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本文通过对辽宁沿海经济带与沈阳经济区互动进步进行SWOT剖析,研究其优势,劣势,与机会和面临的挑战,从而达成辽宁沿海经济带和沈阳经济区地区互动进步功用最大化。
〔关键字〕沿海经济带腹地经济区互动进步SWOT剖析
1优势(STRENGTH)剖析。
1·1拥有肯定的重工业化基础。
以沈阳为中心的辽宁中部城市群是闻名中外的重化工业高度聚集区,是当今中国非常重要的装备工业和原材料工业的生产基地。尽管20世纪80年代以来,各大国有企业在艰难的调整和改革,其重化工业在全国的策略地位和用途尽管遭到严峻挑战,但依旧发挥着不可替代有哪些用途,辽宁依旧作为全国非常重要的机械装备工业基地,沈阳经济区和辽宁沿海经济带依旧是全国非常重要的原材料生产基地,其中,钢及钢材产量、石油加工能力仍占全国产量的1/5~1/6之多,其重工业和原材料产业仍然有肯定的基础。
除此之外,沈阳经济区和辽宁沿海经济带的重化工产业框架形成之初就是以产业关联性而塑造的,即矿山→能源工业→冶金→机械装备产业链条。
从而形成其产业互补性和关联性非常强。
1·2地区资源丰富。
1·2·1矿产资源丰富。
沈阳经济区和辽宁沿海经济带拥有2000多平方公里的废弃盐田、盐碱地和荒滩,其中大多数尚未开发。40多种矿产资源储量居全国前3位,拥有占全国1/4的铁矿保有储量,占世界1/4的冶金辅助矿菱镁矿储量,占全省2/3的煤炭储量,超百亿m3的煤层气,储量36亿m3的油田页岩,还有储量较大非金属矿产资源(如水泥石灰岩矿)等。资源禀赋成为沈阳经济区和辽宁沿海经济带重化工业基地形成的基础。
1·2·2农业资源开发潜力巨大。
沈阳经济区和辽宁沿海经济带所在地域地处土地肥沃、降雨适中,气候温和的下辽河平原,是辽宁最大的产品粮基地和菜篮子基地,也是全国要紧产品粮基地之一,因为农业区紧靠密集的城市群,都市型农业特征鲜明,现代化、市场化、产品化农业较为发达,实行产业化经营有着巨大的进步空间。
1·2·3水资源补给潜力较大。
沈阳经济区是全国水资源极为匮乏的区域,但因为经济区背景水资源比较丰富的辽东天然的“绿色水库”,每年通过已建成的大型和特大型水库———大伙房水库、观音阁水库、窝水库、清河水库、汤河水库、柴河水库等为沈阳经济区的经济和社会进步提供极为要紧水资源供给支撑。而辽宁沿海经济带处于沿海,水资源十分丰富。
1·2·4地理资源丰富。
辽宁沿海经济带和沈阳经济区坐落于东北区域的前沿、环渤海区域的中心和东北亚经济圈的重点地带。毗邻黄海和渤海,与日本、韩国、朝鲜隔海相望,面向经济活跃的泛太平洋地区,与俄罗斯、蒙古陆路相连,是欧亚区域通往太平洋的要紧“国内桥”之一。沿海经济带拥有沿海国内岸线2290公里,占全国的1/8,宜港岸线1000多公里,其中深水岸线400公里。
1·2·5教育资源丰富。
单是沈阳经济区(市区)就拥有高等学校37所,占全省(市区)高校拥有总数的56%;高校在校学生总人数255753人,占全省57%;专业技术职员数目96·9万人,占全省57%;除此之外, 50余年工业化进程中造就了一大量数以百万计的技术熟练工人,也是实行新型工业化的宝贵财富。
1·3城市化程度高。
沈阳经济区作为辽宁和东北老工业基地的核心区,地区内城市密集。在以沈阳为中心,百公里半径内,汇集了人口超百万人口的3座特大城市(沈阳、鞍山和抚顺),人口在50万人以上的3座大城市(本溪、营口、辽阳),一座中等城市(铁岭), 7座县级市, 441个小城镇。城镇化水平高达54·2%,为全国城市化之前列。
辽宁沿海经济带共拥有6个省辖市和8个县级市,城镇化率高达58%,且与辽宁中部城市群互为支撑,辐射和带动力较强。大连物流、商贸、金融、旅游等现代服务业发达,是全国最具经济活力城市之一。
1·4现代化交通运输互联网密集。
辽宁沿海经济带和沈阳经济区共拥有5个主要港口, 100多个万吨级以上泊位,最大靠泊能力30万吨级,同世界160多个国家和区域通航,是东北区域唯一的出海通道。港口货物吞吐量超越3亿吨,集装箱吞吐量近400万标箱,分布有沈山、哈大等地区干线铁路和烟大轮渡。以沈阳为中心基本形成了一环五射的现代化运输通道,沈大、沈山、丹大等多条高速公里,铁大、铁秦等输油管道,已形成四通八达的交通和通信互联网,为达成地区经济一体化提供了要紧支撑。
2劣势(WEAKNESS)剖析。
2·1沿海地区和腹区域域没非常不错地互动进步,市场没形成一个有机整体,市场分割紧急。
地区内产业关联度低,各地区间,各城市间缺少合作,各自为政,彼此在资源、产业、技术、人力、市场等方面缺少联系。国家给予辽宁沿海经济带和沈阳经济区的一些打折政策也不可以达成共享,资源优势和地理优势非常难体现出来,沿海经济与腹地经济的优势产业没更好的达成对接,两大地区没达成双赢。这两大地区和每个城市之间缺少交流合作,整个市场没形成有机整体,相反,各大城市之间埋头进步自己经济,缺少全局观和整体观。在组织机制和政策拟定上也缺少一个全方位布局和整体构想,没办法发挥沿海与腹地经济的优势,达成互动进步。
2·2重复建设紧急,地区内产业趋同。
由于在招商引资的过程中,基础设施等硬件条件至关要紧,所以,为了想方设法招商引资,各区域政府纷纷加强基础设施建设,从而导致了资源的浪费。各区域港口开发无序,港口泊位设置不合理,一般性的中小泊位进步过剩,而专业性的深水码头相对稀缺。一些政府和企业在自己利益和短期利益的驱使下,盲目开发岸线资源,不考虑已有码头,港口的特征和市场需要,一味做大做全,导致资源的很大浪费。
以造船业为例,仅仅从大连北端的长兴岛到旅顺开发区这147·4公里长的海岸线和港湾上,就聚集着大连船舶重工,中远船务,韩国STX集团造船基地等多个造船厂。除此之外,营口提出营口沿海产业基地规划进步1万吨级以下船舶制造及甲板机械等配套产业。盘锦船舶工业园区进步5万吨级以下的各类中小型船舶修造及船舶配件产业。葫芦岛船厂作为中国军用舰艇制造基地,也兴建了第二个30万吨船坞,将造船能力提高到了500万吨。如此,辽宁6个沿海城市都在计划或是正在兴建造船、修船业。
除去各大沿海城市纷纷兴建港口,进步造船业,装备制造业,各大城市还纷纷建设高尔夫球场,大型体育馆等设施,重复建设风电,甚至有的城市还重复修建汽车站、火车站。单单葫芦岛, 10年间就修建3个长途客运站,耗资高达1·4亿。这类重复建设都导致了资源的很大浪费,同时也使得地区内产业趋同明显,各城市一窝蜂的投资一个行业,导致地区内恶性角逐加剧。
2·3地区进步不平衡,缺少有效的的交流机制,地方保护主义风靡。
发达区域和边缘区域的市场进步差距仍然存在,制约了一体化进程。各级地方政府进行地方公共品投资决策和拟定地方投资规划的时候,对挨近行政边界的投资没腹地的力度大,导致行政边缘区域经济进步滞后,很难发挥经济辐射用途,不利于经济协调进步。
各级政府没形成统一有效的协调机制,增加了政府间协商的困难程度和本钱。分割了统一市场,妨碍了生产要点和资源的流动与优化配置。地区内因为行政管理体制中横向交流不畅,信息不对称,导致各级地方政府在拟定经济大战政策时,存在矛盾和冲突。假如不加以改正的话,将会削弱辽宁沿海经济带经济进步的凝聚力,形成生产要点与经济资源地域空间配置优化过程中的规范性障碍。
除此之外,地区中国大陆方保护主义风靡。各城市各自为政,甚至为了自己利益最大化,颁布不利于地区合作的政策,从而忽略并损害了全局利益。
各地方政府之间恶性角逐不断。如此只强调角逐而忽视合作,就会产生“零和博弈”,即便个别城市,区域经济有所进步,可是从整个地区整体的角度来看,经济总体进步没达成突破。
2·4缺少健全的集资途径,特别是中小微型企业贷款和民间信贷。投资意识差,民间创业差。
辽宁沿海经济带和沈阳经济区的民间投资筹资途径狭窄。近年来资本市场虽然发育较快,但除去短期信贷外,其他筹资途径对民营经济的开放度非常低。金融信用体制不完善、中小民营企业资信等级较低和可支配的信用资源匮乏限制了银企之间的稳定合作,导致中小民营企业一直常见存在贷款难、担保难问题。因为各级金融机构对民营企业的信贷支持十分有限,再加上直接筹资途径十分狭窄,致使民间投资仍主要靠内部积累和筹资。2002年我省全社会民间投资中的银行贷款仅占13·0%,其余绝大多数都是靠自我积累,滚雪球式进步。以辽阳为例,截至到2010年5月,辽阳有142户企业缺少流动资金46·1亿元,52个项目资金缺口近50亿元,大多是中小微型企业。筹资途径狭窄,资金本钱高,企业负担重,限制了民营企业的投资行为,使其在选择投资项目时总是比较看好那些投资少,见效快的项目,所以投资项目非常难上规模,在同行业中就缺少竞争优势,比较容易形成恶性循环。
而对于民间投资来讲,缺少公平的市场准入环境。民间投资的市场准入仍然存在很多限制,很多行业仍存在着紧急的行政性垄断,从而为民间投资的准入设置了很难突破的“禁区”。现在,在金融、保险、电信等范围,设置了一系列前置审批等严格的准入限制,使各类民间投资很难进入。在角逐性行业中,也存在着紧急的行政性垄断。比如,电力、石油石化、铁路、民航等基础设施与基础产业部门的基本特征是自然垄断特点明显,行业主管部门采取审批制等方法排挤系统外的企业尤其是民营企业的投资进入的同时,通过指令性的方法授权行业垄断企业担任项目业主,从而构成了民营资本进入的天然屏障。再如,国家对某些特殊的公共服务贸易行业总是给予了严格的准入限制,各类民间投资总是很难进入。除此之外,集团过度垄断和高度保护的投资体制妨碍了民营企业投资汽车、电子、船舶等支柱产业。而对是特殊行业的科、教、文、卫、旅游等社会服务行业,需要由地方政府颁发特殊行业经营许可证。一些行业甚至允许外资企业可以进入,但却排斥民营企业进入。市场准入的限制和行业的垄断,一定量上缩小了民营企业的投资和存活进步空间。据统计, 2002年我省民间投资主要集中在第三产业,占59·9%,在第三产业投资中3/4又是房产开发投资;1、二产业仅分别占8·3%和31·8%,与非民间投资比重大体相似,带有浓重的传统经济色彩。民间投资对采掘、钢铁、石化、煤电水气、交通、城市基础设施、教育、文化、广播电视、卫生、体育、社会福利和科研范围涉猎极少,这类行业的民间投资仅占全部民间投资的10%。
2·5产业结构不合理,轻工业和服务业等第三产业进步缓慢,就业机会少。
从辽宁区域自己来看,产业结构,商品结构及技术结构确实不合理,其突出表现是重工业比重过大,轻工业比重过小,农业基础落后,农、轻、重结构紧急失衡。通常来讲,重工业具备投资大、建设周期长、见效慢、商品利率低的特征,而轻工业具备投资小、建设周期短、见效快、商品利率高的特征。在计划经济条件下,重工业的产业优势及特征可以依赖国家计划得以维持与发挥,由于它服从于国家进步计划目的及长远利益需要,而不从是市场角逐获得收益最大化原则。但在市场经济中,它显然就远不如轻工业能尽快地适应市场角逐,获得收益最大化需要了。轻工业是消费品工业的主体,承担着兴盛市场、提升居民生活水平、吸纳社会就业、促进经济增长的要紧任务。
可是辽宁的轻工业明显弱于重工业,占工业的份额较重工业也小不少,轻工业的增长速度也低于重工业。在进入经济高速增长期后,其工业经济增长的显著特点是“重快轻慢”,重工业增长速度高于轻工业。即便在2005年滞后,这一局面得以扭转,但相对于其他省份和地区,辽宁的轻工业仍然处于比较劣势的水平,吸纳社会就业的能力也非常有限。
2·6科研投入不足,高新技术产业不发达。
虽然依托大连理工大学,东北大学,在机器人,纳米材料,嵌入式软件,燃料电池,非标电器互联网接入,互联网住宅总成,智能人机交互平台,高性能树脂合成,转基因疫苗等方面具备国内领先水平,可是因为投入不足,筹资途径不畅,导致高新企业规模不大,进步不足。以东软为例,2009年东软的年产值只有12亿元人民币,而华为,联想等企业年产值都在数百万亿元以上。
除此之外,缺少品牌优势。相对于珠三角地区高科技品牌海量,辽宁区域的高新科技品牌可谓屈指可数。而在市场占有率方面,单单广东生产的计算机就占到全国总产量的50%,计算机主板达到86%。而辽宁的高新科技产业在全国的市场占有率确是微乎其微的。
2·7对旅游资源的包装运作不足,缺少地区形象整体宣传力度。
辽宁沿海经济带和沈阳经济区拥有丰富的旅游资源。背靠东北平原,拥有东三省唯一的出海口和海滩,具备很庞大的海滨旅游资源,除此之外,与北京动车到达只有4小时,高速公路互联网很便捷,对于北京,天津等地的旅客来讲,在地理上也十分具备优势。辽宁内拥有9处国家重点风景名胜区、1处国家历史文化名城、35处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旅游资源十分丰富。辽宁山海秀丽、自然景观优美,历史遗迹海量、文化积淀丰厚,具备丰富的乡村旅游资源。辽宁又是44个少数民族聚集区,民族风情各异精彩,具备优越的旅游资源和人文文化资源。
但,因为对旅游资源缺少推广,辽宁的旅游业仍然只不过停留在单一层面上的观光游,旅游设施比较陈旧,服务观念有待加大,配套服务产业还不健全甚至出现空白。以2009年为例,辽宁旅游收入只有2000亿元人民币,占到全省GDP的10%左右,浪费了辽宁丰富的旅游资源和人文资源。
另外,因为缺少整体推广和宣传,其他区域特别是南方不少游客对辽宁的印象还停留在冰雪游和民俗游,一些投资者也对辽宁缺少知道,直接影响了辽宁沿海经济带和沈阳经济区的招商引资。
2·8环境保护不足,环境资源破坏紧急。
辽宁作为传统的重工业基地,生态环境和自然资源也遭到了非常大程度的破坏,不少城市过度开采挖掘煤炭、石油等资源,导致城市地质塌陷,地下水资源枯竭,再加上辽宁是高寒区域,直接致使土壤沙化和沙尘暴。虽然在后期,各地政府都已经认识到了问题的严峻性和紧迫性,但在实质实行上,仍然存在盲区和侥幸心理。在未来的开发上也会存在这个问题,比如,锦州港的开发就间接破坏了笔架山风景区。除此之外,因为非法采石,沈阳新城子石佛寺乡境内的七星山风景区也遭到紧急破坏,七星山主山被挖出了4个深坑,直接致使沈阳失去了七星山这一天然生态屏障,没办法阻挡风沙,导致沈阳春秋两季沙尘暴肆虐。另外,以绥中为源头,在环渤海的海面上非法盗采海砂,给沿海生态带来了很大的破坏,导致海岸线内移,海岸线受侵蚀很紧急。
原有重工业污染紧急致使城市环境和生态环境遭到肯定的破坏,但后期的恢复和治理仍然没跟上,直接影响地区内生态平衡和城市形象。这类假如不尽快解决的话,对于辽宁沿海经济带和沈阳经济区的生态平衡和自然资源都会带来很大的破坏,对于整个地区的进步导致不可弥补的恶果。
3机会(OPPORTUNITY)剖析。
3·1政策的大力支持。
推行振兴东北策略以来,国家对东北区域给予了强大的政策支持和建设项目倾斜。2009年7月1日国务院批准《辽宁沿海经济带进步规划》,辽宁沿海作为整体开发地区被纳入国家策略。
2010年4月,经国务院赞同,国家发改委正式批复沈阳经济区为第8个国家新型工业化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在这两大经济区先后建成后,各级政府纷纷下发各种文件,给予了相应的倾斜性配套政策,给东北区域扩大对外开放创造了好的政策环境,给辽宁沿海经济带和沈阳经济区的开发注入了强大的动力,带来了前所未有些的进步机会,进一步也为整个东北区域的开放拓展了更广阔的空间。
3·2全球产业结构调整的机会。
受全球性金融危机影响,各国政府纷纷调整经济政策,重塑产业结构。特别是随着高新技术的进步,各国的经济中心常见转移到低耗能,高附加值,高科技环保型企业。辽宁沿海经济带和沈阳经济区的企业,特别是中小微型企业假如牢牢抓住全球产业结构调整和国内市场进一步开放这个有力契机,淘汰原有些落后产能,进步高新科技产业和环保生态产业,加快兼并重组,就能达成辽宁沿海经济带和沈阳经济区的产业优化升级。
4风险(THREAT)剖析。
4·1地区恶性角逐。
由于资源的稀缺性和收益的有限性,伴随地区经济的进步,假如稍有不慎,辽宁沿海经济带和沈阳经济区彼此间会争夺地区内资源,特别是各大城市为了自己利益考虑,争夺有限的资源和政策,会产生一些短视行为,甚至恶性角逐,对两大地区的互动进步导致很大的消极影响和负面成效。
4·2周围环境的不稳定原因。
辽宁沿海经济带和沈阳经济区毗邻朝鲜和韩国,但朝鲜半岛存在不稳定的原因,一旦发生变动,必然会第一时间影响到距离他们近期的东北区域。作为辽宁沿海经济带和沈阳经济区的主要贸易伙伴国之一的韩国,其订单势必大额降低,出口贸易会遭到非常大影响。同时,也会干扰到另一个主要贸易伙伴国日本。以出口贸易为主要产业结构的中小微型企业遭到的冲击将更为紧急。
综上所述,辽宁沿海经济带与沈阳经济区在互动进步过程中,应该正视我们的优劣势,充分借助各种机会,才能最大化地避免风险,充分发挥地区经济优势,达成双赢。
参考文献。
1.林木西。沈阳经济区的启示[J].决策, 2007,(9): 38~39
2.辽宁沿海经济带进步策略研究。辽宁政协经济委员会课题组, 2006
3.沈阳经济区(辽宁中部城市群)进步总体规划纲要。辽宁进步和改革委员会, 2008, 2
4.辽宁沿海经济带进步规划。国务院, 2009, 7
5.关于加快“五点一线”沿海经济带建设的若干建议。辽委发〔2007〕1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