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全社会保障规范的若干考虑

点击数:797 | 发布时间:2025-08-17 | 来源:www.lweik.com

    国内社会保障规范经过二十多年的探索实践和不断进步,获得了非常大的成绩,为国内经济建设和社会稳定发挥了积极推动作用。伴随经济社会环境的变化,怎么样进一步深化改革,加快建设与国内经济进步水平相适应的社会保险规范,达成社会保险事业全方位、持续、协调、健康进步,是值得大家认真思索和研究的一个要紧问题。

    1、现有社会保障规范存在的缺点

    中国是一个人口海量的进步中国家,而且社会保障规范起步较晚,社会保障规范改革所面临的问题,要比其他国家复杂得多;既有旧体制遗留下来的问题,又有新体制遇见的新问题,这类问题总是交织在一块,其主要表现为:

    (一)城镇社会保险覆盖面窄且很难扩大

    现在参加城镇社会保险的单位绝大部分仍为原来的国有、集体企业,从职员构成看,个体、私营经济组织只占总数的8%.很多涌现的个体、民营经济不参保或参保不交费的现象十分紧急。一些已参保单位采取尽量少报薪资总额的方法偷、漏社会保险费。国有企业停产、改制、破产等无力交费,导致很多参保职员的流失。

    (二)社保基金很难保持

    社保基金很难保持问题,最突出的是企业养老保险。自上世纪90年代后期以来,全国企业养老保险金收入,即便在“空账运行”下都没办法满足支出需要,且年度赤字规模呈越来越扩大之势,据最新统计资料表明,现在全国养老保险金统筹账户占用个人账户2.5万亿。养老保险金采取拆东墙补西墙的办法,强大的“统筹”力量逼迫个人账户成为“空账”。

    在失业保险方面,伴随下岗与失业并轨,失业保险体系在财务方面的不可持续性苗头飞速显现,部分省份失业保险金出现收不抵支现象。鉴于中国巨大的就业重压,在将来相当长时期内,高失业很难防止,因此,现行失业保险体系要想维持长期收入支出平衡几乎不可能。

    “统账结合”的医保规范在多数区域都是推行不久。虽然从表面看,医保规范是可持续的,但现在做到的只不过统筹基金保持收入支出平衡,且以严格控制受益范围为基础,部分参保职员个人帐户资金紧急不足,个人负担过重是常见现象。第二,参保人、医疗服务机构设法侵蚀统筹基金以牟取个人或小群体利益的动机常见非常强,且方法多元化。在这种形势下,医保统筹基金能否保持长期收入支出平衡值得怀疑。

    (三)社保基金管理漏洞不少

    在养老保险方面,除前面提及的很多企业逃避参保等问题外,现在较为常见的问题是不合规的提前退休与退休职员死亡后由家属继续领取养老金等。

    在失业保险方面,最突出的问题是很难有效甄别参保职员特别是登记失业职员的实质就业状况,导致了已经重新就业仍继续领取失业保险金的现象。

    在医保方面,存在的问题是参保人、非参保人、医疗服务机构对医疗基金的侵蚀行为比比皆是,而医保管理机构对此基本没有效管理的能力,特别是基于信息不对称,无力控制和管理医疗服务机构的行为。

    (四)农村区域的社会保障体系尚未完全打造。与发达国家不同,国内人口海量,农业人口比重相当高,占总人口的80%以上,但农业人口所享受的社会保障支出比率则少得可怜。据统计,截至2004年底,全国共1887个县(市、区)不同程度地拓展农保工作,5387万农民参保,积累保险基金285亿元,205万人领取养老金,当年保险金支出20亿元。现在,国内公共医疗卫生投入的80%在城市,世界卫生组织将中国卫生资源配置的公平性排在191个成员国的188位。另外,农村最低生活保障覆盖范围最小,待遇标准非常低,有些地方陷入停顿状况,有些地方已形同虚设。

    (六)社会保障法制滞后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应是法治经济,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相适应的社会保障规范也势必需要法制化。现在还没一部社会保障的法律规范,国家立法滞后,地方立法分散,统一的社会保障规范被分割。在社会保障方面发生争议,进行仲裁或提起诉讼时,因为立法滞后,仲裁机构和人民法院没办法依据有效的法律规定进行仲裁或判决,一定量上处于没办法可依之状况。

    2、健全现有社会保障规范的手段

    社会保障规范是社会稳定的“安全网”,关系到国内改革、进步、稳定的大局,关系到国家的长治久安。要把改革不断推向前进,需要相应推进社会保障规范改革,探索打造一套适应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国情的、符合社会主义市场经济需要的社会保障规范。

    [1][2]下一页

  • THE END

    声明:本站部分内容均来自互联网,如不慎侵害的您的权益,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

专业院校

返回顶部

Copyright©2018-2024 国家人事网(https://www.zbxggc.com/)
All Rights Reserverd ICP备18037099号-1

  • 国家人事网微博

  • 国家人事网

首页

财经

建筑

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