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中国的市场结构对吸引外资起到肯定用途,从实践上看,一些关键的行业,如汽车行业、电信业的不同市场结构在非常大程度上影响着吸引外资的数目和水平。因此,以实证的办法研究了中国汽车行业市场集中度对吸引外资的影响。
关键字 中国汽车行业 市场集中度 吸引外资
市场集中度是指特定的市场的生产经营集中程度,它集中反映着该市场垄断程度的高低,包含买者集中度和卖者集中度。这里所说的集中度是指卖者集中度,它是某一市场上卖者的规模结构情况,即市场内生产集中的情况,可用绝对集中度和相对集中度两个指标来衡量。前者是反映在规模(如以销售额为依据)上处于前几名企业的市场占有度,或占某一百分比(比如60%)的市场占有率之内的最大规模企业的数目,用它很难看清市场全部企业的规模分布情况;而后者是可用不同办法计算出来的指标。
1 中国汽车行业市场集中度对吸引外资的影响
1.1 中国汽车行业的市场集中度近况
从20世纪50年代一汽建成投产到今天,中国汽车工业已经建成了较为完整的汽车工业体系。
1991年,中国汽车产量为71.42万辆,整车生产企业达到120家。截止2002年,中国汽车产量为325.1万辆,整车生产企业降低到117家。从长远的角度看,中国汽车的生产商数目相对汽车产量不断增长趋势还是呈相应降低的,可以说明中国汽车行业的集中度越来越增强了。
以上只是从中国汽车行业的汽车产量和生产商数目两个方面综合说明中国汽车行业的市场集中度呈越来越增强的趋势,下面通过计算行业集中度来讲明中国汽车行业的集中度近况。依据表1绘出企业的有关数值计算的1992~2002年的汽车行业市场集中度趋势图,显示以前几位企业的有关数值计算的市场集中度,它们的趋势在1992~2002年内大致相同,都是呈上升的趋势。另外,因为表中以前三位企业计算的集中度比较全,所以本文主要使用CR3来剖析。
1.2 中国汽车行业市场集中度对吸引外资影响的剖析
从汽车行业的整体状况来看,虽然中国汽车行业的市场集中度呈增强的趋势,但与发达国家相比,其总体集中度远远低于发达国家的水平。汽车行业集中程度低意味着汽车行业总体的市场垄断程度不高,其规模不大,每个部门所占的份额相当,力量相对分散,尚未形成影响整个汽车行业中大的利益集团。外商在对华投资的过程中,所遇的阻力便相对较小,由于国内工业部门还无力与之抗衡,使外商比较有利地争取市场份额,可以给其带来积极的市场绩效。因此,汽车工业是中国借助外资较多的行业。(如表2)
在不考虑其他影响原因的状况下,将表1中的CR3与表2中的汽车行业吸引外资数额结合起来,绘出了一张CR3与汽车行业吸引外资关系的趋势图(如图1所示)。从图中可以发现,中国汽车行业吸引外资与该行业的市场集中度大致可以分为三个阶段。第一个阶段为1992~1995年,中国汽车行业市场集中度降低的同时,该行业吸引外资的数额也是逐年降低的;第二个阶段为1996~1998年,中国汽车行业市场集中度上升的同时,该行业吸引外资的数额依旧逐年降低;第三个阶段为1999~2002年,中国汽车行业市场集中度逐年增长,该行业吸引外资的数额也是逐年增加的。综合这三个阶段来看,中国汽车行业吸引外资数额的增减基本上与该行业市场集中度的变化维持了一致性。下面就各阶段的特征,来具体剖析中国汽车行业市场集中度对吸引外资的影响。
1.2.1 1992~1995年中国汽车行业市场集中度降低,吸引外资额降低
1994年前,汽车行业呈现出生产厂点多,投资分散,审批项目乱;重复引进低水平商品;定点厂建设及国产化速度慢的问题。也就是说,在一定外资积极意义的同时,大家并没意识到汽车行业已经存在的问题——市场集中度低,仍然盲目建厂,1992~1993年中国汽车行业生产企业数达到颠峰,致使中国汽车行业市场集中度持续走低。同样,1994年前,中国政府对海外汽车厂家,特别是汽车跨国公司基本上是持拒之门外的态度。所以1992~1994年中国汽车行业的市场集中度降低的同时,该行业吸引外资的数额也是逐年降低的。
1994~1995年是该行业吸引外资的一个质的飞跃,主要归因于1994年《汽车工业产业政策》的颁布,该政策的第6章第27条和第30条分不要说明国家鼓励汽车工业企业借助外资进步国内的汽车工业,汽车工业企业拥有一流的商品技术和制造技术的,国家支持其直接借助境外金筹资本或间接借助外资进行进步,这很大地调动了中国汽车企业争取外资的积极性。
1.2.2 1996~1998年中国汽车行业市场集中度上升,吸引外资额降低
1994年国务院颁布《汽车工业产业政策》将来,国家重点解决了汽车行业以前存在的问题——市场集中度低,并鼓励汽车工业企业通过资产合并、兼并和股份制等形式进步跨部门、跨区域的企业集团,这致使汽车行业生产企业的数目逐年递减,产量逐年递增。所以,在1995~1998年这段时期内,中国汽车行业的市场集中度呈上升的趋势。
[1][2]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