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中国近代史的开端是:
A、1640年 B、1840年 C、1917年 D、1949年
2、 鸦片战争前夕,中国占统治地位的经济形态是:
A、自然经济 B、产品经济 C、半封建经济 D、资本主义经济
3、鸦片战争中国战败的根本缘由是:
A、清军装备落后 B、道光帝犹豫动摇 C、封建规范腐朽落后 D、清政府闭关锁国
4、下列什么特权是英国在1844年从中国获得的:
A、打造租界权利 B、领事裁判权及片面最惠国待遇
C、在通商口岸派驻领事 D、在通商口岸打造教堂和有传教权利
5、19世纪中期,沙俄对国内的野心是
A、掠夺材料 B、劫掠劳动力 C、抢占市场 D、割占土地
6、1845年,福州官员奏称:洋布、洋棉其质既美,其价复廉,民间之买洋布、洋棉者,十室而九。”材料中所述的现象可以说明: A、全国只有10%的家庭穿用土布 B、中国土布土棉水平急剧降低
C、东南沿海纺织业遭到冲击 D、福州区域人民购买力较强
7、第二次鸦片战争爆发的根本缘由是
A、首次工业革命的扩展,需要扩展市场 B、第二次工业革命的开始,需要扩展市场
C、外国使节要进驻北京,更便于侵略 D、使鸦片贸易合法化
8、太平天国运动失败的最重要原因是:
①敌强我弱 ②贪图享受 ③策略决策上的失误 ④空想性的革命纲领
A、 ① ② ③ ④ B、 ① ② ③ C、 ② ③ ④ D、 ① ② ④
9、率军与石达开会师,一举摧毁江南大营,解除去天京之围的是:
A、李开芳 B、赖汉英 C、秦日纲 D、林凤祥
10、鸦片战争期间萌发的新思想的核心内容是:
A、倡导“经世致用” B、向西方学习 C、进步资本主义 D、反对程朱理学
11、下列论述与洋务运动状况不符的是:
A、 以“自强”、和“求富”为旗号 B、总理衙门是推进洋务运动的中央机构
C、权势主要不在清朝中央而是在学会地方实权的总督和巡抚方面
D、权势主要在清朝中央而不是在学会地方实权的总督和巡抚方面
12、洋务派与顽固派之间的根本分歧在于:
A、需不需要维护封建的政治规范 B、需不需要维护封建的伦理纲常
C、需不需要学习西方的先进生产技术 D、需不需要抵抗列强的侵略
13、中国第一批无产阶级诞生于:
A、外商在华企业中 B、洋务派企业中 C、民办企业中 D、手工业作坊中
14、中国近代资本主义企业中“近代”的意思,非常重要一点是:
A、产生和进步于中国近代历史时期 B、卷入资本主义世界体系 C、使用机器从事生产 D、由私人投资兴办
15、下列工矿企业是民族资本主义性质的是:
①上海发昌机器厂 ②广东继昌隆缫丝厂 ③天津贻来牟机器磨坊 ④安庆军械所 ⑤天津机器制造局 ⑥汉阳铁厂
A、①②③④⑤⑥ B、①②③④⑤ C、①②③ D、④⑤⑥
16、在《马关条款》中,最有益于列强对华经济扩张的条约是:
A、在苏杭富庶区域开放新的通商口岸 B、开辟新的内河航线 C、允许日本在通商口岸开设工 D、给予日本巨额赔款
17、黄海战役中,壮烈牺牲的致远号舰管带是:
A、丁汝昌 B、邓世昌 C、刘步蟾 D、林永升
18、资产阶级维新派具备施政纲领性的文件是:
A、“公车上书” B、《定国是诏》 C、《应诏统筹全局折》 D、《变法通议》
19、戊戌变法的主要历史功绩是:
A、有益于进步资本主义 B、促进了中国人民的觉醒 C、在社会上起了思想启蒙用途 D、动摇了儒家思想的正统地位
20、下列对义和团“扶清灭洋”口号的评价,不正确的是:
A、具备朴素的爱国意识 B、带有笼统排外性质
C、致使对清政府放松警惕 D、反映了中国社会的主要矛盾
21、中国第一个全国性的统一的资产阶级革命政党是:
A、强掌握 B、兴中会 C、中国同盟会 D、国民党
22、在同盟会干扰下爆发的首次大规模武装起义是
A、广州起义 B、萍浏醴起义 C、浙皖起义 D、镇南关起义
23、下列各项是孙中山“三民主义”中“民生主义”的是:
A、反对满洲贵族,反对民族压迫 B、*君主专制政体,打造国民政府
C、国民有言论、集会、著作自由 D、核定地价、征收地租税,向地主拉拢土地
24、三民主义是比较完整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纲领,这是由于
①它表达了资产阶级在政治上和经济上的利益和需要 ②它反映了中国人民需要民族独立和民主权利的一同愿望
③它提出了反帝反封建的口号 ④它是同盟会的政治纲领A、①② B、①②③ C、①②④ D、①②③④
25、革命派与保皇派的论战,主如果围绕:
A、需不需要以暴力*清政府 B、需不需要实行民主政治 C、需不需要改变封建土地规范 D、需不需要倡西学、废科举
26、保路运动的主要为了:
A、需要铁路干线改为商办 B、收回用于筑路的股款 C、收回被清政府出卖的铁路权利 D、反对举借外债兴办铁路
27、辛亥革命第一在下列什么城市获得成功的:
A、成都 B、广州 C、 武昌 D、长沙
28、1912年清朝统治的结束,意味着中国:
A、专制统治的结束 B、封建君主专制规范 C、封建统治的结束 D、君主立宪制的破产
29、在中国确立了行政、立法、司法三权分立政治体制的文件是
A、《钦定宪法大纲》 B、《中华民国约法》 C、《中华民国临时约法》 D、《中华民国宪法》
30、中华民国元年是下列哪年?
A、1911年 B、1912年 C、1913年 D、1914年
31、北洋军阀反动统治的打造是在
A、袁世凯就任临时大总统之后 B、袁世凯镇压二次革命之后 C、袁世凯复辟帝制之后 D、袁世凯死后
32、“二次革命”的导火线是:
A、宋教仁被刺 B、段祺瑞拒绝恢复《临时约法》 C、袁世凯称帝 D、张勋拥戴溥仪复辟
33、辛亥革命爆发后,英国乘机策动叛乱,企图分裂国内的:
A、外蒙古 B、内蒙古 C、新疆 D、西藏
34、首次世界大战前,中国基本上处于哪六大列强的联合控制之下:
A、英、俄、美、法、德、日 B、英、俄、美、奥、德、日 C、英、俄、法、德、日、意 D、英、俄、美、荷、德、意
35、下列什么是民国初年出现的实业团体
.①中华实业团 ②中华民国工业建设会 ③保路同志会 ④共进会
A、①② B、②③ C、①④ D、③④
36、1912年到1919年,国内民族工业进步最快的是:
A、纺织业和化工业 B、造纸业和化工业 C、纺织业和面粉业 D、面粉业和造纸业
37、民国初年国内并存的两大社会思潮是:
A、“实业救国”和“抵制外货” B、“民主”和“科学” C、“实业救国”和民主共和 D、“实业救国”和社会主义
38、新文化运动兴起的最主要的历史条件是:
A、中国的先进分子力图改变军阀黑暗统治
B、伴随资本主义的进一步进步,资产阶级强烈需要实行民主政治
C、西方启蒙思想和辛亥革命的影响 D、袁世凯在文化范围掀起尊孔复古逆流
39、前期新文化运动的主要功绩在于:
A、确立了“民主”和“科学第67题6分;第68题4分;本大题共18分)
1912—1918年的罢工次数
年份 罢工次数
1912年 14
1913年 11
1914年 11
1915年 8
1916年 7
1917年 23
1918年 30
66、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1、
材料2、
法租界工人因法人强占老西开,有违公法,故于14日一律罢工……
13日午前十一钟,假联合会召开各部分工人全体联合大会。第一由公民大会代表边君洁清登台演说,谓:“今天之会,为法界工人之罢工大会。诸同胞今日既有这样之热心爱国,足见人心不死,国决不致于亡。”
——1916年11月19日《民国日报》
阅读上面材料,并回答:
材料一中,不同年份工人罢工次数有什么变化?说明了什么?
材料二中,工人罢工是什么原因什么?并剖析这次罢工的性质。
结合材料1、二,说明在此期间工人阶级队伍的进步状况。
67、阅读下列材料:
此次长辛店的大惨杀,江岸大惨杀,更是目不忍睹,耳不忍闻的事了。大家何以受这等的压迫,受人不可以受的压迫?乃是国家的政权学会在军阀的手里,他们有些是军队、警察、兵工厂、监狱,所以可以专横跋扈,任性妄为。大家工大家除去两只手两条腿能做苦工以外,什么也没,所以才受他们如此的任意蹂躏,任意压迫,这就是国家的政权为军阀们独占了,大家没一点政权的原故。
——《中国劳动组合书记部为“二七”惨案告全国工人书》
依据上述材料,请回答:
长辛店、江岸大惨杀是指什么历史事件?工大家为何受敌人任意惨杀?
这次惨案给中共什么教训?
68、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1、
商界亦表示同情。中等商店表示甚坚决,尤以小商人及店伙为最。各马路商界联合会,于屠杀后,即纷纷投函各路商界总联合会,请求罢市援助工人和学生。31日,在总商会会议,各马路商总联合会第一表示赞成工人和学生团体之罢市需要。总商会最后亦表示想。而罢市中,店伙小商人的革命性表现得非常明显,自己写着很多标语,而不仅限于像总商会之反对印刷附律、码头捐、交易平台、童工等四项之需要,于此尤足证明上海民在八十余年帝国主义统治之下,积愤至何等程度呵!
——《上国外国巡捕屠杀市民之略述——屠杀后各界之表示》
材料2、
武汉商界,代表大商人的汉口商会,代表买办阶级的华商总会,对于泸案,漠不关心。工学界的代表去和他们接洽,前后总不下1、二十次,然而没一次不是以闭门羹相向的。这还不算,当武汉学生要武昌商界罢市,和汉口工人预备*的时候,汉口总商会的会长竟连夜跑到萧耀南那里去,说这次运动完全是过激派在内煽动,请督办及早解决……
——《汉口屠杀案之真相》
上述两个材料是五卅运动中各阶级的表现,依据上述材料,请回答:
马路商界联合会是什么阶级的组织? 在五卅运动中表现怎么样?
上海和汉口的总商会是代表什么阶级的利益? 在五卅运动中表现如何?
3、问答卷
69、对于辛亥革命的评价,有人觉得:它是一次伟大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虽有不足,但功绩卓著,是主要的。请以史实说明这一看法。
70、国共两党一同领导的国民革命动,是中国近代历前所未有些人民*。请结合史实说明*失败的重要原因、及其经验教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