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会计目的理论研究是现代会计理论研究的起点,长期以来一直是会计界关注和讨论的重点课题。讨论的焦点是受托责任观和决策有用观。财务会计目的的确定取决于会计环境。国内会计环境与海外存在较大差异,在会计研究方面不可能照搬海外研究成就,深入进行会计目的研究成为国内会计界理论研究的要紧课题。本文主要着重理论研究,在对会计目的和有关影响原因的一般认识的基础上,详尽的剖析了影响国内会计目的定位的几大原因,并据此推出了国内会计目的的定位。
关键字:会计目的;会计环境;受托责任观;决策有用观
财务会计目的 ,又叫财务呈报目的,作为会计理论体系的要紧组成部分,既是连接外部会计环境与会计系统的重点,也是构建会计体系的向导。会计系统围绕会计目的发挥用途,会计目的引导会计系统运行。会计目的在其不同历史进步阶段受其相应的会计环境影响。伴随当今世界经济全球化的进步时尚,世界各国经济联系日益密切,相互经济交往日益频繁,特别是在国内加入WTO后,国际趋同节奏加速。依据国内现阶段经济进步的基本国情,正确确立一个具备国内社会主义进步特点的会计目的看上去非常重要。本文将结合目前国内经济环境,就新会计准则的财务目的怎么样理解,与在如今国内会计环境下会计目的的定位问题进行一些探讨。
1、会计目的概述
何为会计目的? 概括地说,它是关于会计系统所应达到的境地的抽象范畴。它是交流会计系统与会计环境的桥梁,是连接会计理论与会计实践的纽带。具体来讲,会计目的涵盖了两个要紧方面,即在肯定的会计环境中,会计应该为哪个提供信息与提供哪种信息。财政部于2006年2月15日对姥爷布了修订后的《企业会计准则———基本准则》,新的会计准则首次明确提出了“财务会计报告的目的”,新准则第4条指出:“财务会计的目的是向财务会计报告的用法者提供与企业财务情况、经营成就和现金流量等有关的会计信息,反映企业管理层受托责任履行状况,能够帮助财务会计报告用户作出经济决策。”财务报告用户包含投资人,债权人,政府及其有关部门和社会公众等。会计目的体现了某一特定的经济环境下会计信息用户对会计信息的需要。适当的定位会计目的尤为重要。会计目的作为整个定义框架的起点,以何种会计报告作为拟定目的,将会直接影响到会计信息的水平特点、财务报告要点、确认和计量等方面内容的概念和界定,从而影响到会计准则的拟定,最后对国际会计协调产生影响。
2、如今会计目的理论的两种看法
受托责任观
受托责任观的主要代表人物有美国著名会计学家井鸠雄士 、恩里斯特·帕罗科等人,其主要代表文献有井鸠雄士所著的《会计计量理论》。受托责任观的进步与公司制和现代产权理论的进步休戚有关,伴随工业革命的完成,以公司制为代表的企业形式开始出现并广泛时尚,随之而来的便是企业所有权和经营权的离别,资源的所有者和经营者相离别,资源的受托方同意委托,管理委托方所支付的资源。委托方关注的是委托财产资源的保值与增值。受托方因此承担合理、有效地管理与应用受托资源,使其尽量地可以保值增值。受托方有义务准时、完整地向委托方报告其受托资源管理的状况以解脱受托经济责任。委托方通过有关的法规、合约和惯例等来勉励和约束受托方的行为。因此,受托责任观觉得会计目的就是以适合的方法有效的协调委托和受托的关系,为了真实、不偏不倚、公平公正的反映受托方的经营情况,就需要使用历史本钱计量属性和历史本钱会计模式。在会计处置上,强调靠谱性胜过有关性。会计信息用户更关注册会计师计报表中的收益表。[论文网 LunWenData-Com]
决策有用观
决策有用学派产生于二十世纪5、六十年代,是在资本市场、证券市场日益扩大的经济背景下形成的。资本市场已进步成熟,资源分配主如果通过市场进行调节。决策有用观是打造在社会资源的所有权和经营权离别之上的。这个时候的资本市场在资源配置中占有主导地位。受托双方不是直接进行交流交流,而是介入了资本市场。会计目的是为现有些或潜在的投资者、债权人及其他信息用户提供有益于其做出适当的投资、信贷等类似决策的信息。这一看法更强调会计信息的有用性和有关性。在会计计量上,倡导多种计量属性并存择优。会计信息不只反映过去存在的经济事情,还要确认尚未发生的但对企业已有些经济事情,用以满足信息用户决策的需要。会计计量在以历史本钱计量上,鼓励在物价变动状况下多种计量属性并行。如现行本钱计量模式、公允价值计量模式等。看重将来现金流量对企业价值的影响,其存在的不确定性也反映了对会计信息的精准性没严格需要,没有对财务报表的特殊偏好。
两种看法的比较
会计环境决定会计目的。受托责任观和决策有用观都以两权离别为其外部环境,在特定的客观环境下都拥有合理性。
1. 两者用的经济环境不同。受托责任观适用于受托关系明确,资源提供者和管理者一般可以直接接触,双方都关注受托资源的保值增值状况,这个时候的资本市场尚未进步成熟。而决策有用观则是在以受托责任适用的基本经济环境即产权离别的产品经济的基础上,随着着资本市场的发达,在资源优化配置起到主导地位的经济环境下产生的,这使得资本市场成为资源提供者和管理者的中间媒介。
2. 两者强调的会计信息服务对象不同。受托责任观强调会计信息的服务对象主如果企业的所有者,会计信息要满足企业的所有者对企业的管理者的监督和考核。而决策有用观则强调会计信息对有关利益者的需要。这个时候的有关利益者呈现多样化,主要包含现有些或潜在的投资者,债权人,政府机关等。
基于以上两点不同,使得两种看法在会计计量办法,财务报告的偏好,会计信息的类型和会计信息水平有着不一样的侧重点。这两个看法一直是会计理论界争论的热门问题。笔者觉得,受托责任学派和决策有用学派这两种看法的产生是在当时的历史环境下产生的,它们适应了当时会计进步的需要,均有相应的优势和弊端且因为历史环境的延续性和继承性特点,两者在某个历史时期的进步呈现交替和重叠,表现为融合性,无所谓孰优孰劣。单纯的争论两种看法是毫无意义的,打造在特定环境下的会计目的是需要的首要条件条件。国内是一个具备中国特点的社会主义进步国家,其经济进步也就具备不同于别国的特征。会计目的的定位在适应会计国际化发展势头下,还应具备“中国特点”,即体现国内目前市场经济环境的需要。因此,国内会计目的的选择既要从实质出发,还要兼备前瞻性。
3、国内会计目的的定位考虑
中国特点的会计环境剖析
有哪些样的会计环境,就有哪些样的会计用户,从而就有哪些样的会计目的。会计环境的不同,相应的会计目的也就不同。鉴于会计环境对会计目的的影响,国内现阶段的会计目的定位需要考虑国内目前的实质进步状况。国内经济进步的模式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
1. 国内营运管理机制的考察剖析
国内从有计划的产品经济进步到社会主义市场经济,都坚持以公有制为主体。改革开放以来,国内所有制结构是以生产资料公有制为主体,多种经济成分一同进步,在平等角逐中发挥国有企业在整个国民经济中的主导地位用途。现阶段,国内市场经济体制尚未进步成熟的社会主义经济决定了国有企业在国民经济中的主导地位。所有权和经营权的离别采取委托人与受托人直接接触的形式。国家是企业的特定代表,担负着所有者和宏观调控者的双重身份。从而,“政府和其有关职能部门”也是会计信息的服务对象。这一点也体现了会计的中国特点。
2. 国内资本市场的考察剖析
自国内加入世贸组织以来,海外资本市场渐渐介入,对国内资本市场的进步和健全具备巨大的推进用途,同时也产生了强大的冲击力。但与发达国家相比,仍然处于起步阶段。因为国内资本市场尚未完全打造,要点资源的分配用途小于政府用途。上市公司为保持经营活动所进行的资本募集方法仍受政府的控制,而非如美国如此的发达的资本市场起主导用途。国内资本市场的效率总体不高,缺少或有限资源从低效企业向高效企业转移的能力。资本市场已被大股东作为“圈钱”的场合,而相应付中小股东的保护的法规相当不足。国内自1990年证券市场成立以来,每年上市企业的数目,股票市值和投资开户的数目都在稳步增长。十几年来,国内证券市场飞速发展,仅在1994—2000的几年中,证券市场的筹资额就增长了近15倍,直接筹资和间接筹资的比重也由1. 38%增长到11. 23%。国内证券市场进步仍然处在初级阶段,证券市场缺少健全的管理规范,其发育程度较低,股权的集中程度较高,多数的股份不可以流通,机构投资者比率较小,个人投资者比率相对较大。因此,会计信息的重大需要者为非流通的持有者,比率较低的职业投资者表现为业务素质较低的个人投资者。
3. 资金来源的考察剖析
国内企业的所有权相对集中,国有经济仍然占据要紧地位。国有资本仍然是国民经济中权益资本的主要来源。此外,还有比率较大的集体、私营、外商和部分职业股民。银行等金融机构是企业外部筹资的主要供给者。国内企业在融通资金方面对资本市场的借助是非常有限的,在非常长的一段时间里,企业很多资本的获得,仍然是采取银行信贷和国家贷款为主的方法,而相对的少部分的资金是从资本市场上筹集。[论文网]
[1][2]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