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化与世界经济大萧条

点击数:302 | 发布时间:2025-03-02 | 来源:www.huihunhe.com

    在谈论全球化时,大家常常注意到一种貌似中立的看法,即,全球化虽然会带来两极分化,但却可以使世界经济增长,因此只须注意愈加公平的财富分配,全球化将给所有人都带来好处。然而,在我看来,全球化不但会导致全球两极分化,而且会使世界经济衰退。在本文中,我将试图讲解以贸易自由化、投资自由化和资本流动自由化为核心的全球化怎么样致使世界市场需要萎缩,进而使世界经济全方位衰退的经历。本文还进一步论证,将来十年将是世界经济大萧条的十年,其烈度将超越二十世纪三十年代的大萧条。以2000年4月美国纳斯达克指数崩盘为标志,大萧条已经到来。本文的看法是以对角逐和危机关系的全新理解为基础的。

    1、角逐激烈致使经济危机

    在西方经济学词典中,没一个词比角逐更好的了。完全角逐的市场是效果最好率的市场,可以达成帕累托最佳,可以最大限度地满足大家的经济需要。在这一视线中,供给自动产生需要,或者说供给和需要自动平衡,经济像一架精密的机器运行好,不会产生经济危机。
    然而,事实上,角逐恰恰是危机的来源。历史上每一次经济危机的酝酿、爆发和解决过程,都是主导产业投资过度,角逐激化,以致主导产业原材料本钱上升,商品价格下跌,收益萎缩,很多企业破产破产,酿成危机。而伴随企业很多破产,加以新的主导产业的出现,或新的市场的开发,市场重新供不应求,同业角逐缓和,经济危机才能得以解决。
    角逐的核心是追逐个人利益最大化的个人或企业争夺同一资源。在亚当·斯密开创的经济学中,追逐个人利益最大化将自动致使社会利益最大化。然而,在争夺同一资源如目的市场、待分配收益、原材料等的角逐中,一方利益的最大化便是另一方利益的最小化,换成戏剧性的语言便是“你死我活”。因此,角逐也可以看作是战争的平时化。大家了解,战争最激烈的时候是双方职员伤亡和武器损失最大的时候,相似地,角逐最激烈的时候是各方收益很多萎缩,企业很多破产破产的时候。然后优胜劣汰,在很多资源被浪费掉将来,剩余资源才被配置到竞争优势最强而且最擅长运用角逐谋略的企业或个人手中,该产业将形成相对垄断格局。因为相对垄断,企业的价值率上升,生产规模进一步扩大,招工人数增加,并吸引新的角逐者来抢夺垄断收益,该产业将再一次出现生产过剩,角逐再度激化,产业再度陷入危机。就如此,每一次危机结束,垄断程度都将上升,垄断范围都将扩大。事实上,二百多年经济角逐的结果,是《财富》杂志500强在世界范围内垄断了煤、石油、钢铁、汽车、飞机、船舶、化工、机床、发电设施、半导体、计算机、软件、电信、传媒等各主要行业。近期十多年来,在发达国家出现了所谓强强联合的大规模兼并潮,以案值3500亿USD的美国在线购并年代华纳案为最高峰。
    值得注意的是,一个产业陷入危机并不意味着全局的经济危机,反过来,全局经济危机也不意味着任何一个产业都陷入危机。但,一旦经济增长的主导产业,如十九世纪初期的纺织业,十九世纪中后期的铁路,二十世纪初期的汽车、化工,二十世纪后期的半导体和计算机、电信等,陷入危机,则常常意味着全局性的经济危机。那些非主导的产业在某个局部区域陷入危机,比如纽约的旅馆业,或东京某区的餐饮行业,即便在经济兴盛时期,也会由于投资过剩、角逐激化而陷入危机。在经济危机时期,某些新的产业可能在悄悄成长,比如十九世纪七十年代美国铁路危机致使全局经济危机时期,石油工业却因为洛克菲勒完成托拉斯化而收益丰厚。
    由此大家不难得出结论,角逐缓和致使经济兴盛,而角逐激化致使经济危机。因为金融业的存在和进步,兴盛会被延长,而危机也会被加剧。在角逐缓和时期,金融业发放很多贷款,扶植新角逐者进入收益丰厚的行业,由此带来有关设施和原材料行业的进步,使就业增长,消费旺盛,从而给收益丰厚的下游产业扩大市场,形成良性循环。随后,因为需要增长跟不上投资扩张,到某一点良性循环就终止,而恶性循环却开始了。企业纷纷打价格战,减少本钱,削减薪资,从而缩小了市场,为争夺缩小了的市场,只好进一步打价格战,进一步减少本钱,削减薪资,直至很多企业破产破产,陷入全局性经济危机。

    2、角逐缓和是二战后黄金时期是什么原因

    二战结束将来直至七十年代初期,西方世界有一个所谓黄金时期。这一时期发达国家作为整体,每年平均经济增长高达4.4%,是其后二十年的每年平均经济增长率2.2%。这使经济学界产生过不少乐观想法,比如劳资矛盾解决了,经济危机被熨平了甚至是消失了,经济将达成自动和无限的增长。这段黄金时期也在马克思主义经济学界中引起广泛注意,在中国,大家觉得这是生产力进步和资本主义规范自我调节的产物。
    然而,从角逐与危机的角度看,这一黄金时期无非是西方各大国经济角逐缓和的表现。大家都知道,二战后美国拥有世界50%的生产能力和70%以上的黄金储备,其角逐实力远在欧洲各国和日本之上。1950年美国制造业的劳动生产率为英国的3倍,德国的4倍,是日本的更多倍。美国制成品的生产为西德的6倍,为日本的30倍。美国煤矿的生产率比英国、西德高3-4倍,是法国的7倍。因此,战争刚结束时,美国的政策是借助美国统治的全部优势,为美国资本获得最有利的地位,迫使各国开放市场,同意价廉物美的美国货,摧毁德国、日本、英国、法国、意大利的经济,夺取这类国家对殖民地的统治和影响,从而达成美国独霸西方世界的美梦。为达此目的,美国对盟国援助只用于救急,不是帮助盟国重建生产体系;援助都附有“排除国际商业中的所有歧视待遇的协议”,并且在货币和贸易体系计划中,美国不让各国为平衡支付而限制贸易。非常重要的是,美国以预防德、日第三侵略他国为名,拟定了拆毁德国、日本军事工业的计划,从根本消灭这两个新兴工业强国的角逐能力。假如这所有都成为现实,则美国将成为新的世界工厂,而欧洲和日本将成为美国的原材料及初级商品加工地,那里的经济需要将没办法增长,一个长达二十多年的兴盛期也就不可能出现。
    事实上,美国的这一商业野心并没能达成。伴随美国产品很多输入各国,伴随拆毁德、日两国军事工业的进程的开始,欧洲和日本国内失业工人很多增加,各国共产党权势飞速壮大,美国不能不更弦改张。美国统治精英终于发现,他们的头号敌人是苏联社会主义阵营,而不是欧洲和日本,因此美国对外经济政策发生了一百八十度的变化,变消灭角逐对手为扶植角逐对手。主要手段有三,一是著名的马歇尔计划;二是停止拆毁德国和日本的军事工业;三是允许日元、英镑、马克等货币贬值,比如日元贬值到1USD兑360日元,从而降低美国货对各国市场的冲击,并使各国有能力对美出口。此后,因为朝鲜战争爆发,日本又成为美国军火的前线提供商,发了一笔战争财。这类手段从成效来看,可以一言以蔽之,即美国采取了单方面自由贸易,而允许各国贸易保护的友好态度。此后,欧洲和日本生产能力得以重建,内需扩大,给美国产品提供了更大的市场;欧洲和日本商品输出美国的数目不断增长,但却仍不足以平衡来自美国的进口,美国进出口仍然维持大额顺差,世界经济进入良性循环。
    美国之所以可以采取扶植角逐对手的作法,客观上是因为美国工业的竞争优势远高于日本和欧洲各国。然而,因为高薪资本钱和低积累率,美国的优势渐渐在丧失。1955年到1970年间,美国制造业固定资产总额增加了57%,西欧主要国家增加了116%,日本增加约500%。1960年,美国制造业每小时劳动本钱约等于西欧的3倍,日本的10倍。这样巨大的本钱差距导致美海外贸顺差不断缩小,黄金储备不断降低。到1971年时,初次出现贸易逆差。美国在世界国民生产总值中所占比重1955年为36.3%,1960年为33.7%,1965年为31.3%,1970年为30.2%,1975年为24.5%。以布雷顿森林体系崩溃为标志,美国竞争优势已经衰落到与欧洲、日本平起平坐的地步,而且其衰落趋势还在进一步进步。
    也就是说,为了应付冷战需要,美国做出了重大的策略牺牲,培养了我们的经济角逐对手。然而,恰恰在这一段培养角逐对手的角逐缓和时期,世界经济历程了大兴盛。

    3、角逐激化导致世界经济螺旋降低

    USD与黄金脱钩的同时便是USD贬值。从那时起,USD和日元的比值从1:360曲线跌至1:120左右,与英镑、德国马克等主要货币的比值也一路下跌。USD贬值一方面使世界各国手中的USD储备购买力减少,能购买的美国货物降低,其次则是增强美国产品的出口竞争优势,削弱各国对本国市场的保护,并增加向美国出口的困难程度。同时,美国企业以更大规模、更迅速度向国外转移生产基地,减少本钱中的薪资比率,从而使美国对欧洲和日本的本钱劣势得以减轻。第三,美国迫使各国更大程度地开放市场,但同时,却用特别301条约加大对本国市场的保护,实行超级贸易保护主义。
    这三条手段事实上是七十年代的各国经济停滞膨胀的根本缘由。因为使用浮动汇率制,USD贬值引发了一场汇率大战,日元、马克、英镑争相贬值,导致很难抑制的通货膨胀;同时,因为美国实行超级贸易保护主义,各国对美出口降低,而进口增加,经济增长自然放慢;美国的处境则是略有改变,贸易逆差增长放慢而己。第三,不只美国,而且日本、欧洲各国都竞相将生产基地转移到第三世界国家,导致国内外需要萎缩,这是最具破坏性的。当美国将汽车生产线转移到墨西哥时,本国失去一个30000USD的工作职位,而墨西哥增加一个3000USD的工作职位。27000USD成为汽车企业的收益,该收益将用来减少车价,增加高级雇员薪水,增加企业收益。因为薪资是消费需要的来源,而收益则是投资的来源,就世界范围而言,需要降低了,投资却增加了,角逐变得愈加激烈了。就墨西哥而言,得到一个3000USD的工作机会好像是好事,然而美国通用汽车企业的技术和品牌加墨西哥的薪资,可以使墨西哥本国汽车业破产,使墨西哥的需要不是增长而是萎缩。
    从理论上说,假如没新的产业革命,伴随美、日、欧三大经济地区的角逐愈加激烈,滞胀将持续下去,直至各国企业很多破产,演变成世界经济大萧条为止。但,有一个方法可以使大萧条推迟到来,那就是寅吃卯粮,赤字消费。
    从里根上台起,美国一方面减税以提升企业国际竞争优势,一方面又扩大军备以增强内需。这一增一减所导致的财政赤字由发行高利率的国债来补偿,使里根任内美国国债大规模增加,形成八十年代的“赤字兴盛”。布什总统萧规曹随,继续赤字财政。到1994时,美国政府债务即高达4.6万亿USD,每年仅支付国债利息就需要3000亿USD。这还只是狭义债务。假如算上由联邦政府担保的广义债务,则债务数目愈加惊人。政府债台高筑的同时,公司债务和个人信贷消费的数额也不断膨胀。1980年,全美工商企业负债总额还只有1.4万亿USD,到1991年3月,已达3.5万亿USD。同期,全国居民负债总额从1.4万亿USD上升到4.1万亿USD。九十年代以来,美国的各项负债继续上升,截止到2001年首季为止,美国政府、企业和居民负债总额已高达31.6万亿USD,是国民生产总值的三倍,其中政府债务7.08万亿,企业债务15.18万亿,居民债务7.23万亿。不只美国这样,日本与欧洲各国都债台高筑。日本国债已高达国民生产总值的130%,企业和居民负债也数额惊人,尤其是银行及其他金融机构的负债,已经达到使日本金融体系全方位崩溃的地步。欧洲各国的政府债务比美、日都少,由于马斯特里赫特条款规定各国总负债不能超越60%,其代价是欧洲失业率居高不下,经济增长缓慢。但欧洲企业和居民的负债却不低。比如,在九十年代后期的电信投资热潮中,银行向电信企业发放了数千亿USD的贷款,据英国《金融时报》的消息,这类贷款只有1%可以收回。
    在发达国家债务惊人的同时,进步中国家的债务也在继续上升。从1982年墨西哥金融危机以来,进步中国家已经多次爆发大规模的金融和经济危机危机。墨西哥、巴西、东亚、俄罗斯、土耳其、阿根廷这类被西方国家视为经济自由化模范生的国家一个个在金融危机中倒下,被迫同意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的结构调整策略,供应国家的土地、矿产、电信、铁路等有垄断收益的主权性资产,紧缩财政开支,削减福利手段,使人民的生活质量大幅度降低。至于撒哈拉以南非洲各国,早已被视为第四世界,除去饥荒、战乱的消息,已经没什么能引起外面的兴趣了。1987年时,第三世界债务总额升至10000亿USD,约占第三世界国民生产总值的5%,各国经济增长几乎全部被债务本息吸干。然而到1996年时,这一债务总额不但没缩小,反而进一步增长至将近20000亿USD。
    假如说,无论发达国家还是进步中国家,国家、企业、居民的债务都已高得惊人的话,那样哪个是债权人呢?债权人是一小部分控制垄断企业和金融机构的大财团。换言之,八十年代以来的进步是这一小撮大财团发放贷款,保持了微弱的世界需要增长,使本来可能于八十年代初期、最晚九十年代初期就爆发的世界经济大萧条得以拖延到今天。
    九十年代初期美国和世界经济的衰退已经十分紧急。从1987年股市大狂跌开始,美国经济就走下坡路,至1990年正式进入衰退,企业破产破产的数目不断扩大,失业率不断上升,几经反复,于1993年第二季度才出现强劲回升,开始所谓九十年代的新经济兴盛。然而美国九十年代兴盛的国际背景却十分暗淡,欧洲低速增长,日本零增长,中南美洲、东南亚经济危机,前苏东区域国民生产总值大幅度减少。在这个全球经济互动十分密切的年代,美国经济何以能一枝独秀呢?难道美国的国际竞争优势重新恢复了吗?事实并不是这样。随着着美国新经济的是贸易账户和资本账户的巨额逆差。贸易逆差在1999年高达3389亿USD,2001年更将高达4500亿USD。同时,则是日本、欧洲、中国、俄罗斯及其他进步中国家的巨额资金流入美国。日本的零利率政策不但没启动国内投资,反而促进其流向高利率的美国追逐高额利息。欧洲经济的低增长也使欧洲金融投机家把资金注入美国。经济总量只及美国十分之一的中国所购买的美国国债就有800亿USD,俄罗斯经济垮台后很多资金也涌入美国。据估计,仅1997年金融风暴后,从东南亚区域流入美国的资金就高达8000亿USD。
    这就形成一个奇怪的循环,各国出口赚美国人的钱,然后又购买美国股票和债券,借钱给美国人花,美国人烧钱又支撑了美国和各国经济的增长。USD源源不断流向世界,世界又把USD送回美国的债市和股市。这样恶性循环,美国的债务愈加多,贸易逆差愈加大,世界经济的总需要愈加低迷,股市却愈加高。这一循环的唯一可能结果就是一场世界经济大萧条。因为这场大萧条八十年代初和九十年代初两次被推迟,所有可用的财政和金融方法都已用尽,其烈度将超越上个世纪三十年代。与三十年代不同的是,这回再也无财政和金融方法可以施展了。

    4、全球化为国际经济角逐的加速激化铺平了道路

    七十年代美国应付竞争优势相对衰落和经济滞胀的三大手段意味着新自由主义的崛起,也意味着所谓全球化年代的到来。为了灵活地运用USD的贬值和升值,这就需要资本流动自由化;为了顺利转移生产基地,需要第三世界各国的配合,这就有投资自由化;为了加大美国产品的出口,这就有贸易自由化。这是七十年代以来新自由主义全球化的三大支柱。
    资本流动自由化使国与国之间的角逐就不再局限于技术、本钱的角逐。一国汇率贬值意味着该国的全部产品对外出口竞争优势增强,各国货币竞相贬值则意味着国际角逐空前激烈。不只这样,资本流动自由化还使一国调控经济的货币杠杆失灵,使国家的货币主权遭到紧急威胁。资本流动自由化还有一个加紧急的后果,就是使世界市场需要萎缩。1966年美国的全部外汇买卖额中,产品进出口额所占的比率为80%以上,使用“浮动汇率”规范近三十年后,这一比率降到了1-2%。这意味着很多资本停留在外汇市场,投入实质生产的资本降低,投资需要萎缩。
    因为投资自由化,跨国资本在全世界范围内寻求最低本钱、最低税收,迫使各国争相向跨国公司减让税收、压制劳工运动、减低薪资。发达国家的工人面临工厂关闭、转移的威胁,被迫同意资方裁减职员、减少薪资、增加工作量的需要,而进步中国家的民族工业则在跨国企业的打击下很多破产破产。其结果则是世界市场的消费需要萎缩。
    因为贸易自由化,各国中小微型企业和农业跨国界相互角逐,价格不断降低,薪资本钱不断被压缩,很多缺少国际竞争优势的企业纷纷破产,导致投资需要和消费需要进一步萎缩。
    因此,新自由主义全球化既是发达国家国际角逐激化的产物,反过来又系统地加剧了国际角逐,为国际角逐的空前激化铺平了道路,一步步将世界经济推向大萧条。
    但,这是不是意味着全球化是自然而然的过程呢?从以上剖析中不难看到,全球化是以各国跨国公司为动力,以美国为主导,以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关税与贸易总协定/世界贸易组织和世界银行为组织推行者,以新自由主义为旗帜,国际政界、商界、学界精英共谋的人为过程。所谓华盛顿共识即是共谋存在的证据。
    大家常常混淆市场经济与新自由主义的关系,以为一国范围内无障碍市场经济行得通,国际范围内的无障碍市场经济也应该行得通。然而一国范围内的市场经济成功的首要条件是政治上的一人一票可以制约经济上的一钱一票,使该国的区域差距与贫富差距得以有效调节,有足够的财政资金建设道路、桥梁、港口、机场,能推行内在协调一致的经济和民事、刑事法律,并且可以用凯恩斯主义的财政与货币政策调节经济周期。失去这一首要条件,市场经济将带来两极分化,假冒伪劣风靡(劣币驱逐良币),经济动荡,秩序混乱,以致社会没办法存在下去。在缺少一个由全世界人民投票选举的世界政府的首要条件下,在跨国公司不受民主力量制约的首要条件下,拆除各国对本国经济的保护,取消各国的经济主权,听任弱肉强食的经济逻辑无障碍通行,只能致使世界范围的两极分化和社会动荡。

    5、结束语

    大概使这场危机程度减轻或时间缩短的可能原因是新一轮产业革命。然而,在上个世纪最后二十年,电信、网络、计算机和软件业革命对经济增长有哪些用途已经释放完毕,并在网络泡沫的破灭中转化为危机原因。生物和医药技术好像是新一轮产业革命的源泉,但因为该项技术高度垄断,既不可以飞速扩散形成投资兴盛,又不可以产生类似铁路带动钢铁、机车、煤炭业那样的连锁反应,反而会加速财富向这类生物、医药公司集中,很难成为经济增长的火车头。新能源开发是否大概担负起此重任呢?这样新能源开发在经济上有利可图,肯定是石油提供发生紧急短缺之时,而后者常常意味着加剧经济危机。
    所以,我看不到摆脱大萧条的经济和技术可能。预测将来是危险的。有些学界朋友告诫我,不要把话说得太满,要给自己留有空间。世界上多数经济学家觉得美国经济的衰退只不过普通的周期性衰退,明年或后年某个时候就会复苏。一部分经济学家觉得这次美国经济的衰退比较紧急,可能走出衰退的时间会长一些。只有极少数经济学家觉得美国经济衰退或许会象九十年代的日本经济一样,进入漫长的零增长时期。至于预见一场超越三十年代的世界经济大萧条的人,则更是寥若晨星了。你就那样自信?不怕出错,毁了我们的学术声誉?
    我不是赌徒。无论做事还是做学问,我都会作两手筹备,从最坏处计划,争取最好结果。所以这样自信,是基于与经济学两大范式都不一样的角逐和危机理论,而绝大部分经济学家都在这两大范式内考虑。通过阅读二百年来西方各国的经济危机史,我有把握地说,我的危机理论是经得起历史检验的。假如说,将来十年世界经济居然没陷入大萧条,我将深思我们的危机理论,深思自己全部的经济学理论。

  • THE END

    声明:本站部分内容均来自互联网,如不慎侵害的您的权益,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

专业院校

返回顶部

Copyright©2018-2024 国家人事网(https://www.zbxggc.com/)
All Rights Reserverd ICP备18037099号-1

  • 国家人事网微博

  • 国家人事网

首页

财经

建筑

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