埃德温·戈登的音乐能力倾向理论及其启示

点击数:464 | 发布时间:2025-06-15 | 来源:www.kaoyuwan.com

    G612 A 1004-4604(2017)03-0007-05

    埃德温?戈登(Edwin Gordon),美国著名音乐心理学家、音乐教育学家,其基于应用心理测量、剖析与统计的实证研究所创立的戈登音乐学习理论与柯达伊、奥尔夫、达尔克罗兹和铃木等创立的音乐教学理论一样,对国际音乐教育都有要紧影响。音乐能力倾向理论是戈登影响最为深远的学术收获,“大大超越了半个世纪以来其他所有人,代表了该研究范围迄今为止的最高水平”(Gerhardstein,2001)。

    1、音乐能力倾向的意思及其研究经历

    1.音乐能力倾向的意思

    能力倾向(aptitude),是指人类在学习某种事物之前,对学习该事物所具备的潜在能力。〔1〕能力倾向一般分为两种:普通能力倾向(general aptitude)和特殊能力倾向(specific aptitude)。普通能力倾向指人类常见具备的一般能力倾向,包含智商、言语能力、数理能力倾向等;特殊能力倾向指个体在某一特定范围表现出的特殊能力倾向,比如舞蹈能力、美术能力倾向。音乐能力倾向是一种特殊能力倾向,一般指个体学习音乐所具备的潜在能力,有预测个体在音乐范围的学习可能达到何种程度有哪些用途,因此是个体学习音乐常识与技能的基础。

    2.音乐能力倾向的研究经历

    早在十九世纪末二十世纪初,德国的施通姆普夫(C. Stumpf)和匈牙利的雷维兹(G. Revesz)就开始通过简单却系统的小型音乐测试对儿童的音乐能力倾向进行探究。
    1919年,被叫做美国“音乐心理学之父”的西肖尔(Seashore)研发出了第一个标准的音乐才能测试工具――《西肖尔音乐才能测量》(Seashore Measures of Musical Talent)。这个音乐才能测试工具旨在测定个人在音乐、语言、自然环境和人类实践活动中的听音能力,适用于任何语言、任何民族和任何文化。〔2〕它的颁布标志着音乐能力倾向的研究正式成为一个科学化的研究范围。它先后在1939年和1961年作过两次修订,对于今天的音乐能力倾向研究依旧具备要紧意义。其后,《夸尔瓦瑟――戴克马音乐测验》(Kwalwasser-dykema Musical Test)《德雷克音乐能力倾向测验》(Drake Musical Aptitude Tests)及《温格音乐智能标准化测试》(Wing Standarpzed Tests of Musical Intelligence)等测试工具相继推出,掀起了学界对音乐能力倾向研究的热潮。

    二战后至20世纪60年代,音乐能力倾向研究处于停滞阶段。其重要原因是,音乐教育界对音乐能力倾向的理论产生了争议,特别是以西肖尔为代表的音乐能力倾向先天论同以哥伦比亚大学教育学院默塞尔教授为代表的后天论相互对峙,导致大家对于音乐能力倾向的认识没办法统一,从而客观上影响了该范围研究的进步。〔3〕其次是什么原因,不少音乐能力倾向测验工具出现了信、效度问题,致使研究结果很难为信,进而致使音乐能力倾向理论没办法对音乐教学产生有实质价值的指导用途。

    在这种背景下,怀着挖掘和进步每一个儿童的音乐潜力,让儿童在音乐的陶冶下成为“享受音乐之美、拥有音乐教养的文明社会人”的理想,戈登基于其多年从事音乐学习过程与个体差异关系研究的经验,重新编制了系列科学化、标准化的音乐能力倾向测验工具,从而把音乐能力倾向研究推向了新的高峰。

    2、戈登音乐能力倾向理论的?群?及要素

    1.戈登音乐能力倾向理论的内涵

    戈登觉得,“音乐能力倾向是学习音乐的潜能”,〔4〕这种潜能是与生俱来的,是个体进行音乐学习的基础,是遗传与早期经验结合的产物。它受先天禀赋和后天环境的双重影响。戈登通过研究发现,音乐能力倾向水平在人群中呈正态分布,与IQ分布状况极为相似。“音乐能力倾向高于或低于平均水平的人数均约为14%,另外,只有约2%的人音乐能力倾向特别高或很低。”〔5〕戈登觉得,与IQ相同,个体的音乐能力倾向是可变和进步的,儿童早期的音乐环境水平是决定其音乐能力倾向进步的要紧原因。因此,戈登很重视早期儿童的音乐教育。

    在概念音乐能力倾向时,戈登还特别强调其与音乐收获之间的关系。他觉得,“音乐收获是习得的音乐”。〔6〕诸如器乐演奏和声乐演唱,这类更多依赖音乐方法和有关练习获得的音乐收获是没办法用来评定个体的音乐能力倾向的。音乐收获是个体在习得音乐常识与技能后的外在音乐能力表现,音乐能力倾向则是个体进行音乐常识和技能学习的潜在能力。音乐能力倾向是音乐收获获得的首要条件与基础,因此,一般而言,高的音乐收获意味着高的音乐能力倾向,而高的音乐能力倾向未必代表高的音乐收获,由于音乐收获的获得还依靠于系统的音乐技能常识学习与有关练习。对此,现代心理学的很多研究也已证明:能力倾向是个体学习的潜能,而收获是个体学习的成就,虽然高收获的人一定具备较高的能力倾向,但能力倾向高的人未必表现出高收获。〔7〕

    2.戈登音乐能力倾向理论的基础

    1975年,戈登提出“听想”(aupation)一词。该词是戈登取“auption”和“ideate”两词的词义自造的合成词。其中“auption”是名词,表示听觉的行为或机能;“ideate”是动词,表示形成观念或进行考虑。
    1999年,新版英文字典加入了关于“听想”一词的讲解。但对于“听想”一词的意思,戈登曾进行过多次重释。
    2011年,戈登对“听想”所作的最新讲解是“只有经过大脑听想的声音才是音乐,个体在脑中对耳朵听到的熟知或陌生的声音进行同化和理解时,听想便发生了”。〔8〕实质上,“听想”就是用音乐的语言和思维来聆听、剖析和学习音乐。 在这里需要特别指出的是,戈登的“听想”不是“音乐想象”或“音乐联想”。“音乐想象预示着可能出现的生动的音乐图景,无需对音乐本身的同化和理解,而听想却需要。”〔9〕也就是说,“听想”这一过程是在对音乐本身的同化和理解之上结合音乐展开的想象,它是个体对音乐的意义进行建构的过程,而不是一种忽略音乐本身,天马行空的幻想。

    戈登觉得,音乐听想是音乐能力倾向进步的基础。好似语言学习的听、说、读、写过程,个体只有在音乐思维的基础上对聆听到的音乐加以合理内化、平衡、重新建构,才能不断促进音乐能力倾向的进步。因此,戈登的音乐学习理论看重教学生掌握对音乐进行听想。他曾说过,“倘若你可以听想音乐,你就能掌握创作和即兴创作”。〔10〕

    3.戈登音乐能力倾向理论的维度

    长期以来,音乐心理学家对音乐能力倾向的理解一直存在着格式塔完形理论和原子理论两种对立看法。以欧洲学者为代表的“格式塔”论觉得,音乐具备一元性,或者说具备整体性,因此音乐能力倾向应按各部分能力组成的整体来评定,且音乐能力倾向与个体智商水平高度有关。而以美国学者为代表的原子论者则走向了另一极端,觉得音乐能力倾向是多向度、多维度的,它包括多种能力成分,但这类能力与个体智商水平无关。戈登的音乐能力倾向理论与加德纳的“多元智能理论”类似。他觉得,同“多元智能理论”一样,个体的音乐能力倾向也是多方面的,各个方面的进步程度是不一样的,每个方面的进步水平与总的音乐能力倾向水平具备密切关系。也就是说,戈登所觉得的音乐能力倾向拥有完形论和原子论的双重特点,是多维度能力。他觉得音乐能力倾向由音乐创造力、音乐记忆力、音乐智商、音乐表现、音感、步伐感、声感、音高、音色、音质、音准、平衡、调性、力度、速度、旋律、风格、和声、重声、分辨时间等至少二十个维度组成。戈登觉得,其中的调性与步伐感是最为要紧的两种音乐能力倾向。〔11〕关于音乐能力倾向的测量,戈登觉得,应将它看作是由局部构成的整体。

    4.戈登音乐能力倾向理论的进步

    在戈登之前,很多学者,如皮亚杰、布鲁纳、蒙台梭利等都支持如此一种看法:学前期音乐能力倾向的进步对婴幼儿以后各方面能力的进步与最后达到的水平极为要紧。〔12〕戈登的很多实证研究也证实了这一点。

    戈登发现,儿童的音乐能力倾向是可变的、进步的,以9岁为分界点可分为进步期(0~9岁)和稳按期(9岁将来)。大约9岁之后,儿童的音乐能力倾向水平趋于稳定,非常难再像9岁前那样呈持续增长的进步状况,虽然儿童音乐能力倾向测试的分数会逐年增高,但该分数在团体中所处的百分等级范围相对不变。〔13〕当然,这并不意味着儿童9岁之后进行的音乐学习是无效的,而是意味着儿童音乐能力倾向稳定后的水平会干扰甚至制约其后天音乐收获的获得。也就是说,9岁以前是对儿童进行音乐教育的最好时期,这一时期假如忽略对儿童的音乐教育会致使其音乐能力倾向的衰退,乃至消失殆尽。〔14〕这样来看,早期音乐教育对个体一生音乐能力的进步至关要紧。

    5.戈登音乐能力倾向的测试

    戈登主持编制了多套音乐能力倾向测试工具,依据其对音乐能力倾向进步的划分理论可分为进步期音乐能力倾向测试和稳按期音乐能力倾向测试。其中,进步期的测试工具备《初级音乐听想测试》(简称PMMA)、《中级音乐听想测试》(简称IMMA)与《奥迪》(Aupe),稳按期的测试工具备《音乐能力倾向测试》(简称MAP)和《高级音乐听想测试》(简称AMMA)。MAP是戈登最为著名的音乐能力倾向测试工具,自出版以来已在美国等世界上10个国家得到了广泛运用。

    戈登强调,音乐能力倾向测试工具的用法主如果为了帮助父母和教师知道儿童现在的音乐能力倾向进步水平,检验家庭或集体音乐教育的有效性,并对音乐能力倾向进步水平滞后的儿童进行个性化的帮忙和指导,而不是对儿童音乐能力进行评价与筛选。〔15〕

    3、考虑与启示

    戈登的音乐能力倾向理论为早期音乐教育提供了有力的理论支持,戈登通过很多实证研究证实,9岁之前,儿童的音乐能力倾向具备非常大的进步空间,从出生到6岁的这个阶段对个体的音乐能力倾向进步极为要紧,这个阶段的音乐能力倾向进步会受环境与教养的交互用途影响。戈登的音乐能力倾向理论对学前儿童音乐教育具备要紧的启示意义。

    1.正确看待婴幼儿的音乐收获,努力促进婴幼儿音乐能力倾向的进步

    现实日常,大家总是会依据一个人的音乐收获水平来推断其音乐能力倾向,比如“她钢琴弹得那样好,由于她是一位音乐天才”“他唱歌走调,由于他音乐天分不高”,这是一种常见但又失之偏颇的认识。教育者与父母要明确认识音乐能力倾向与音乐收获的关系,不可以以婴幼儿的音乐收获来判断其音乐能力倾向的进步水平,更不可以指望通过很多的音乐常识学习与方法的练习来进步婴幼儿的音乐能力倾向。音乐能力倾向是与生俱来的潜能,并且在9岁之前是不断进步的,以技能练习为依托的外在音乐收获没办法真的反映婴幼儿实质的内在音乐感知与学习潜能。因此,以音乐收获来评估儿童音乐能力倾向进步水平的做法是不对的,由于虽说高音乐收获的儿童拥有高音乐能力倾向,但不可以说低音乐收获儿童的音乐能力倾向就不高,教育者与父母要正确看待儿童的音乐收获。

    戈登的音乐能力倾向理论告诉大家,早期音乐教育对维持及促进?和?音乐能力倾向的进步具备要紧意义。早期非正式或正式的音乐学习心得对婴幼儿音乐能力倾向水平的保持至关要紧,早期刺激性的音乐环境缺失会致使婴幼儿音乐能力倾向的衰退,甚至消失殆尽。〔16〕因此,教育者和父母要及早对婴幼儿进行音乐启蒙,防止错过音乐能力倾向进步的最好时期,以努力促进其音乐能力倾向的进步。

    2.重视学前期非正式的音乐教育与指导

    非正式或正式的音乐教育及指导对保持儿童与生俱来的音乐能力倾向具备要紧用途。戈登的非正式音乐教育是与正式音乐教育有明确的学习计划、专门的教学计划和教学组织相对的定义。与正式音乐教育不一样的是,在非正式音乐教育中,教师不重视对婴幼儿进行音乐常识和技能的教学。〔17〕戈登指出,非正式音乐指导有两类型型,一种是适合于0~3岁婴幼儿的“非结构化的非正式指导”,即父母或教师对婴幼儿的音乐学习没设定明确的教学目的,也没具体的计划;另一种是适合于3~5岁婴幼儿的“结构化的非正式指导”,此时,父母或教师应为婴幼儿的音乐学习拟定专门的计划,关注婴幼儿在音乐学习中的体验,但对于婴幼儿实质能达到何种音乐收获没期望和需要。 戈登觉得,婴幼儿早期的音乐教育应以非正式的音乐教育和指导为主,正式的音乐教育和指导则可从婴幼儿5岁将来开始。这一看法与国内于2012年颁布推行的《3~6岁儿童学习与进步指南》提出的艺术范围的“感受与赏析”和“表现与创造”的目的不谋而合。学前期作为婴幼儿音乐能力倾向进步的重点期,教育工作者非常重要的是要帮助婴幼儿获得丰富的音乐感知和体验,使婴幼儿能专注于我们的兴趣、经验和音乐学习过程,并擅长表达和想象,在此基础上产生即兴创作的可能。在学前期,婴幼儿园教师和父母应重视对婴幼儿拓展非正式的音乐教育指导,即为婴幼儿创设丰富的音乐环境,结合体态律动、戏剧表演和音乐游戏等引导婴幼儿多元化的音乐感知与体验,要更多关注婴幼儿在音乐活动中的情绪状况和学习品质进步状况,而不是音乐收获。即便是在学前中后期开始引导婴幼儿拓展合法的音乐常识与技能学习,教师也宜将较为抽象的音乐常识,以多姿多彩的形式加以呈现,切忌盲目灌输,已免致使婴幼儿对音乐学习产生厌恶之情。

    3.看重聆听的音乐教育价值,为婴幼儿创设优质的浸润式音乐教育环境

    音乐是听觉的艺术。音乐与语言一样,是以听为基础的。个体在还未出生时,就能听见外面的声音了,刚出生不久的婴儿虽没办法理解听到的声音,但这并不影响他对外面声音的无意识吸收,这种无意识吸收可为其日后有意识的语言和音乐进步做好筹备。有研究表明,婴幼儿在3岁前无意识吸收的语言数目和水平直接关系到其日后语言表达与阅读能力的进步,早期丰富的语言环境对婴幼儿日后的语言表达能力有要紧影响。戈登觉得,与语言学习一样,早期丰富的音乐环境对婴幼儿的音乐能力进步也有要紧意义。幼儿只有及早接触音乐,才能无意识地积累音乐经验。婴儿虽然还没办法理解听到的音乐,但这种无意识的经验积累是其日后有意识聆听的基础。人类的语言思维活动依靠语言,同样,人类的音乐思维活动依靠音乐语言,音乐语言的积累是音乐思维活动要紧的基础与首要条件。戈登觉得,只有大脑中有适量的有关各种旋律、节拍步伐规律、不同调式风格等音乐语汇的积累,个体才能大概对所听到的音乐进行理解、同化,从而为正确的传达与表现奠定基础。婴幼儿在音乐环境中聆听及无意识积累的音乐语汇的数目和水平,在一定量上决定其日后的音乐听想能力,并影响其音乐能力倾向的进步。因此,一个优质的浸润式音乐环境对于学前儿童来讲具备要紧价值。

    然而日常,除部分以艺术教育为特点的婴幼儿园,很多婴幼儿园班级中非常难见到独立的音乐区角,有的班级甚至没任何与音乐活动有关的材料。音乐区角是婴幼儿可以自主感受与赏析、表达与创造的音乐学习空间,是优质的浸润式音乐教育环境在婴幼儿园区角创设中的要紧体现。优质的音乐区角既需要空间地方选择适合,又需要环境创设舒适且富有童趣;既需要投放的音乐活动材料具备安全性、丰富性、多样性和有效性,又需要能依据本班婴幼儿的兴趣、需要和能力不断变更材料,从而使婴幼儿在优质的音乐区角活动中达成音乐能力倾向的进步。除此之外,婴幼儿园教师和父母还可将音乐融入到婴幼儿的1日生活之中,如,平常重视选择多种风格(如不同时期、文化、节拍、调式)的出色音乐作品供婴幼儿赏析,注意使用多种形式(如集体和个人聆听、亲子聆听、体态律动、音乐游戏与戏剧表演等)引导婴幼儿聆听音乐。

    除此之外,高质量的音响设施也是优质音乐教育环境创设的重点原因之一。高质量的音响设施不只可以达成对音乐作品原声音质的还原、更好地表现音乐作品之美,还可以防止劣质音响成效乃至噪音对婴幼儿听力的损害。

    4.树立“体验-愉悦”式的学前音乐教育观,促进婴幼儿的全方位进步

    戈登曾如此描述我们的音乐教育观:“……音乐是人类独有些,没音乐,生命将是黯淡的。音乐教育的目的是让所有孩子在聆听、体验或参与音乐的过程中慢慢掌握理解音乐。最后,伴随孩子的成长,他将掌握赏析并沉浸在他所喜欢的音乐中,享受音乐带给他的美妙,他的生命会更富深意。”〔18〕无独有偶,美国音乐教育哲学家雷默(B.Reimer)也曾说:“音乐教育的目的、价值应求诸作为艺术的音乐本身。”他还强调,“体验-愉悦”应是音乐教育的应有理念。音乐教育界不少学者也同样觉得,“音乐教育假如过多地渲染非音乐的功能和效应,或许会致使音乐教育失去安身立命之本”。〔19〕

    反观当下国内学前儿童音乐教育的近况,让人堪忧。“……成人以其狭隘的审美标准过度练习婴幼儿,影响了婴幼儿正常的学习和生活,甚至威胁到了婴幼儿的身心健康……成人为了比赛、选拔或其他宣传目的,长期占用婴幼儿的游戏、学习、休息时间进行排练。”〔20〕又如,教师和父母总是急于求成,无视婴幼儿的认知特征、兴趣与经验,给婴幼儿灌输抽象的音乐常识,强迫婴幼儿进行很多机械枯燥的音乐技能练习,这不只让婴幼儿没办法体验到音乐的魔力,还使其对音乐与音乐学习产生厌恶情绪,进而抹杀了婴幼儿音乐审美的幼芽,让人心痛。研究者觉得,音乐教育作为艺术实践活动之一,应以愉悦身心为主要目的。对于学龄前婴幼儿来讲,音乐教育的核心应是让婴幼儿在参与音乐活动中获得愉悦与美的体验,萌发对音乐生活的热爱之情。因此,教育者应树立“体验-愉悦”式的学前音乐教育观,重视婴幼儿对音乐的感知、体验和赏析,关注婴幼儿的情绪状况、投入程度及主动性,以音乐为载体为婴幼儿开启善与美的大门,让婴幼儿通过音乐教育获得全方位进步。

  • THE END

    声明:本站部分内容均来自互联网,如不慎侵害的您的权益,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

专业院校

返回顶部

Copyright©2018-2024 国家人事网(https://www.zbxggc.com/)
All Rights Reserverd ICP备18037099号-1

  • 国家人事网微博

  • 国家人事网

首页

财经

建筑

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