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口结构变迁对城镇住房供应求购结构模式影响

点击数:365 | 发布时间:2025-06-05 | 来源:www.scnks.com

    中图分类号:C9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1672―3198(2014)21―0031―02

    河南是国内的人口第一大省,人力资源是经济社会的第一资源。因此,河南人口结构的不断变化,势必会对河南社会经济进步的每个方面产生重大的影响。“衣食住行”,是大家存活和进步的基础条件。经过30多年的改革开放,大家在“衣、食、行”三方面已经获得了较大的改变和提升,而在“住”方面却遭遇了较大的障碍。
    1998年的房改,是国内住房市场进步的一个分界线。在此之前,因为住房总是是单位的福利分房,因此关于人口结构对住房影响的研究相对较少;在此之后,房产市场迅猛进步,使得关于住房有关的研究飞速升温。怎么样在河南人口结构变迁与城镇住房供应求购结构模式之间探索规律,克服障碍,已经成为社会常见关注的热门问题。

    1河南人口结构变迁和城镇住房供应求购结构模式的概况

    人口结构主要包含人口规模、家庭规模、年龄结构和城乡人口等四个方面。依据《河南统计年鉴2013》,截止2012年年末:从人口规模来看,全省总人口10543万人,常住人口9406万人;从家庭规模来看,家庭户数2593万户,三人户及以下占42.9%,三人户以上占57.1%;从年龄结构来看,0-14岁1989万人,占21.2%,15-64岁6587万人,占700%,65岁及以上830万人,占8.8%;从城乡人口来看,城镇人口4473万人,乡村人口6070万人,城镇化率424%。和2000年相比,总人口增加1055万人,城镇人口增加2328万人,乡村人口降低1041万人,城镇化率提升19.2个百分点。由此来看,河南人口结构变迁趋势主要表目前以下四个方面:一是人口规模增速缓慢,但增长量较大,人口增加量达到1055万;二是家庭户数增加,但家庭人口数在不断降低,3至4人的家庭占主体;三是老年人口不断增加,少年儿童数目有所降低;四是城镇人口增长迅猛,达到4473万人。

    从河南房产市场的进步来看,2000年以来获得了巨大收获,为数目庞大的河南人口居住提供了强有力地支撑。
    2000年,河南房产企业1020个;全年完成投资额77.87亿元,其中住宅投资额50.37亿元;产品房销售面积509.21万平米,其中住宅438.41万平米;产品房销售额64.18亿元,其中住宅销售额50.51亿元。
    2012年,河南房产企业5316个;全年完成投资额3035.29亿元,其中住宅投资额2203.06亿元;产品房销售面积5968.49万平米,其中住宅5455.50万平米;产品房销售额2286.67亿元,其中住宅销售额1915.57亿元。由此来看,12年来河南房产企业个数增加到5.21倍;投资额增加到38.98倍,住宅投资额增加到43.73倍;产品房销售面积增加到11.72倍,其中住宅增加到12.65倍;产品房销售额增加到35.63倍,其中住宅销售额增加到37.92倍。

    2河南人口结构变迁对城镇住房供应求购结构模式的主要影响

    2.1人口规模的持续增长,为城镇住房需要注入强大动力

    2000年年末,河南总人口为9488万人,2012年年末:从人口规模来看,全省总人口10543万人,净增加1055万人,这类增加的人口必然都需要住房,而这就为我省城镇住房需要注入强大动力。依据国内现行的户口迁移政策,只有在城里买房了才能落户城市,才能解决住房、子女入学等棘手问题,真的成为城里人,并被城市所接收,这也正是住房刚性需要的根本缘由所在。虽然近年来人口增长每年只有50万人左右,增速放缓,但伴随单独二胎的全方位放开,与以后国家计划生育政策的进一步调整,乃至全方位放开二胎也亦大概,这类人口调整政策层面的变化,一定会给河南住房市场的进步带来新的机会。

    2.2家庭规模的离别小型,对城镇住房供给提出新的需要

    依据《河南统计年鉴2013》,2012年年末家庭户数2593万户,家庭户人数9003万人,平均每户3.47人。其中一人户264万户,占10.2%;二人户497万户,占19.2%;三人户609万户,占23.5%;四人户614万户,占23.7%;五人户344万户,占13.3%;六人户171万户,占6.6%;七人户及以上92万户,占3.7%。由此来看,近年来河南家庭变化的趋势是户数不断增加,而家庭户人口数却在不断降低,家庭规模的渐渐离别和小型化的趋势愈加明显。这种家庭规模的变化趋势,势必会对城镇住房供给提出新的需要,如不管房子的面积大小,三室的房屋才能满足家庭的基本需要。

    2.3年龄结构的老众童寡,使城镇住房供需平衡困难程度加强

    2012年年末,河南总人口中0-14岁1975万人,占210%,15-59岁6231万人,占66.3%,60岁及以上1197万人,占12.7%;总抚养比为50.9%,其中少儿抚养比317%,老年抚养比19.2%。由此来看,虽然河南总人口中15-59岁的人口数有6231万人,然而60岁及以上的人口数却超越1000万人,再加上14岁及以下的人口数,使得总抚养比超越50%,这也就意味着一个正常的劳动力要养活一个老人或一个儿童,可见青年的生活重压是比较沉重的。青年面对的巨大抚养重压,再加上收入水平不高,其虽然对住房有非常大的需要欲望,但事实上并没支付能力,这就紧急制约了城镇住房的需要水平。

    2.4城镇人口的不断增加,让城镇住房供需矛盾日益严峻 依据《河南统计年鉴2013》,2012年年末河南城镇人口4473万人,乡村人口6070万人,城镇化率42.4%。和2000年相比,城镇人口增加2328万人,乡村人口降低1041万人,城镇化率提升19.2个百分点。由此来看,自2000年以来,城镇人口增加的2328万人,事实上是城镇住房需要的中流砥柱。由于根据国内现有些法律政策,乡村人口要转为城镇户口需要在城镇拥有住房。假如按新增两个城镇人口增加一套城镇住房来看,城镇人口的增加已经使得1164万套住房花落他家。也正是城镇化趋势的不断加快,使得房产市场的进步潜力极为广阔。

    3优化河南城镇住房供应求购结构模式的路径

    3.1做好政府规划,满足增加好友口和城镇人口的住房需要

    河南总人口的不断增加和城镇人口的飞速增长,是以后我省较长一段时间需要要面对的一个严峻挑战,尤其是伴随城镇化节奏加快带来的城镇人口增加,更是给社会经济的进步带来了巨大的重压。面对这种挑战和重压,尤为重点的一个方面就是要满足增加好友口和城镇人口的住房需要。提供住房就要占用土地,而土地的主要提供者就是各级人民政府。那样要使得房产市场有序、健康、科学的进步,各级人民政府就应该着眼大局、高瞻远瞩、面向将来,在充分调查住房需要的基础上进行科学的住房供给规划,既要预防住房供给过量,导致社会资源的巨大浪费;又要预防住房供给不足,导致人民大众一房难求的痛苦窘境。当然,政府进行规划时,必须要考虑群众需要和当地实质,不然就会功亏一篑、得不偿失。譬如,近年来不少地方借新农村建设之风,大搞“农民集中上楼”运动,适得其反,最后是既费了政府之财,又上了人民之心,负面影响较大。

    3.2适合调整户型,满足家庭小型化发展势头的现实需要

    依据《河南统计年鉴2013》,2012年年末家庭户数2593万户,其中一人户、二人户、三人户、四人户共1984万户,占76.6%。由此来看,四人户及以下家庭户数占到了总户数的近80%,也就是说五个家庭中只有一个家庭人数是超越四人的,可以看出家庭小型化进步的趋势很明显。那样这类小型化家庭在住房需要方面,对户型就有了特殊的需要。一般而言,房子面积在100m2,户型为3室1厅一厨1卫的房屋最为合理、舒坦。但现实的状况是,一般在100m2的房屋都是两室的,主如果建筑商为了减少自己本钱,却带来了巨大的社会本钱。因此,政府在房子建设方面不只要进行面积的限定,还要进行居室的限定,只有如此才能规范房产开放商的外部不经济现象,达成整个社会的利益最大化,满足大家的住房舒适度需要。

    3.3合理调控房价,满足城乡人口拥有住房的迫切性愿望

    住房需要是一种刚性需要,大家常见觉得不管在一个地方是何种职业、薪资高低,只有在这个地方有了房屋,悬着的心才能放心,才能真的成为这里的居民,才能被这里的居民所人口。同时,目前青年要成家立业,基本上得现有房屋才能取来媳妇,才能成家而后立业。但现实的状况是,房价的高高在上,收入的缓慢增长,根本无力应付高昂的房价。譬如一般县城的房屋每平米都在3000元左右,地级市在5000左右,省会城市在1万元左右,北上广深在4万元左右。按100m2房屋折算,分别需要30万元、50万元、100万元和400万元。可以想象,这类钱对于普通的进程务工职员甚至是低收入的城镇职工而言,无疑是天文数字。因此,当市场这支“无形的手”叫人们很难承受的时候,只有政府动用“有形的手”――政府调控来规范市场,调控房价,让房价控制在大家群众可以同意的范围之内,真的满足城乡人口拥有住房的迫切性愿望。

    3.4增加房供途径,满足各种低收入群体皆有所居的夙愿

    1998年的房改以来,房产市场迅猛进步,不少家庭的住房条件得到了较大的改变。然而近年来因为房产市场的过于热门,畸形的抬升了房价,使得不少低收入家庭的住房梦渐渐变得遥远。面对这样的情况,党中央国务院高度看重、集思广益、加强投资,提出了保障房、廉租房、棚户区改造等多种途径的房子供给,尽可能满足低收入家庭的住房梦。然而,在现实政策的实行过程中,因为保障房和廉租房供给数目有限,与购买此类住房的很多限制,事实上只有以少部分低收入家庭的住房梦得到了达成,绝大部分的低收入家庭还处于焦急而漫长的等待之中。因此,党和政府应该继续增加房供途径,继续增加房供数目,再接再厉,更进一步,最后达成杜甫《茅屋为秋风所破歌》中所云:“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风雨不动安如山”之夙愿。

  • THE END

    声明:本站部分内容均来自互联网,如不慎侵害的您的权益,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

专业院校

返回顶部

Copyright©2018-2024 国家人事网(https://www.zbxggc.com/)
All Rights Reserverd ICP备18037099号-1

  • 国家人事网微博

  • 国家人事网

首页

财经

建筑

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