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图分类号:D922.26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6-4117(2011)08-0082-01
1、国内上市公司盈余管理的办法与方法
因为国内上市公司股权结构的复杂性与一些法律法规的不健全,国内上市公司进行盈余管理的办法与方法多种多样。
(一)借助关联方买卖进行盈余管理:关联买卖是指无论款项是不是收取,在关联方之间发生转移资源或义务的事情。上市公司与各关联公司之间存在着千丝万缕的关系,各关联方在经济上并非彼此完全独立的个体,使得买卖大概偏离市场公平买卖的原则,公司可通过规划关联买卖和对关联买卖进行披露管理以变更报告盈余。
(二)借助会计政策与会计估计进行盈余管理:1、借助会计政策的选择与变更来推行盈余管理。在信息不对称的首要条件下,企业管理者可通过会计政策的选择变更使生成的会计信息对自己有利。具体说来,企业可以通过改变折旧政策和存货计价办法与借助潜亏挂账进行盈余管理;2、借助会计估计进行盈余管理。会计职员在对某些不确定性买卖或事情进行账务处置时,需要依据职业判断进行会计估计,而会计估计具备非常强的主观性,所以企业一般会通过估计固定资产的用法年限与净残值来影响折旧,也可以借助计提减值筹备进而影响盈余。
(三)借助非常常性损益调整盈余。非常常损益是指企业非平时业务中发生的损益,是一种临时发生的项目,而且会计报表的用法者总是忽略这类非常常性损失的项目,使其具备肯定的隐蔽性。非常常性损益在收益表上体目前投资收益、其它业务收益、营业外收入支出等会计科目,对正常经营企业而言,非常常性损益占收益总额的比重较小,但现在国内很多上市公司借助非常常性损益进行盈余管理。很多上市公司在营业额较差时,刻意安排一些偶发性的非常常性损益进行盈余管理。
2、规范国内上市公司盈余管理的建议
(一)健全上市企业的治理结构,打造完善企业内部会计控制体系
公司治理结构是指影响公司管理行为的每个方面当事人之间,基于合约关系而形成的一种规范安排。国内上市公司治理结构主要的问题是股权结构不合理和内部人控制现象紧急等。
1、加大董事会的监督用途。因为公司所有权与经营权的离别,董事会作为公司内部的监控机制应运而生。为了加大董事会的监督用途,第一,应引入独立董事,并健全独立董事规范,逐步打造完善法律环境,确立独立董事的法律地位,并同时打造相应的监督机制,保障独立董事权利和责任的达成;第二,应设立审计委员会,负责公司财务活动的审计监督,充分发挥内部审计有哪些用途,进而促进公司内部控制规范的完善。
2、改革企营业额效考评规范及管理者薪资规范。很多公司过分重视盈余指标,致使公司管理者采取短期行为,损害企业的将来可持续进步能力。因此,应打造一套科学的上市公司营业额评价系统,不只要重视财务指标,还应充分考虑非财务指标有哪些用途,寻求二者的平衡,长期目的与短期目的的平衡与公司各利益有关者之间利益的平衡。
除此之外,公司管理者薪资规范也是影响管理者进行盈余管理的要紧原因之一,企业应拟定适当的企业管理者薪资分配方法。在进行薪资安排时应该把企业管理职员的利益与股东的长远利益联系起来,拟定一些长期计划以防止管理者进行短期行为的盈余管理。
(二)加大会计准则和会计规范等有关法规政策的建设
上市公司管理者一般借助会计准则和会计规范提供的选择机会进行盈余管理,因此,会计准则和会计规范的不断健全可降低盈余管理的施展空间。
(三)健全证券市场的监管规范
证券市场的一些监管规范与上市企业的利益是息息有关的,为了削弱上市企业的盈余管理的动力,有必要健全证券市场的有关规范安排。
1、健全增发新股和配股资格的控制参数。对于上市公司配股资格的规定,不应将净资产收益率作为唯一控制参数,而应打造一个更科学的指标体系,防止因为指标的单一性而使管理者进行收益操纵。
2、退市条件有待进一步健全。国内现在的ST规范与退市条件仅仅以严格的财务指标和数据作为评判标准,而有的企业真的的财务的财务情况可能并不表目前报表和收益上,有时候要看目前的核心业务和将来的盈利能力上。因此,应增加ST和摘牌评判尺度的灵活性,增加更多的评判标准,尤其是更多反映企业现金流量的指标。
(四)强化注册会计师审计的监督
会计师事务所作为第三方审计机构应该承担会计信息真实性的鉴别责任,现在,从国内会计师事务所的进步阶段来看,选择买卖对象与决定买卖价格的主动权都学会在委托方一方,这使得很多注册会计师事务所为获得市场份额而减少审计水平。因此,应增加注册会计师审计的独立性,健全事务所的聘用和更换机制,严禁上市企业的管理者充当委托人,应由上市公司设立时的审计委员会负责会计师事务所的聘用和更换,加大对会计师事务所的外部监管,对不负责任、放纵公司粉饰财务报表或威胁公司操纵盈余管理的注册会计师予以重罚。
(五)加大会计职员及管理者的职业道德教育
公司管理者当局与会计职员的道德水平与盈余管理行为有着密切的联系,特别是管理者的道德素质,直接影响着企业的盈余管理行为。因此,应付管理职员、会计职员进行常常的职业道德教育,使他们充分认识到盈余管理对公司长远进步的害处。
作者单位:中南财经政法大掌握计学院
作者介绍:田蓉(1987― ),女,湖北潜江人,中南财经政法大掌握计学院;宗文渊(1987― ),女,湖北武汉人,中南财经政法大掌握计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