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高中三年级化学说课稿

点击数:422 | 发布时间:2025-02-24 | 来源:www.mvvuu.com

    你正以凌厉的节奏迈进这段特别的岁月中。这是一段青涩而又平淡的日子,每一个人都隐身于高考考试,而平淡之中的张力却只有真的的勇士才能破译。以下是智学网高中频道为每一位高中三年级的莘莘学子筹备的《人教版高中三年级化学说课稿》帮你榜上有名!

    1、新课程标准需要

    ⑴举例说明烃类物质在有机合成和有机化工中的要紧用途。

    ⑵认识卤代烃、醇、酚、醛、羧酸、酯的典型代表物的组成和结构特征,了解它们的转化关系。

    2、教学背景剖析

    1.学习内容剖析:

    有机合成是本章的后一节,在以往的教科书中没专门解说。本节教学要在帮助学生复习再现烃及烃的衍生物结构、性质、相互转化的基础上,初步学习有机合成的过程;理解有机合成遵循的原则;初步掌握用逆推法合理地设计出有机合成的线路;同时培养并提升学生综合运用所学常识解决实质合成问题的能力,为学生顺利学习本模块第五章进入合成有机高分子化合物年代及选修一《化学与生活》的学习奠定基础;同时让学生感受合成的有机物与大家生活的密切关系,使学生认识到有机合成是有机化学服务于人类的桥,是有机化学研究的中心,是化学工作者改造世界、创造将来要紧的方法,对学生渗透热爱化学、热爱科学的思想教育。

    2.学生状况剖析:有机合成是有机物性质的应用,需要学生在前两章及本章前三节的学习基础之上熟练学会好各类有机物的组成、结构、性质、相互衍生关系与要紧官能团的引入和消去等入门知识。因此在本节之前大家上了一节《烃及烃的衍生物》的巩固课,帮助学生把学过的有机化学常识形成常识网,使学生可以正确理解官能团结构与性质的辩证关系,学会要紧有机物相互转化关系,可以从断键、成键的角度正确书写化学方程式,让学生的认知尽量达到其“近进步区”,如此为大家本节的学习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基于以上剖析,我拟定了本节课的教学目的

    3、本节课教学目的

    1.常识目的:①使学生学会烃及烃的衍生物性质及官能团相互转化的一些办法

    ②让学生初步知道逆向合成法的思维办法

    2.过程与办法:

    ①通过小组讨论、总结、整理常识,培养学生对有机物性质和官能团转化办法的总结能力。

    ②通过有机物的合成办法的学习,培养学生的逆合成剖析法的逻辑思维能力与信息迁移能力。

    ③通过剖析有机合成过程巩固各类有机物的结构、性质及相互转化关系。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①领会新物质的不断合成是有机化学具备的特殊的科学魔力,对学生渗透热爱化学的教育。

    ②培养学生将化学常识应用于生产、生活实践的意识。

    ③加大学生的交流能力和合作学习力;以化学主人翁的身份领会化学学科在生产、日常的实用价值,激起学化学的兴趣。

    4、教学设计步骤与教学设计

    ㈠教学设计理论依据

    布鲁纳认知结构理论、皮亚杰建构主义学习理论、维果茨基“近进步区”理论。

    ㈡教学方案与办法选择标准

    依据本节课教学目的的内容与层次,化学教学内容的具体特点,高中二年级学生的年龄与思维进步状况,我班学生的常识储备和能力特点,化学学科的特点,教师的教学优势能力及我校化学教学的技术条件。

    ㈢教学方案

    小组合作式教学、启发式教学

    ㈣重、难题突破

    本节的学习重点逆合成剖析法,我第一让学生阅读教程,初步知道逆合成剖析法,再让学生自主探究学习来理解逆合成剖析法的思维办法,后借助图表引导学生学会合成草酸二乙酯的逆推法,领会逆合成剖析法的思维过程。

    5、教学过程

    我借助多媒体展示有关福岛核电站失火爆炸、核辐射风险、核辐射防护服及日常的有机合成材料,通过社会的热门问题的呈现,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引出本节要学习的主要内容,让学生知道有机合成在人类社会进步中的意义,同时激起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求知*。

    学生自学教程初步知道有机合成的概念、任务、过程。本环节的设计目的是:让学生独立借助教程内容资源进行学习,知道什么是有机合成、明确要进行有机合成的任务是什么、要完成有机合成需要什么样的过程、怎么样进行考虑等,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和信息素养。

    学生小组讨论用尽量多的办法合成乙烯、氯乙烷、乙醇。本活动的目的是:从学生已有些常识出发,为学生搭建学习平台,以便学生在原有些学习和学会的规律的基础上积极主动建构常识。学生通过考虑、交流、评价不只了解了怎么样制取乙烯、氯乙烷、乙醇,更要紧的是还了解了可以用过已经学过的有机化学反应用多种办法制取同一物质,激活了学生理解新常识的桥梁。为顺利完成活动4提供了真实的学习情境。

    学生通过完成训练总结完成问题导学3,再现官能团间的转化关系。目的的在于让学生在借助活动3中原有认知结构中的常识经验去同化目前学习到的新常识,以引发学生的认知冲突,激起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亲身感觉到某种官能团的转化有多种办法,同时培养学生的概括能力。渗透在实质应用进行物质合成时,需要依据某些原则选取适当的办法,从而顺利过渡到逆合成剖析法。

    学生自学教程领会“逆合成剖析法”在有机化学中的应用,并展示合成草酸二乙酯的逆推法。

    本活动的内容是本节的重点及核心常识,让学生在原有常识的基础上通过自主合作探究性学习理解这类重点常识、核心常识的形成过程,学案上使用图表引导学生构建乙二酸二乙酯逆合成剖析法的思维过程。让学生初步掌握借助逆合成剖析法设计简单的有机化合物的合成路线,通过交流展示培养学生的合作学习的能力及自信心,进一步领会怎么样借助逆推法解决具体有机合成问题,培养学生综合运用已有常识解决实质问题的能力,给学生充分表现的机会,感受成功的喜悦,从而掌握学习。

    学生讨论小结有机合成的原则,在前面的活动中已经渗透了有机合成的一些原则,在此基础上让学生通过讨论概括。考虑到本节是有机合成的第一节基础课,鉴于学生的基础,可能总结不够全方位,我再借助大屏幕帮助学生健全。如此可为将来评价合成线路打下基础。

    学生观看大屏幕“20世纪在有机合成方面获诺贝尔化学奖的要紧事件”,对学生渗透热爱化学、热爱科学的思想教育。

    达标练习共安排了两道题,一题涉及的是正合成剖析法,另一题是逆合成剖析法。困难程度渐渐加深。

    学生完成达标练习1,再小组讨论,后板演展示化学方程式。

    本题已经给出合成路线,只须求学生依据合成路线写出各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本题所写的化学方程式均是以前没学过的,但可借助官能团之间的转化关系正确写出化学方程式。学案将本题作为达标练习第一题的目的有三个:一是通过实例让学生知道怎么样画合成路线图;二是通过化学方程式的书写考察学生对官能团相互转化关系的学会状况,同时培养学生灵活应用所学常识的能力;三是让学生感觉此题并不简单,但经过考虑又可以解出正确答案,增强学生的自信心及收获感。

    学生用5分钟独立完成,用2分钟组内讨论合成路线,学生抢答展示合成线路。

    第2题需要学生可以设计出合成路线,考察学生对本节重点内容的学会状况,使教师做到心中有数,为下一节的导学案的设计提供依据。

    通过剖析、总结本节课重点使学生认识到有机合成在人类日常的重大意义,领会到新化合物的不断合成使有机化学具备特殊的魔力。引导学生热爱生活,体验化学与生活的联系,激起学生学化学的动力。

    1、教程剖析

    本节内容包含钠的氧化物、过氧化物及几种钠的其它要紧化合物。属元素化合物的常识。在此之前,学生已学过了钠的性质,知道了钠是一种非常活泼的金属元素及钠在自然界的存在形态。通过初中化学的教学,学生虽已具备单质、氧化物、酸、碱、盐之间的相互关系的初步常识,但还有不少内容是他们不熟知的,通过本节的学习,帮助学生切实学会钠及其要紧化合物的性质。依据教学大纲的需要和撰写教程的意图,结合学生的特征及素质教育的需要,确定本课时的教学目的:

    1.常识目的:使学生学会钠的氧化物的性质。

    使学生学会钠的其它要紧化合物的性质及作用与功效。

    通过碳酸钠和碳酸氢钠的热稳定性实验,使学生学会辨别它们的办法。

    2.能力目的:培养学生科学的察看能力和思维能力。

    3.情感目的:对学生进行辩证法及爱国主义教育。

    本节的重点:碳酸钠和碳酸氢钠的性质及其辨别办法。

    难题:过氧化钠的性质。

    通过碳酸钠和碳酸氢钠的溶解性、与酸反应速率、热稳定性的比较,使学生学会这种可溶性碳酸盐与碳酸氢盐的性质不同。通过过氧化钠的性质的教学,使学生进一步加深了氧化还原的定义,巩固了元素化合物的结构—性质—作用与功效之间的关系。

    2、说教学办法:

    1.说教法

    关于本节过氧化钠的教学,我使用实验探研法,第一做好一个演示实验和两个补充实验,给学生以正确、鲜明和深刻的印象,从实验现象中得出结论。然后以化合价入手,剖析过氧化钠应具备的性质,从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再用理性认识指导实践,培养学生科学的学习习惯及办法。关于碳酸钠和碳酸氢钠的教学,我使用对比讨论法。通过演示盐酸跟碳酸钠和碳酸氢钠反应的实验及热稳定性的实验,培养学生的实验察看能力。

    2.说学法

    引导学生学会实验探究、对比讨论的办法,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及推理能力。不一样的教学内容引导学生用不一样的学法。如学习钠的氧化物时,可展示样品,用察看法使学生对氧化钠和过氧化钠的状况、颜色等物理性质有初步常识。在学化学性质时,第一察看几个演示实验及补充实验,使学生认识到过氧化钠跟水或二氧化碳反应的产物不同。从而得出结论:过氧化钠是一种强氧化剂。对于碳酸钠和碳酸氢钠性质学习上,通过演示盐酸与它们分别反应的实验,察看这两个反应的速率有明显不同,然后演示热稳定性实验,察看碳酸钠受热时没变化,而碳酸氢钠受热后发生变化,产生的气体通入澄清的石灰水使之变浑浊,从而得出结论。钠另一要紧化合物硫酸钠的性质、作用与功效则通过自学阅读的办法,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

    3、教学设计

    教学过程:

    :钠的性质如何?钠在自然界中以什么形态存在?

    学生回答后,总结,引入新课。

    1、钠的氧化物

    1.氧化钠和过氧化钠

    :这两种氧化物是不是溶于水?加水后能否反应?

    :把水滴入盛少许过氧化钠的试管,并将带火星的木条放在管口,随后滴几滴酚酞试验。

    :通过上述现象得出结论?以Na2O代替Na2O2?

    2.化学性质

    ①与水反应

    ②与CO2反应

    :过氧化钠能否与CO2反应?如能,那样产物是什么?

    :在一瓶集满二氧化碳的集气瓶中飞速加入足量过氧化钠后立刻用瓶塞塞住,充分反应后,打开,用带火星的木条检验。

    :上述实验可察看到什么实验现象?得出什么结论?

    小结:

    主要表现出强氧化性

    :过氧化钠是不是有漂白用途?

    :过氧化钠溶于水后;将酚酞试液滴入该试液中,酚酞开始变红,又非常快褪色。

    :Na2O2有漂白用途。

    3.作用与功效。学生阅读课文后小结

    2、钠的其它要紧化合物

    1.碳酸钠和碳酸氢钠

    :在饱和的Na2CO3溶液中通入足量CO2,或有白色晶体析出,此晶体为什么物?这现象说明那些问题?

    溶解性:Na2CO3>NaHCO3

    :如图所示,在气球中分别装有等物质的量且足量的Na2CO3和NaHCO3,同时分别倒入盛有稀盐酸的锥形瓶中,察看实验现象,并得出什么结论?

    :将少量NaHCO3装入试管中加热;并将导管通入澄清石灰水中

    稳定性Na2CO3>NaHCO3

    作用与功效及制法:学生阅读课文,小结。并介绍侯氏制碱法。见。

    2.硫酸钠,

    俗名:芒硝。化学式:Na2SO4·10H2O。作用与功效自阅。

    :侯德榜,国内现代化学家。192024年获得哥伦比亚大学硕士学位,192024年又获该院哲学博士学位,同年毅然回国。从此为进步国内的制碱工业贡献了毕生的精力。

    1933年他将自己探索的制碱技术毫无保留地公开于众,哄动了科学界,被誉为首创的制碱名著,为祖国争得了荣誉。1939年他克服了苏尔维制碱法不可以借助氯离子和产生很多氯化钙废渣等问题,提出了联合制碱的连续过程,1942年该法成熟。即为“侯氏制碱法”,对全世界化肥和纯碱工业的进步起了推进用途。

    :总结:

    :训练:

    1.相同物质的量的碳酸钠和碳酸氢钠分别跟过量盐酸反应,其中____放出CO2快,____放出CO2多,____消耗盐酸多。

    2.有一包白色晶体怎么样辨别是Na2CO3还是NaHCO3?

    怎么样除去Na2CO3溶液中混有些NaHCO3?怎么样除去NaHCO3溶液中混有些Na2CO3?

    3.在120℃、1.01×105Pa时有CO2和水蒸气的混合气体6.2g缓慢通入足量的Na2O2固体中充分反应后,固体物质的水平增重6.0g。求:

    混合气体中CO2和水气的物质的量?

    若将上述6.2g混合气体通入30mL5mol/L的NaOH溶液中,充分反应后,求新生成物质的物质的量。

  • THE END

    声明:本站部分内容均来自互联网,如不慎侵害的您的权益,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

专业院校

返回顶部

Copyright©2018-2024 国家人事网(https://www.zbxggc.com/)
All Rights Reserverd ICP备18037099号-1

  • 国家人事网微博

  • 国家人事网

首页

财经

建筑

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