梦想,就像一粒种子,散播在“心灵”的土壤里,尽管它非常小,却可以开花结果,倘若没梦想,就像生活在荒凉的大漠,冷冷清清,没活力。有了梦想,也就有了追求,有了奋斗的目的,有了梦想,就有了动力。智学网高中二年级频道为你筹备了《高中二年级历史必学三要点复习》期望可以帮助到正在拼搏的你!
世界近代现代的国际关系,若依据国际关系中主要矛盾与国际政治格局的进步变化来划分,大致可以分为三个时期进行剖析。
1.从17世纪下半期至一战为第一时期。此时欧洲资本主义经济最发达,国际关系的中心舞台在欧洲。在这一时期,欧洲列强之间为争夺欧洲霸权和世界殖民霸权展开激烈的角逐和斗争,最后致使了一战的爆发。
早期殖民扩张时期的国际关系:时间为17和18世纪,其中法国、西班牙、荷兰和英国四大商业强国的冲突,构成了这一时期国际关系的中心内容之一。在这场斗争中,先是英国打败西班牙,17世纪下半期,英荷之间又发生了三次战争,结果荷兰的殖民优势被摧毁;在北美,英国夺取了荷属阿姆斯特丹。17世纪晚期到18世纪,英国又同法国多次发生战争,夺取了法属加拿大和密西西比河以东的广大区域,并夺取了法国在印度的大多数地盘。在长期殖民战争中,英国学会了海上霸权,抢占了广大殖民地,成为世界上的殖民帝国。这一时期,新崛起的俄罗斯帝国与瑞典的北方战争、普鲁士和奥地利的扩张,构成了国际关系的第二个内容。*彼得一世、普鲁士腓特烈二世的扩张表目前领土的侵占,这与英、法等国殖民地扩张有所不同。同时,此种扩张更多地带有封建色彩,而英法的扩张,则是早期资产阶级原始积累的性质。在这一时期,强国之间的关系伴随各自利益的需要而变化,如普奥,既有战,又有结伙瓜分波兰的举动。
资产阶级革命年代和资本主义世界体系形成和进步时期的国际关系:时间从18世纪法国*开始到19世纪六七十年代止。18世纪以前,封建君主*国家对国际事务拥有重大影响。法国*沉重打击了欧洲的封建体系。欧洲各国封建权势内外勾结,组成反资产阶级革命同盟。因此这一时期的国际关系第一表现为法国与欧洲列强的关系。在法国*中,先是普奥组成干预军,失败后,英国为同法国争夺中东的利益和进行海上争霸,组织了首次反法同盟,干预法国革命。法兰西第一帝国打造后,法国与第二次反法同盟之间的关系,是新生的资产阶级政权与传统的封建权势之间关系的继续,并使新生政权得到巩固和进步;法国与后来反法同盟之间的关系,带有明显的争霸特征;而对西班牙和*的进攻,则是侵略行径。1815年,拿破仑战争失败后,战胜国召开了维也纳会议,打造了具备肯定现代意义上的第一个国际政治体系--维也纳体系。当时的欧洲列强俄、英、普、奥经过激烈的讨价还价,在欧洲划分了权势范围,奠定了以欧洲为中心的国际政治格局。这个体系的特征是:封建*国家在其中占据支配地位,组成了多极均势结构,以恢复、巩固欧洲封建秩序,消灭各国革命为目的。19世纪中期,为了争夺国外殖民地和欧洲霸权,资本主义列强之间展开了激烈的角逐,致使了一些局部性的国际战争,其中最有影响的是为争夺土耳其,英、法、俄之间爆发的克里米亚战争。在德意统一过程中,也渗透着复杂的国际关系,德意志统一进程包括有普奥与丹麦的关系、普奥之间的关系和普法之间的关系。意大利统一主要体现了奥意的关系、意法的关系、法奥的关系等。
英美关系
1775~1783年的独立战争,美国摆脱英国殖民统治,取得独立。
1846年美国从英国手中获得俄勒冈。
1899年美国提出对华"门户开放"政策,第一得到英国承认。
一战后期,美国加入协约国作战,企图与英法争夺战利品。
一战后美国企图凭着世界经济霸权地位,达成统治全世界的野心,同英国力图维持海上霸权,继续扩大殖民地的意图发生矛盾,英美矛盾成为主要矛盾。在巴黎和会上,英法美一同操纵会议,并一同策划反苏。国际网盟成立后,因受英法控制,美国没参加。在华盛顿会议上,美国通过《四国条款》埋葬了英日同盟,《限制海军军备条款》获得与英国相等的制海权。
一战后很多问题上英美采取相近态度或一同行动。如武装干预苏俄革命,德国赔款问题和绥靖政策。
二战爆发后,英美在反法西斯斗争中密切配合,协调行动,对打败法西斯作出了贡献。
二战后,美国获得世界霸权,打着反殖民主义旗号,排斥英法权势。英国无力与美抗衡,在国际事务中追随美国。
美日关系
1853年美国人柏利率舰队第一打开日本大门。
一战期间日本独霸中国引起美国不满,府院之争反映美日对中国的争夺。192024年召开的华盛顿会议,打破了一战期间日本独霸中国的局面,《九国公约》使中国又回复到几个大国一同支配的局面。
30年代日本大举侵华,损害美在华利益,美助蒋抗日。1941年太平洋战争爆发,美日在亚太区域角逐,最后美败日取胜。
日本投降后,美为扩大在东亚的权势,派军以"盟军"名义单独占领日本。1946年远东国际军事法庭,偏袒侵华日军战犯,还保留了日本天皇制。
二战后,美国大力在经济上扶植日本,特别是朝鲜战争和越南战争期间,美国向日本很多订货,刺激了日本经济进步。60年代末日本成为世界第二经济强国。进入70年代美日经济角逐剧烈,政治上日本开始奉行独立自主政策,不再惟美国马首是瞻,双方矛盾加深。
1、汉字与书法艺术
1、汉字的进步经历:
汉字是世界上最古老的文字之一。六千多年前,“图画文字”出现。
象形字后来渐渐符号化,脱离图画,形成汉字。
至商朝,汉字已形成完整体系。其演变的总趋势是由繁到简。
2、书法艺术的形成:
魏晋以前基本上是自发阶段,魏晋时期开始进入自觉阶段。中国书法兼具审美功能与实用功能,自觉地创造书法美成为体现中华民族文化特点的一种艺术形式。
3、代表人物及特征:
魏晋楷书有定鼎之功,钟繇、王羲之贡献。
唐代楷书步人盛世,欧阳询、颜真卿、柳公权的楷书各具特征,分别被叫做欧体、颜体和柳体,成为后人学习、临摹的范式。
魏晋以来,草书风靡不衰,名家辈出。东晋的王羲之、王献之,唐朝的张旭、怀素等,都是草书大伙。
行书兼具楷书的规矩和草书的放任,东晋王羲之、唐朝颜真卿、北宋苏轼、元朝赵孟頫、明朝文征明等人的行书,历来备受世人喜欢。
2、笔墨丹青中国画
中国画的进步经历:
彩陶画:《鹳鱼石斧图》是其中的杰作。
战国帛画:《人物龙风图》《人物驭龙图》,造型准确,线条流畅,色彩绚丽,表明中国绘画艺术从萌芽走向成熟。
魏晋时期,顾恺之留下了《女史箴图》《洛神赋图》等*佳作,提出“以形写神”,画人物要重视表现人的精神风韵。
隋唐时期,展子虔、阎立本、吴道子等创作出《游春图》《步辇图》和《送子天王图》等很多出色作品。
敦煌莫高窟的壁画。
北宋画家张择端的《清明上河图》。
3、京剧的出现
1、进步经历:
春秋战国时期出现了以乐舞戏谑为业的艺人,称为优伶。
元杂剧把中国的戏曲艺术推向了成熟。
明朝时候,江苏昆山一带形成的昆曲,流传甚广。
清朝前期,安徽的徽剧戏班进京演出,风行一时。
道光年间,形成“徽汉合流”的局面。形成了一个新剧种,就是后来的京剧。
同治、光绪年间,京剧走向成熟。
2、代表人物:程长庚、谭鑫培等号称“同光十三绝”的艺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