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图分类号]F83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6432(2014)38-0073-02
1 证券交易平台的主要组织形式
1.1 会员制和公司制
从全球交易平台进步历史上看,一般把交易平台的组织形式主要划分为两大类――会员制和公司制。
会员制证券交易平台是以会员协会形式成立的不以盈利为目的的组织,主要由证券商组成。只有会员及享有特许权的经纪人,才有资格在交易平台中进行买卖。会员制证券交易平台实行会员自治、自律、自我管理。会员制证券交易平台最高权力机构是会员大会,理事会是实行机构,理事会聘请经理职员负责平时事务。现在大部分国家的证券交易平台均实行会员制。国内法规规定,证券交易平台需要是会员制的事业法人,现在国内的上海、深圳证券交易平台都实行会员制。
公司制证券交易平台是指以营利为目的,为证券商提供证券交易平台需的买卖场地、买卖设施和服务职员,以便利证券商独立进行证券交易的证券交易平台形式。从股票买卖实践可以看出,这种证券交易平台要收取发行企业的上市费与证券成交的佣金,其主要收入来自交易成交额的肯定比率。而且,经营这种交易平台的职员不可以参与证券交易,从而在一定量上可以保证买卖的公平。
1.2 会员制证券交易平台的组织结构
从交易平台的成立来看,传统的会员制证券交易平台是证券商为便利买卖、维护一同利益自愿发起的互助型组织,会员之间遵守一同的游戏规则,一同维护市场秩序、改变买卖条件、维持行业的价值水平。可见,会员制是结社的产物,其初创动力均来自会员的发起活动,所以自始就带有浓厚的民间色彩。然而,国内的证券交易平台并非由会员发起成立的,组建交易平台根本不是私法意义上的社团发起行为,证券交易平台是在政府推进和组织下成立的证券买卖机构。
在典型的会员制交易平台中,交易平台由会员享有决策权,会员控制交易平台的运营。但在国内交易平台的实践中,会员并没对交易平台享有决策权和控制权。最典型的表现是尽管国内《证券交易平台管理方法》明文规定会员大会为证券交易平台的最高权力机关,会员大会每年召开一次。但实践中,国内的交易平台长期不召开会员大会,会员根本没办法行使应有些权力,会员大会作为交易平台的权力机关名存实亡。既然交易平台的会员没办法真的有效地行使对交易平台的控制权和决策权,将国内交易平台称为会员制交易平台实在名不副实。以全部席位费作为实收资本。席位费并不可以完全等同于出资,会员是不是对交易平台拥有所有权值得怀疑,因此,国内交易平台的资产处于产权不清的状况。上海证券交易平台过去登记为国有企业法人,正说明了会员对交易平台拥有所有权并没得到承认,而“国有企业”的简单定性正说明了交易平台产权的模糊。会员对交易平台拥有所有权是会员制交易平台的基本特点,从这点看,国内交易平台并不拥有会员制交易平台的基本特点。
1.3 公司制证券交易平台的组织结构
因为证券交易平台是以向证券商提供服务为主要业务的经济实体,故此组织结构与股份公司极其类似,一般都需要设有股东大会、董事会、监事会、董事长和总经理等机构。同时,由于证券交易平台的特殊业务需要,其机构设置也要反映证券买卖活动的实质需要,常设有业务部、财务部、仲裁部、研究部和文秘部,分别提供与证券买卖有关的各环节服务。
其中,股东大会是证券交易平台的最高决策机构,主要确定证券交易平台的长期进步规划,决定董事会人选与其他有关重大事宜。董事会是证券交易平台的常设机构,其主要职责是审定要紧业务和财务方针,拟定预决算及盈余分派计划,核定证券商名单,核定收取成本的数额,核议证券买卖职员的资格并办理有关登记手续,审定向股东大会提出的议案和各项报告,高级员工的选聘和解聘,与决定其他根据证券交易平台章程应予决定的事情。监事及其所组成的监事会,是由股东大会选举产生的常设监督机构,其主要职责是监督董事会实行股东大会决议,具体包含审察年度决算报告,监督证券交易平台业务,检查买卖活动所涉及账目等。经理机构包含总经理,是由董事会聘请产生的、负责证券交易平台平时业务活动的机构,直接对董事会负责。
2 各国证券交易平台的公司制改革
20世纪90年代以来,全球证券交易平台开始了一场治理结构方面的变革。从1993年瑞典斯德哥尔摩证券交易平台开始,愈加多的证券交易平台从传统的会员制,或形式上的公司制,实质上的会员制改革为公司制的交易平台。通过放开交易平台所有者范围限制,允许交易平台股份自由出售,取消买卖权与所有权之间联系等手段,从治理结构上真的转变为公司制。到1999年,公司制改革已经成为席卷全球证券市场未来发展趋势。据国际交易平台联合会(FIBV)当年统计,其52家会员交易平台中有15家已经公司化,14家公司化策略已经获得会员通过,还有15家交易平台在积极考虑实行公司化改革。公司制改革趋势不只使公司制交易平台在数目上占据主导地位,而且在完成的证券买卖份额上也占据了主导地位。2000年仅8家已经完成公司制改革的主要交易平台,当年完成的证券买卖额达到29.6万亿USD,占全球证券买卖额51.8万亿USD的57%。可以说,90年代开始的证券交易平台公司制改革趋势,已经使公司制成为目前全球证券交易平台的主导治理模式。
20世纪90年代以前,全球证券交易平台几乎都是使用会员制,或实质上是使用会员制。会员制是指证券交易平台的治理结构围绕会员展开的一种治理模式,会员制证券交易平台提供的商品和服务主要服务于证券经纪商会员,而会员一般也仅限于证券交易平台的顾客。证券交易平台的决策机制是根据一个会员一票的原则确定的,证券交易平台各种利益也是根据完全平等的原则分配。有时,会员制证券交易平台也在会员范围以外发行股份,但这类股份是没投票权的,出售一般是禁止或有限制的,有时对这种股份的最高利润率也有限制。会员制证券交易平台的初始投资是由会员根据平等的原则或依据每一个会员预计的受益程度一同出资,会员制证券交易平台运作目的是追求会员利益的最大化,而不是证券交易平台利益的最大化。 20世纪90年代将来,伴随电子化买卖技术日益普及,证券交易平台面临的角逐日趋激烈,证券交易平台所处的市场环境发生了巨大变化。正是在这种背景下,各国证券交易平台开始了公司制改革。尽管大部分证券交易平台推行公司制改革的时间并不长,但都对公司制改革的影响做出了积极的评价,觉得公司制改革使交易平台治理结构和决策机制更有效率,各项业务愈加重视顾客需要为导向,采取的进步策略也愈加主动和积极。然而,对于各交易平台对公司制改革的正面评价,迄今为止尚没交易平台市场绩效改变的证据支持,而这却是判断国外证券交易平台公司化改革趋势的要紧依据。
3 国内的证券交易平台
3.1 国内现在的证券交易平台形式
国内证券交易平台现在选择了会员制的组织形式。
改革开放之后,国内证券市场开始起步,当时最主要的市场活动是国债发行。1990年12月19日,国内第一家证券交易平台――上海证券交易平台挂牌成立,深圳证券交易平台成立于1991年7月3日。经过二十多年进步,现在这两大交易平台都获得了长足进步,逐步走向成熟。
世界上主要的证券交易平台不是会员制就是公司制,但,因为特殊缘由国内证券交易平台实行的是具备行政特点的会员制。虽然从组织结构上,国内证券交易平台应归于会员制,但它不同于传统意义上的会员制,由于传统会员制的会员享有对证券交易平台的决策权和控制权,可通过投票权对证券交易平台的重大事情进行决策。国内的实质状况却并不是这样,因为特殊的历史背景,国内证券交易平台进步更多是来源于政府的推进,具备浓厚的行政色彩,故可称为行政会员制。
3.2 国内证券交易平台现在选择的会员制组织形式的弊病
行政会员制弊病日渐突出。行政会员制下,现在国内两大交易平台职能上几乎雷同,管理上均归是中国证监会。中国证监会具备对交易平台的人事任免权,两所的总经理等均由中国证监会任命,因此非常像分设在两地的行政下属部门。因为现在公司上市的决定权不在交易平台而在证监会,便形成了上市资源在两大交易平台之间的行政性分配,两大交易平台不必为上市资源等方面的事务角逐,再加上行政分配致使的垄断,使得两大交易平台角逐的动力不足。
伴随全球经济的进步和通信技术的进步,世界范围内交易平台的垄断地位遭到挑战,各国交易平台之间的角逐日趋激烈,传统的会员制已渐渐显现出弊病。因此,剖析交易平台公司化对国内交易平台将来进步的利弊可以使国内更好地应付国际角逐,对国内证券交易平台进行公司制改革,有益于进一步推进国内资本市场的进步。
3.3 对国内证券交易平台公司制改革的建议
为了中国证券市场的健康进步,大家建议尽快对国内证券交易平台实行公司制改革:
(1)抓住目前进行公司制改革千载难逢的好机会。第一,受金融危机的影响,现在全球股市都处于低迷状况,国内股市也不例外,此时交易平台的监管和服务的任务较轻,正可以集中力量进行改制;第二,现在证券市场低迷,会员的利益纠葛较少,因而处置老会员身份转换时的麻烦也相应较少;最后,全球金融市场低迷,为国内交易平台“走出去”提供了一个非常不错的机会,可以通过低本钱换股来参股其他交易平台。
(2)通过公司制改革达成交易平台的科学运营。通过引入外部股东,或有助于改变其封闭和垄断的治理结构,打造有效的制衡、监督和勉励机制,提升管理与服务水平,减少证券市场运行本钱,提升证券市场的运作效率,降低企业上市时应对寻租的本钱,也为将来上市改为登记制创造条件。
(3)通过公司制改革提升交易平台在全球金融市场上的竞争优势。从长远来看,国内证券交易平台实行公司化改革,既能够通过两岸三地证券业务的融合和互相参股构建大中华证券交易平台,又可以整理周围市场资源,加大国际合作,从而进一步做大做强,提升竞争优势,抗衡市场风险。
4 综 述
中国的证券交易平台作为国内经济的要紧组成部分,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不容小觑。证券交易平台的根本职能是为同意服务者提供优质高效的买卖服务,为投资者提供真实准确的买卖信息。而国内的证券交易平台处处体现着浓厚的行政色彩,政府对证券交易平台的管制过多,使得证券交易平台总是成为证监会的代言人和政策的实行者。如此的近况导致了证券市场的混乱和低迷,不利于国内经济的进步。全球证券交易平台公司制改革的大趋势给了大家改革的动力和规范框架的选择,在这种趋势面前,大家要做的就是寻求国内证券交易平台的改革。改革中会面临各种阻力和困难,也正是因此才需要在改革的过程中考虑适当的规范建设。如此做的目的也是给转型期的中国经济的进步添砖加瓦,增强中国在世界范围内的经济影响力,促进中国经济的兴盛进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