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二年级政治第一学期期中预测题

点击数:489 | 发布时间:2024-12-16 | 来源:www.tpwno.com

    1、单项选择题
    1.2024年5月31日,第xx届端午文化节在北京开幕,粽子几乎成了端午节的代名词。国内各地饮食习惯是有差异的,南方人爱吃咸肉粽子,北方人粽子馅总是是甜的。这表明
    ①文化决定大家的行为方法与交往方法 ②肯定的精神文化活动有相应的物质载体
    ③不同地区的文化无不呈现出各自特点 ④文化是由人所创造的,为人所特有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2.2024年2月7日, 在俄罗斯索契举行的第2xx届冬天奥运会增强了其民族自豪感,提高了其国际地位。国家主席习近平出席了本届冬奥会,彰显出中俄全方位策略协作伙伴关系愈加结实。这说明
    A.肯定的文化由肯定的政治所决定 B.民族凝聚力愈加成为文化进步的源泉
    C.文化是综合国力角逐的决定原因 D.文化与政治相互影响、相互交融
    3.《中国传媒产业进步报告》指出,2024年,中国传媒产业总产值规模是8902. 4亿元,同比增长16. 2%,,对社会经济进步的拉动用途渐渐增强。这得益于各地对文化进步的高度看重。大家高度看重文化进步是基于
    ①文化在综合国力角逐中的地位和用途 ②文化对经济政治具备反用途
    ③文化既是精神力量,又是物质力量 ④文化是人类社会特有些现象
    A.①② B.③④ C.①③ D.②④
    4.日前,中国社科院发布的《中国汽车社会进步报告2024—2024》引起了强烈关注。报告显示,中国私人汽车拥有量破亿,国内已经进入汽车社会行列。汽车社会需要健康的汽车文化,这是由于
    ①文化影响大家的实践活动和思维方法
    ②文化决定大家的交往行为和交往方法
    ③健康的文化能提升人的思想道德素养
    ④健康的文化是个人素养的核心和标志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5、“亲,你还在犹豫什么,快点下手吧!”这是京东等在线商城用当下时尚的互联网语言打出的广告语。不只这样,更多的互联网语言在大家日常正被广泛用。这说明
    ①互联网语言正潜移默化地影响大家生活②互联网语言对大家的影响是深远持久的
    ③大家同意文化的影响总是是被动的④文化影响大家的交往行为和交往方法
    A.①③B.①④C.②③D.②④
    6.下列对文化与经济、政治的关系表述正确的是
    A.文化能促进经济、政治的进步
    B.肯定的经济、政治是由肯定的文化决定的
    C.肯定的文化是肯定的经济、政治的反映
    D.政治是文化的基础,经济是文化的集中表现
    7.著有《道德箴言集》的法国一代圣哲拉罗什富科觉得,智慧之于灵魂犹如健康之于身体。崇尚治身与治心和谐统一的理念启示大家
    A.人的全方位进步是一个历史过程
    B.出色文化对促进人的全方位进步具备不可替代有哪些用途
    C.需要从思想道德素质、科学文化素质和健康素质等每个方面促进人的全方位进步
    D.古时候就已经达成了人的全方位进步
    8.2024年9月21号大型音乐励志真人秀《中国梦之声》第三季第1期在东方卫视直播.节目释放“生活出彩,梦想成真”的力量,向社会传递了巨大的“正能量”。这说明
    ①现代信息技术是推进文化进步的根本原因
    ②文化对社会进步产生深刻影响
    ③大众传媒具备文化传递交流共享的强大功能
    ④大众传媒开始使文化商品规模化、产业化成为可能
    A.①③ B.③④ C.②③ D.①②
    9.2024年中国文化遗产日主场城市活动6月14日在景德镇举行。本届主场城市活动紧扣“让文化遗产活起来”的主题,激起了社会各界和人民群众对文化遗产的关注和热爱。之所以设立文化遗产日,是由于文化遗产
    ①是一个国家和民族历史文化收获的要紧标志
    ②是民族文化的集中展示和民族情感的集中表达
    ③能够帮助研究人类文明的演进、展示世界文化的多样性
    ④是具备开发借助价值的可再生资源,是人类一同的文化财富
    A.①② B.②④ C.①③ D.①④
    10.国内翻译学家许钧在谈到中西翻译的逆差问题时说:“解决这种问题需要文学界、翻译界,对外汉语言文化推广和传播机构的努力,也需要不断加大中外语言文化交流。”从文化的角度看,拓展中外语言文化交流是
    ①文化传播的要紧渠道,扩大了各自文化的影响
    ②文化融合的要紧标志,标示着世界文化的趋同
    ③文化上相互学习、借鉴,以达成一同兴盛的重大举措
    ④文化上相互尊重、加深了解、密符合作的具体体现
    A.①② B.①③ C.②③ D.③④
    11.2024年4月11日至7月十日第xx届“中法文化之春”艺术节在中国的40余座城市举行。近年来,国内在很多国家举办的“中国文化周”、“中国文化月”、“中国文化年”活动遭到常见欢迎。当你看到反映中国文化走向世界的收获展后要写一篇读后感,需要确定一组符合国内对外文化交流的政策或倡导的关键字。你觉得下列各组中最准确的一组是
    A.加强沟通文化共享吸收各国文化 B.尊重差异平等协商认可外来文化
    C.相互借鉴求同存异提高文化实力 D.理解个性积极革新抛弃传统文化
    12.“二十三,祭灶官;二十四,扫房屋;二十五,打豆腐;二十六,割年肉;二十七,杀年鸡;二十八,去买腊;二十九,灌烧酒;年三十,贴对儿。”这首年俗歌谣描述的年俗活动虽然伴随年代的进步有的变化,但其中包括的年俗文化早已成为烙在华夏儿女身上的中国印、系在炎黄子孙心头的中国结。以上材料说明
    A.对待中国传统文化要一分为二地看待 B.传统文化具备民族性、相对稳定性
    C.传统节日是传统文化的基本形式之一 D.传统文化对社会的进步起积极有哪些用途
    13.中国自古就有“酒逢知己千杯少”的传统观念,然而今天海量酒后驾驶惨案却不能不叫人们深思大家的传统文化。可见
    ①需要反对固守传统文化的保守主义倾向
    ②传统文化要适应年代的变迁才能对社会起到积极推动作用
    ③推进社会实践是文化革新的根本目的
    ④传统文化是人类文明进步的要紧动力
    A.①② B.③④ C.①③ D.②④
    14.从孟子的“富贵不可以*,贫贱不可以移,威武不可以屈”,到荀子的 “制天命而用之”,都成为中华民族出色文化的要紧组成部分。这一时期的“百家争鸣”对中国传统文化的影响集中反映了
    A.社会规范的更替影响文化进步 B.科技推进文化进步
    C.思想运动促进文化进步 D.教育活动影响文化进步
    15. 打工文化是与打工潮相伴而生的一种文化形态,它既不是农村也不完全是城市,是从打工者群体中自发成长起来的。打工文化的兴起表明
    ①社会实践是文化革新的源泉 ②人口迁徙是文化传播的要紧渠道
    ③人民大众是文化的创造主体 ④文化对人具备潜移默化的影响
    A ①② B ①③ C ②④ D ③④
    2024年 十月3日晚,第xx届《中国汉字听写大会》全国总决赛在央视综合频道落下帷幕。最后,来自江苏连云港新海实验中学的13岁男生陈柯羽夺得总冠军。据此回答16-18题。
    16.汉字之所以引起大家的关注,是由于
    ①汉字为书写中华文化发挥着巨大用途 ②汉字是世界文化的要紧载体
    ③汉字的出现标志着人类进入文明年代 ④汉字是中华文明的要紧标志
    A.①② B.②③ C.①④ D.②④
    17.“横平竖直写字”与“堂堂正正做人”紧密相连,汉字的一笔一画都蕴含着中华民族的智慧和情感,从形意到声韵组合都极富美感,这在世界文化范围是的。这主要体现了中华文化
    A.源远流长 B.博大精深 C.具备包容性 D.具备地域性
    18.《中国汉字听写大会》播出到今天,吸引了更多人的关注。这一活动的举办
    ① 有益于传承和弘扬国内的出色传统文化
    ② 有益于引导全社会树立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
    ③ 说明传统文化会伴随社会生活的变迁而进步
    ④ 说明革新文化传播方法是达成文化兴盛的根本渠道
    A. ①② B. ①③ C. ②④ D. ③④
    19.中华民族历来崇尚“和而不同”“天人合一”“以和为贵”,并以“海纳百川,有容乃大”的胸怀,同意所有有益的外来文化,促进了中外文化的交流和一同进步。这表明
    ①热爱和平是中华民族的出色传统 ②中华文化是中华民族之魂
    ③中华文化具备包容性 ④中华文化根植于中华民族精神之中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20.“只须大家有根,即使没一片叶子遮身,仍旧是一株顶天立地的树。就让大家调整立姿,在风雪里站得更稳,坚忍地度过这凛冽寒冬。是的,只须大家有根,明春来时,大家又会枝繁叶茂,宛如新生。”这首诗表明
    ①中华文化独树一帜、独领妖娆 ②传统文化在世代相传中保留其基本特点
    ③自强不息是中华民族精神的核心 ④中华民族精神是民族存活进步的精神支柱
    A.①③ B.②③ C.②④ D.①②
    21.继纪录片《舌尖上的中国》后,2024年6月《舌尖上的中国2》再度来袭,在互联网引起了广泛的关注,让不少观众看得口水滴答,看得思乡情起。传统美味刺激了大伙的味蕾,每一个人舌尖上的故乡构成了整个中国,并且形成了一种叫做文化的部分,得以传承。《舌尖上的中国》系列之所以引起广泛关注,主如果它们
    ①附着着文化的元素,传承着中华民族五千年的传统文化
    ②作为一种精神力量能直接转化为物质力量,使人思乡情起
    ③集中展示和表达了中华民族的传统文化和中华民族的情感
    ④具备鲜明的民族特点、典型的民族风格和独特的民族气派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①④
    22.“穷且益坚,不坠青云之志。”唐代诗人王勃的这句名言体现的民族精神是
    A.团结统一 B.喜好和平 C.勤劳勇敢 D.自强不息
    23.新版《笑傲江湖》播出以来热门荧屏,因其与金庸原著相差太远致使网友吐槽不断。有人惊呼:目前的武侠剧除去剧中的人物名字还和原著一样以外,根本看不出原著的痕迹。显而易见,现在名著经典重拍只剩下一个被借来赚钱的壳。出现这一现象是什么原因主如果
    A.国内文化市场的兴盛进步 B.科技和大众传媒的进步
    C.大家的文化需要呈现多样性 D.市场的自发性和传媒的商业性
    24.2024年2月9日以来,在公安部的部署下,全国各地拓展了“扫黄”专项行动。对此,海量网友发出了“捍卫社会公序良俗”的支持声音,形成了强大的舆论力量。这说明
    A.社会群体的价值取向和文化选择具备多元化
    B.要通过科学文化教育改造和剔除腐朽文化
    C.要发挥中国特点社会主义文化的导向和示范用途
    D.网友们的声音是社会主义道德建设的根本需要
    25.目前,大家有些媒体,时不时地搞一些打擦边球的东西,内容低俗、格调不高。宣传报道上,为了“炒作”而不考虑事实,为了“卖点”而不考虑品位,为了“哄动效应”而不考虑社会效益。对此认识正确的是
    ①出现这种现象是什么原因经济利益的驱动②文化产业进步要做到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相统一③坚持了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方针④文化产业以营利为目的,应把经济效益放在第一
    A.③④ B.①③ C.①② D.①④
    26.“受大众关注的文化就是大众文化。”此看法没看到大众文化是。
    A.为广大人民群众所喜闻乐见的文化 B.面向广大人民群众、形式多样的文化
    C.通俗的、多样的、人民容易同意的文化D.反映人民的利益与呼声,一流的、健康的文化
    27.微电影即微型电影,又称微影,内容融合了幽默搞怪、流行时尚、公益教育、商业定制等主题,可以单独成篇,也可系列成剧。有人觉得微电影清爽朴实、短小精悍,但也有人觉得微电影参差不齐,会冲击传统院线里的大电影,不利于文化建设。以下判断正确的是
    ①“微电影”是一种速食文化,不适合进步 ②文化革新能促进文化的进步
    ③废弃“微电影”是文化建设的势必需要 ④只须是人民大众真的需要的,都应主张和引导
    A.①③ B.②③ C.②④ D.③④
    28.一座展品丰富、内涵深厚的博物馆,总是浓缩了一个城市、一个区域、一个国家的文化精髓。近年来,国内陆续免费开放博物馆,走进博物馆的人数大幅增加。免费开放博物馆是为了
    A.展示人类文化遗产,吸收外来出色文化 B.扶持公益文化事业,转变文化消费方法
    C.进步公益文化事业,保障人民文化权益 D.大力进步文化产业,兴盛文化市场
    29.全国道德模范王乐义一直把诚信作为立身之本,用诚实劳动获得财富。他靠诚信带领乡亲们创造了冬暖式大棚蔬菜生产技术和无公害蔬菜生产技术,给群众带来了实实在在的收益,并把大棚蔬菜栽培技术免费传遍全国,为各地农民送去了致富钥匙。这种美德
    ①凝结了中华民族一同的价值追求 ②体现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需要
    ③引领着中国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 ④是社会主义思想道德建设的宝贵资源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②③④
    30.“大家播下一个动作,便收成一个习惯;播下一个习惯,便收成一种品格。”这启示大家,公民在道德建设中要
    A.弘扬传统道德 B.坚持依法治国和以德治国相结合
    C.树立远大理想 D.踏踏实实,重在行动,从小事做起
    卷Ⅱ
    2、主观题
    31.党的xx大报告强调,要深化文化体制改革,解放和进步文化生产力,发扬学术民主、艺术民主,为人民提供广阔文化舞台,让所有文化创造源泉充分涌流,开创全民族文化创造活力持续迸发、社会文化生活愈加丰富多彩、人民基本文化权益得到更好保障、人民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全方位提升、中华文化国际影响力不断增强的新局面。
    依据报告中的需要,运用《文化生活》的常识,为提高国内文化竞争优势提出合理化建议。
    32.2024年4月十日,英国国际传媒ITV集团宣布,从中国灿星制作订购模式节目《中国好歌曲》。专家评论说:这是“里程碑式的买卖”,中国综艺节目在苦心探索多年后终于达成了首次逆袭,意味着中国电视界开始从购买洋节目模式进步到供应当地节目模式,结束了只“引进去”不“走出去”的历史。这提振了中国电视人的文化自信,能勉励更多可被国外借鉴、复制的中国节目的出现。作为首档走出国门的节目,《中国好歌曲》从模式、赛制到宝典均为原创,这也是它能获得国际市场版权认证的根本缘由。灿星制作副总裁尹晓崴同意采访时表示:“大家过去成功制作了不少出色节目,在积累经验之后,是时候研发我们的模式了。”
    从“文化革新的源泉和用途”的角度,谈谈材料怎么样体现文化革新有哪些用途的。
    33. 2024年3月17日至18日,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习近平在河南兰考县调查指导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
    材料一 50 年前,一个名字响彻神州大地。他,就是“县委书记的榜样”——焦裕禄。
    焦裕禄,革命烈士,1946 年加入中共,l962 年被调到河南兰考县担任县委书记。时值该县遭受紧急的内涝、风沙、盐碱三害,他坚持实事求是、群众路线的领导办法,同全县干部和群众一块,与自然灾害进行顽强斗争,努力改变兰考面貌。他身患肝癌,依然忍着剧痛,坚持工作,被誉为“党的好干部”、“人民的好公仆”。他用我们的实质行动,铸就了“亲民爱民、艰苦奋斗、科学求实、迎难而上、无私奉献”的焦裕禄精神。
    材料二 50 年后,习近平总书记第二次来到兰考,缅怀焦裕禄同志先进事迹,号召全党结合年代特点大力学习弘扬焦裕禄精神。习近平说:“不少东西存在的时问虽然短暂,但这短暂铸就了永恒,焦裕禄精神是如此,井冈山精神、延安精神、雷锋精神等伟大精神都是如此。”
    结合上述材料,运用“大家的民族精神”的常识,说明今天为何要结合年代特点大力学习弘扬焦裕禄精神。
    33.材料二 “一行白鹭上青天,我被堵在最中间”,交通拥堵已然成了杭州“正常状态”。为了治堵, 杭州政府宣布从2024年3月26日零时起实行机动车辆限牌。至此,杭州已成为继北京、贵阳、上海、广州、天津之后的国内第六个推行汽车限购的城市。道路拥堵固然跟基础硬件和有关规范配套不健全,汽车、路况信息发布和反馈途径较窄等原因有关,但除去上述缘由,更让人心情不愉快的是道路上的各种不文明行为。加塞、超车、占用应对车道、违规行驶车道等行为,都给不堪重负的交通雪上加霜。
    结合材料,从 “文化建设”角度,谈谈怎么样提高国民的交通文明素养?

  • THE END

    声明:本站部分内容均来自互联网,如不慎侵害的您的权益,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

专业院校

返回顶部

Copyright©2018-2024 国家人事网(https://www.zbxggc.com/)
All Rights Reserverd ICP备18037099号-1

  • 国家人事网微博

  • 国家人事网

首页

财经

建筑

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