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农村金融体系建设对国内农村建设普惠金融的经验启示

点击数:845 | 发布时间:2025-07-20 | 来源:www.taixiaoshi.com

    建设与农村经济进步相适应的金融体系是国内金融改革与新一轮经济增长的势必需要。美国作为全球农业经济最为发达的国家之一,高度发达和完备的农村金融体系为农村经济进步提供了准时、有效、全方位的金融支持,可为国内建设农村普惠金融提供借鉴。

    美国的农村金融体系包含商业银行、政策性金融机构、合作性金融机构、农业保险规范与完备的法律体系。

    第一,商业银行是美国农村金融服务供给的主要力量。农业贷款占贷款总额25%以上,即可享受税收打折;为预防商业银行出于盈利目的把给与农村区域的信贷资金转移到其他经济范围,联邦法律规定由美国农业信贷管理局对部分商业银行农业贷款提供利差补贴。

    第二,合作性金融体系主要提供农场信贷服务。由生产信贷协会在12个农业信贷区(各自有特定的贷款范围和营业区域)分别设立联邦土地银行、联邦中期信贷银行和合作社银行,由农业信贷管理局独立监管。其中,联邦土地银行主要提供中长期贷款,80%注册资本来自政府拨款。农场信贷体系的政府初始投资偿还完毕后,农场主成为合作性金融机构的控制人,渐渐将贷款服务范围扩大至渔民和农村房子所有人、小规模创业农民等。

    第三,政策性金融机构,除拟定打折政策和提供补贴外,设立了隶是农业部的管理机构,由政府预算拨款出资大多数资本金对农业进步进行调控。

    农民家计局(农业重振管理局),主要配合农业、农村政策的推行,将政府提供的资本金、预算拨款和贷款周转基金通过贷款方法投入到农业、农村建设。当自有资金不足时,为农民借款人向商业银行和其他金融机构提供贷款担保,并补贴利差。

    商业信贷公司,为应付农业危机而设立,提供支持管理价格,以缓和市场农商品过剩、保护农商品价格。主要方法包含农商品抵押贷款、仓储贷款和灾难补贴、差价补贴等。

    农村电气化管理局,主要负责农村区域基础设施建设类贷款投放,业务专项性强,贷款周期长且利率较低,资金全由政府提供,其实是将政府对农村基础设施建设的投入单独列为一个管理机构,提供充足的资金提升农村电气化水平。

    第四,农业保险体系。
    1922年,美国成立农业灾害保险部对全国农业保险业务进行统筹剖析和评估,颁布《农业调整法》《联邦农作物保险法》《农作物保险改革法》《农业风险保障法》等。设立联邦农作物保险公司(农作物风险管理局),负责全方位管理全国农作物保险的经营,拟定险种条约,审核评估保险商品,并打造农业保险数据库,研究健全农作物保险类型、成本设计及保险损失评估{1}。由私人农业保险公司负责具体业务办理,且每笔农作物保险业务都需通过联邦农作物保险公司审批。由保险代理人负责具体的保险业务销售和核损,保险合约经由联邦农作物保险公司审批后签署生效。同时,为提升农业保险公司应付风险能力,政府为农业保险机构提供再保险业务,向私营再保险公司进行管理成本补贴,向联邦农作物保险公司进行经营本钱补贴。{2}

    综上,以政府为主导的复合信用型模式设计健全了美国农村金融体系,多样化的金融机构分工明确,相互补充,并存进步。商业银行和合作农业信贷机构作为提供资金的主力,分别在中短期贷款和长期贷款业务范围维持优势;农业保险机构为农村区域的信贷提供保障;政府则通过出资设立、直接拨款、提供补贴和资金扶持等,提供政策基础和资金保障。

    通过学习美国的经验,建议从以下四个方面入手,解决国内农村金融进步供需错配的矛盾,进步普惠金融:

    增设金融服务网点,提升机构覆盖率。目前,国内还有不少区域金融基础薄弱、经济进步落后、财政力度,没办法吸引商业银行组建机构、成立合作社(互助组)。以新疆为例,截至16年6月,辖区8616个行政村中基础金融覆盖率仅为67%。在西藏自治区,16年前无1家农村商业银行,邮储银行占比高达99%。对经济落后区域,借助财税补贴等形式加大农村金融机构组建,提升金融服务的便捷性和覆盖范围。

    健全信用体系,减少不好的贷款率。从2014年1季度到2016年3季度,农村商业银行的不好的贷款率一直远远高于其他银行类金融机构,平均不好的贷款率约为2.19%,高出大型商业银行0.77%,高于外资银行1.16%。为提升信贷审核的准确性,需加大信用体系建设,在准时更新信用信息的基础上,加大信用宣传、普及和信用监督,增强农户的信用意识。

    健全政策性金融机构功能设计,发挥扶农、助农用途。农业进步银行作为政策性金融机构,依据宏观调控方向引导农业经济进步,同时担负了财政拨付和有偿借贷的服务需要,包含粮棉油收储、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农村水利工程建设等项目贷款。在平衡政策性和商业性服务、社会效应和经济效应时,应突出政策性功能,通过国家财政补充、发行债券等形式,扩大资本金的补充途径,革新政策性金融商品,依据实质状况,因地制宜拟定农村金融政策。

    健全农村金融机构的服务功能,满足多样化金融需要。伴随新型城镇化的推进和网络经济及移动金融的兴起,农民收入从过去单一依赖农业生产变为依赖生产、加工、贸易等多样化进步,金融需要从以生产性贷款为主渐渐转变为生活消费贷款、贸易周转性、理财、保险业务等多样化需要。依据《中国农村家庭金融进步报告》(2014)显示,农村家庭持有股票、债券、基金、理财项目、衍生品等风险资产的比率仅为1.6%,远低于10.4%的全国水平。健全农村金融体系应加大商品和服务革新,突破“存、贷、?R”范围,满足差异化、多元化的金融需要。

    注解

    {1}王新亮.美国农业保险的经历及启示[J].农村经济,2004(11):95-97.

    {2}张囝囡.美国农业保险规范演进研究[D].沈阳:辽宁大学,2011.

  • THE END

    声明:本站部分内容均来自互联网,如不慎侵害的您的权益,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

专业院校

返回顶部

Copyright©2018-2024 国家人事网(https://www.zbxggc.com/)
All Rights Reserverd ICP备18037099号-1

  • 国家人事网微博

  • 国家人事网

首页

财经

建筑

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