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高中二年级历史必学一要点

点击数:629 | 发布时间:2025-03-28 | 来源:www.huibimian.com

    高中二年级历史必学1要点:垄断资本主义的形成
    1.1870年将来科技应用于工业收获主要表目前四个方面。垄断组织的形成。
    ①电力的广泛应用,人类跨入了电气年代;②内燃机的创制解决了交通工具的发动机问题,推进了石油开采业的进步和石油化工工业的产生;③电讯事业的进步,为迅速地传递信息提供了便捷;④打造了新兴的化学工业。
    2.19世纪末期和20世纪初期,主要资本主义国家向帝国主义过渡。美国被叫做“托拉斯”帝国主义,德国被叫做“容克资产阶级帝国主义”,英国被叫做“殖民帝国主义”,法国被叫做“高利贷帝国主义”,日本被叫做“带军事封建性的帝国主义”,俄国被叫做“军事封建帝国主义”。
    3.1904年日俄战争;日本对朝鲜、中国的侵略及“国内政策”。
    P108、P109:日本为了征服朝鲜、中国,与俄国进行了1904-1905年的日俄战争。1876年日本强迫朝鲜签订《江华条款》,1910年又强迫朝鲜签订《日韩合并条款》正式吞并朝鲜。1894年日本挑起甲午中日战争。
    4.19世纪末20世纪初,亚洲人民掀起了反帝反封建的新高潮的五件大事。
    P111:朝鲜人民的反日斗争、印度民族解放运动、中国的义和团运动和辛亥革命、伊朗和土耳其的资产阶级革命。
    5.19世纪70年代,俄国无产阶级开始成为一支独立的政治力量;1903年,俄国社会民主工党第二次代表大会召开,标志俄国无产阶级政党的打造;布尔什维主义的出现,标志列宁主义的诞生。
    6.第世界大战前,帝国主义国家围绕着争夺霸权和殖民地,展开激烈的斗争,矛盾错综复杂,其基本矛盾是:法德矛盾,俄奥矛盾和英德矛盾,其中主要矛盾是英德矛盾。
    P120:明确三类主要矛盾是由于什么而产生的。
    7.在《三国同盟和三国协约》上找出同盟国德、意、奥和协约国英、法、俄六国的地方。
    8.第世界大战的导火线:萨拉热窝事件;要紧战役:西线的马恩河战役、凡尔登战役、索姆河战役和东线俄国的夏天攻势。在海上战场,日德兰海战后英国仍控制着制海权。1914年6月28日,奥匈帝国王储在萨拉热窝被刺,这成为第世界大战的导火线。
    9.1917年,美国参加对德宣战,中国等也相继加入。俄国爆发了“2月革命”和“10月革命”,退出战争,加快了战争的结束。

    高中二年级历史必学1要点:第一二次工业革命不同影响
    显著特征:
    第一,第工业革命时期,科学和技术尚未真的结合。第二次工业革命时期,因为自然科学的新进步,并开始同工业生产紧密结合起来,使科学成为推进生产力进步的一个要紧原因。科学和技术的结合,使第二次工业革命获得了巨大的成就。
    第二,第二次工业革命则几乎同时发生在几个一流的资本主义国家。新的技术和创造已超出一国的范围,其中有不少出现于德国、美国,其规模愈加广泛,进步也比较飞速。
    第三,第二次工业革命开始时,除一些一流的资本主义国家已经完成或将要完成第工业革命外,有的后进的资本主义国家如德国、日本则尚没有完成或刚刚起步,因此,对它们来讲,两次工业革命是交叉进行的。这类国家既能够吸收第工业革命的技术成就,又可以直接借助第二次工业革命的新技术,其进步速度比较飞速。
    影响:
    ①第二次工业革命使生产和资本走向集中,飞速产生垄断和垄断组织。
    ②第二次工业革命使人类获得了前所未有些生产力。
    ③第二次工业革命加剧了西方资本主义国家向全球的侵略和扩张。


    高中二年级历史必学1要点:近代中国的思想解放时尚
    鸦片战争中,天朝上国被一个西方岛国打得一败涂地,使华夏鄙视远夷的传统观念遭到猛烈的冲击。一些爱国的封建士医生在严峻的现实面前,开始从“天朝上国”的梦幻中惊醒了,以林则徐、魏源为代表的地主阶级常识分子提出向西方学习,开眼看世界,以寻求强国御侮之道,这就是“师夷长技以制夷”思想。但因为种种缘由,这种思想并没付诸推行。第二次鸦片战争后,面对内忧外患的形势,清政府内部以曾国藩、李鸿章和张之洞为首的洋务派进一步提出“师夷长技以自强”,倡导“中学为体,西学为用”,以图挽救江河日下的清王朝。这场洋务运动虽然是中国近代化的起步,为西学在中国的广泛传播奠定基础,但伴随甲午中日战争的战败,洋务派的"自强"的迷梦彻底破灭。
    早期维新思想产生于19世纪60年代将来,是随着着中国资本主义和民族资产阶级的产生而产生的;西方资本主义的思想文化和科学文化的传人,是早期维新思想的来源。他们的代表人物是正在转化中的资产阶级的新型常识分子,他们觉得向西方学习仅仅局限于"器物层次"是远远不够的,需要涉及到经济、文化思想和政治规范范围。他们的代表人物有王韬、薛福成、郑观应等。他们的思想为维新变法思想做了思想理论上的筹备。
    19世纪90年代,以康有为、梁启超、严复为首的维新派开始用西方政治规范和思想来评判中国,提出了系统的理论和明确的施政纲领,需要实行君主立宪,进步资本主义经济和文化。维新派倡导西学,兴民权,对封建专制规范和传统观念进行了冲击,促进了中国人民的觉醒,为资产阶级民主思想的传播奠定了基础,具备思想解放的启蒙用途。维新变法运动是救亡图存的爱国运动,也是进步资本主义的改革运动,他们倡导资产阶级新学,批判封建主义旧学,引导大家重新认识世界,痛感民族危机的紧急,号召大家奋起救国,给古老的中国社会注人的活力是不可低估的。尽管它在终以失败告终,但对清朝的封建专制统治却是巨大强烈的冲击。
    新文化运动是中国近代历一场非常有影响的思想解放运动,它既是资产阶级领导的旧民主主义革命的补课,又是无产阶级领导的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序曲。运动中民主与科学旗帜的树立,使中国社会很多方面发生了巨大的变化,还导致了新思想、新理论广泛传播的大好机会。新文化运动是沿着两条战线展开的,一条是思想战线,一条是文学战线。作为思想战线,它主张民主和科学,反对专制和愚昧、迷信,倡导新道德,反对旧道德。作为文学革命,它主张新文学,反对旧文学。新文化运动可以分为两个阶段:前期新文化运动实质是资产阶级的新文化反对封建旧文化的斗争,后期极力宣传马克思主义。新文化运动使民主和科学思想得到弘扬,动摇了封建思想的统浩地位,推进了中国自然科学的进步,后期传播马克思主义为中国一流的常识分子所同意,成为拯救国家、改造社会的思想武器。当然,他们在批判封建正统思想的过程中,对东西方文化的某些提法,存在着绝对否定或绝对一定的片面性,而且他们忽略人民群众,没把新文化运动同广大群众相结合,也没正面提出反帝的任务。
    俄国10月革命后,马克思主义传人中国,李大钊第一个在中国举起了社会主义大旗;五四运动后,马克思主义思想成为新文化运动的主流,中国有很多常识分子都遭到马克思主义的影响,认识到马克思主义对改造中国的历史用途,同意了马克思主义的科学社会主义思想,转变为中国的马克思主义者。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工人运动相结合,致使先进常识分子开始了打造中共的筹备工作,1920年各地陆续打造共产党的早期组织―共产主义小组;随后,在共产国际的帮忙下,1921年7月中共成立了。

  • THE END

    声明:本站部分内容均来自互联网,如不慎侵害的您的权益,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

专业院校

返回顶部

Copyright©2018-2024 国家人事网(https://www.zbxggc.com/)
All Rights Reserverd ICP备18037099号-1

  • 国家人事网微博

  • 国家人事网

首页

财经

建筑

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