血管生成素

点击数:467 | 发布时间:2025-05-30 | 来源:www.jdzsu.com

    血管生成素;肿瘤;血管生成;血管新生

    [关键字]血管生成素;肿瘤;血管生成;血管新生

    早在1971年,美国学者Folkman[1]就曾提出肿瘤的成长与转移依靠于血管的生成,在随后的几十年中愈加多的研究证实了这一点。血管生成素(angiopoietin,Ang)是第一个被确定的源自人肿瘤组织具备促血管生成用途的细胞因子[2]。现在已知该家族包含Ang1,2,3,4四个成员,其中Ang1、2与血管生成关系最为密切,并且有关该家族成员在肿瘤血管生成中的研究正日益增多。现就Ang1和Ang2在肿瘤血管生成中有哪些用途作一综述。

    1 Ang1和Ang2的结构与生物学功能

    1.1 Ang1和Ang2的结构Ang1基因在1996年由Davis等[3]初次克隆出来。人Ang1基因定坐落于第8号染色体长臂上(8q22.3~q23),其基因开放的阅读框为1497bp,编码498个氨基酸。Ang1是一种糖蛋白,相对分子水平约75000。Ang2基因由Maisonpierre等[4]在1997年从人和小鼠的cDNA文库内第一克隆出来。人Ang2基因定坐落于第8号染色体短臂上(8q23.1),其基因开放的阅读框为1491bp,编码496个氨基酸。Ang1,Ang2的蛋白结构基本相同,均有信号肽、N端卷曲螺旋结构域(coiledcoil domain,CC)和C端类纤维蛋白原结构域(fibrinogenlike domain,FL)。其主要的结构特征有:(1) Ang1、Ang2的N端信号肽分别由10和20个疏水氨基酸组成,与血管生成素分泌到细胞外有关。 (2) 卷曲螺旋结构域分别由180和200个左右氨基酸构成,该断氨基酸序列折叠弯曲,形成卷曲螺旋四级结构,这一结构可能与血管生成素和其他蛋白形成多聚体有关。 (3)类纤维蛋白原结构域具备高度守旧性,与血管生成素的生物学功能密切有关。改变该地区的氨基酸序列,血管生成素的功能也发生相应的改变;敲除血管生成素其他地区的氨基酸序列,保留该结构则其功能无明显改变[34]。CC和FL结构域之间的连接肽是Ang1与细胞外基质(extracellular matrix,ECM)连接的结构域[5]。Ang2和Ang1的主要不同在于CC与FL的交界处前者比后者少1个半胱氨酸,致使了其生物学功能的完全不同。

    1.2Ang1和Ang2的生物学功能Ang1和Ang2是Tie2(tyrosine kinase with immunoglobulin and epidermal growth factor homology domain2)的天然配体。Ang1主要由血管旁支持细胞包含周细胞(pericyte)、血管平滑肌细胞和肿瘤细胞等合成,通过旁分泌用途,与附近内皮细胞膜上的Tie2受体特异性结合,引起其受体磷酸化和随后的信号传递。迄今对调控其表达的原因知之甚少。Ang1的主要生物学功能有: 抑制内皮细胞凋亡、促进内皮细胞存活,降低血管的萎缩和退化。与血管内皮成长因子(VEGF)不同,Ang1不是细胞有丝分裂原,不可以促进血管内皮细胞增殖和内皮细胞相互聚合形成血管,而是通过激活丝氨酸苏氨酸蛋白酶AKT,稳定细胞活力,抑制凋亡。 促进内皮细胞出芽,迁移,趋化。 稳定血管,预防渗漏[3,6]。Ang2主要由血管内皮细胞合成,通过自分泌用途,与自己细胞膜上的Tie2受体特异性结合,但不引起受体磷酸化和随后的信号传递。因此Ang2的主要功能是角逐性抑制Ang1形成不稳定的血管。缺氧、VEGF、碱性成纤维细胞成长因子(bFGF)等原因可促进Ang2表达增高[7]。

    2 Ang1和Ang2与肿瘤的血管生成

    Ang在肿瘤血管生成中发挥了要紧用途,在不少多血管性的实体肿瘤中得到了证实,如在人胃癌、肝癌、乳腺癌和胶质细胞瘤等均可见到有Ang1和Ang2及其受体Tie2表达增加,尤其是在肿瘤边缘的血管新生区。这样来看,Ang1、Ang2参与肿瘤的血管生成,但现在其具体的机制尚不完全了解。Ang2与肿瘤血管生成关系密切,可促进肿瘤细胞及肿瘤血管的成长;但Ang1和肿瘤血管生成的关系尚存在争议。

    2.1 Ang1与肿瘤血管生成

    2.1.1 Ang1在肿瘤中的表达及其对肿瘤成长有哪些用途 有研究表明,Ang1可促进肿瘤血管成长。Torimura等[8]用双重免疫荧光染色和Realtime PCR测试Ang1及其受体Tie2在不同肝癌细胞系和59例肝癌组织中的表达状况,发现Ang1在体外培养的肝癌细胞和肝癌组织中均较对照组表达升高,但与肿瘤的分化程度无有关性;其受体Tie2表达于内皮细胞、肝星状细胞和平滑肌细胞,说明Ang1在肝癌的血管生成中起了要紧用途。Wang等[910]用免疫组化、RTPCR和Western Blot测试53例胃癌组织和23例正常胃粘膜中Ang1的表达,结果显示有66%的胃癌组织中Ang1明显升高且与胃癌细胞株的分化程度有有关性。他们构建正、反义Ang1载体并将它转染至胃癌细胞SGC7901,裸鼠成瘤试验发现转染正义Ang1组肿瘤成长及血管成长较对照组明显增加,而反义转染组肿瘤成长缓慢,血管成长降低。Stratmann等[11]将内皮细胞与胶质瘤细胞一同培养于基质胶(matrigel)中,可测试到Ang1的表达,并察看到内皮细胞迁移,形成相互吻合的血管网,血管成条索状;反之,当去除胶质瘤细胞时,未能测试到Ang1的表达,而内皮细胞堆积成团,血管延伸异常。推断肿瘤细胞可分泌Ang1,使内皮细胞迁移、趋化,从而促进肿瘤血管生成。Zadeh等[12]将Ang1转染至恶性胶质细胞瘤,打造皮下和颅内动物模型,并用四环素控制Ang1的表达水平,发现Ang1可促进胶质瘤形成“丝球体”(glomeruloid bopes: microvascular proliferation and formation of vascular entities),且有明显的剂量依靠性;而当阻断Ang1/Tie2用途后,“丝球体”形成也被阻断,由此推断Ang1是胶质细胞瘤病理性血管形成的重点调节分子。上述体、内外试验及临床研究均提示Ang1可促进肿瘤的血管生成。而与前述结论相反,也有少数人的研究结果觉得Ang1抑制肿瘤血管生成。Tian等[13]用RTPCR测试乳腺癌细胞MCF7及组织中Ang1的表达时发现,Ang1在体外培养的癌细胞中很多表达,但在组织中的表达率仅为体外培养癌细胞的1/7。在乳腺癌的异种种植瘤动物模型中,Ang1过表达时,肿瘤边缘血管被很多的间充质细胞、周细胞所包绕,血管的扩张及出芽受限,癌细胞增殖降低,凋亡增加,肿瘤成长迟滞。Stoeltzing等[14]用重组Ang1转染人肝癌、结肠癌细胞并种植到裸鼠身上,发现转染Ang1的HT29种植瘤比转染空载体组的体积小,血管密度低,肿瘤细胞增殖程度低,血管周细胞包绕程度高,血管渗透性低。推断Ang1可通过抵抗血管渗漏,抑制血管新生,保持血管稳定,有阻止肿瘤转移的潜能。

    2.1.2 Ang1在肿瘤血管生成中的可能用途机制 尽管现在就Ang1在肿瘤生成中有哪些用途尚未形成一致看法,但其参与肿瘤血管生成已是一个不争的事实。觉得Ang1可促进肿瘤血管生成主要有如下几方面的可能机制。 (1) 抑制内皮细胞凋亡。Ang1抗内皮细胞凋亡用途是一系列复杂的生化反应通路。其中由磷脂酰肌醇3激酶(phosphatidylinositol 3 kinase, PI3K)的信号传导在抗凋亡中起到要紧用途。Ang1与Tie2受体结合后,可以引起与受体相连的PI3K的亚基P85磷酸化从而激活PI3K。随后活化的PI3K用途磷酸肌醇脂,提升细胞内1、4、5三磷酸肌醇和3、4、5三磷酸肌醇的含量,两者正性调节丝氨酸/苏氨酸激酶。苏氨酸结合磷脂酰肌醇后被磷酸化,磷酸化位点在激活环Thr308和羧基端Ser473,其中Ser473位点是依靠PI3K磷酸化的。Ang1用途后survivin表达升高,可通过抑制caspase7、caspase9磷酸化或 Bad等渠道抗凋亡[15]。 (2) 介导血管内皮细胞与血管旁细胞间的相互用途。Ang1是一种分泌性的蛋白分子,当肿瘤细胞遭到各种原因用途后可分泌Ang1,Ang1可促进胞浆素及金属基质蛋白酶2(matrix metalloproteinases,MMP2)的分泌,促进基底膜的降解,从而使内皮细胞迁移并促进与血管旁细胞间的相互用途[15]。 (3)抑制肿瘤细胞凋亡。有实验发现转染Ang1基因的肿瘤细胞凋亡指数减少,但现在具体机制不了解。而觉得Ang1抑制肿瘤血管生成的主要机制是过高的Ang1使血管周细胞包绕程度高,降低了血管渗漏,形成稳定的血管,从而抑制了肿瘤的成长。这样来看,在肿瘤进步过程中,Ang1形成的稳定血管可以促进肿瘤血管生成,也可以抑制肿瘤成长,可能遭到其他一些因子的调节[16]。

    2.2 Ang2与肿瘤血管生成

    2.2.1 Ang2在肿瘤中的表达及其对肿瘤成长有哪些用途 Ang2参与多种肿瘤的血管生成,且与肿瘤血管形成的数目、肿瘤的临床分期及预后关系密切。Ahmad等[17]应用Ang2cDNA转染人结肠癌细胞HT29打造小鼠荷瘤模型,发现Ang2转染组的肿瘤体积明显变大,肿瘤组织内血管密度明显增高,肿瘤细胞的增殖指数高;而Ang1转染组肿瘤的成长、血管密度均较对照组低,推断Ang2可能通过拮抗Ang1促进血管新生,从而加速肿瘤的成长。Etoh等[18]对胃癌病例的研究也发现,组织中Ang2高表达同时伴有血管密度增高、成熟度降低,病人临床TNM分期晚,术后存活率低。用Ang2转染的胃癌细胞接种裸鼠,结果发现肿瘤转移率增高,且转染的胃癌细胞在体外VEGF存在的条件下,能促进人脐静脉内皮细胞分泌更多的金属基质蛋白酶(matrix metalloproteinases,MMP)和尿激酶等蛋白水解酶,这可能与Ang2促进肿瘤成长、转移有关。

    2.2.2 Ang2在肿瘤血管生成中的可能用途机制 Ang2在早期可促进血管退化。在肿瘤形成早期,肿瘤细胞与宿主共择(cooption)并形成一个血供较好的血管区,但这类血管并不随肿瘤的成长而成长,却发生了退化,同时伴有Ang2表达增多。其可能是什么原因肿瘤组织和健康组织为同一血供,因为肿瘤组织成长快、代谢高,较正常组织有优势,此机会体就自分泌Ang2进行“自杀性防御”,破坏被肿瘤组织占据的血管,阻止肿瘤的进一步成长。这段时间VEGF的表达不增高,肿瘤组织表现为血管退化、肿瘤细胞凋亡。随后,边缘残存的肿瘤在缺氧的刺激下,产生很多的VEGF[19]。Ang2参与血管形成的启动阶段和激起阶段。Ang2开始通过拮抗Ang1破坏肿瘤血管,消除血管基底膜和血管旁细胞对血管形成的限制,并激活了内皮细胞;然后,在残余肿瘤细胞遭到缺氧等刺激很多分泌VEGF的状况下,活化的内皮细胞对VEGF有哪些用途极为敏锐,飞速发生增殖、侵袭、迁徙,新生血管芽生。但因为Ang2的持续高表达拮抗了Ang1稳定血管有哪些用途,所以新生的肿瘤血管管壁不完整,渗透性高。在肿瘤的成长过程中,发生了原宿主成熟血管的退化和肿瘤新生血管形成的双向效应,同时伴有Ang2的持续性增高和VEGF迟发性增高。另外,Ang2可通过细胞整理素激活FAK、p130Cas和JNK,促进MMP2的表达与分泌,引起内皮细胞的迁移,促进肿瘤新生血管的形成,引起肿瘤的成长与转移[20]。

    [1][2]下一页

  • THE END

    声明:本站部分内容均来自互联网,如不慎侵害的您的权益,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

专业院校

返回顶部

Copyright©2018-2024 国家人事网(https://www.zbxggc.com/)
All Rights Reserverd ICP备18037099号-1

  • 国家人事网微博

  • 国家人事网

首页

财经

建筑

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