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二年级历史必学3第六单元作业考试试题及答案

点击数:729 | 发布时间:2025-02-28 | 来源:www.jinxiuxiu.com

    以下是智学网为大伙收拾的关于高中二年级历史必学3第六单元作业考试试题及答案的文章,供大伙学习参考!

    第Ⅰ卷
    1、选择题
    1.三民主义中,民权主义的基本内容是
    A.“创立民国” B.“平均地权”C.“耕者有其田” D.“节制资本”
    2.三民主义没彻底的土地纲领,对革命导致的不利影响主要表目前
    A.致使革命缺少坚强的领导 B.导致革命阵营内部成分复杂
    C.革命缺少坚实的群众基础 D.孙中山被迫对袁世凯妥协退让
    3.中国同盟会的革命纲领没涉及的问题是
    A.*满洲贵族统治 B.打造资产阶级共和国
    C.解决土地问题 D.将帝国主义驱逐出中国
    4.国民党一大召开前夕,孙中山向记者表示:“吾人已对美、英、法或其他列强之帮助丧失期望,对南方表现诚意的国家是苏俄……只须他们想帮助大家*北京,我并不在乎他们是不是民主呢!”孙中山觉得
    A.联俄是进行革命的现实需要 B.苏俄并未表现出应有些诚意
    C.欧美列强是中国革命的重大障碍 D.应该选择民主国家作为合作对象
    5.孙中山的“新三民主义”中提到“农民之缺少土地沦为佃户者,国家当给以土地,资其耕作”,“工人之失业者,国家当为之谋救济之道,尤当为之拟定劳工法,以改良工人之生活”。这反映了
    A.孙中山筹备打造工农政权 B.孙中山在不断进步的革命形势前进行了妥协
    C.孙中山将民生主义和扶助农工政策紧密地结合起来
    D.新三民主义中出现紧急矛盾不可能达成
    6.孙中山先生适应世界时尚,于20世纪2024年代毅然改组国民党,重新讲解了三民主义。新三民主义中的“新”体目前
    ①反对帝国主义②“耕者有其田”③平均地权④反对满洲贵族的专制统治
    A.①② B.②③ C.②④ D.①③
    7.关注民生是孙中山先生三民主义思想的特点,新三民主义中的富民思想,主要表目前
    A.民权为一般平民所共有 B.反对民族压迫,进步资本主义
    C.限制小私有者 D.平均地权,节制资本
    8.孙中山一生为追求真理不断探索,下列符合他探索经历的有
    ①从改良社会到反清革命②从对帝国主义抱有幻想到明确反帝③认识到中共及其领导的工农运动是革命的坚定力量④转变为一位共产主义者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9.《秋收*歌》“拿起武器闹革命,工友农友真英雄。秋收起义成了功,一杆大旗满地红。”秋收起义成功的意思是
    A.秋收起义攻打长沙胜利 B.秋收起义攻打广州胜利
    C.秋收起义后,毛泽东开辟了农村包围城市的革命道路
    D.秋收起义后打造了我们的军队
    10.国共十年对峙时期,以毛泽东为代表的中共人之所以能开创出以农村包围城市的中国革命道路,其主要依据是
    A.汇总了*失败的教训 B.进攻长沙遭到紧急挫折
    C.井冈山拥有开创依据地的好条件 D.基本国情和当时的形势
    11.下面是有关中共某次代表大会的描写:主席台上方“在毛泽东的旗帜下胜利前进”的横幅和会场后面“同心同德”四个大字交相辉映。会场……四周24面党旗标志着中共走过的24个春秋。该会议应是
    A.中共二大 B.中共三大 C.中共七大 D.中共xx届xx全会
    12.毛泽东思想是马克思主义同中国实质相结合的首次历史性飞跃的理论成就。毛泽东思想主要解决了中国革命的问题有
    ①领导力量问题②主力军问题③革命道路问题④策略步骤问题
    A.①②③④ B.①②③ C.②③④ D.①③④
    13.1949年,毛泽东为新中国的成立作的政治理论筹备是
    A.《论人民民主专政》 B.《论联合政府》C.《新民主主义论》 D.《论十大关系》
    14.下列著作与内容的对应关系不正确的是
    A.《论人民民主专政》——进步了马克思主义的国家学说
    B.《新民主主义论》——提出了中国革命分两步走的策略思想
    C.《关于正确处置人民内部矛盾问题》——科学地说明了社会主义社会的矛盾问题
    D.《论持久战》——讲解了工农武装割据的理论
    15.几位同学在评价毛泽东思想时展开了热烈讨论,你觉得下列有关说法不正确的是
    A.它是中国人民获得民主革命胜利的思想武器
    B.它是确立社会主义基本规范的指导思想
    C.它是中国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的思想政治基础
    D.它在“*”期间进步成为紧急的“左”倾错误思想
    16.达成建国以来社会主义建设道路上历史性转折的会议是
    A.遵义会议 B.中共七大C.xx届xx全会 D.中共xx大
    17.1992年邓小平南方谈话和1978年真理标准问题大讨论的相同点是
    A.很大地解放了大家的思想 B.深化了改革开放
    C.为改革开放奠定了思想基础 D.提出了实践是检验真理的规范
    18.在纪念香港回归十周年庆祝晚会上的主题歌《一直有你》中,有“……明艳紫荆风中争胜,找对了路径,花瓣开的繁盛”等几句歌词。这里的“路径”是邓小平理论中的
    A.中国特点社会主义道路 B.改革开放策略
    C.“一国两制”构想 D.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
    19.邓小平建设中国特点的社会主义理论包括的内容有
    ①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②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③对社会主义本质特点的认识④“一国两制”构想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③④
    20.以毛泽东为代表的中共人探索了一条有中国特点的革命道路;以邓小平为首的中共人开创了一条有中国特点的社会主义建设道路。二者根本的一同点是
    A.坚定不移地走社会主义道路 B.一直不渝的贯彻党的纲领
    C.把反“左”作为革命进程的要紧任务 D.实事求是,从中国的国情出发
    21.提出“三个代表”要紧思想的领导人是
    A.毛泽东 B.邓小平 C.江泽民 D.周恩来
    22.中共要一直代表中国先进生产力的进步需要,就需要
    A.加大国际贸易 B.改革旧的生产关系
    C.重视精神文明建设 D.大力推进科技进步与革新
    23.2009年,一位基层干部质问记者“你是为党说话,还是为人民说话”,引起了一阵热议,也彰显了学习“三个代表”的重要程度。当初,在全党范围内拓展“三个代表”的学习宣传活动的直接目的在于
    A.推进国内国民经济的进步 B.为了达成政府职能的转变
    C.提升党的凝聚力和战斗力 D.彻底铲除腐败
    24.“三个代表”要紧思想继承和进步了毛泽东思想和邓小平理论,其进步主要体目前
    A.初次提出打造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理论 B.强调党要代表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
    C.创造性的回答了新形势下党的建设问题 D.回答了如何建设社会主义的问题
    25.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要紧思想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三大思想理论成就,它们回答的一同问题是
    A.社会主义革命问题 B.社会主义建设问题
    C.新民主主义革命道路问题 D.科学进步和社会和谐问题
    第Ⅱ卷
    2、非选择题
    26.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中国有中国之规范,今满洲造为妖魔条律,使我中国之人无能脱其网罗,无所措其手足……满洲又纵贪官污吏,布满天下,使剥民脂膏,士女皆哭泣道路,……凡有起义兴复中国者,动诬以谋反大逆,夷其九族……予兴义兵,上为上帝报瞒天之仇,下为中国解下首之苦。
    ——杨秀清等《奉天讨胡檄布四方谕》
    材料二今之满洲,本塞外东胡。昔在明朝,屡为边患。后乘中国多事,长驱入关,灭我中国,据我政府,迫我汉人为其奴隶,有不从者,杀戮亿万。我汉人为亡国之民者二百六十年于斯。满政府穷凶极恶,今已贯盈。义师所指,覆彼政府,还我主权。……今者由平民革命以建国民政府,凡为国民皆平等以有参政权。大总统由国民共举。议会以国民公举之议员构成之,拟定中华民国宪法,每人共守。敢有帝制自为者,天下共击之!
    ——《同盟会宣言》
    材料三“国民党之民族主义,有两方面意义:一则中国民族自求解放;二则中国境内各民族一律平等。”“所有不平等条款,如外人租借地、领事裁判权、外人管理关税与外人在中国境内行使所有政治的权力侵害中国主权者,皆当取消,重订双方平等、互尊主权之条款。”
    ——《国民党“一大”宣言》
    请回答:
    材料1、二中反清理由有什么一同之处?据此剖析两者反清思想的局限性。
    与材料一相比,材料二中的反清思想有什么进步之处?结合所学常识剖析其产生的社会条件。
    材料三中的“中国”与材料1、二中的“中国”在含义上有什么不同?由此可以看出材料三中的思想认识发生了什么样的质的飞跃?
    27.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10月革命一声炮响,给中国送来了马克思主义。192024年以来,李大钊接连发表文章宣传10月革命和马克思主义。
    材料二胡锦涛在中共xx大报告中指出,科学进步观,是对党的三代中央领导集体关于进步的要紧思想的继承和进步,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要紧表现,是同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要紧思想既一脉相承又与时俱进的科学理论,是进步中国特点社会主义需要坚持和贯彻的重大策略思想。
    材料三《年代》周刊是世界上影响、最有权威的传媒之一。毛泽东和邓小平曾分别于1949年和1979年成为《年代》周刊的封面人物。
    写出李大钊宣传10月革命和马克思主义的两篇要紧文献。
    据材料二和所学常识,写出“三个代表”要紧思想的内涵和中共人把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理论成就。
    你觉得毛泽东、邓小平于1949年和1979年成为《年代》周刊的封面人物的主要理由是什么?
    28.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右可以葬送社会主义,“左”也可以葬送社会主义。中国要警惕右,但主如果防“左”。
    ——《邓小平文选》第三卷
    材料二“大家不要资本主义,但大家也不要贫穷的社会主义,大家要发达的、生产力进步的、使国家富强的社会主义。”
    ——邓小平1979年11月26日
    材料三不断进步先进生产力和先进文化,归根结底都是为了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生活需要,不断达成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
    ——江泽民
    请回答:
    据材料一,指出邓小平理论的历史依据。
    据材料二,结合所学常识回答,社会主义的本质是什么?
    据材料三回答,以江泽民为核心的第三代领导集体提出了什么样的要紧思想?这一要紧思想从理论上解决了什么重大问题?
    解析答案
    1B项“平均地权”、C项“耕者有其田”、D项“节制资本”都是“民生主义”。A
    2本题考查学生剖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农民最关心的问题是土地问题,三民主义没彻底的土地纲领,从而使革命失去广大农民的支持,致使革命缺少坚实的群众基础。C
    3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三民主义这一定义的理解和应用。A、B、C三项的内容分别对应三民主义的民族、民权、民生,但没明确提出反帝。 D
    4本题考查学生的阅读、剖析能力。由材料中“对南方表现诚意的国家是苏俄”可排除B项;由“只须……我并不在乎他们是不是民主呢”可排除D项;C项有肯定困难程度,孙中山只不过对欧美列强失望,并没认识到其是中国革命的障碍。A
    5从材料中看,新三民主义中的民生主义和扶助农工政策结合起来了。
    C
    6本题考查学生对入门知识的再认再现及剖析判断问题的能力。③和④均是
    旧三民主义的内容,故排除③④.A
    7新三民主义中富民思想即平均地权,节制资本的内容。 D
    8本题考查孙中山的革命活动。孙中山是伟大的资产阶级革命家,其阶级立场决定了他不可能转变为一个共产主义者。他的新三民主义思想,仍是资产阶级民主主义范畴。 A
    9秋收起义攻打大城市长沙受挫后,毛泽东剖析了敌强我弱的形势,依据国情,果断作出了向井冈山进军、转向农村进行革命的决策,这是以退为进、从实质出发的一次成功的决策,从此中国革命走上了一条正确道路。 C
    10本题考查理解剖析能力。以毛泽东为代表的中共人将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国情相结合,从*的失败与井冈山道路的成功中吸取经验教训,开创了以农村包围城市的革命道路,A、B、C三项都包括在D项中,故选D项。 D
    11本题主要考查学生阅读剖析能力。提取材料重点信息,最主要的是“中共走过的24个春秋”,此次大会“在毛泽东的旗帜下胜利前进”,说明当时是1945年,由此可以断定是七大,这次大会把毛泽东思想确定为党的指导思想。C
    12本题考查学生剖析理解问题的能力。毛泽东思想指出中国革命领导力量是无产阶级,主力军是农民阶级,革命道路是“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策略步骤分两步走,第一步是民主主义革命,第二步是社会主义革命。所以选A项。A
    13本题以社会热门为切入点,考查学生对基础史实的再认再现能力。1949
    年毛泽东发表了《论人民民主专政》一文,为马上成立的新中国作了政治理论筹备。
    A
    14《论持久战》是抗日战争时期的理论著作,指明抗日战争是持久战而不是速胜论或亡国论,最后胜利是中国,这给中国的抗战指明了正确的方向。D
    15本题考查学生剖析理解历史问题的能力。毛泽东思想是中国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经验的结晶,不包含毛泽东晚年犯的错误,要不同毛泽东思想、毛泽东个人思想、毛泽东晚年犯的错误间的关系。D
    16本题考查学生对历史常识的再认再现能力。遵义会议和xx届xx全会都是具备历史性转折意义的会议,但xx届xx全会发生在社会主义建设时期,符合题干需要。
    C
    17邓小平南方谈话为改革开放奠定了思想基础,在真理标准问题的大讨论中提出了实践是检验真理的规范,两者的一同点是很大地解放了大家的思想。A
    18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剖析问题的能力。中国收回香港,体现了邓小平“一国两制”构想的成功实践。 C
    19本题是对入门知识的考查。邓小平理论的内容包含: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对社会主义本质特点的认识、“一国两制”构想等。
    D
    20毛泽东思想和邓小平理论都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产物,都遵循实事求是,从中国国情出发原则。D
    21本题较为简单,考查学生的记忆能力。提出“三个代表”要紧思想的是江泽民。C
    22本题考查对“三个代表”要紧思想的理解能力和判断能力。科技是第一生产力。科技进步与革新体现了国内生产力的进步和进步。因此答案选D项。D
    23注意题干需要回答“直接目的”。“三个代表”的学习宣传活动的直接目的在于提升党的凝聚力和战斗力。 C
    24本题考查学生的比较剖析能力。“三个代表”要紧思想从进步的角度看建设哪种党、如何建设党的问题,是对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进步的主要体现。
    C
    25本题考查三大思想理论成就的特征,旨在考查学生的概括总结能力。社会主义改造完成后,国内面临的重大任务就是拓展社会主义建设,三大理论都有关于社会主义建设的内容,B项正确;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要紧思想均没社会主义革命和新民主主义革命道路的内容,A、C两项错误;科学进步观与题意无关,D项错误。B
    26本题主要考查学生阅读材料和剖析、理解能力。第问从材料列举的原因中总结、概括出一同点,注意对“满洲”态度的相同之处就是反满兴汉,把“满洲”与“中国”相对立,有狭隘的民族主义倾向。第问需要比较不同的地方,尤其是同盟会宣言中增加的“国民皆平等以有参政权”,民主选举总统、议员等方面。社会条件要结合同盟会成立时,即20世纪初,从中国经济、阶级、思想等方面剖析。第问需在阅读基础上认真比较领会“中国”的实质所指,并由此得出认识的进步之处。
    一同之处:满清对汉人实行民族压迫。
    局限性:带有狭隘的民族主义、国家主义倾向。
    进步之处:把反清与反对封建专制,打造资产阶级民主政治结合起来。社会条件:民族资本主义初步进步,民族资产阶级力量进步壮大;西方民主思想的传播。
    材料1、二中的“中国”主如果指汉族政权,材料三中的“中国”指中华民族。摆脱了狭隘的民族主义倾向,把达成中华民族的独立解放作为奋斗目的。
    27第问依据教程列举;第问结合所学常识答出“三个代表”要紧思想的内涵并总结出重大的理论成就;第问结合所学常识回答。
    《布尔什维主义的胜利》和《我的马克思主义观》。
    内涵:一直代表中国先进生产力的进步需要,一直代表中国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一直代表中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理论成就: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要紧思想、科学进步观。
    理由:毛泽东领导中国人民获得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伟大胜利,打造了中国,进行了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
    邓小平是中国改革开放的总设计师,引导中国改革开放,开创了中国特点社会主义道路。
    28本题以建设中国特点的社会主义理论为主题,考查理解剖析能力。第问要结合必学一中有关中共在革命和建设过程中的失误来考虑。第问要抓住“不要贫穷”、“生产力进步”、“国家富强”等信息来回答。第问要结合“三个代表”要紧思想的意义来回答。
    中国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时期的经验教训,特别是对“左”倾错误的深刻认识。
    社会主义的本质是解放生产力,进步生产力,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最后达到一同富裕。
    “三个代表”要紧思想。解决的重大问题:“建设一个哪种党和如何建设党”的重大问题。

  • THE END

    声明:本站部分内容均来自互联网,如不慎侵害的您的权益,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

专业院校

返回顶部

Copyright©2018-2024 国家人事网(https://www.zbxggc.com/)
All Rights Reserverd ICP备18037099号-1

  • 国家人事网微博

  • 国家人事网

首页

财经

建筑

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