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图分类号:F2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4117(2011)05-0121-01
引言:2008年,一场席卷全球的金融危机突如其来,给世界各国的经济导致了巨大的冲击,导致经济进步速度放缓,金融市场动荡。这类直接致使一些极具实力的大企业纷纷破产,使全球的并购活动也遭到了较大的影响。然而当世界经济深受金融危机影响的同时,中国经济却依旧维持迅速增长的速度。于是在国际金融危机背景下,国内国外并购正在掀起又一波又一波的浪潮。中国企业在进行跨国并购的时候还是应该理性的对待决不可以盲目行动。
1、现在中国企业跨国并购的近况
2009年中国经济的强劲复苏给了中国企业很大的信心,另外政府在很多方面进行改变了并购买卖环境,这大大的推进了资金充裕的国内企业对外并购扩张活动。所以在历程了2009年初的短暂萎靡之后,中国企业又开始跃跃欲试起来,并购市场渐渐活跃起来。据清科研究中心统计,2009年前11个月,中国并购市场共完成261起并购买卖,其中披露价格的209起买卖并购总额达到281.94亿USD。中国企业在跨国并购上虽然同2008年相比并购略有一些的降低,但依旧维持着强劲的劲头。这说明金融危机还是对中国企业导致了不小的影响。
2、中国企业跨国并购的特征
第一,虽然清洗技术,服务业等范围也有所涉及,但传统的行业并购依旧占据着非常大的比重。2009年第三季度VC/PE有关的并购事件共有12起,其中传统行业就占了5起,传统行业的并购金额达到1.82亿USD,占并购总额的77.3%。由此不难看出中国企业的跨国并购仍然主要还集中在传统行业,能源行业依旧占据着主要的地位。
第二,从并购的主体看,主要还是国有企业在跨国并购中占主体地位。2008年到2009年中国企业在国外并购发生将近70起,38起是国有企业推行。从买卖金额看,国有企业占的比重是85%,民营企业是15%。从绝对买卖额看,这一年国有企业国外并购总额188亿USD,民营企业33亿USD。可以看出民营企业在并购中所占的比重非常小,远不及国有企业的并购规模。
第三,中国企业国外并购主要集中在周围国家和区域,这是一个特征。
3、中国企业跨国并购是什么原因剖析
第一,现在国外企业资产价格低。在金融危机的影响下,全球资产缩水。按一般规律来讲无论是国外并购还是境内并购,这个时候都是并购的机会,由于就总体而言经济衰退期和经济增长期相比,经济衰退期的资产更容易被低估。在这种价格实惠的的大好机会下,中国企业又如何会错过这个机会呢?
第二,拥有了进行国外并购的雄厚的财力。因为受金融危机影响,全球资本市场的银根常见偏紧;与之相反,中国已经持有高达20000亿USD外汇储备,中国的银行资本金充足率相对比较高,外汇不少,汇率坚挺,所以中国资本市场的资本本钱比较低。如此自然而然的就形成了中国企业去国外回收的优势和冲动。
第三,紧缺的能源迫使着中国企业尤其是国有企业进行国外并购。伴随经济的进步,国内对能源的需要也愈加大。这样巨大的能源需要,单靠国内开采供给是远远满足不了的。而使用提升技术,减少能耗的方法又不知何时才能见效。于是大家把目光转向了海外的能源市场,企图通过进口海外的能源来解决中国的能源短缺问题。
4、中国企业应采取的方案
第一,鼓励中国企业并购国外资源型企业,鼓励中国企业往金融、服务业拓展,同时也要加大对民营企业的扶持。国内应该抓住这个机会,以较低的本钱并购海外一些资源型企业,缓解国内资源匮乏,促进经济可持续性进步提供了有利的机会。同时大家也决不可以忘记了大家还有其他的目的,那就是大家还要推进国际化,培养我们的核心竞争优势。民营企业在活跃国内市场,或是推进国际化都有其不可替代有哪些用途,然而,国家对于他们的支持太少了,在以后应该在政策上向其适合的倾斜,加强对民营企业的扶持力度。
第二,面对“抄底”魅惑,企业需冷静考虑金融危机使不少优良资产物超所值,资金好像已不是并购的最大问题,吞并也只不过并购的第一步,但远非非常重要的一步,消化和吸收才是决定成败的重点。
结束语:在经济全球化的今天,中国的进步已经不能离开世界,积极走向世界已成为势必。而国外并购就是中国企业走向国际化的必经的道路,也是全球化背景下的企业经营的要紧举措。因此积极抓住有利的机会进行国外并购推进国际化是中国企业的势必选择。然而积极参与不代表盲目行动。中国企业在国外并购过程中,切忌盲目跟风。所以中国企业机应该积极的参与跨国并购推进国际化,同时又要采取审慎的态度,充分考虑并购所带来的风险,防止并购的盲目性。
作者单位:中国海洋大学经济学院
作者介绍:陈传成(1987.03― ),男,山东临沂人,中国海洋大学经济学院国际贸易学硕士研究方向:国际贸易与跨国并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