年级上册复习要点 篇一


    磁感应强度

    概念:磁感应强度是表示磁场强弱的物理量,在磁场中垂直于磁场方向的通电导线,遭到的磁场力F跟电流I和导线长度L的乘积IL的比值,叫做通电导线所在处的磁感应强度,概念式B=F/IL。单位T,1T=1N/。

    磁感应强度是矢量,磁场中某点的磁感应强度的方向就是该点的磁场方向,即通过该点的磁感线的切线方向。

    磁场中某地方的磁感应强度的大小及方向是客观存在的,与放入的电流强度I的大小、导线的长短L的大小无关,与电流遭到的力也无关,即便不放入载流导体,它的磁感应强度也照样存在,因此不可以说B与F成正比,或B与IL成反比。

    磁感应强度B是矢量,遵守矢量分解合成的平行四边形定则,注意磁感应强度的方向就是该处的磁场方向,并非在该处的电流的受力方向。

    2.物理高中三年级上册复习要点 篇二


    磁场

    磁场:磁场是存在于磁体、电流和运动电荷周围的一种物质。永磁体和电流都能在空间产生磁场。变化的电场也能产生磁场。

    磁场的基本特征:磁场对处于其中的磁体、电流和运动电荷有力有哪些用途。

    磁现象的电本质:所有磁现象都可归结为运动电荷之间通过磁场而发生的相互用途。

    安培分子电流假说------在原子、分子等物质微粒内部,存在着一种环形电流即分子电流,分子电流使每一个物质微粒成为微小的磁体。

    磁场的方向:规定在磁场中任一点小磁针N极受力的方向就是那一点的磁场方向。

    3.物理高中三年级上册复习要点 篇三


    物体的内能

    分子动能:做热运动的分子具备动能,在热现象的研究中,单个分子的动能是无研究意义的,要紧的是分子热运动的平均动能。温度是物体分子热运动的平均动能的标志。

    分子势能:分子间具备由它们的相对地方决定的势能,叫做分子势能。分子势能伴随物体的体积变化而变化。分子间有哪些用途表现为引力时,分子势能伴随分子间的距离增大而增大。分子间有哪些用途表现为斥力时,分子势能伴随分子间距离增大而减小。对实质气体来讲,体积增大,分子势能增加;体积缩小,分子势能减小。

    物体的内能:物体里所有些分子的动能和势能的总和叫做物体的内能。任何物体都有内能,物体的内能跟物体的温度和体积有关。

    物体的内能和机械能有着本质有什么区别。物体具备内能的同时可以具备机械能,也可以不具备机械能。

    4.物理高中三年级上册复习要点 篇四


    1、电路的组成:电源、开关、用电器、导线。

    2、电路的三种状况:通路、断路、短路。

    3、电流有分支的是并联,电流只有一条通路的是串联。

    4、在家庭电路中,用电器都是并联的。

    5、电荷的定向移动形成电流(金属导体里自由电子定向移动的方向与电流方向相反)。

    6、电流表不可以直接与电源相连,电压表在不超出其测量范围的状况下可以。

    7、电压是形成电流是什么原因。

    8、安全电压应低于24V。

    9、金属导体的电阻随温度的升高而增大。

    10、影响电阻大小的原因有:材料、长度、横截面积、温度(温度有时不考虑)。

    11、滑动变阻器和电阻箱都是靠改变接入电路中电阻丝的长度来改变电阻的。

    12、借助欧姆定律公式应该注意I、U、R三个量是对同一段导体而言的。

    13、伏安法测电阻原理:R=伏安法测电功率原理:P=UI

    14、串联电路中:电压、电功和电功率与电阻成正比

    15、并联电路中:电流、电功和电功率与电阻成反比16。"220V、100W"的灯泡比"220V、40W"的灯泡电阻小,灯丝粗。

    5.物理高中三年级上册复习要点 篇五


    1、麦克斯韦的电磁场理论

    (1)变化的磁场可以在周围空间产生电场,变化的电场可以在周围空间产生磁场。

    (2)随时间均匀变化的磁场产生稳定电场。随时间不均匀变化的磁场产生变化的电场。随时间均匀变化的电场产生稳定磁场,随时间不均匀变化的电场产生变化的磁场。

    (3)变化的电场和变化的磁场一直相互关系着,形成一个不可分割的统一体,这就是电磁场。

    2、电磁波

    (1)周期性变化的电场和磁场一直互相转化,互相勉励,交替产生,由发生地区向周围空间传播,形成电磁波。

    (2)电磁波是横波

    (3)电磁波可以在真空中传播,电磁波从一种介质进入另一介质,频率不变、波速和波长均发生变化,电磁波传播速度v等于波长λ和频率f的乘积,即v=λf,任何频率的电磁波在真空中的传播速度都等于真空中的光速c=3.00×108m/s。

    6.物理高中三年级上册复习要点 篇六


    1、简谐振动F=—kx{F:回复力,k:比率系数,x:位移,负号表示F的方向与x一直反向}

    2、单摆周期T=2π(l/g)1/2{l:摆长(m),g:当地重力加速度值,成立条件:摆角θ<100;l>>r}

    3、受迫振动频率特征:f=f驱动力4。发生共振条件:f驱动力=f固,A=max,共振的预防和应用

    5、机械波、横波、纵波

    6、波速v=s/t=λf=λ/T{波传播过程中,一个周期向前传播一个波长;波速大小由介质本身所决定}

    7、声波的波速(在空气中)0℃:332m/s;20℃:344m/s;30℃:349m/s;(声波是纵波)

    8、波发生明显衍射(波绕过障碍物或孔继续传播)条件:障碍物或孔的尺寸比波长小,或者相差不大

    9、波的干预条件:两列波频率相同(相差恒定、振幅相近、振动方向相同)

    10、多普勒效应:因为波源与观测者间的相互运动,致使波源发射频率与接收频率不同{相互接近,接收频率增大,反之,减小}

    7.物理高中三年级上册复习要点 篇七


    弹力

    产生缘由:因为发生弹性形变的物体有恢复形变的趋势而产生的

    产生条件:

    ①直接接触;

    ②有弹性形变

    弹力的方向:与物体形变的方向相反,弹力的受力物体是引起形变的物体,施力物体是发生形变的物体.在点面接触的状况下高中英语,垂直于面;

    在两个曲面接触的状况下,垂直于过接触点的公切面

    ①绳的拉力方向一直沿着绳且指向绳缩短的方向,且一根轻绳上的张力大小处处相等

    ②轻杆既可产生重压,又可产生拉力,且方向未必沿杆

    弹力的大小:通常情况下应依据物体的运动状况,借助平衡条件或牛顿定律来求解.弹簧弹力可由胡克定律来求解

    胡克定律:在弹性限度内,弹簧弹力的大小和弹簧的形变量成正比,即F=kx.k为弹簧的劲度系数,它只与弹簧本身原因有关,单位是N/m

    8.物理高中三年级上册复习要点 篇八


    极性分子之间

    极性分子的正负电荷的重点不重合,分子的一端带正电荷,另一端带负电荷。当极性分子相互接近时,因为同极相斥,异极相吸,使分子在空间定向排列,相互吸引而愈加接近,当接近到一定量时,排斥力同吸引力达到相对平衡。极性分子之间按异极相邻的状况取向。

    极性分子与非极性分子之间

    非极性分子的正负电荷重心是重合的,当非极性分子与极性分子相互接近时,因为极性分子电场的影响,使非极性分子的电子云发生“变形”,从而使原来的非极性分子产生极性。如此,非极性分子与极性分子之间也就产生了相互用途力。极性分子对非极性分子有诱导用途。

    非极性分子之间

    非极性分子间不可能产生上述两种用途力,那又是如何产生用途力的呢?

    大家说非极性分子的正负电荷重心重合是从整体上讲的。但因为核外电子是绕核高速运动的,原子核也在不断振动之中,原子核外的电子对原子核的相对地方会常常出现瞬间的不对称,正负电荷重心常常出现瞬间的不重合,也就是说非极性分子常常产生瞬时极性,从而使非极性分子间也产生了相互吸引力。

    从上述的剖析可以看出,无论什么分子之间都存在着相互吸引力,即范德华力。范德华力从本质上看,是一种电性吸引力。

    9.物理高中三年级上册复习要点 篇九


    气体的状况参量

    温度:宏观上表示物体的冷热程度,微观上是分子平均动能的标志。两种温标的换算关系:T=K。

    绝对零度为-273.15℃,它是低温的极限,只能接近不可以达到。

    气体的体积:气体的体积不是气体分子自己体积的总和,而是指很多气体分子所能达到的整个空间的体积。封闭在容器内的气体,其体积等于容器的容积。

    气体的压强:气体用途在器壁单位面积上的重压。数值上等于单位时间内器壁单位面积上遭到气体分子的总冲量。

    ①产生缘由:很多气体分子无规则运动碰撞器壁,形成对器壁各处均匀的持续的重压。

    ②决定原因:肯定气体的压强大小,微观上决定于分子的运动速率和分子密度;宏观上决定于气体的温度和体积。

    对于肯定水平的理想气体,PV/T=恒量

    10.物理高中三年级上册复习要点 篇十


    运动图像

    (1)位移图像(s—t图像):

    ①图像上一点切线的斜率表示该时刻所对应速度;

    ②图像是直线表示物体做匀速直线运动,图像是曲线则表示物体做变速运动;

    ③图像与横轴交叉,表示物体从参考试知识点的一边运动到另一边。

    (2)速度图像(v—t图像):

    ①在速度图像中,可以读出物体在任何时刻的速度;

    ②在速度图像中,物体在一段时间内的位移大小等于物体的速度图像与这期间轴所围面积的值。

    ③在速度图像中,物体在任意时刻的加速度就是速度图像上所对应的点的切线的斜率。

    ④图线与横轴交叉,表示物体运动的速度反向。

    ⑤图线是直线表示物体做匀变速直线运动或匀速直线运动;图线是曲线表示物体做变加速运动。

  • THE END

    声明:本站部分内容均来自互联网,如不慎侵害的您的权益,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

专业院校

返回顶部

Copyright©2018-2024 国家人事网(https://www.zbxggc.com/)
All Rights Reserverd ICP备18037099号-1

  • 国家人事网微博

  • 国家人事网

首页

财经

建筑

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