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图分类号] R195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3-7210(2016)07(b)-0048-04
[Abstract] Objective To investigate the recognition, intention and behavior of pre-pregnancy health examination among the floating population, so as to provide basis for promoting more floating population to participate in the pre-pregnancy health examination. Methods 3 project sites were chosen from North, Middle and South of Jiangsu. A total of 600 floating people were asked to complete a questionnaire and 18 family planning cadres were in-depth interviewed. Results The floating population tended to be younger (under 30 years of age accounted for 70.7%) and had higher educational background and became stable employer. They tend to be long-term residents with improved economic conptions. The awareness and demand of the knowledge of pre-pregnancy health was increased among the floating population. However, knowledge acquisition was based on non-interpersonal communication, such as television, internet, etc. There were 51.8% people known pre-pregnancy health examination is free, but only 46.7% participated. Conclusion To grasp the floating population's characteristics of the times and enhance the specificity and accuracy of the publicity of education; to promote the floating population into the urban society and to enjoy the equal public services; to promote couples of child-bearing age to act together and integrate resource allocation, can promote the floating population to participate in the pre-pregnancy health examination actively.
[Key words] Floating population; Pre-pregnancy health; Knowledge; Desire; Behavior
目前国家计划生育工作已从过去控制人口增长转到提升出生人口素质,促进人口长期均衡进步目的任务上来[1]。提升人口出生素质,优生优育是重点;达成优生优育,流动人口是重点和难题。到2014年末国内流动人口已达2.53亿人。因为流动人口是相对边缘化的弱势群体,生殖健康和出生缺点问题突出[2-4],需要有针对性增强流动人口对免费孕前优生健康检查政策的知道率和参与度,有效将预防出生缺点关口前移[5]。本研究对江苏部分城市流动人口孕前优生健康常识认知程度、态度意愿与行为状况进行调查研究,为推进孕前优生健康检查项目惠及更多流动人口,达成有效覆盖提供参考依据。
1 对象与办法
1.1 对象
2015年1~6月在苏南、苏中、苏北三地,各选取流动人口集中聚居较多的镇江、如皋、涟水市(县)作为调查点。需方:调查对象拥有要点包含流动人口;已婚人群;男18~45岁,女18~40岁;男女各半。每一个调查点以随机抽样方法各抽取200名,共600名。供方:抽取各项目点县或乡(镇)6名计生服务部门专业员工,共18人。 1.2 办法
使用定量与定性调查相结合的方法。通过自填问卷方法对600名流动人口进行调查资料采集。依据研究目的在查阅国内外有关文献的基础上[6-7],设计调查问卷和访谈提纲,并经过预调查和专家对问卷内容和结构效度的评价,总体专家内容效度(CVI)大于80%。问卷包含人口学特点,对优生优育常识认知、态度行为、服务借助状况等内容。由研究者对调查员统一培训,确保调查的科学靠谱性。调查收购问卷600份,与发放数相一致。
2 结果
2.1 江苏流动人口人群特点变化趋势
2.1.1 年龄分布 调查对象平均年龄为27.6岁,30岁以下424人,占70.7%,30~45岁176人,占29.3%。提示江苏流动人口年龄结构正呈现年轻化趋势,九零后渐渐成为江苏流动人口的主流。从全国大体上来讲,流动人口的平均年龄虽然呈“不断上升”的征兆[8],但因为江苏是沿海经济发达区域,目前流入仍以青年群为主,年轻化趋势仍会延续相当一段时期。
90后年龄层正处在迈向婚姻和生育旺盛的高峰年龄段,伴随社会进步、技术进步,这类青年在思维观念、常识技能和利益需要方面不同于以往青年[9]。
2.1.2 文化程度分布 调查显示,调查对象文化程度依次为初中[35.2%(211/600)]、高中[29.5%(177/600)]、大专[19.2%(115/600)]、大学[10.2%(61/600)]、小学[4.8%(29/600)]、研究生[1.2%(7/600)]。大专及以上学历占流动人口的30.5%(183/600),高于《中国流动人口进步报告(2015)》发布的全国大专及以上学历流动人口占12.1%(2014年)的水平[10]。文化程度增高趋势与流动人口年轻化趋势同步,这与以往调查觉得流动人口“文化程度常见偏低”的情况和观念不完全一致[2,10]。这种趋势为提升流动人口优生优育意愿和内在需要提供了有效动能和空间。但流动人口不同来源地的区域间,这种年龄与文化程度的关系还是有差别的。统计也显示,高中及以下学历者仍占了流动人口近七成,与以往研究相一致[11],需要将视线和关注更多投入到那些能力不足的边缘、弱势人群身上。
2.1.3 职业分布 调查对象在居住地从事职业依次为工人[46.5%(279/600)]、打零工[16.8%(101/600)]、公司员工[16.7%(100/600)]、个体经营[7.8%(47/600)]、农民[3.2%(19/600)]、其他[4.7%(28/600)]等。从事工人、公司员工较为稳定职业的合计占63.2%(379/600),明显高于打零工、个体经营、农民等短期、不稳定的职业群体,显示发达区域流动人口以工厂、公司员工为主成为稳定职业者正渐渐形成主流。
2.1.4 居住时间 调查对象在流入地居住5年以上(21.0%)及2~5年(32.3%)的有53.3%(320/600),居住低于1年的只有24.0%(144/600),其余居住1~<2年的有22.7%(136/600),显示随着流动人口以工厂、公司职员为主成为稳定职业者,流动人口的居留稳定性日趋增强;同时,与配偶一起居住的流动人口有83.8%(503/600),独处的有16.2%(97/600),说明多数流动人口趋于夫妻双方一起流动,在流入地结婚、生育的越来越多,居住长期化、定居化倾向愈加明显。
2.1.5 经济情况 调查对象月薪3000元以上(50.0%)和月薪2000~3000元(33.7%)者占流动人口的83.7%(502/600),高于2014年底江苏调整的最低薪资数(一类区域1630元)水平,显示流动人口的经济情况在经济发达区域有所改变和增长。
2.2 流动人口优生优育常识情况及来源渠道
2.2.1 流动人口对优生优育、孕前健康检查的定义知道度和需要 伴随流动人口特点、代际结构的变迁和教育学历提升,多数流动人口能基本认知知道“孕前健康”的定义及含义,对“孕前健康保健”的知道率较高,同时经济条件的改变,愈加多的流动人口对优生优育、预防出生缺点有着较大意愿和需要。调查中,能正确回答“生育健康孩子,预防出生缺点”从“孕前(怀孕前6个月)开始”的有75.3%;觉得“怀孕前非常有必要”做健康保健筹备的达87.5%。见表1。访谈的专业人士也反映,八零后、九零后的优生优育意识和需要比70后强。
2.2.2 流动人口对优生优育和孕前健康常识学会知道程度 调查统计,在两道优生优育入门知识多选题回答上,多数人回答不全,能全部回答“致使出生缺点的原因有什么”的只有24.3%,全部答对“怀孕前在自我保健上应该做什么筹备”的有32.2%(表1)。受访的计生专业职员也觉得,流动人口对优生优育常识学会得一般化,了解一些浅显的优生优育常识。
2.2.3 流动人口优生优育常识来源 调查显示,流动人口优生优育常识来源的主要渠道以电视广播(16.5%)、互联网(16.4%)、报刊杂志图书(14.2%)、广告或宣传栏(12.9%)等非人际传播为主(大众传播),第二才是乡镇计生服务职员(12.4%)、亲戚朋友(10.2%)、大夫护士(8.4%)、培训讲坛群体活动(6.4%)、热线电话(2.7%)等人际传播(小众传播)。优生优育常识更多源自非正式途径,这与生育的私密性特征有关。在非正式途径传播中,现代通讯传媒技术,特别是以互联网、手机等为标志代表的非人际传播(大众传播)对当代人的影响日益密切要紧,这是与以往以人际传播为主不一样的一个显著特征。
2.3 流动人口参加孕前优生健康检查的行为态度状况
2.3.1 流动人口参加优生优育宣传教育咨询,知道孕前优生健康检查免费政策状况 调查显示,调查对象中计划怀孕前参加过优生优育宣传教育咨询的有47.2%,没参加过的有52.8%。进一步调查显示,在对孕前健康检查实行免费政策的知道上,了解孕前健康咨询检查是不收费的只有51.8%,不了解的有48.2%。表明流动人口参加孕前健康教育的普及率、对免费政策的知道率仍有待提升。见表2。 2.3.2 流动人口参加免费孕前优生健康检查参检率状况 调查显示,流动人口参加过“孕前健康检查”的有46.7%,没参加的有53.3%(表2),流动人口“孕前健康检查”的参检率相对偏低。这一结果与其他同期研究结论一致[12]。
2.3.3 育龄夫妇(男女)双方对孕前健康咨询检查的意愿需要 育龄夫妇(男女)双方对孕前健康咨询检查的意愿需要都非常高,但男方在实质行为看重程度上有待加大。影响生育结局的原因不只来自女人,男士孕前的生育健康原因也不容忽略[13]。在回答计划怀孕前,男方应干什么时,觉得男方需要“学会优生优育常识”的只有53.7%(322/600)。进一步调查显示,参加过优生优育宣教咨询的,夫妇一块去的有84.4%(239/283);女方去、男方不去为15.2%(43/283);男方去、女方不去的只有0.4%(1/283),表明男方对孕前保健方面的看重配合程度有待加大。见表2。
3 讨论
3.1 调查学会流动人口年代变化趋势、地域特点,提升孕前健康宣传教育和服务借助的精确性
国家推进孕前免费健康检查政策项目推行已有5年多[14-15],江苏免费孕前优生健康检查目的人群覆盖率达90%[16]。流动人口对孕前健康检查免费政策知道度和参检率不理想,成为制约免费孕前优生健康检查全覆盖目的达成的重点性“弱点”原因。伴随城市化进程的推进,城市的人口学特点变化人群对优生优育、出生缺点预测识的需要较过去发生变化[17]。准时跟进调查研究具备年代特征和地域特征的流动人口特点分布规律及其影响原因,推行针对性的分类管理,是有效提高流动人口主动参与免费孕前优生健康检查的要紧渠道。
3.2 加大融合,促进流动人口和谐稳定融入城镇社会
流动人口居留稳定性日趋增强,居住长期化倾向更加明显,为流动人口有机融入当地社会、为其提供均等化公共服务提供了有力的社会基础[18]。要因势利导,在推进流动人口融入融合上做好文章,增强流动人口的归属感,有效提高流动人口参与孕前健康检查的内需动力和主动性。
3.3 推进育龄夫妇一同行动、一同参与
孕前保健的本质目的是一种全人群方案,是针对所有育龄夫妇的公共卫生项目[19]。现在在推进流动人口参与孕前保健上,更多的是集中在对育龄妇女身上,对男方有哪些用途看重不够,也未能从育龄夫妇双方及家庭的角度加以探讨,单一性较大[20]。有必要看重男方,特别是家庭在孕前保健中的原因用途,推进育龄夫妇一同行动、一同参与,有效提高孕前健康检查的覆盖率。
3.4 强化整体综合意识,合理整理资源配置
在生殖健康中将优生优育、计划生育包融进来,在优生优育中将生殖健康、优生优育拓展延伸进去,形成整体综合和“全科大夫”功能,打造起以生殖健康为中心的生殖健康、优生优育、计划生育等方面的综合服务模式,确保服务的完整有效,提升服务的覆盖面。
3.5 强化宣传教育和动员的针对性、精确性
调查显示,优生优育常识更多源自非正式途径,网络、手机已成为了当今和将来极为要紧的传播和交流平台,要充分借助网络和无线通讯技术派生出来的微信、微博、网站等方法,改进宣传教育的方法。同时,已有研究表明,人际传播是育龄人群优生优育常识非正式途径中的要紧来源[21-23]。因此,现场咨询、讲坛、同伴相传等原有传统的人际传播(小众传播)等也有着各自的优势和特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