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字 设计艺术 工业设计 社会文化
中图分类号 FB47文献标识码 A
“设计不是一种职业,它是一种态度和观念,一种规划(计划)的态度看法。”——莫合力纳吉(Laszlo Moholy-Nagy)。“设计是包括规划的行动,为了控制它的结果,它是非常难的智商工作并需要小心的重点的决策。它不看重把外形摆在最佳先地位,而是把与之有关的各方面后果结合起来考虑,包含考虑经济、社会、文化成效。”——利特(德国乌尔姆造型学院)。设计从根本意义上讲是社会和文化思想的反映,因此设计艺术从某种角度上说,是一种对社会的理想。讨论设计艺术未来发展趋势,先要看看大家对社会的理想模式,或需要、或幻象、或期望、或责任等。
伴随年代的变迁,设计的观念也在不断变化。21世纪的科技尤其是互联网技术的进步,使得设计的观念不断地进步,探索未知,为后工业社会探寻新的造型语言和艺术理念,就是说设计已经不再只不过用我们的办法去研究世界,更要紧的是设计研究科学的双重性的调和,即科技给人和生活存方法的影响及科技给社会带来的污染和危急。设计的观念决定了设计艺术进步方向,本文即从以下角度探讨了设计艺术在将来的进步态势。
1 设计艺术的进步需要适应科技的变革
人类的价值和思维办法的改变都是漫长的,但一个国家的社会经济情况的进步思路与政策势必会很大地影响其进步。控制人口的增长和保护生态环境已成为国内需要坚持的基本国策。丹麦的设计师福林特(Niels Peter Flint)的设计观念能给予大家很多启示,他怀疑西方的物质享乐和消费注意价值观,倡导从工业文明的物质享乐转变为非物质的过程,强调服务和无处不在的信息交换,他甚至向往东方的天人合一的思想。目前他正专心于“衍续”(sustainable)商品和建筑的观念设计研究,并开设了一家以我们的名字(flint)命名的商店,专门供应“衍续”商品。
可以看出,工业设计的重点问题之一就是处置好设计观念与社会经济的关系,因此,设计与社会经济形成互动的关系是设计艺术进步的大趋势。
从社会经济的角度讲,工业化是现代化的实质。英国的工业化开始发生于18世纪,西欧、北美的工业化都始于19世纪,到本世纪中叶进入成熟的高度工业化阶段;而其他一些区域,工业化的进程大都始于20世纪;对于广大进步中的国家来讲,则始于第二次世界大战将来。因此工业化是一个世界化的进程,而且到今天这个进程还远没达到终点。工业化带来的是工业文化和工业文明,其本质是追求物质化。西方在达到高度工业化的过程中,一方面生活达到了一个新水平,其次也目睹了工业化带来的所有负用途。西方的很多学者提出,从工业化的物质文明向非物质文明转变的重点原因是信息技术。21世纪的设计观念是,从有形的设计向无形的设计转变;从物质的设计向非物质的设计转变;从商品的设计向服务的设计转变;从实物商品的设计向虚拟商品的设计转变。
人类社会进步是呈现螺旋式的上升,后现代主义提出的科技与艺术的融合这一问题将在信息年代的设计中得以解答。伴随计算机技术和互联网技术的高速发展与信息产业在经济日常占的比重日益增大,从事具体的工业生产的人数在逐步降低,而从事信息业和服务业的人数在飞速增加。大家的需要重点从物质范围向精神范围转移。大家的社会从过去的“硬件社会”向今天的“软件社会”转化,人类已步入了常识经济的年代。
新的技术又一次彻底地改变了大家的生活和思维方法,工业年代生产规模的庞大、集中、标准化向后工业年代的小型、灵活、多元化进步。商品的个性化和文化特点成为生产的重点设计的意思发生了质的变化,两种文化之间的对立走向融合,使得传统的功能主义的设计思想伴随环境的变化而变化。在商品设计中,商品的形式与功能已没势必的联系。
伴随信息社会的进步,单纯的科技主义文化已难以满足人类的精神文化需要。设计已变成了一种融合科技与艺术的综合学科。新的设计形态已出目前大家的日常,设计的商品也成了一种时时变化着的东西,通过这种商品设计师与客户进行互动式的交流。比如多媒体设计、虚拟空间的设计和网站制作,它们的传统形式已不复存在,纸张、油墨、装订线已变成了各种电子线路,更为要紧的是它们已不像一份报纸、一本书那样摆在大家面前纹丝不动,而是在屏幕上闪烁着各种光芒,变换着各种造型,每当你按下一个按钮,将会出现一幅新的场景与新的文字,它们将根据你的需要,提供给你不一样的功能:查寻资料、浏览网站、知道商品、发送文件。在这里,任何千篇一律的思维方法和衡量标准都看上去毫无意义,设计师同时也是艺术家,它将充满感性地去探索未知的世界,为人类创造一个愈加适当的存活空间,在更高层次上使人与自然和谐相处。
[1][2]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