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64 A 2095-3089(2014)10-0243-02
野外实习是中药学专业学生需要历程的培养识医用药的阶段。野外实习目的是在实践中培养辨别中药材的能力,是将理论课中对中药材的认知应用于实践的必不可少的练习方法。野外实习不只肩负着将书本常识与丰富多彩的自然相结合,达成验证和巩固理论教学成就,扩大和丰富学生植物学的常识范围,使学生学会植物形态的察看和描述、植物类型的辨别和鉴别、植物标本的采集和制作、植物检索表的编制、植物检索工具书的熟练用等专业技能,还肩负着培养学生初步拓展科研工作能力和革新思维,培养学生热爱自然、保护生态环境的意识和进行爱国主义教育的重任。
野外实践教学相对于理论教学更具备直观性、实践性、综合性与革新性, 在加大对学生的素质教育与培养革新能力方面有着要紧的、不可替代有哪些用途。在野外实习教学中,尝试用PBL教学办法,探索一种新的学习模式。
1.PBL教学模式
以问题为基础的学习(Problem―based Learning。PBL)现在已被世界海量医学院校所使用。在美国、加拿大等很多西方国PBL(problem―based learning)教学法[1-2]已经日趋成熟,这种教学法,倡导打破学科间界限,围绕问题编制综合课程。优点可以促进学生开放式探究,团队合作及批判性思维能力的进步。这种问题式的教学办法倡导把学习置于复杂的、有意义的问题情景中,组织和鼓励学员主动学习和获得所需的材料。并通过交流和讨论获得科学的思维办法,在教学中的主体地位突出学员独立学习和终身学习,学习隐含在问题背后的科学常识,形成解决问题的技能。能够帮助培养批判性思维和创造性思维的能力。让学员通过合作解决实质性问题。
2.推行策略[3-4]:
第一阶段:提出问题与查阅文献阶段
在PBL 教学时,介绍PBL的定义和有关常识,学生明确自己所处的地方,了解学习过程中应该怎么样做。
学生9 人为一小组,其中一人为组长,一人为秘书,由1 名指导师进行指导。由指导师提出问题如 “新疆沙漠野生植物类型及辨别”。
第二阶段:讨论交流阶段
学生依据所获得的文献资料,进行讨论。经过讨论,确认新疆的沙漠野生植物的类型及辨别要素。每位同学至少学会五种容易见到植物的特征。
第三阶段:具体推行阶段
学生认真记录每种植物的辨别要素及成长环境,同是将进行标本压制所需的材料进行统计,由系里统一安排筹备。
在野外实习的过程中,遇到植物自己先进行简单的辨认,之后结合老师的解说,进行确认。学生认真做好记录,压制标本。
第四阶段: 总结与评价阶段
由指导师进行综合总结,对学生的学习状况作出总体评价,同时为学生整理标本,提出不足。
整个推行过程中设立教师对学生评价表、学生与学生之间的评价表,对于每名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学习习惯、学习技巧、参与热情、独立考虑能力、表达能力等方面给予综合评价。
3.讨论
3.1成效评价。针对学生对PBL 模式的设计性实验推行成效进行不记名问卷,结果见表1。
表1 PBL 教学成效的问卷调查结果 人数 (%)
3.2调查发现,通过PBL教学法,可以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绝大多数同学都能同意适应这种教学办法。在查阅文献的过程中,提升了学习专业常识的积极性,增强自学的能力,树立了团队精神。也有个别同学由于在推行的过程中,个人提问较少,后期考核还不够健全,提出不认可之处。
在以后的工作中进行改进,重点要加大师资力量的培训。野外实习不同于在课堂内教学,学生非常多人,需要师生比率药均衡,以保证实习成效。在实习结束之后,打造完善相应的考核方法,达到教学相长的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