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6年2月15日,财政部正式发布新的企业会计准则体系,规定自2007年1月1日起率先在上市公司范围内实行,鼓励其他企业实行。新会计准则确定的主要会计计量属性包含历史本钱、重置本钱、可变现净值、现值与公允价值。其中最大的变化是,比较全方位地导入了公允价值的计量属性,依据目前市场情况对资产和负债的真实经济价值进行计量。如此能愈加真实、公允地揭示企业的经营营业额、财务情况和风险管理量化信息,将对企业的营运管理和财务情况产生积极的影响。公允价值的应用中,会计职员要合理有效的借助职业判断,保证会计信息的水平,对会计职员的职业素质提出了更高的需要,对财务职员能力提出新的挑战,企业需要适应会计准则的趋势,加强对企业管理复合性人才的培养与引进,以适应会计准则国际化节奏。
1新会计准则下公允价值的运用与会计职业判断的关系
1.1公允价值的概念
公允价值是指熟知状况并自愿的双方,在公平买卖的基础上进行资产交换或债务结算的金额。在公允价值计量下,资产和负债应根据在公平买卖中,熟知状况的买卖双方自愿进行资产交换或者债务清偿的金额计量。对公允价值计量属性的引用,使企业净资产的账面价值更能反映其真实价值,有益于进一步评估资产水平,充分揭示财务风险。
1.2会计职员职业判断的概念
所谓会计职员职业判断就是指会计职员依据会计法律、法规、企业会计准则、国家统一会计规范和会计惯例等会计标准,充分考虑企业的投资理财环境和经营特征,借助自己的专业理论常识和工作经验,对平时会计事情的处置和财务会计报告编制应使用的原则、办法、程序等方面进行判断与选择的过程,即对企业使用哪种会计政策、会计估计及会计一般原则的应用进行判断与选择。
1.3公允价值的运用与会计职业判断的关系
1.3.1 公允价值本身特点决定了会计职业判断的重要程度。
会计职业判断能力在公允价值计量中的重大影响,是由公允价值计量属性本身特点所决定的。历史本钱、现行本钱、现行市价、可变现净值等都有其鲜明特征而相互不同,而公允价值在不同状况下可以表现出不一样的计量属性,具备非确定性和变动性两大特点,因市场买卖具备可直接确认、可察看或只能估计等多种状况,非常难判定公允价值本身到底是依据现行市价还是将来现金流量的现值,因而会随市场买卖状况和会计职员的职业判断能力强弱而变动。
1.3.2 公允价值的应用条件需要会计职业判断。
与国际会计准则相比,国内会计准则体系在确定公允价值的应用范围时,充分考虑了国内的国情,作了小心的改进,在引用上只不过趋同而不是照搬,在那种情况下可以运用公允价值,设定了较为苛刻的限制条件。譬如,在《非货币性资产交换》、《债务重组》等具体准则中也对公允价值的应用做出了相应限制。这类公允价值应用的首要条件条件是不是拥有在一定量上也需要会计职员的职业判断。由于在考虑这类首要条件条件和假设成立的合理性时,会计职员需要关注企业所处的个别经济环境、目前的市场条件、经济业务的实质属性,受企业性质、经营目的和策略、企业内部控制及绩效考核评价等多种原因的影响。会计师对这类内外部信息的整理、剖析和判断都带有不同程度的主观性,需要更多的职业判断。
1.3.3 公允价值的确定过程不能离开会计职业判断。
公允价值确定的实务操作中,如果是不可以获得资产或负债的市场价格,那样一般就只能通过对预期将来现金流量进行折现来估计公允价值。在这样的情况下,就需要会计职员对以下原因做出判断和估计:将来现金流量,或在更复杂的状况下,不同时期的将来现金流量的序列;对那些现金流量的金额或时间上可能变动的期望;反映无风险利率的货币时间价值;包括资产或负债固有些不确定性的价格;包含非流动性和市场不完美在内的、有时很难概念的其他原因等等。显然,此时公允价值的合理确定就有赖于会计职员的职业判断能力和道德水平。
2影响会计职员运用职业判断确定公允价值的原因
2.1会计法律、行政法规和国家会计规范的不健全使会计职业判断难于实行。
会计职业判断需要在准则、规范及有关法律法规所允许的范围内进行。对于确定性的业务事情,已有规定的要按规定实行;假如按规定有多种会计政策可供选择,则要依据企业的具体状况,通过剖析确定应选择适用的会计政策;准则或规范都没做出规定的,需要会计职员本着真实、公允的原则做出职业判断。但在实质操作中由于法律不完善、监督不到位、惩罚力度小使会计职员判断过程中借助公允价值进行会计舞弊留下了操纵的空隙。作为对国有企事业进行监督的国家机构,证监会、国家审计部门和财政部门的监督是有限的。他们总是只进行不按期的抽查,而且稽查力量非常不充分,惩罚轻,给借助公允价值造假的国有企事业单位留下施展的空间。作为对企业进行监督的社会机构,会计师事务所承担着对企业向姥爷布的会计信息的重新认定工作。但有一些事务所在利益面前丧失了应有些职业道德,成了所审企业的同谋者,使得公允价值的运用又多了一层障碍。正是会计法律、行政法规和国家会计规范的不健全使会计职业判断难于实行。
2.2公司治理结构不合理使公允价值难于判断。
公司治理结构缺点对会计职业判断“公允性”产生影响主要表现为审计职员独立性的缺失。因为现在国内上市公司中经理权力过大,导致董事会被架空,所以审计业务的委托人实为企业的经理,加上股东会和董事会决定审计成本的权力又被经理控制,于是就出现了经理自己出钱委托其他人审计我们的矛盾情形。在这种情形下,经理完全可以通过选择对自己有利的事务所和控制审计成本的办法制约注册会计师的审计活动,使审计活动部分甚至全部失效,达到了庇护不好的会计行为的目的。
2.3市场信息的不对称使会计职员运用职业判断确定公允价值面临挑战。
公允价值对多种计量属性择用的最后结果就是会计信息的披露,而会计职员对信息披露的是不是准确、真实,其最重要问题就是需要降低信息的不对称性,不然会致使资源配置效率的降低甚至无效,从而影响会计职员准确的判断。但在实质应用中信息水平的靠谱性很难保证。企业管理当局作为会计信息的提供者,同时又是信息的内部用户,相对于外部用户而言更具备信息优势。企业管理职员借助这种优势,对会计报表粉饰和美化,有一些内部的财务信息如:公司发生重大的亏损、资不抵债、公司遭到财税部门的重大处罚等,这种信息公布之后势必有损于企业的形象,甚至使上市企业的股价暴跌,所以公司也不想提供这些信息。
2.4公允价值的运用涉及会计职员职业素养与个人经验等方面原因的影响。
会计职员对公允价值的职业判断是不是公允在非常大程度上取决于会计职员的个人职业素养。会计职员职业素养不只包含财务会计、财务管理、审计、税务等理论常识,还包含丰富的经验也是进行职业判断的重点,面对各式各样的会计业务,富于职业经验的会计师可以借助自己比其他人更长期的培养、练习和积累做出更适合的职业判断。但长期以来的客观条件及主观原因,会计职员侧重于学习会计理论常识,将经济业务的账务处置更多的作为操作技术,没从更广泛和开放的视角考虑会计环境,缺少对经济业务不确定性的判断能力的培养,从而在一定量上影响对有关业务公允价值的判断能力。
2.5会计职员职业道德水平的影响。
会计职员的道德水平是会计职业判断的基石,会计职业道德有哪些用途就是促进企业和会计职员能自觉抵制各种利益的魅惑和外面的干扰,并且排除个人主观意念及偏好,确保职业判断所产生的会计信息的客观公允性。但因为会计职员道德水平不高,使其对公允价值判断不“公允”。一方面因为历史形成是什么原因,部分会计师不擅长不同状况运用会计职业判断,在业务处置办法上也有盲目照搬的倾向,这类会计职业行为,在新的会计环境下,或许会使会计信息与买卖或事情的实质相背离。其次,社会整体诚信危机的相互用途直接影响了一些会计职员的道德天平,助长了一些会计职员败德行为的发生,影响了国内会计职员职业道德的建设。尤其是有的单位的领导人为了追求营业额和政绩,不惜牺牲社会利益,指示或强迫会计职员造假,而很多会计职员明则保身,屈于领导的重压,将职业道德置于脑后,加之会计职员职业道德意识浅薄,职业道德约束力较弱,会计职员职业诚信缺失使会计职员公允的职业判断失去赖以存活的基础。
3提升会计职业判断能力,合理运用公允价值计量模式的对策
3.1加强法制建设力度,健全会计规范,促进公允价值的有效合理应用。
会计监管体系框架的构建要充分体现“法律法规、政府监督、行业自律”三位一体的基本思想,打造权责明确、行为规范、监督有效的行政执法体制。把“有法可依、有法必依、执法必严、违法必究”真的落到实处,督促会计职员可以在准则、规范及有关法律法规允许的范围内进行选择、判断、估计。健全会计法和有关的法律条文的同时,需要注意既规范外部监督如国家、社会和公众的监督,又健全内控和奖惩机制,改变会计监督内部环境。会计准则作为会计管制的一部分正是为了均衡信息用户和提供者的利益而产生的。因此,准则拟定机构对会计信息的处置与披露做出规范时,应维持中立、客观、公正的立场,合理确定企业披露足够的有关信息,降低信息的不对称,以均衡、协调企业管理当局与用户双方的利益与信息用户之间的不同利益,从而使有关各方的正当利益得到维护。
3.2健全企业信息管理软件,为公允价值推行提供决策信息支持。
会计专业职员在编制财务报表时除去依赖专业判断外,还需要包含宏观、行业剖析所需要的有关信息在内的数据库的支持。应逐步打造与国内市场经济进步程度相适应全国市场价格信息数据互联网,大力推进信息资源公开化,形成好的市场价格信息体系。企业应打造和健全信息管理软件,采集有关信息,以适应新准则需要。对这类数据的准确性、完整性和有关性、用的适合性也需要会计师做出相应的职业判断。伴随科技的进一步进步,企业可以随时获得资产的市场买卖价格资料,同时,很多的互联网企业不断涌现,在线交易数据可准时获得,从而给公允价值计量提供了资料来源。
3.3充分发挥评估和审计等社会中介机构有哪些用途,力求保障公允价值的靠谱性。
公允价值需要依存于活跃的市场或者公平买卖、自愿交换的首要条件条件,现实总是很难达到。在进行公允价值计量时,很多状况下非常难找到活跃的市场中相同或相似资产的市场价格,需要使用估计将来现金流量现值来确定,具备较大不确定性。为此,就要借助独立的专业评估,合理确定公允价值,从而克服在公允价值形成过程中的主观盲目性。
3.4会计职员应加大业务学习,不断提升职业水平。
对复杂的会计业务做出合理而公允的判断,不只要拥有扎实的专业功底、丰富的实践经验、更要有敏锐、准确的职业判断,是综合素质的反映。因此,会计职员要树立终身学习的现代教育观念,通过持续的学习,学会会计实务、税收法规、企业管理等常识,为增强会计职业判断能力打下坚实的理论基础,同时重视会计实践,结合客观环境,将理论常识转化为现实的行为能力,使得会计职业判断能力得到更好的发挥。另外,企业财务职员的职业道德素养也对公允价值的运用至关要紧。因此加大会计职员职业素质培训成了当务之急。在现阶段,国内应加紧进行会计从业职员的职业教育、积极组织职员培训,促进其观念的转变和素质的提升。
3.5健全公司治理结构使公允价值更为靠谱。
公司治理结构是联系企业内外部各利害关系人的正式和非正式关系的规范安排,其基本目的是弥补各利害关系人在信息上的不对称性、契约上的不完全性和责任上的不对等性,以便各利害关系人在权利、责任和利益上相互制衡。因此在企业内部,应充分发挥监事会和独立董事对公司经营和财务活动的监督权,同时以现有些稽核、审计、纪律检查部门为基础,成立一个由董事会管理并独立于审计部门的审计委员会,从根本上改变注册会计师和顾客的关系,防止注册会计师与管理者合谋造假。健全的公司治理结构总是随着着客观公允的职业判断,或能有效地发现会计错误和弊病并准时予以纠正,给会计信息用户提供有关靠谱地会计信息。
从现在国内会计准则引入公允价值的情况看,更增加了国内会计师职业判断的困难程度。公允价值计量属性的应用给会计职业判断带入了一个新范围,使会计准则的实行不但会计报表的编制者,而且还应该是一名出色的估价师,也使会计判断在价值评估中有所体现。会计专业判断是一个权衡的过程,受企业所处商业环境、公司治理结构等条件的制约;受企业性质、经营目的和策略,企业内部控制与绩效考核评价等多种原因的影响。在新的会计环境下,不只需要会计师学会新的会计处置办法、程序,可以适合运用现值技术,而且要提升会计师的职业判断能力。总之,伴随市场体制的完善活跃与经济全球化进程的不断推进,职业判断将在会计工作中占有愈加要紧的地位。会计职业判断能力的提升为保证会计信息水平奠定了基础。会计职员应不断提高自己综合素质,提升职业判断能力,在合理有效应用公允价值的基础上,促进新会计准则的顺利推行,推进国内市场经济的进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