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粮价上涨缘由

点击数:378 | 发布时间:2025-01-08 | 来源:www.lrhost.com

    2010年,粮食价格轮番上涨,作为要紧的上游商品,势必引起连锁反应,致使其下游商品层层上涨,对国内国民经济的增长及社会的长治久安产生要紧影响。那样研究致使粮食的价格的疯狂上涨是什么原因必然火烧眉毛,本文就对粮价的上涨缘由进行简要的剖析,期望能有所借鉴。

    粮食价格 上涨 缘由剖析。

    1、问题的提出。

    2010年继大蒜、绿豆等出现价格暴涨之后,小麦、玉米、水稻这三大主粮价格也轮番上涨,2010年新粮开秤后,小麦回收价一举突破两元,随后的早稻开秤价超越1.9元,而处于青黄不接的玉米回收价已升至2.01元。几年来,国内主要粮食回收价一直稳定在每公斤1.4~1.7元之间。假如说“蒜你狠”、“豆你玩”等人造热词的时尚表明大家对肯定范围内的农副商品的价格波动还可以容忍的话,那样关系国计民生的粮食价格的波动则加剧了国人通货膨胀的担忧。那样,怎么样看待近期粮价上涨呢?本文就粮价的上涨缘由进行简要的剖析。

    2、粮价上涨缘由。

    1.粮食减产致使供给降低,供需不平衡。

    一方面,国内农业生产靠天吃饭的情况未根本改变,频繁的自然灾害对国内农业生产的不利影响正在不断加深。因为去冬今春以来部分区域先后遭受紧急干旱、大范围洪涝灾害的影响,致使国内夏粮6年来初次减产。国家统计局发布通知显示,2010年全国夏粮总产量2462亿斤,比去年降低8亿斤,降低0.3%,虽然夏粮产量占国内全年粮食总产量的比重只有20%~25%,但减产信号对大家心里层面的影响却不小。其次,长期以来,农商品的价值与价格长期背离,农商品生产过程中用的土地、水、能源等很多的非可再生资源在价格上根本得不到体现,使得农民的收益极低,减少了农民的生产积极性,常常出现摞荒现象,甚至部分区域集体摞荒,摞荒现象致使的粮食减产也是相当惊人的。

    2.生产本钱的刚性增长,致使价格上升。

    农商品生产本钱主要有三个方面。第一,生产资料价格的明显上升。通过对山东农户的调查可知一亩小麦生产资料投入达450元左右:机器耕、种、收,共花近100元;浇水约60元;化肥约220元;农药约60元;6公斤种子约10元。按小麦亩产400公斤算,生产资料本钱就抵消了毛收入的50%以上。近几年,受石油、煤炭等资源类商品价格上涨的影响,农资价格上涨较快。第二,农村劳动力价格暴涨。因为城乡二元化的格局使得农民进城务工的人数愈加多,再加上金融危机后,出现的“民工荒”现象,使得进城务工职员的薪资大幅上涨,回家务农的机会本钱显著提高。

    第三,土地租金节节上涨。伴随城市占有土地的迅速增加,土地资源变得愈加稀缺,地价上涨成为一种长期趋势,特别一些大城市郊区征地可以获得赔偿金愈加高,更使农业用地的本钱大大增加。

    3.游资炒作,囤积农商品,致使价格扭曲。

    过去一段时间,流动性过剩致使的资产泡沫主要存在于股市和楼市,并未明显传导到实体经济,但伴随近期国家加强产业结构调整,楼市、高耗能产业遭到国家调控,和股市受国家加息的影响,资金纷纷退出,从中退出的资金需要寻求新的投资途径。而资金选择农商品作为炒作对象的重要原因在于,农商品价格脱离价值而长年在底价位徘徊,容易在低风险下短期内飞速拉升价格,同时,粮食产量受制于耕地有限的近况,大幅增加的可能性非常小,于是无处可去的资金非常可能长期囤积于此,择机兴风作浪。

    4.外资进入粮食流通范围,在全国各地争相抢购,一时间使农商品进入“白热化”状况。

    近几年,具备海外资金背景的企业不断在国内产粮区布点,在玉米制种、大豆、水稻等品种上外资已占得先机,而目前,外资背景的粮食企业更是纷纷介入粮食流通范围。从北方抢购小麦到南方高价收谷,外资粮食正加紧进入国内粮食行业,在国内粮食市场“跑马圈地”的节奏在加快。今年“三夏”期间,实力雄厚的外资粮食企业“益海嘉里”初次在山东、石家庄等地介入粮食回收环节,而且回收价格比市场价高,一般每斤高5厘钱左右;而益海嘉里今年初次在南方启动的早稻回收,延续了其在北方小麦回收中的高调,8月1日率先挂牌回收常规早稻,每百斤98元的出价,既高于今年国家拟定每百斤93元的早稻最低回收价,也高于江西市场早稻每百斤95元平均回收价。正是由于外资企业进军中国粮食回收市场,引发了角逐性回收,一定量上致使了粮食价格的上涨。

    5.媒体不适当的舆论宣传致使过高的预期。

    在网络日益发达并不断普及化的今天,发布各种有关舆论信息变得再简单不过,部分主流媒体网站为了增加自己点击量,重视发布与民生有关的、社会哄动效应的信息,各地一旦有点风吹草动,不管这种价格波动是不是合理,媒体便会争相报道,甚至夸大其词,导致产生哄动用途,而大家过于相信媒体产生过高的预期,使得农户“惜售”,然而商家疯狂抢购的现象,致使供需暂时性失调。

    参考文献。

    [1]吴守荣,王兢。游资炒作农商品的将来趋势及对策展望—大蒜价格上涨引发的考虑。农业经济展望,2010(6)。

    [2]林艳兴,李倩倩。中国从容应付粮价波动。农商品市场周刊,2010(38)。

    [3]赵迪。疯狂的粮价。股市动态剖析,2010(44)。

    [4]喻猛国。粮价上涨的背后。投资北京,2010(11)。

  • THE END

    声明:本站部分内容均来自互联网,如不慎侵害的您的权益,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

专业院校

返回顶部

Copyright©2018-2024 国家人事网(https://www.zbxggc.com/)
All Rights Reserverd ICP备18037099号-1

  • 国家人事网微博

  • 国家人事网

首页

财经

建筑

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