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财务会计确认基础的两种方法比较
所谓收付达成制是以款项的实收实付为计算标准来确定本期收益和成本,但凡本期收入的收益款项和付出的成本款项,不沦是不是是本期的收益和成本,均作为本期的收益和成本处置,期末无需对收益和成本进行调整。而权责发生制是以收益和成本是不是发生为标准来确定收益和成本,凡是本期的收益和成本,不论其款项是不是收付,均作为本期的收益和成本处置。反之,不是本期的收益和成本,即便款项已在本期收付也不作为本期的收益和成本处置。
权责发生制与收付达成制的一同之处在于均是会计确认收益和成本归属期的基本原则,但权责发生制是以权利的获得和责任的承担作为确认收益和成本的基本标准,即获得收取货款的权利或承担费别的责任就可确认收益和成本。收付达成制是以实质收付现金为确认收益和成本的基本标准。权责发生制是依据持续经营和会计分期两个基本首要条件来正确划分不同会计期间资产、负债、收人、成本等会计要点的归属,并运用一些诸如应收、应对、预提、待摊等项目来记录由此形成的资产和负债等会计要点。企业经营不是一次而是多次,而其损益的记录又要分期进行,每期的损益计算理应反映所有是本期的真实经营营业额,收付达成制显然不可以完全做到这一点。因此,权责发生制与收付达成制相比较,能愈加准确地反映特定会计期间实质的财务情况和经营营业额。
2、权责发生制的局限与不足
尽管权责发生制在反映企业的经营营业额时有其合理性,在目前乜已成为绝对主流的会计确认基础,几乎完全取代了收付达成制,但伴随权责发生制在实质中的应用,已显现出它的局限性:
(一)权责发生制反映的是买卖观,即在会计系统中只处置与反映那些对企业的经济利益确实产生了影响的买卖或事情,而对非买卖事情则不予处置与反映。对一些已形成的权利或义务,因为没相应的买卖或事情,总是没办法确认,最典型的是自创商誉问题。自创商誉由于是没直接有关的现金流人的经济业务,就不子确认。这事实上是按收付达成制为确认基础,脱离了权责发生制。
(二)权责发生制主如果对收入和成本的确认,对资产和负债的确认标准看上去较为薄弱。权责发生制对收入的达成和成本的配比这两条原则进步较为健全,相比较而言,对资产和负债的确认标准看上去较为薄弱,尚未形成明确、健全的原则。资产和负债的确认,在权责发生制下则是因为运川复式汜账原则间接涉及。在记录收入的同时,记录资产的增加或负债的降低;记录成本的同时,记录一项资产的降低或负债的增加。完整的权责发生制应该不止是指对收人和成本的确认,它还应能广泛应用于全部的会计要点。
(三)权责发生制会计以历史本钱原则为基础,但因为历史本钱会计极少考虑实质价值的变化,导致资产价值数据失真。使用历史本钱计量获得的数据比较客观,具备可验证性,易为大家理解和同意。但过分重视资产的可验证性使得一些要紧的数据没办法得到反映,比如:一些要紧的人力资源本钱等。又如,现在的会计实务对物价的变化,仍持相当小心性的态度。即便在会计核算时参考物价变化原因,大多数也只确认损失,而不确认持有利得,从而致使资产价值数据失真。
(四)一个在损益表上看来经营非常不错,效率非常高的企业,在资产负债表上却可能没相应的变现资金而陷人财务困境。这是因为权责发生制把应计的收人和成本都反映在损益表上,而其在资产负债表上则部分反映为现金收入支出,部分反映为债权债务,由于权责发生制下的传统会计最后决定的是净收益而不是现金流量,然而在金融风险的日益加剧的今天,现金与现金流量比会计收益更要紧。在市场经济条件下,企业现金流量情况在非常大程度上影响着企业的存活与进步、为提示这样的情况,应编制以收付达成制为基础的现金流量表来弥补权责发生制的不足。
在财务会计理论和实务中,会计确认是一个十分要紧的环节,它决定了会计核算主体何时将本单位具体的经济业务记录为什么种要点,从而达到向企业“外部”的利益集团提供符合需要的信息这一根本目的。现在,无论从财务会计的理论还是实务来看,可选择的会计确认基础一般只有两个,即权责发生制和收付达成制。
[1][2]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