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图分类号:G641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
1002-2589(2015)03-0144-02
进入大学,学生个体自由支配时间的逐步增多,互联网、QQ、微信、微博等各种信息媒体的飞速发展和电脑、智能手机的普及,学生宿舍已不止是学生的休息之地而是集学习、娱乐、思想交流、情感交流等为一体的综合性场合,对年轻人学生身心健康各方面的影响愈加大。
高校学生宿舍学风是一种环境,是一种群体行为,对于世界观正在形成过程中的年轻人学生有着潜移默化的影响力。优良的学生宿舍学风是一种积极的环境,使处于其中的学生感到一种无形的重压,产生紧迫感;它也是一种动力,使年轻人学生可以积极进取、努力向上;它还是一种凝聚力,有益于培养年轻人学生的团队精神。
进入大学后,学生的生活方法发生了非常大的变化。第一,从家庭生活到集体生活,高校学生宿舍是年轻人学生个性表现得最真实的场合。在这里,来自天南海北,有着不一样的家庭背景、生活历程、学习历程的个体聚集在一个空间,个体之间的饮食起居、思想矛盾天天都在碰撞着,因此,在大学校园中,学生宿舍肯定是“事故”多发之地,对于如此的一个场合,所有些高校都纳入了学生管理的轨道,不少高校还成立了专门的管理部门――高校宿舍管理科,不只这样,还另设有专人管理,如大家学校,学生处有主管学生宿舍的副处长,每个学院还有入驻公寓辅导员。第二,现在的年轻人学生,还处在年轻人阶段的前、中期,有强烈的求知欲,有群体意识,可塑性强,世界观、生活观都处在形成和渐渐成熟阶段,但因为他们社会经验和自己的某些问题,思想还不定型,行为不稳定,在宿舍长期的生活过程中,他们会有意无意地相互影响,甚至在平时的互动中自发产生无明确目的、无组织的、有悖于大学生行为规范的暂时性狂热行为,如夜不归宿、沉溺互联网、破坏消防器材、酗酒打架等,假如不准时教育、引导,并给予肯定的惩处,将会干扰年轻人学生的健康成长和校园的稳步进步。第三,一个宿舍的宿舍文化在某种程度上会使宿舍的成员在心理上培养一种小集体的自我保护意识;有时还会形成提防、排斥外面的心理,主要表目前与同学的交往中,一直跳不出本宿舍的这个圈子;甚至进步到“画地为牢”的程度,把我们的交往限制在本宿舍这个空间,无论是参加班级、系(部)、学院、学校活动,还是上自习、吃饭、休息、娱乐,都是本宿舍的成员“腻”在一块。如此,宿舍这个小群体就成了一个相对封闭的空间,久而久之,会致使其成员交往面狭窄,缺少与非本宿舍成员的情感交流,对年轻人学生的身心健康会产生比较大的影响。
1、高校学生宿舍学风建设的重要程度
高校的学风建设通常都是以“班级制”为主体,但伴随学分制、选课制的推行和不断健全,高校学生对于课程和学习进度的自主选择性的增强,学生自主学习空间的扩展,教室、阅览室、宿舍就成为学生自主学习的场合。其中除上课外,学生非常大一部分时间都在宿舍度过,学生宿舍自然就成为学风建设的主阵地,因此,适应形势,转变观念,强化阵地,加大高校学生宿舍学风建设理应成为高校学生工作的要紧内容。
假如每一个学生宿舍的风气都积极向上,同学们都奋发图强,又有哪个会说这个班级、这个学院、这个学校的风气不好呢?所以笔者觉得,要从根本上抓好高校的学风建设,就要从一个个宿舍抓起:建设好的宿舍学风。
2、高校学生宿舍近况
1.学生在宿舍中逗留的时间过长,但有效借助率低,导致很多时间的荒废。因为高校的逐年扩招,不少大学校园中教室和图书馆资源已没办法满足学生的需要,因此,学生宿舍就成为年轻人学生除上课以外,逗留时间最长的场合。大多数的学生一天在宿舍中逗留12至18小时(包含睡觉),甚至有些学生可以在宿舍中逗留超越20小时。然而,在宿舍中学习的学生只有三分之一左右,更多的学生在宿舍中除去睡觉,就是上网娱乐。
2.学生在宿舍交流频繁,相互影响较大。高校的学生宿舍可以说是年轻人学生的“第一个社会”“第二个家”,宿舍成员朝夕相处,交流频繁,以一个4年制本科生为例,每年他们在一块的时间是9个月,4年就是36个月,也就就是1 095天,26 280个小时,这么长的时间相处下来,他们相互之间的影响是相当巨大的。但绝大多数学生不只觉得宿舍内别的人积极向上的行为会勉励自己,而且也觉得宿舍成员逃课、打游戏、酗酒等消极行为也会干扰自己。不只这样,据统计,宿舍成员之间聊天的话题涉及学习方面的不到15%。
3.学生对杂乱、冷漠、不思进取的宿舍环境表示认可。部分学生既对“文明寝室”和“优良学风宿舍”等荣誉称号漠不关心,也领会不到宿舍风气、宿舍文化对个人成长潜移默化的影响,而对自己的宿舍环境表示认可。
3、高校学生宿舍学风建设存在的问题
目前高校学生宿舍学风建设存在的主要问题:其一,对宿舍学风建设的主体认识模糊,学生的主体地位没得到充分发挥;其二,宿舍学风建设具备阶段性,多在期末考试或4、六级考试前,考试一结束,学风建设活动也随之停止;其三,宿舍学风建设缺少健全的勉励机制和约束机制,学生既看不到眼前的利益,如综合成绩加分和优先推优、入党等,更领会不到宿舍学风对个人成长潜移默化的影响;其四,宿舍学风建设典型经验较少,缺少学习、交流推广。
4、加大高校学生宿舍学风建设的举措
1.与时俱进,转变领导观念。高校教育改革的方向势必是“学分制”的全方位推行。“学分制”全方位推行了之后,学生就会自行确立学习计划,自主选择专业科目,自行选择上课时间和地址,而这种教育教学体制上的变化,直接致使了高校中班级松散、年级淡化,以致在高校中长期以来实行的“抓班级”的管理方法遭到巨大冲击。另外一个结果就是,学生宿舍会渐渐成为高校学生工作的主阵地,因此,高校领导对这种变革应当有充分的认识,制定有关的规章规范,从而保证高校学生工作的顺利有效拓展。 2.树立“以生为本”思想,在宿舍中拓展“寓教于乐”的学习活动。树立“以生为本”的思想,把高校学生宿舍管理的工作重点从单纯“对物”的管理转向“对生”的管理和培养,打造一个好的宿舍环境:把提供优质、高效的服务和创建好的宿舍学风结合起来,把科学人性化的管理和培养年轻人学生好的学习态度结合起来,从而达成管理、服务、学风建设三者的有机结合,达到育人目的。在办法和渠道上,宿舍学风建设应采取“显性”课程与“隐性”课程、大型活动与小型讲坛、思想政治教育与校园文化、文化活动与科学研究等相结合的方法,“寓教于乐”,使宿舍学风建设从学生被动同意转变为积极主动参与,如针对宿舍环境卫生、人际关系、平时行为等问题,除开设德育课外,还可以参考年轻人学生爱表现、爱新颖、爱革新等特征,通过艺术表演、征文、摄影、手工制作等各种比赛形式,既提升了年轻人学生的综合素质和综合能力,又潜移默化地完成了学风建设。不只这样,还可以在学生宿舍楼内辟出活动空间,鼓励年轻人学生拓展丰富多彩的文化活动、党团活动与社团活动;以活动室为平台,借助各类资源拓展思想政治教育,促进宿舍好学习风气的建成。
3.突出宿舍长的模范带头用途。第一一个宿舍需要选择一个称职的宿舍长,将宿舍长的地位在高校中要等同于班干部的地位,甚至在某些方面要高于班干部的地位。宿舍长是宿舍的核心带头人物,发挥好宿舍长的“领头羊”用途,势必会提升整个宿舍的学习环境和风气。高校要在评奖推优上对宿舍长有肯定的倾斜,以充分调动宿舍长的工作、学习积极性,做好这个“点”上的工作。虽然说,假如高校学生工作以宿舍为单位,“面”就更大了,“点”也更多了,但好的学风也更容易以“点”的形式打造,而最后也势必“以点带面”,在整个学校建成优良的学习风气。
4.拟定宿舍成员个人和宿舍整体进步计划和学期目的。学期初,宿舍长第一要依据宿舍中每位成员实质状况拟定宿舍成员个人学习进步计划和学期目的,再大全宿舍成员的建议拟定宿舍整体学习进步计划和学期目的,点面结合,宿舍长负责监督学习进度和随时调整学习计划。在宿舍中,组织学习心得交流、学习技巧研讨等活动,互相取长补短,互相鼓励,一同进步,从而使学风建设进行得自然而然、顺理成章。
5.完善宿舍学风建设管理机制。其一,拟定《宿舍学风建设管理方法及考核标准》,将学生在宿舍学风中的行为表现纳入到学生管理考核体系中,详细明确了宿舍学风建设的目的和学生个人的有关职责;其二,拟定《学生党员联系宿舍规范》,与“创先争优”活动相结合,依据具体状况,明确一名学生党员帮扶的宿舍个数,对其学风、卫生、生活、文明与自律四个方面进行帮扶;其三,拟定《入党积极分子宿舍管理方法》,明确每一名入党积极分子在宿舍学风建设建设中的任务和考核需要;其四,拟定《宿舍学风建设通报规范》,每月按期公布宿舍学风建设成就。
6.建设宿舍互联网文化,创建优良学风。当今世界的网络不仅能够不受空间、时间、文化背景的限制,达成资源共享,且内容和形式更是五花八门、参差不齐,而它正在悄无声息地侵蚀着宿舍学生年轻人的学习、生活模式和思想观念。愈加多的年轻人学生被网络所吸引,沉迷于互联网,在降低与宿舍成员交流的同时,还影响着宿舍成员的正常生活,直接致使宿舍成员之间的关系出现裂痕,甚至反目。而现在并没解决这一问题的良方,一般当批评教育无果的状况下,只有进行宿舍调整,将作息时间一致学生的安排在一块。高校要加大宣传、教育和讨论,引导学生有效借助互联网资源,合理安排上网时间,要他们认识到网络不止是一种便捷的娱乐工具,更是一种有效的学习工具。同时还要加大互联网用的监控,有效引导高校学生文明健康上网。如对连续在线2小时以上的IP进行温馨提示,帮助学生合理安排在网时间等等。
拓展高校学生宿舍学风建设不是一朝一夕所能完成的,还应该不断探索它的长效机制,纳入到高校的长远规划上来,不断赋予它新的内容、新的形式,常抓不懈,方能有所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