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中国21世纪总体进步策略的确立
为何要研究中国21世纪进步策略
大家国家已经拟定了21世纪的近中期进步策略。最近进步策略是:21世纪前20年全方位建设小康社会,基本达成工业化,国内生产总值比2000年翻两番;中期进步策略是:到21世纪中叶基本达成现代化,人均国民生产总值达到当时的中等发达国家水平。对于这一近中期进步策略,还需要有更深入更具体的认识和把握,即不只要看到经济的增长,而且要看到其背后复杂的社会进步内容特别是新旧支撑科技、新旧主导产业的演变与更替。
除此之外,还有更深刻的背景需要大家需要对21世纪的整个百年进步策略有一个完整的设想与把握。简单地讲,这就是正在兴起的世界范围的新工业革命向大家提出的需要。在《文明的演进与新工业革命》、《论新工业革命》、《关于新工业革命的对话》等文章中,我已就人类文明演进的规律与经历、工业文明的危机与新工业文明的兴起做了较详细的论述。很多事实表明,工业生产方法已陷于紧急危机之中,新工业革命已在全球兴起,特别是新工业文明范畴的新科技革命、新产业革命正在如火如荼,人类文明将在21世纪实现向新工业文明的转变。中国的现代化建设正是在新工业革命兴起的年代大背景下展开的,决不可忽略新工业革命的年代大潮对中国现代化进程的影响。所以,从新工业革命的视线深入全方位地研究中国21世纪进步策略已成为一项要紧而又紧迫的任务。
中国21世纪总体进步策略的确立原则
第一,确立中国21世纪总体进步策略,需要一直坚持正确的进步观和历史观。大自然的进化在本质上是物质形态的进化,物质形态的进化大体历程了四个阶段:一是场、基本粒子及其群体形式弥漫物质的物理物质;二是原子、分子及其群体形式恒星、行星的化学物质;三是细胞、机体及其群体形式生物圈的生命物质;四是人及其群体形式社会的人类。物理物质、化学物质、生命物质和人类,形成了物质世界的由小到大、由低到高的四个物质层次。人类直接诞生在生物层面,并直接依靠于生物层面而存活和进步。人类文明的演进在本质上是由浅入深地不断推进对自然物质层次的认识与改造,不同文明形态的根本标志是不同层次的物质生产力和生产方法。根据唯物史观来考虑人类文明的演进经历,人类大体要历程三个大的历史阶段,这就是:对生命物质的认识与改造阶段→对化学物质的认识与改造阶段→对物理物质的认识与改造阶段,即生物文明阶段、化学文明阶段和物理文明阶段。每一个阶段又可分为初级与高级两个小阶段:在初级阶段,人类活动主如果对天然存在的某类物质形态的采集和借助;而在高级阶段,人类则可以生产该类物质形态,这个时候人类活动主如果人工生产和借助该类物质形态。如此一来,三个大阶段又可分为六个小阶段或小年代,具体地说就是:天然生物年代与人工生物年代、天然化学年代与人工化学年代、天然物理年代与人工物理年代。大家把这六个年代的文明演进线索与一般讲的采猎年代、农业年代、工业年代相对照时就可发现:采猎年代事实上就是天然生物年代,农业年代事实上就是人工生物年代,工业文明则事实上就是天然化学年代。工业文明之后的新文明,理所当然的就是“人工化学年代”即“人工创造和借助化学物质的年代”,因为从大年代的划分看它与工业文明都是“化学文明”,因此,与工业文明相对应又可以称它为“新工业文明”或“新工业年代”。事实表明,只有坚持正确的进步观和历史观,才能正确地把握人类文明演进的轨迹,才能深入地认识当代工业文明的危机及其内在演变趋势,也才能合理地揭示人类新文明形态的本质和进一步确立正确的进步策略。
附图
附图
第二,确立中国21世纪总体进步策略,需要一直坚持从新工业革命的视角把握中国21世纪进步的大方向。现在容易犯的一个错误就是,总是只看到工业化而看不到新工业化,只看到工业文明的量变而看不到工业文明的质变,意识不到新的文明革命正在到来,因而把中国的现代化建设仍然囿于工业化之中。这势必会干扰到大家的进步策略的正确抉择。
第三,确立中国21世纪总体进步策略,需要坚持立足目前与着眼将来相统一的策略抉择方针。中国21世纪的进步策略不可以忽视达成工业化的艰难任务。但,大家也决不可以由于达成工业化的重任尚没有完成而忽视新工业革命的世纪大方向,需要把二者统一块儿。探索工业化与新工业化的有机统一,能动地处置工业化与新工业化的关系,乃是正确拟定中国21世纪总体进步策略的核心任务。
工业化与新工业化相统一的复合型分阶段总体进步策略
制约中国21世纪进步策略的要紧原因主要有两个。第一个是中国的进步近况,第二个是中国21世纪的进步目的。中国的进步近况是什么样的呢?简单地讲就是:没有完成的工业化与正在兴起的新工业化。中国21世纪的目的是什么呢?简单地说就是:既需要完成工业化又要达成新工业化。从“没有完成的工业化与正在兴起的新工业化”的21世纪之初的近况出发,走向“既需要完成工业化又要达成新工业化”的21世纪的目的,这就基本决定了中国21世纪总体进步策略的构架。这个总体进步策略构架是一个动态系统,具备两个层次和三个阶段。“两个层次”,指的是21世纪总体进步策略包含初级与高级两套战略,初级策略是达成工业化的策略,高级策略是达成新工业化的策略。在这里需要指出的是,因为工业文明开始出现危机,又因为新工业文明已在兴起,大家工业化策略需要适应形势加以调整,因而本文提出了“适度工业化策略”以代替传统工业化策略。“三个阶段”,指的是工业化的初级策略与新工业化的高级策略在统一推行中要分三个阶段进行,每一个阶段具备不一样的具体内容与目的。
2、中国21世纪的初级进步策略:适度工业化策略
在21世纪,中国的进步第一要完成工业化,第二还要达成新工业化。相比较而言,工业化进步策略就是中国21世纪的初级进步策略。
中国不可能也无需建设最发达的工业化
第一,需要了解:中国不可能建设最发达亦即过度的工业化。西方高度发达的工业化事实上是过度进步的工业化,它是一种不可持续的物质生产方法和经济方法。中国是一个后进步人口大国,它的工业化遇见了两重困难:一是发达起来的工业强国已经大比率地占用着世界上有限的资源,二是中国人口总量太大,满足中国高度工业化而需要的资源也是巨大的。工业化所需要的自然资源的短缺,决定了像大家如此的后进步人口大国是不可能打造高度发达的工业化的,即便打造起来也不可能持久。
第二,需要了解:在今天,中国的进步事实上也不再需要建设最发达的工业化。因为新工业革命正在兴起,这为中国的腾飞提供了新的历史契机。21世纪的社会现代化,其主流不再是传统工业化而是新工业化。中国的现代化建设目的已不可以只追求工业化而必须追求新工业化。
但,中国到今天还未达成工业化,仍需要继续推进工业化。然而,这个时候的工业化因为自己已渐渐陷于危机之中并且新工业化已在兴起,因而工业化进程应该是发生调整、改革了工业化,是一种“适度工业化”。只有走适度工业化道路,中国才不会陷于过度工业化所形成的危机与困境之中,才能顺利地向新工业化转移、发展和进步。
“适度工业化”的原则
1、抑制化原则。抑制化原则是建设“适度工业化”的基本需要,没抑制化原则就不会有“适度工业化”。抑制化原则所涉及的内容是多方面的,包含抑制人口、生产、消费等各方面各环节的进步规律和进步速率,也就是人口规模要适度,生产规模要适度,消费规模要适度,经济增长要适度,对资源的消耗要适度,等等。
2、生态化原则。工业化进步已成为大自然进化的最大破坏力量,如不及早控制工业化进程对自然环境的破坏,大自然亿万年的进化成就将会毁于工业化进程之中。中国的工业化需要吸取西方传统工业化的教训,坚决纠正生态恶化的态势,把生态化原则贯彻到工业化进程之中,使生态保护与工业进步相协调。这就是生态化原则所需要的“适度工业化”,即生态文明的工业化。
3、信息化原则。信息化并非比工业化更高级的文明形态,而是工业文明进步的高级阶段。信息化是中国工业化建设的重点和核心。通过信息化,中国的工业化才能达到世界先进水平。信息化了的工业固然提升了工业生产率因而也提升了对自然环境的破坏力,但同时信息化也能提升贯彻抑制化原则与生态化原则的能力,可以更好地防止过度工业化带来的各种弊病。
4、对接化原则。工业化已不再是最高目的,而只不过一个初级目的。工业化的初级目的也不应独立于新工业化,而需要与新工业化相适应、相连接,这就是工业化建设中的对接化原则。第一,对接化原则需要需要从新工业化的更长远目的适度地变革工业化,使之向新工业化需要趋近,这就使工业化“适度”地变成了新型工业化。第二,对接化原则需要工业化进步要为新工业化的拓展和进步留下充分的空间和奠定必要的基础。
中国的适度工业化体系
中国的“适度工业化”既是中国工业化的进步目的,也是一个进步过程,从时间上讲它是21世纪20年代基本达成工业化之后到21世纪中叶基本达成现代化之时的中国工业化模式。中国的“适度工业化”与传统工业化有明显的不同。
1、价值特点。高度发达的工业化追求工业经济的无限增长和享乐至上的消费方法,这内含着追求消耗资源的无限增长。“适度工业化”则以工业经济增长有限、节省资源、适当消费为价值特点,并积极地向新工业文明的创造为本价值观转变,这内含着保护自然、维护大自然总体进化的价值追求。这一价值内核,决定着“适度工业化”体系的其他特点。
2、经济特点。其一,突出综合国力和经济水平而不过分强调GNP,特别觉得工业化框架内的GNP增长是有限度的,也是应该适度加以限制的。其二,强调各产业间的平衡和结构合理。农业的比要紧降低,工业的比要紧上升,但需要探索资源消耗低、环境污染少的工业新种类和生产新办法。服务业的比要紧上升,但不可以试图无限进步工业生产基础之上的服务业。其三,农业劳动力比要紧降低和城市化比要紧提升,这要与产业结构相对应,但要充分考虑中国国情和新工业革命的原因。
3、文化特点。教育和科技投入要逐步提升,与物质再生产投入同等看重。受高等教育的人口比重、研发职员的比重、经费投入比重都要有一个较高水平。
4、生态特点。第一是人口规模要稳定,中国作为人口大国特别要控制人口增长,努力达成人口零增长。第二是努力提升资源借助率,积极主张循环生产和循环经济。同时应提出“自然未开发率”的进步新指标。
3、中国21世纪的高级进步策略:新工业化策略
21世纪的中国,最后是要建设和达成新工业化。相对适度工业化策略而言,新工业化策略就是中国21世纪的高级进步策略。
中国建设新工业化的条件
虽然中国现在还未达成工业化,但已经拥有了建设新工业化的条件,中国不可以等到完全达成工业化之后再拓展新工业化建设。
第一,历史的启示。历史上新旧文明断裂和交替的时期,总是正是原本较落后的国家和民族后来居上的历史契机。中国应该充分认识工业文明的危机与新工业革命的历史机遇,防止过度工业化势必带来的困境,率先发展新工业文明。
第二,现在,在世界范围已兴起了新工业革命的浪潮,这个历史大背景已为中国发展和建设新工业化提供了客观条件。在这种形势下,哪个能自觉认识到工业文明的危机和新工业文明的势必到来并积极发展它,哪个就能获得进步的主动权,并能在新工业革命中居于领先地位。
第三,中国自己也拥有了发展新工业化的条件。第一,中国的综合国力大大增强,这为发展新工业化提供了应具备的经济条件。第二,中国的工业化进程为发展新工业化积累了必要的技术储备。第三,中国在新兴科技的很多范围居于世界前列,这为发展新工业化提供了重点性的要点。
[1][2]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