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怎么样提高职业指导成效

点击数:892 | 发布时间:2025-06-10 | 来源:www.outfolk.com

    中图分类号:G64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1003-9082(2014)07-0268-02

    近几年,国内高校的招生人数持续的增加,毕业生的人数也在持续的增长。同时,国际金融危机对国内经济进步和国内经济转方法调结构等原因的影响,增长速度渐渐减缓,社会对于高校毕业生的消化能力也愈加小,致使高校毕业生的就业状况日益严峻。从社会需要的角度出发,高校毕业生能力的重点原因除去传统意义上的专业常识和技能外,还应该拥有对社会的适应性与面对市场的能力,所以,有针对性的高效职业指导工作就看上去非常重要。

    1、职业指导的定义和现实意义

    1.职业指导的定义

    国内有部分人觉得职业指导与就业指导和择业指导是一样的,混合了职业指导的定义,用时没注意区别。现阶段,国内职业指导进步的具体状况和大家对职业教育的指导和理解,大家将职业指导概念为:为了寻求工作的员工寻求就业,保证就业的稳定,所就业的职业具备进步前景,用人的单位推行科学适当的用人。为就业者提供咨询、指导及帮助的过程。

    2.职业指导的现实意义

    从大学生积极就业、稳定就业、进步性就业的角度出发,职业指导是贯穿整个教育过程的系统工程,在学生个人特质基础上,引导、激活和培养学生的生涯规划意识、职业意识和职业综合素质的教育和辅导过程,也是培养学生可持续、进步性职场综合能力的教育过程。目前,高校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意识薄弱、职业认知意识浅显,求职方法欠缺、择业期望偏颇,就业形势剖析不到位、就业前景预测迷茫的近况,职业指导工作无疑具备要紧的现实意义。职业指导最后让学生明确我们的职业目的和生活目的,使生活更具方向感;达成人职匹配,合理有效地配置和借助个人、企业和社会资源,达到三者利益最大化。

    2、高校职业指导存在的问题

    现在国内高校常见对职业指导工作有了初步的认识,并加大了工作,但这项工作在进行中还是存在一些问题,这主如果由于这项工作拓展的较晚,基础的层面还是存在不少的不足。这类都需要每个高校进行适当的改进和健全。

    1.职业指导观念落后

    现在,部分高校的职业指导观念还没形成规划,而且不具备长期性。一些高校的就业指导的内容还是进行就业政策宣讲、就业方法指导和就业形势剖析等方面。学生职业生涯规划的指导就有非常大的欠缺,同时在职业适应、角色转换和职业进步等方面的指导也存在一些欠缺,没进行长期的职业生涯的指导。

    2.职业指导师资匾乏

    保证和提升大学生职业指导成效的重点是一支职员配备齐全、专兼职结合、高素质和专业化的师资队。现阶段,大多数高校的职业指导师有一些是由学生员工兼职担任,没打造实质性的职业指导队伍;职业指导能力和方法不可以直接的应用到实质的工作中,使职业指导的成效遭到非常大的影响。这样来看,由缺少理论和实践的老师来负责学生的职业指导工作,存在问题是难免的。

    3.职业指导课程不健全

    现阶段,部分高校没为学生开设正真的职业指导课程,即便有一部分高职院校都根据教育部文件开设了职业指导课,课程结束后,总是没进一步对学生的状况跟踪知道,进行全程、专业化的指导。

    在教学内容和办法上,不少高校的职业指导课内容偏重于理论,缺少实践性。

    3、提高职业指导成效和效率的建议

    依据大学生学习成长特征和目前高校职业指导工作存在的问题,高校需要转变观念,对大学生进行全方位、全员、全程的立体职业指导,从而使学生获得面向社会的存活能力,提高就业竞争优势。

    1.明确高校职业指导的目的

    最简单的目的是推进学生就业。就是帮助马上毕业的学生达成就业,从在校学生渐渐转化为职业人,降低毕业就失业的状况的发生。职业指导的刚开始级的目的是指导学生就业,使学生、学校和社会的需要得到满足,这个目的是所有目的的最低层的目的,是一个短期目的。

    中级目的为匹配型就业。学生达成就业,仅意味着学生找到了工作单位,不代表人职可以匹配。假如职业指导没深入的进行只不过停留在这个层面上,会使学生与未来的职业协调存在肯定的随机性,可以说这是对学生的个体和社会的损失。这样来看,职业指导的高中一年级级目的是使学生获得合适的职位。

    高级目的为进步型就业。这个目的是职业指导的理想目的,是一个较高的职业观境界。这就需要培养大学生自主职业进步的意识、理念和能力。 在大学期间帮助学生依据具体的状况打造职业目的,并能拟定进步的规划,最后达成理想就业。

    2.培养参与意识,达成全员参与

    要使职业指导成效获得实效,需要打造好全员参与的职业指导环境。高校可以聘请有经验的职业指导师承担教学任务,结合社会实质进行有针对性的指导。同时,职业指导师也应发挥学生父母有哪些用途,帮助学生的职业生涯进步。

    3.强化校企合作,加大职业指导实践

    刚从学校毕业的学生甚至在实习阶段就频繁跳槽,缘由是学生缺少社会经验,对职场很难尽快融入。因此,在校期间要充分借助校企合作这一载体,采取工学交替、顶岗实习等多种形式让学生多些在企业进行实践训练的机会,以便对职场提前进行适应,并在实质操作中学以致用。

    4.完善职业指导组织机构,规范职业指导课程体系

    为确保职业指导工作的有效拓展,最重要一点是完善职业指导组织机构,有专门的机构来推行此项工作。要提升职业指导课程的教学水平,需要不断充实和健全职业的指导课程内涵,打造以职业生涯规划、就业指导和创业指南等三方面内容为主的课程体系。

    5.拓展多样化的职业指导

    高校职业进行指导工作受众对象广,实践性强,应该注意把握年龄、专业、家庭背景等要点,采取多种渠道、多种形式有针对性拓展职业指导。

    打造学生职业信息评测档案。设立职业信息评测档案,可以反应学生个性化的综合信息,包含生理情况、思想品德、能力倾向、职业期望等。

    加大学生择业心理辅导。学生的自我认知的偏差会使学存活在工作的期望值过高的状况。高等院校需要将职业指导工作与心理健康教育工作进行结合,使学生明确自己的特征,确定合适自己进步的职业方向,使学生防止出现盲目择业的状况。进一步降低学生的心理挫折。

    校园文化与职业教育融合。离开课堂的教学校园文化是一个要紧的职业指导载体。在校园文化活动中加入职业指导教育,促进学生积极主动的参与职业指导中,使学生全身心的投入,提高职业指导的成效。

    搭建职业信息互联网平台。用互联网平台上的信息将学生的资料向社会推荐,达成人职的最好匹配。

    综上所述,职业指导是一项贯穿于高等教育全过程的长期系统工作,但就国内而言,高校职业指导现在还是处于起步探索阶段,距离科学、完备的模式还有较大差距。另外,高校的职业指导应索出一条高效、科学、规范的职业指导的道路。

  • THE END

    声明:本站部分内容均来自互联网,如不慎侵害的您的权益,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

专业院校

返回顶部

Copyright©2018-2024 国家人事网(https://www.zbxggc.com/)
All Rights Reserverd ICP备18037099号-1

  • 国家人事网微博

  • 国家人事网

首页

财经

建筑

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