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提要西部大开发最缺少的是投资,而投资的主要来源应是海外国内的非官方资本。在市场经济社会中,非官方资本的投向具备趋利性和安全需要,因此西部大开发的根本性工作是利益导向和法制筹备。要根据市场经济规则,以西部特有些投资利益去吸引海外国内的民间投资;同时做好有益于投资的立法工作,提供具备法治保障的安全投资环境和健全好的法律服务。
关键字语西部大开发;投资;利益;安全;利益导向;法制筹备
在国内有关西部大开发的讨论中,有关“西部如何干”这个话题,很多论者提出了不少“根本”性的建议。如有人说“人才是根本”,有人说“科技和教育是根本”,有人说“基础设施建设是根本”,有人说“生态环境保护是根本”,等等[1]。
笔者对此有不同怎么看。吸引人才,进步科技和教育,建设基础设施,都需要投资;而保护生态环境,除去需要投资外,则主如果个立法和执法的问题。因此笔者觉得:西部大开发,“利益导向”和“法制筹备”才是“根本”。
1、为何要在西部大
开发中进行利益导向和法制筹备
西部大开发最急迫的需要是投资
西部大开发最缺少的是投资。在已经过去的改革开放二十年间,西部区域不只没能非常不错的吸引外来投资,而且在随着着人才“孔雀东南飞”的同时,当地资金也往外流。目前西部区域别说搞大开发,连基本建设资金也十分紧缺。西部区域要在这次大开发的机会中成长为经济巨人,它没方法在短期内自我供血,而需要从外部引来投资。人类社会经济进步的机制历来是先进“帮”后进、先进“带”后进、先进“促”后进;没一种经济是在完全封闭的环境中可以全方位飞速发展的。吸引外来投资就是要在一个开放环境中寻求外来的帮忙。
(二)西部大开发的主要投资来源:海外国内的非官方资本
在西部大开发的讨论中,不少人都说目前国家经济实力已大大加大,东部沿海区域也奠定了比较坚实的经济基础,国家有能力将重点转向西部区域的开发,因此要积极争取国家的投入。这个思路不甚妥当,有背于市场原则,是一个计划经济的思路。西部大开发应该是一种市场行为,其市场主体应该是企业而不是政府。更要紧的是国家财力十分有限,面对广大西部这条巨龙的“血盆大口”,国家投资可以说是杯水车薪,根本没办法解决“大”开发的投资需要问题。目前中央财政一年的收入有6000亿元,而2000年还本付息的债务已高达4000亿元,1999年,中央财政赤字为1797亿元,债务和赤字都达到了历史最高点[2]。因此2000年国务院的《政府工作报告》初次提出了警惕和防范财政风险的定义。若过量增加建设投入,赤字必然继续加强,将容易致使国家的信用危机和还债困难,从而影响国家管理职能的正常发挥,这不只不可以促进经济的进步,相反会给经济的持续进步带来阻力。有人对财政转移支付抱有相当期望,其实这个转移支付也是十分有限的。由于在大家如此的进步中国家,不只西部要开发,东部沿海区域本身也是处在进步之中,不可能有很多的财政转移。西部大开发作为一个国家大策略,国家一定会有不断增加的投入,但国家有限的投入只能对广大西部的基本建设投资起一个引导和推进有哪些用途,不可能解决大开发的巨额资金需要问题。因此西部大开发的主要投资来源只能是海外国内的非官方资本。
现在海外的非官方资本是很巨大的,国际市场上的游资每年有几万亿USD。国际上的非官方资本主要源于发达国家的跨国公司。目前全球的跨国公司已有4万家,海外分支机构有27万家,他们控制了国际直接投资的80%。跨国企业的跨国经营和投资行为为进步中国家引进资金提供了极其有利的条件。国内西部大开发要做的重点工作是怎么样把海外的非官方资本很多吸引进去。吸引外资是邓小平对外开放理论的要紧组成部分,是国内对外开放的最重要内容,也是建设有中国特点社会主义的伟大实践之一。
西部大开发的另一个投资来源应是国内东部沿海区域的民间资本。国内东西部区域差距非常大,而且这种差距直到1999年都还在扩大。如1999年贵州的人均GDP仅等于全国的36.3%,1990年与上海的比是7.3倍,1999年扩大到了12倍[3]。东西部区域的经济差距说明东部沿海区域具备比西部区域大得多的民间资本,西部区域在大开发中不可忽略这一投资来源。
(三)利益导向的理论首要条件:非官方投资趋利论
西部大开发的主要投资来源是海外国内的非官方资本,但这类非官方资本的本性是趋利的,正如马克思所说,“资本只有一种生活本能,这就是增殖自己,获得剩余价值”[4]。非官方投资是以利益为本,因此只有利益才能把非官方投资吸引过来。
在西部大开发讨论中,大家常说“人才是根本”、“教育是根本”。其实在大开发的启动过程中,人才和教育都不是根本。譬如深圳以前有哪些人才呢,可是后来人才都往那里跑;深圳直到目前都没一所名牌大学,可是名牌大学生占人口的比率在全国最高。最根本的是什么?最根本的是它那里有“利益”和可以顺利获得利益的“市场机制”。大家有很多落后区域,它们并不是不看重人才,遗憾的是它那里没“金矿”,因此“淘金者”不会到它那里去。假如一个地方找遍每一个角落都让投资者看不到一点利益,那样它就不要凑西部大开发的热闹,存留任何一丝吸引投资和人才的幻想;即便你怀着多么美好的愿望,市场机制也会无情地粉碎你的梦想。一个地方有利可图,投资者来了,需要哪种人才企业自己会决定,企业自己会依据科研、生产和市场的需要又用利益去吸引人才,不需要政府去操心。可见吸引人才、进步科技和教育,归根到底还是一个利益的问题。做好利益导向,投资就来了;投资来了,人才就来了。可以说这是一个“利益——投资——人才”的良性循环机制。大开发无人才不可以,但假如没利益,没投资,就从来不会有人才。
东部沿海区域纷纷表示要积极参与西部大开发,但这类区域的决策者都强调:要按市场经济规律办事,只能在互利互惠的基础上参与大开发。不少东部企业界的人士也觉得,开发西部说白了是个经济进程,企业作为市场主体在西部大开发中承担着要紧角色,但企业需要利字当头,假如无利可图,是不会去投资的。现在浙江商人在新疆从事经营的有8万人,在陕西有12万人,在西南各省有20万人,在西藏区域也有数千人[5]。他们不是政府安排去的,而是自发去的,缘由只有一个,就是那里“有利可图”。
现在国内经济体制正在达成从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的转变,因此西部大开发不可以重复过去计划经济时期西部“三线建设”那种以政府行为为主导的开发模式,而应依据投资的趋利本性,借助市场化方法来吸引海外国内广大的民间投资。西部开发急切需要投资,而投资主要来自非官方资本,非官方资本的本性是趋利的,因此要吸引它需要靠利益作导向。
(四)法制筹备的理论首要条件:投资安全需要论
投资不只需要收益,而且需要安全。任何一个投资者,在有利可图的状况下,都期望把钱投到一个安全的地方,从而平稳地达成其收益。假如一个地方虽然看着有利可图,但没安全保障,那样投资者就会裹足不前甚而断然回首。投资的安全环境靠什么来提供,只能靠法制。在现代法治社会中,一个健康的投资人对法治安全的需要超越其对财富冒险增长的需要。目前的发达国家已经是成熟的市场经济和法治社会,投资收益不是通过原始积累时期那种任性妄为的冒险来获得,而是要在有益于投资的立法保障下,在好安全的法治环境中来合法地获得。因此西部大开发区域要很多引进海外国内的投资,就需要作好法制筹备,提供一个让外来投资能安全“图利”的环境。
(五)投资定律
依据以上论述,可以得出如此一个结论:在不一样的投资环境,利益和安全都是一个变量,投资也是一个变量;但投资变量是由利益变量和安全变量决定的。依据这三者之间的关系,可以确立如此一个并不表示确切量变但反映量变方向的投资定律——
投资量 = 预期利益值/非安全系数
这个定律的意思是:假如非安全系数为确定值,则很多投资将涌向预期利益值大的投资环境;假如预期利益值是确定的,那样很多投资将涌向非安全系数小的投资环境(即投资量与非安全系数成反比,非安全系数越小,投资量就越大)。假如一个投资环境相比别的投资环境预期利益值要大、且非安全系数又小,那样它需要多少投资就将会有多少投资涌进去。一个最好的投资环境是一个预期利益值最大且非安全系数最小的投资环境。投资者的预期利益值的确定主如果依靠于真实靠谱的利益导向,缩小非安全系数则主如果依赖法制。因此这个投资定律提醒西部大开发区域:假如你的开发主如果需要投资的话,那样你要做的根本性工作就只有两项——“利益导向”和“法制筹备”。
就现在来讲,海外国内投资者投资东部沿海区域的利益值和安全系数仍要比西部区域大得多。但伴随大开发的推进,西部资源优势的渐渐显露与法治环境的不断改变,这个差距必然会不断缩小;假如这个差距不会缩小的话,那样西部就从来不会有期望。但这个差距的缩小、甚至消除、甚至反过来西部投资利益和安全系数都超越东部沿海的首要条件是——要让投资者了解获得较大预期利益及其达成投资安全的很大可能性。要做到这一点,归根到底要十分努力地做好利益导向和法制筹备。
2、怎么样做好利益导向和法制筹备
(一)怎么样做好利益导向
利益导向的意思是:根据市场经济原则,充分挖掘西部的投资利益,以西部特有些投资利益去吸引海外国内的民间投资。用利益来吸引投资,其实质就是用利益来换取投资。利益越多,换取的投资就越多,因此要擅长挖掘出利益来。可是利益本身不会说话,不会主动向投资者招手,但利益又需要让投资者知道和相信,这就要擅长“包装”和“营销推广”利益。
第一,利益挖掘
西部区域的利益挖掘在于西部人要十分看重、不断发现并深化认识其资源优势、进步机会及创业人士的事业收获感等。
西部区域多具备丰富的矿产、水能、生物等资源优势。如投资西部办厂,在生产要点的配置过程中可以很多节省资源的获得本钱。政府有关部门要进一步做好这类资源的勘察工作,将借助这类资源投资办企业与发达区域相比可节省的本钱和获得的价值进行尽量详细的可行性研究,然后运用适合的信息载体包装起来,广泛地营销推广出去。西部区域具备便宜的劳动力资源,对进步劳动密集型产业可节省很多本钱。这对投资者来讲是个非常大的利益,由于“发薪资”一直是办企业的一件大事。西部区域富有各具特点的旅游资源。旅游业是西部的朝阳产业,是西部经济的一大特点,完全可以进步成为一个拳头商品。政府要把这种利益挖掘出来营销推广出去,以此吸引民间投资来从事旅游资源的开发。西部区域具备广大的市场。朱镕基总理在1998年九届人大一次会议举行的记者招待会上也讲到“中国是全世界最大的潜在市场”。可以说目前这个“世界上最大的潜在市场”至少有三分之一(按人口比率)是在西部。这对投资者来讲也是个非常大的“利”。
中国的西部大开发将会愈加激起大家的创造力和经济活力,在将来的二十年、三十年之后,势必使整个国家的生产力和经济布局发生彻底改观,中国将会以一个无比强盛的国家形象出目前世人面前!捐躯西部大开发无疑是一种空前的壮举,想到西部开创一番事业的各地有识之士一定会有一种强烈而特别的收获感。这种收获感也是一种利益。如国家可考虑设立一个“西部发展者收获奖”,这个奖的意义不在于钱,而是一个崇高的荣誉。利益并不完全都是资金,要用这种“收获感利益”去吸引那些富有报国热情、社会责任感和事业心的热血投资者。
第二,利益包装和利益营销推广
在某种意义上可以说,投资的利益是一种客观存在。但并非所有客观存在的利益都会被外面的投资者所知道和相信。这就需要对真实的客观利益进行加工和包装,然后通过有效的方法营销推广出去,才能换回投资。
利益包装就是要给原始的利益穿上华丽的外衣,对其形象进行细致的设计和艺术加工。利益包装以利益的状况、渊源、构成、形象为要点,以悦目和动心为核心。利益包装以对利益的全方位、深刻挖掘和充分理解为首要条件。在深刻挖掘和理解利益的基础上,可以通过各种体裁的文字、图形、图片、动画、摄影、录像甚至于演说等各种形式穷尽地包装自己所独有些优势资源、旅游景观、商业机会、民俗风情、历史文化等各种利益内容。利益经过包装之后就是一种利益商品,每一个具备前述优势利益的区域都要要“生产”源于己的利益商品品牌。要能做出杰出的包装工作,就需要要有一个包含记者、作家、摄影师、广告师、互联网主页制作者等在内的具备浓厚市场意识和商业敏锐性的利益包装“工程师”队伍。利益经过包装后应具备能打动投资者视觉的美感和心灵的内涵,使投资者心动并产生投资的欲望。
在利益营销推广方面要充分借助各种传统和现代的传播媒体,报纸、广播、电视、英特网等都要充分借助。计算机互联网媒体应作为利益营销推广媒体的重中之重,目前没一种媒体形式象计算机互联网那样能包罗万象、覆盖全球并具备多媒体形式、互动成效和快捷便捷的信息下载功能。西部地方政府要舍得在上网工程上烧钱,要密切注视信息业带来的各种进步机会。
(二)怎么样做好法制筹备
法制筹备的意思是:要打造完备的法律体系、好的法治环境并提供健全的法律服务。法制筹备是为利益导向服务的。对西部大开发来讲,法制筹备工作主要有以下三点。
第一,打造能促进西部大开发的法律体系
对西部大开发,全国人大应至少拟定两部法律。一部是基本法,可名为《中国西部开发法》,重点是把西部开发作为基本国策之一加以界定,不可以因任何领导人的变更而变化,把国家对西部大开发的资金支持和政策支持通过法律的形式确定下来;另一部是投资法,以法律保障吸引国际和国内民间投资并给予政策上的打折。
西部区域应依据全国性的法律法规和国家开发西部的策略部署,结合当地方实质,拟定出切实可行、有益于吸引外部投资的政策法规。尤其是要把已经挖掘出来的利益通过法制“包装”起来,使投资者能看到并坚信,只须拿出钱来投资西部,投资的利益收成是有法制保障的。
西部区域有全国最多的民族自治地方政权,可在宪法、法律、行政法规的原则框架内,充分借助《民族地区自治法》所提供的有利原因和国家推行西部大开发所颁布的有关政策,最大限度地行使自治权限,拟定出有益于吸引外资和非国有经济进步的法规条例、行政规章和政策手段,对到西部开发的国内外投资者,给予最大限度的打折待遇。
第二,优化法治环境
优化法治环境是一个全方位的系统性工作。一是要培育公众的法治意识。公众缺少法治意识是违法和很难做到严格执法、形不成好法治环境的根本缘由。法治意识的培育不是一蹴而就的事,需要严抓、长抓不懈。二是要严格依法办事。政府要严格依法行政,模范带头执法。但不可以用搞运动的方法来搞所谓“加大执法”和“严打”。既然是运动就会有终结的时候,搞执法运动会在客观上导致严打时犯法、不严打时不犯法,严打时犯大罪、不严打时犯小罪的情况。法律是神圣、公正而公平的,不可以象一年四季的气候那样冷热不同,如此会损害法律的威严。在引资过程中也要严格依法办事,切勿饥不择食,饮鸩止渴。你考察我的投资环境,我也要考察你的资质条件。大家在以前吸引外资的过程中,也引来了一些并不守法的投资者,他们进去之后,靠拉关系、走后门,大行其贿,大行其骗,有些把政府官员甚至高级干部拉下水,获得非法利益,有些把钱骗到手后一逃了之。假如大家引资引来一些不三不四的投资者,结果反会被真的守法的投资者看不起,从而阻塞了引资的正当途径。三是要搞好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工作,给全体公民和外来投资者提供一个人身和财产得到切实保障的安全环境。
第三,提供健全好的法律服务
从广义上讲,政府所有部门提供的都是一种法律服务。服务者要热情、周到,服务要健全、即时、优质。政府要树立起执法、服务的好形象。
狭义上的法律服务仅指由获得合法资格的专业法律服务职员提供的法律服务,这是法律服务的主体。西部区域与国内其它较发达区域的法律服务水平和水平尚有相当大的差距,而且因为国家律师行业准入规范规范严格,西部区域文化落后,可以经过很严格的全国统一考试进入律师行业的人数极其微小,因此专业服务职员数目紧急不足。在市场经济、法治社会、大开发综合背景下,西部地方政府司法行政部门任重而道远,需要加大专业法律服务职员的培养和队伍建设,勉励那些拥有肯定条件的有志者努力加入到专业法律服务的队伍中来,扩大法律服务范围和健全法律服务体系。西部各地的中心城市区应具备能为外来投资者提供公司、金融、证券、国际经济、国际贸易法律服务的高水平律师人才。要欢迎和引进港、澳、台及外国律师事务所进到西部区域开设分支机构,增进法律服务交流,全方位提升法律服务水平。
(2000年5月)
[参考文献与注释]
[1]以上看法很多出目前近一年来国内的报刊、电视媒体和西部地方政府的大开发决策文件中,与西部城市街头的标语口号中。
[2]郝泽华:《“财政风险”离大家还有多远——访全国人大常委、全国人大财经委委员吴树青》[N],《国内市场经济报》(北京),2000年3月14日。
[3]包霄林:《西部开发需要新思路(上)——访胡鞍钢》[N],《光明日报》(北京),2000年1月11日。
[4]马克思、恩格斯:《马克思恩格斯全集》[M](第23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72年,页260。
[5]《东部沿海区域表示要积极参与西部大开发》[N],《光明日报》(北京),2000年3月17日。
In the great Exploitation of west china,
The Basic Work is to guide by Benefit and to prepare Legal system
CHEN Jia-min
Abstract: West China lacks investment mostly in its great exploitation, and the source of the investment is mainly from the foreign and domestic non-governmental capital. In the society of market economy, investing of the non-governmental capital has the nature of seeking benefit and demand for safety. So the basic work is to guide by benefit and to prepare legal system in the great exploitation of West China. We must attract the foreign and domestic non-governmental capital by the peculiar benefit of West China accorpng to the rules of market economy. Meanwhile we must do the work of legislation well to provide a safe environment of investment and the perfect legal service.
Key Words:The great Exploitation of west china; Investment; Benefit; Safety; The guipng by benefit;Preparing for legal syste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