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教学的核心任务是语言教学,组织和指导学生学习语言,提升理解和运用祖国语言文字的能力是语文教学的出发点和归宿,教学的重点应落在语言这一思想内容的载体上。偏离这一重心,加大语言文字练习也就成了一句空话。但,在目前教学实践中,对怎么样运用语言文字来表达思想这一环节,只不过教给学生一些抽象的定义,看上去苍白无力。只注意课文的思想性和人文性,忽视了工具性这一最本质的特点,这是语文教学的一大失误,影响着学生常识的学会,妨碍了学生能力的培养和语文教学效率的提升。语文教学应在重视思想性和人文性的同时,加大语言文字的练习,体现其工具性,从而提升课堂效率。
笔者觉得,要想进一步提升学生正确理解和运用祖国语言文字的能力,需要强化练习环节,推行练习式教学模式,充分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克服目前教学中讲得多练习少的问题。这是语文教学推行素质教育,提升课堂效率的必要方法。那样,怎么样加大语言文字练习呢?我觉得可以从以下几方面进行。
1、降低课文内容和中心思想的教学时间,重视语言形式的教学
“很多语文老师把阅读教学课上成阅读课,以理解课文内容为主线安排教学过程,教学时不适合地强调所读的内容,而把语文本身的规律放在次要的地位。”(吕叔湘语)其实,阅读课与阅读教学课两者的目的是不一样的。前者主如果在阅读中理解语言文字,获得所负载的信息,假如以此来安排教学过程。那与要达到的语言练习目的不啻于“缘木求鱼”。阅读教学的主要为了让学生掌握阅读办法,培养理解和运用语言文字的能力。在教学时,可以有计划地浓缩课文内容的教学时间,重视语言形式的教学。比如教学《桂林山水》一课时,不要把气力用在桂林山水的内容上,而应把重点放在本文轻松活泼、句式优美的语言和运用对比的表达方法与总分总的写作办法上。让学生通过自学、反复朗读去感受生动优美的句式,学习对比和总分总的写作办法。
2、抓好常规性的字词句基础练习
小学中、高年级要有重点地进行段与篇的练习,但仍不可以放松常规性的字词句基础练习。现在有些教师只看重对课文内容的理解,而忽略学习表达理解内容的语言文字,对学生回答问题、发表建议等语言表达、词汇的运用、句式的选择、剖析概括等组织语言的思维活动不够看重。学生对课文内容可以有不一样的理解,但都需要练习用准确的语言文字表达出来。教师在教学中应引导学生借助推敲、比?^、替换、改写等方法,理解语言文字的表达办法,了解课文如何写,为何如此写。比如,课文《开国大典》中的“只听见国旗和很多旗帜飘拂的声音……”句子用“飘拂”来描写红旗,而不需要“飘动”、“飘扬”、“飘荡”等词。假如换用其他词,红旗飘得太利害或太轻了,与开国大典这庄严肃穆的氛围就不协调了。对于课文中的重点句子,大家需要让学生理解,每篇课文都可选几句进行专门练习。比如课文《凡卡》中“在写第一个字以前,他担忧地朝门口和窗户看了几眼,有斜眼看了以下那个昏暗的神像……”凡卡为何要在写第一个字以前要那样“看”呢?他“担忧”什么呢?联系上下文,可以理解,这是由于老板常常打他,他的日子过得连狗都不如,如何有资格写信呢?他要看一看有无人发现他写信,他是在偷偷写的。凡卡“斜眼”看神像,表现出凡卡既期望得到保佑,又不相信神像能保佑他的矛盾心理。句子写出了凡卡可怜、可爱和幼稚。
3、加大对读的指导,在读的过程中进行语言练习
读的练习是阅读教学最基本、非常重要的练习。理解课文靠读,感受课文思想情感靠读,积累语言更要靠读。目前很多语文课读得太少,讲得多,问得多,讨论多。正如苏霍姆林斯基所说的“课文读得太少,而关于课文的谈话却不少”。其结果是教过的课文有些学生竟未能读通!因此,要以“读”贯穿阅读教学,初读知大意,精读品文字,熟读领会情感。教学中应引导学生对文章的重点部分进行各种形式的朗读,学会文章的语气、步伐、句式、格调,揣摩作者蕴含的情趣和意旨,充分感知课文准确的用词、生动的造句、巧妙的布局、感人的情境等,进而对文章的内容产生真切、深刻的感受。如教学《桂林山水》一课时,可引导学生在观看桂林山水的图片或视频的同时,反复朗读全文,正确处置课文中高昂、婉转、舒缓、急速等不一样的语气变化,抓住关键词眼,突出几个“真”字,注意“啊”的读法,切实感觉到桂林山水的静、清、绿和奇、秀、险的独特风姿。
4、注意写的练习,让学生自己去学懂课文
这里所写的写,有别于平常的作文,它的凭着和依托是课文。无论是扩写、改写、仿写和缩写,需要在学会了课文的内容,理清了情节线索,领会了写作办法的基础上才能完成,如此就促进学生专心研读,自己去学懂课文。
如《凡卡》一文的结尾特征,教师先不需要剖析解说,只让学生续写凡卡发信后的结果片段。在各自撰写时,学生对故事情节作进步的推想,对人物命作适当的推断。在续写片段与课文结尾的品析评议中,学生不但具体领会到课文结尾以喜写悲的撼人艺术力量,而且产生了共鸣,从心灵深处激起憎恨资本主义规范,同情劳动人民的强烈思想感情。除去续写课文结尾的训练外,还可以结合课文的具体实例进行多种形式的造句训练,如关联词汇造句、修辞手法造句、标点符号造句等,如此的“以写促读、以读导写”的练写形式,不只使学生的阅读能力得到提升,而且使学生在无声无息中品尝到写的快乐,丰富了我们的语言。
就笔者的教学实践而言,以往的作文课好像什么都讲,但效果甚微。不如先化整为零,再化零为整分阶段有些放矢地进行有关练习,笔者的计划是:3、小学四年级加大语言练习,小学五年级侧重结构练习,小学六年级则重视立意练习。笔者觉得,语言练习是作文教学的起点。很多学生怕写作文,其实就是感觉自己“只能意会,不可言传”。因此我把语言练习作为作文教学的第一个突破口。第一,教师我们的教学语言必须要美,要让学生赏析这种美,进而想学习这种美。第二,教师要充分借助教程中文辞优美的课文,指导学生赏析,多读多背。同时教师应向学生推荐出色的青少年读物,举行念书活动,交流感受。另外,坚持不懈地进行“课前三分钟”口语练习。还有更要紧的一条是上好作文写作方法指导课。新课程“积极主张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技巧”,过去的“讲堂”变为真的的“学堂”,学生在此能掌握怎么样去发现问题,解决问题,掌握自己去找路、走路。正如叶圣陶先生所说:“语文教学的成功,在于学生自能念书、自能作文”。但,“自主”并不等于“无助”,并不等于教师就不可以讲,特别是对于刚上初中的学生而言,教师的“讲”还是非常重要也是非常有必要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