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会计准则与上市公司盈余水平

点击数:570 | 发布时间:2025-05-17 | 来源:www.kmgiq.com

    2006年2月15日,财政部正式发布了39项新会计准则,基本上构建了完整的会计准则框架,并于2007年1月1日第一在上市公司中推行。这次会计改革主要内容有:依据资产获得的方法确定计量属性;依据不同资产减值特点,确定减值损失的处置办法,而不统一用“备抵法”;债务重组损失重返收益表等等。指导思想是强化有关性,看重靠谱性,并重新启用公允价值,强调“与国际惯例趋同”,不是2001年提出的“与国际惯例协调”,更不是1993年的“与国际惯例接轨”。

    与原准则相比,新会计准则的变革无疑会对上市企业的盈余产生巨大影响,既而会对企业的盈余管理行为产生一系列影响。本文通过剖析准则变革的内容,讨论新会计准则对上市公司盈余水平的影响。

    1、新会计准则的主要变革

    1、公允价值的应用

    在新会计准则变革中,最大的闪光点是公允价值的应用。考虑到国内市场进步的近况,准则主要在金融工具、投资性房产、非一同控制下的企业合并、债务重组和非货币性买卖等方面使用了公允价值。大体上说,对市场经济进步和与国际会计接轨都是非常有利的。公允价值的应用达成了国内会计准则的新突破。在金融衍生工具不断丰富的状况下,有关买卖性金筹资产的规定值得关注。买卖性金筹资产公允价值的变动会产生利得或损失,这将改变现在会计实务中短期投资只确认减值、不确认升值收益的状况。上市公司进行短期证券投资(包含股票、可转换公司债券、权证或产品期货投资等),报告期末按公允价值入账,账面盈利直接计入当期收益。公允价值变动产生的利得或损失计入当期损益,而不再使用现行的本钱与市价孰低法。

    2、资产减值筹备的计提

    新发布的《企业会计准则第8号――资产减值》第17条明确规定:“资产减值损失一经确认,在将来会计期间不能转回。”即根据新的会计准则,“存货跌价筹备”、“固定资产跌价筹备”、“在建工程跌价筹备”、“无形资产跌价筹备”,从2007年开始计提后不可以冲回,只能在处置有关资产后,再进行会计处置。这条新规定无疑截断了上市公司通过资产减值筹备调节收益的渠道。这样严格的“一刀切”规定,主如果为了预防企业借助减值筹备的计提来调节收益。这说明上市公司将没办法借助资产减值损失转回进行盈余管理。

    这一点也是新会计准则与国际财务报告准则的实质性差异之一,充分体现了国内新会计准则的特点。但值得关注的是,在新会计准则下,2006年被视为资产减值冲回的最后期限,对于在股改策略中有营业额承诺和股权勉励机制且减值筹备占净资产比率较高的公司,大概在2006年将减值筹备冲回,进行盈余管理。这类公司若在2006年报中转回部分减值筹备,则上市企业的营业额将出现较大的提高。

    3、存货管理方法

    新会计准则规定,存货发出计价,取消后进先出法,一律使用先进先出法。存货发出计价办法的选择对盈余水平的影响具体体目前存货的价格波动上。当存货价格上涨时,公司既可能使用后进先出法,使当期本钱成本上升,降低当期收益,也会使用先进先出法,使当期本钱成本降低,增加当期收益。若存货价格降低时,则正好相反,即公司使用后进先出法会降低本钱成本,增加收益;使用先进先出法则会增加本钱成本,降低收益。新会计准则的这一变化,将使企业借助变更存货发出计价办法来调节当期收益的惯用方法不可以再被用,使所有企业账面上反映的都是存货的实质本钱,而没让人为调节。这有益于对企业的经营营业额进行剖析和比较,提升了会计信息的用法价值和上市企业的盈余水平。

    除此之外,这一变革对生产周期较长的上市公司将产生肯定的影响。原使用“后进先出”法、存货较多、周转率较低的公司,使用新的存货记账办法后,其毛利率和收益将出现不正常的波动。

    4、债务重组办法

    新会计准则将原由来债权人让步而致使债务人豁免或者少偿还的负债计入资本公积的做法,改变为将债务重组收益计入营业外收入;对于实物抵债业务,引进公允价值作为计量属性。新会计准则关于债务重组的规定,与美国现行的有关规定基本相同,即债务重组产生的利得可以计入当期损益。也就是说,上市公司可以通过债务重组而获得收益。对一些无力清偿债务的上市公司而言,新会计准则意味着一旦公司获得债务豁免,其收益将直接反映在当期收益表中,可以很大地提升每股盈余。依据现在上市公司债务重组的惯例,债权人一般都会依据上市公司实质偿债能力,做出肯定的让步。不管让步多少,上市公司都将获得收益。

    有的业内人士担忧,如此会致使一些上市公司飞速改变财务情况和经营成就,一些高负债公司借助债务重组蓄意包装收益,原亏损的公司则会因此而扭亏为盈。笔者觉得:事实上债务重组由原先的计入资本公积变为直接计入当期收益,进入收益表对有的亏损上市公司不会有太大的影响。现在“报表重组”已没什么新意,投资者大部分还是重视上市公司主营业务的重组。

    2、新准则对上市公司盈余管理空间的影响

    1、减少企业盈余管理空间的变革

    因为原准则允许企业转回已经计提的减值筹备,致使有不少上市公司,特别是一些ST公司,常常在前一年大幅计提减值筹备,在将来年度再以种种理由转回,导致盈利的假象,而公司实质的经营营业额并无变化。资产减值准则的变革截断了上市公司调节收益的一大渠道。新准则合并报表范围的变化将降低企业通过关联买卖调节收益的空间。新准则对于合并报表范围的确定更关注实质性控制,母公司对所有能控制的子公司均需纳入合并范围,而未必考虑股权比率。所有者权益为负数的子公司,只须是持续经营的,也应纳入合并范围。这一变革,将对上市公司合并报表收益产生较大影响。它使得母公司需要承担所有者权益为负企业的债务,并会使一些隐藏的或有债务显现,如此也就降低了母公司通过与某些特殊子企业的关联买卖调节收益的可能性。关于合并会计报表的规定新会计准则扩大了合并会计报表范围,规定但凡母公司所能控制的子公司都要纳入合并会计报表范围,而不以股权比率作为衡量标准。这一变革,遵循了实质重于形式原则,有益于提升上市企业的盈余水平。

    2、新准则下企业可能采取的新的盈余管理方法

    新《借款成本》准则使企业通过借款成本进行盈余管理提供了新的空间。与旧准则相比,新准则将借款成本资本化的资产范围扩大到需要相当长期才能达到可销售状况的存货与投资性房产等。资本化的借款范围也由专门借款扩大到专门借款和一般借款。如此,企业便可能使用肯定的方法使一些存货的借款利息支出,与专项借款以外的一般借款的利息支出符合计入资产的需要,进而扩大成本资本化的范围,达到提高企业收益的目的。

    新债务重组准则使得一些无力清偿债务的公司,一旦获得债务全部或者部分豁免,其收益将直接反映在当期收益表中,使得企业的账面营业额出现非常大变化,因而上市公司或许会通过关联方债务豁免等方法达到操纵收益的目的。

    《企业会计准则第7号――非货币性资产交换》规定,非货币性资产交换同时满足交换具备商业实质而且换入资产或换出资产的公允价值可以靠谱计量时,应当以公允价值和应支付的有关税费作为换入资产的本钱,公允价值与换出资产账面价值的差额计入当期损益。假如上述两个条件不可以同时满足,则仍以换出资产的账面价值作为换入本钱,不确定损益。虽然规定也指出,若买卖双方存在关联关系,可能致使发生的交换不具备商业实质,也就是差额不计入损益。但也只不过可能,因此在实质工作中,企业仍然可能挖空心思使关联方的非货币性交换具备商业实质,既而通过与上市公司之间以优质资产换劣质资产等形式的非货币性买卖,来改变上市企业的收益情况。

    3、新会计准则下提升上市公司盈余水平的困难

    1、关于公允价值计量

    从资产评估的角度看,公允价值是一种相对适当的评估价值,是评估职员依据被评估资产自己的条件及其所面临的市场条件,对被评估资产客观交换价值的合理估计值。公允价值的一个显著特征是,它与有关当事人的地位、资产的情况及资产所面临的市场条件相吻合,且没损害各当事人的合法权益或别人的利益。

    大体上说,新会计准则体系对公允价值的运用还是比较小心的。但运用公允价值的首要条件是需要有公开市场。从理论上讲,在财务会计规范比较健全的状况下,资产评估用公允价值是比较适当的。但事实上国内的市场条件并未达到上述公开市场的健全程度,势必使评估的公允价值大优惠扣。加之注册资产评估师的规范还不够健全,资产评估职员的职业道德和技术水平还有待于提升,都会干扰资产评估公允价值的准确性。鉴于准则初次引入了“公允价值”的定义,使评估机构在买卖中有哪些用途大大突出,因此,下一步应尽快拟定可操作性和实践性较强的配套规范,以使新会计规范进一步健全。在配套规范规定中要进一步对评估机构等独立第三方责任和义务的需要,使资产评估值真的在公平、公正、公开的原则上达到“公允”。

    2、对会计从业职员提出了更高的需要

    这次会计改革,针对17个旧准则和2001年以来实行的《企业会计规范》,变化幅度非常大,有的要紧的准则几乎是翻天覆地的变化,如《长期股权投资》准则,将子公司投资改为本钱法,还要为编制合并报表调整为“权益法”另设完整的账簿记录;《合并报表》准则,合并现金流量表要以母公司和子企业的现金流量表为基础,抵消母公司与子公司相互之间发生的内部买卖。这种编制办法在国内属初次提出;《资产减值》准则,引入了资产组、资产组组合、将来现金流量现值等新理念;除此之外颁布了新的准则,如《金融工具确认与计量》准则,将应收款、应对款归入其中,虽符合金融工具本质,但对国内会计职员的观念差别非常大,再加上金筹资产的分类及各类资产的初始计量与后续计量的差异,与各类金筹资产的转换,容易使会计职业者陷入混乱;“前期差错更正”需要用追溯重述法进行调整,这对国内会计职员也属“史无前例”。这类都增加了账务处置的困难程度和工作量。当然有的变化会大大降低会计核算工作量,如公允值的启用,将大大降低会计准则与税法的差异,降低年末纳税调整的工作量。总之,这次会计改革对会计专业职员无疑是一次重大的挑战,需要他们进行准时地常识更新、观念更新。

    4、结语

    在市场经济中,报表用户与报表编制者是博弈的双方。公司管理当局作为理性的经济人,为了最大化我们的利益而选择会计政策并进行盈余管理,从而影响盈余水平。从一个足够长的时间来看,会计办法的选择和盈余管理会改变企业实质盈余在不同会计期间的反映和分布,但不会直接影响企业实质盈余,盈余管理对报告盈余的影响一般是短期的,而不是长期的。因而,盈余管理对报告盈余水平的影响也是短期的,并且从长期来看这种影响是渐渐减弱的。通过对新旧准则的比较剖析可以看出,同样的变化对夸大收益是有利影响,但对掩盖收益就是不利影响;有的影响对报表用户有利,有的影响对报表编制者有利。新会计准则的核心要点在于让会计数据更贴近于实质价值。新会计准则内容的变革,的确会对公司当期收益产生肯定影响,但不会干扰上市公司经营运行和内在资产价值。在新准则的实行过程中,大家应该对可能引起企业盈余管理行为的方面予以关注,努力使企业的账面营业额与实质相符,让其展示的财务情况更具备靠谱性和可信性。新会计准则的全方位推行,对提高经营营业额、提升盈余水平具备要紧的意义。

  • THE END

    声明:本站部分内容均来自互联网,如不慎侵害的您的权益,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

专业院校

返回顶部

Copyright©2018-2024 国家人事网(https://www.zbxggc.com/)
All Rights Reserverd ICP备18037099号-1

  • 国家人事网微博

  • 国家人事网

首页

财经

建筑

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