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图分类号:G124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1-862X(2014)05-0151-005
创意产业是在全球消费社会背景下进步起来的新型产业。伴随它在全球经济产值中占据的比率愈加高,也随着着它在树立大国文化形象方面起到愈加要紧有哪些用途。现在的研究中,创意产业与低碳仍然是两个并行独立的范围,两者之间极少有跨范围研究的征兆。美国学者佛罗里达历经十年后,在《创意阶层的崛起》2012年新版本“前言”中提到:“在绿色和适合人居的主张声中,大家迎来了创意年代的希望。这是不可或缺的、更深刻的转变。”[1]这里,他提及两个要紧的定义:绿色和适合人居,并将这两者融入创意产业中。如此,过去两个独立并行的理念――绿色低碳和创意产业,开始在他的观念中融化在一块。
1、创意与低碳兴起的背景
(一)历史渊源:英国工业帝国晚歌的选择
19世纪的英国是一个剧变的国家。人口急速增长,工场条件设施恶劣,很多用便宜的女工和儿童。工业革命前期的生产是以高投入、低产出、高污染为代价的,浓烟、灰尘、工业污水、工业废物、化学废料、有毒水、硫酸酐、盐酸等随便排放,河水、鱼类、蔬菜都遭到不同程度的污染。假如多个工厂――氨厂、苏打厂、水泥厂或煤气厂聚集在一块,臭气和垃圾势必致使环境恶化。 二次工业革命中有来的影响是深刻的,尤其是对生态环境来讲,更是影响广泛。
煤炭资本主义获得的胜利代价是极其惨重的,因为人类活动,尤其是开采、燃烧煤炭等化石能源,大方中的二氧化碳气体含量急剧增加,致使地球臭氧层遭受前所未有些危机,以气候变暖为主要特点的全球灾难性气候变化屡屡出现,已经紧急风险到人类的存活环境和健康安全。美国橡树岭实验室研究报告显示,自1750年以来,全球累计排放了1万多亿吨二氧化碳,其中发达国家排放约占80%。
为了扭转这种局面,重塑英国在全球的竞争优势,英国政府从撒切尔时期开始探寻经济复苏的道路。为了改变英国老工业帝国形象、创造就业机会,撒切尔夫人上台后实行鼓励愈加私有化和自由角逐的经济政策。20世纪80年代,大伦敦政务院(GLC)首次在引申意义上用“文化产业”一词,1987年大选后,“艺术和文化”被纳入国家和城市经济复兴的整体策略规划之中。1993年,英国“国家文化艺术进步策略”以“创造性的将来”为题发表,明确提出了创意产业的创造性内涵,这是“英国有史以来首次以官方文件的方法颁布的国家文化政策” [2] 。
进入20世纪尤其是二次世界大战后,英国工业帝国的地位急剧降低。在工业制造业落入低谷的时刻,英国政府将目光投向了低碳经济和创意产业,最后形成了以创意产业为主的国策。“创意产业”最早见于英国政府的官方文件《英国创意产业特别工作组文件》,在1997年被布莱尔政府果断地纳入国家进步策略计划,英国成为创意产业实践的策源地。
相对创意产业而言,低碳也是英国主张或努力达成的一个目的。低碳意指较低(更低)的温室气体(二氧化碳为主)排放。除二氧化碳外,其他气体还包含甲烷、氧化亚氮、氢氟碳化物、全氟碳化物、六氟化硫等。二氧化碳全球排放量大、增温效应高、生命周期长,是对气候变化影响最大的温室气体。在此背景下,“低碳经济”、“低碳技术”、“低碳进步”、“低碳生活”、“低碳城市”等一系列新定义、新政策应运而生。英国意识到,需要抛弃20世纪的传统增长模式,直接应用革新技术和新创意,通过低碳经济模式与低碳生活方法,达成可持续进步。2003年,前首相布莱尔发表了题为《大家将来的能源――创建低碳经济》的白皮书(DTI2003),宣布到2050年,英国能源进步的总体目的是从根本上把英国变成一个低碳国家。
(二)现实背景:低碳意识形成
对于工业生产、材料、大方污染、水域污染等环境问题,近几年来愈加引起各国政府的高度看重。各国人类学家、社会学家、自然科学家开始注意到这种后果,呼唤“绿色GDP”的进步模式、可持续进步理念、绿色设计、低碳设计定义等。前世界银行首席经济学家尼古拉斯?斯特恩牵头作出的《斯特恩报告》指出,全球以每年GDP1%的投入,可以防止以后每年GDP5%~20%的损失,呼吁全球向低碳经济转型。
2005年2月16日,《京都议定书》正式生效。这是人类历史上初次以法规的形式限制温室气体排放。根据《京都议定书》的承诺,2012年欧盟温室气体要在1990年的基础上减排8%。联合国政府间气候变化专门委员会(IPCC)将于2013年9月发表第一工作组评估报告。这份草案还试图形解析释全球变暖速度自1998年以来为什么放缓,觉得与很多原因有关,如火山爆发使可遮蔽阳光的火山灰增加,太阳活动的周期性等。
联合国《里约环境与进步宣言》原则强调:“和平、进步和保护环境是相互依存的和不可分割的。”原则一强调:“人类处于普受关注的可持续进步问题的中心。他们应享有以与自然和谐的方法过健康而富有生产成就的生活的权利。”低碳包装也是在这种背景下出现的。但因为包装在工业生产和流通中具备要紧的保护用途和营销用途,同时会产生很多的包装材料浪费、包装废弃物污染等不好的后果。所以,主张低碳包装可以直接降低高碳大方污染和减少环境破坏程度。
2、创意年代低碳包装设计的哲学内涵及其意义
假如大家仅仅将环境理解为自然环境、大方环境的恶化,那将是片面的。生态环境可以理解为自然生态环境和人伦生态环境。设计,包含包装设计也关乎存活问题、环境问题、伦理道德问题,只有统筹安排上述原因,才可以有效保障生态环境的改变。 (一)世界图景的改观
在人伦生态环境中,经过这两次工业革命,人与自然环境的关系也发生了改变。德国哲学家海德格尔是最早注意到这类进步的人之一,当他们把这称为“世界图景”的出现时,“ 世界图景……指的并非一幅关于世界的图画,而是作为一幅图画而加以理解和把握的世界。”[3]这种“世界图景”的改变在于:一是大量量、标准化的机械工厂林立,挤走了家庭手工艺、小型作坊工场、农民的最后一点空间。二是人的存活环境和世界到处充斥着机器制品,工厂、铁路、贫民窟、火车、摄像机、电影、肥皂、大型机械钟表、玻璃、钢筋、混凝土、铁桥、铁塔……飞速冒出,层出不穷。“世界图景”在前工业年代和工业年代的变化不同就是:在前工业年代,人与世界的关系是“人―自然物”与“自然物―自然物”的关系,但在工业年代,人与自然的关系处于一种二元对立状况,人是通过机械、工业品来间接认识世界的,人与世界的关系转换为“人―物―工业品―世界”。
(二)人伦关怀
在18―19世纪的工业革命进程中,城市化进程在此期间也得到飞速发展。但,“这类新兴的工业城镇没就算一点文明的历史,除去无尽的劳作以外不知道其他方法,也没其他出路。工作重复而单调,环境肮脏,生活空虚。这里的生活可以说是野蛮、原始到了极点,与历史的决裂完全而彻底。大家天天劳作14~16个小时,就在工作过的煤矿或工厂近旁死去。他们活着活着死亡,既没记忆,也没期望。白天有点东西可以果腹,晚上有个地方可以栖身,做个心神不安但聊以手淫的短梦,他们就非常满足了。” [4]145但这里人口高度集中,蕴藏着丰富的商业收益。
19世纪初,社会紊乱好像蔓延到了每个地方,赌博、沉湎于酒色、盗窃,“而当时社会上的大部分人都可被描述为粗野的人[5]。”面对日益增多的工人阶层,怎么办他们工作之余的平时生活、减少盗窃等犯罪率问题,成为政府、商业组织考虑的问题。这其中,既有慈善家的道德良知,也不乏追求商业收益的商贾。这类原因综合起来,使得企业们开始考虑以大众为消费主体来赚取收益。这个时候,各种大众商品和近代包装设计应运而生,生产出很多面向大家的文化商品,形成了刚开始的大众文化艺术的消费品。但,在产品年代,产品化逻辑渗透到了艺术创作、生产、发行、推广、消费的每个机制深处,商业性腐蚀了艺术本真性,这类文化艺术商品到处流露出低俗、血腥、暴力、血案的趣味,以霍克海默、阿多诺、赫伯特?马尔库塞等为首的法兰克福学派对文化工业的肤浅性、技术的异化采取了强烈的评判态度:
“今天,人性的堕落与社会的进步是联系在一块的。……精神的真的功劳在于对物化的否定。一旦精神变成了文化财富,被用于消费,精神就一定会走向死亡。”[6] “仁爱”、“同情”、“怜悯”、“同感”、“对别人的自然情感”等道德感贯穿于整个18世纪传统社会,并活跃于英国哲学与道德话语的社会伦理基础。这类道德具备普世的效应,也是人类自我深思的一面镜子。
因此,低碳包装设计将面临两大任务,一是降低包装及其用后物品对自然环境的污染,二是在包装中树立并传播健康、绿色、安全的人伦观念,打造积极向上、健康有序的人文生态环境。创意年代的低碳包装设计是以高质量的思想性、精神性、创造性来增加包装设计的竞争优势,而不是仅仅依赖增加产业规模、增加数目、过度包装、虚化包装设计取胜。创意年代的低碳包装设计回话了人类回归自然在生命伦理层面的需要,在自然的环境中重新体验生命的意义和价值,并通过各种渠道来满足这种需要。
(三)诗意地栖居
低碳包装设计是以低能耗、低污染、低排放材料为基础的绿色整理设计模式,其实质是解决包装商品及包装材料的有效借助效率和清洗能源结构问题。国内古时候《周易》记载观物取辩时要“与天地合其德,与日月合其明,与四时合其序”,强调造物要适应自然、师法自然,因势利导。这种思想很值得低碳包装设计借鉴。
包装材料可以分为两大类,一是与商品或食品直接接触的包装材料;另一类是以单元货物为主的包装,即通过一种或多种方法将一组货物或包装件拼接在一块,使其形成一个单元,以利于运输、装卸、堆码和储存。在第一类包装中,主要以保护功能和审美功能、推广功能为主;在第二类包装中,主要以安全和标示易辨别为主。这里主要谈第一类包装设计。
这种包装,通过设计师对主题、造型、结构、色彩、艺术形式原因或者艺术符合的重新组合,既具备单独的审美价值和思想性价值,也具备营销价值,从而美好生活。假如大家借用张道一先生在早期著作《造物的艺术论》中提出的“资生、安适、美目、怡神”[7]设计标准,可以说,低碳包装设计是非常符合这四条标准的。低碳包装设计的“资生”主要指满足人的生理层面需要,安适就能适应于人,也可以指包装的保护功能。“美目、怡神”则主要指包装设计满足人的精神层面需要。“资”有滋养之意,中国道家文化追求“养生”、“养气”,“气”是“浩然之气”,如此就打通了生理与精神的界限,也融通了人与自然的关系。当一种设计无论是从生理或精神层面上都满足了人的需要时,同时又非常不错地解释了商品或保护了商品,又节省了资源、减少污染时,这种设计才是正确的设计。目前的设计已经从以往的过度装饰、豪华设计转向理性设计,倡导绿色设计、低碳生活。“适”具备“适度”的意思,从设计结果来看,是指满足人的生理需要;假如从设计过程来看,强调不要过度浪费资源,而是合理借助资源。
3、创意年代低碳包装进步中伦理矛盾的解决
从环境的资源和可持续借助角度来看,包装设计处于一种悖论情境,一方面它要达成一些基本功能,在Supply chain中保护商品,吸引顾客购买,促进消费,其次它也是以消耗资源、环境破坏为代价的。因此,包装设计的这种工具性,从伦理层面上来讲,它遭遇着“资本的逻辑”与“生活的逻辑”对立的矛盾。那样这种矛盾是怎么办的呢?
英国工业设计委员会顾问彼得?汤姆逊曾提出工业设计的五项原则,其中第三条是辩证的限度原则:设计的资源既是有限的,也是无限的。有限的资源是指材料,能源等,无限的资源是指设计师的智慧,这是整个设计活动中要紧的资源。低碳包装设计的核心问题是包装技术革新、营销推广策略革新和人类消费与存活进步观念的根本性转变,这一点大家将在下文中细述。创意包装的系统规划,是解决包装功能与自然、环境、伦理道德矛盾的一个要紧渠道。 (一)适度消费需要原则
设计既是有限的,也是无限的。有限的资源是指材料,能源等,无限的资源是指设计师的智慧。人的无限欲望在于满足某一需要后会飞速转入下一个欲望需要中,人的有限欲望是由于人的精力、财力、生理机能都是有限度的。因此,要考虑人与包装、人与商品、人与自然之间的相互关系,努力创造愈加美好的空间。从消费源头上来讲,买家应该梳理准确、适度的消费观念。
低碳包装设计的步骤是“设计―商品―买家”,因此,主张低碳包装设计应该从设计师开始,将低碳观念渗透到包装设计的每个环节中。“目的群体的需要”是产业运营的起点,也是创意低碳包装设计的起点。从市场推广的角度来讲,买家需要是产生设计和生产的基础,假如公众可以树立起健康、绿色、低碳的消费观念,从生产源头上切断高碳污染,这将是对低碳环境所作出的最大贡献。
刘易斯?芒福德对胡佛委员会的《目前经济形势报告》中资本主义贪得无厌的需要进行了无情的评判。第一,生命的需要势必是有限的,生命的某个机能也不可能需要无限的放任来满足,人体天天需要的热量就是肯定的卡路里。第二,某种刺激和兴趣所带来的快乐并不会伴随刺激强度的递增而递增。这是一个有用的安全原因。但这并不可以改变人必然会有需要和欲望这一基本事实。[4]348-349
适度消费原则和低碳包装设计需要买家克制需要欲望,看重节俭、节欲的美德。西汉刘安《淮南子?齐俗训》:“治国之道……工无淫巧,其事经而不扰,其器完而不饰。……不贵难得之货,不期无用之物。” 即去除无所谓的多余的装饰,不虚饰无用之物,倡导朴素平实的民风。孔子倡导文质兼备、质胜文则野,文胜质则史,即内容与形式的统一。
(二)系统原则
创意产业的竞争优势源于产业链和价值链的角逐,假如大家隔断产业链和价值链,仅仅依赖低碳包装设计,其成效会大大减弱。假如大家将低碳包装设计放在这个创意产业链中去考察,通过包装设计的思想性、精神性,在产业链的每个环节都可以融入低碳定义,那样这种成效将会是倍增的。
包装材料包含木材、纸张、纺织类、石材、胶合类、金属类等。因此,在包装设计前期,包装商品从原材料选择、商品制造、用、收购和废弃的整个过程均应符合生态环境保护的需要,应力求防止用高碳污染紧急的材料。[8]
依据迈克尔?波特提供的产业链和价值链来看,包装设计需要特别关注买家、公司伦理和用户反馈。具体到设计层面,低碳包装设计涉及设计的思想性、低碳材料的选择和管理、包装结构的重新设计或是可拆卸结构设计、包装材料的收购重新借助。创意低碳包装设计是一个可持续进步的观念和过程,它是以商品的生命周期为核心,系统研究包装材料与包装商品的思想性、可拆卸性、可维护性、可收购性、可重复借助性等问题。可以说,只有协调好这五个层面的关系,才能解决好功利性、功能性、审美性、思想性、伦理性这五个方面的问题。
汤因比在《历史研究》中指出:“艺术中所包括的见识的效力却会超越创作时的历史时空的暂时性和地域性。”[9]艺术设计最珍贵的价值是超出其年代的那部分东西的永恒性,以英国广告和设计产业来看,创意的思想性价值产值是巨大的,这对低碳包装设计具备非常大的勉励用途:
(三)加快研发速度
解决低碳设计矛盾的第三个手段是加快技术研发力度,一方面从材料的可降解程度上来缓解环境污染的重压,其次加快CCS技术的研发力度。CCS技术是指通过碳捕捉技术,将工业和有关能源产业所生产的二氧化碳离别出来,再通过碳储存方法,将它运输并封存到海底或地下等与大方隔绝的地方。这项技术虽然诱惑,但该技术本钱高,CO2捕集、净化、运输和(下转第180页)(上接第154页)封存各方面的技术应用范围也有限,推广仍面临若干问题。因此,无论是从短暂利益还是从长久利益来看,从目的和源头、创意思想和包装设计上改变低碳条件才是根本之计。
(四)升级循环
在20世纪的现代装置艺术中,出现了不少废物借助、重新设计的作品。这种思想被欧洲的“升级循环”(Upcycling)技术理念所借用。这是一种融低碳循环借助与废弃物再设计定义为一体的定义,它既能够多应用于旧物品的改造,或者是废弃物的重新组合,也可以被设计师重新赋予生命。“升级循环”技术观念的提出,改变了废弃物只有“回炉”或者“降级用”的宿命,为低碳包装设计提供一条全新的路径。限于篇幅,有关创意与低碳包装设计的产业链,在此只能作简单的说明,将在后续研究中详细论述。